1. 土地被徵用後,因建築物支付的租金歸哪個所有
土地被抄徵用後,因建築襲物支付的租金歸建築物的所有者所有。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徵收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2. 耕地租出去後賠償金歸誰
這個問題你是問對人了,讓網路知道之星來回答你!樓上的回答不夠准確。
1、由於你們簽訂的是租賃合同,果樹也是租給對方的,根據《合同法》第235條,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應當返還租賃物。
可見,在租期滿3年後,承租方應該將果樹歸還給你們。因此,果樹的產權還是你們家的,如果政府賠償青苗費,當然應該是賠給你們。
2、耕地補償是直接補償到戶,因此,補償款一般是給你們。
3、承租方可以得到補償,補償的是經濟收益,一般按照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2至1.5倍計算補償費。
你們補償除了果樹的價值,還要土地補償。
4、還有一種可能性,需要注意的。
如果土地的所有權是村集體的,你們家私下將土地承包給外人經營是不允許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15條,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如果沒有得到批准,這么做屬於損害村的集體利益,按照《合同法》第52條第2款和第5款,該承包合同無效。無效的合同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http://www.sz.gov.cn/gsj/zcwj/ht/200809/t20080909_36944_5152.htm
第二百一十二條 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二百二十二條 承租人應當妥善保管租賃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賃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百二十三條 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增設他物。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增設他物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
第二百三十五條 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應當返還租賃物。返還的租賃物應當符合按照約定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後的狀態。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六條 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八條 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6/content_989.htm
第十五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我以前的回答,供你參考
拆遷問題 (長沙)
http://..com/question/57812502.html
3. 出讓土地的耕地開墾費由誰繳納
《法制周刊》編輯部:我市2011年以來,為加強耕地開墾費的徵收管理和使用,出台了具體的規范性文件。根據我市的規定,耕地開墾費必須由市、縣兩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按劃定許可權分別足額收繳,不得以任何理由減免或緩繳。單獨選址建設項目應在正式報件前收繳;城市分批次用地中的公開出讓項目在地價評估時應考慮耕地開墾費因素,發布出讓公告時要將應繳納的耕地開墾費列為出讓條件,簽訂成交確認書後由受讓者繳納,杜絕漏繳和少繳;劃撥項目應在建設用地批復下達前完成收繳。在執行過程中,對於劃撥土地項目,用地單位繳納耕地開墾費都比較積極。但是對公開出讓土地,受讓人在簽訂成交確認書後,乃至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合同》後,都不情願繳納,認為取得的土地為「商品」,受讓人只繳納出讓金,不應再繳納出讓金以外的其他費用。也有人認為耕地開墾費應列入成本,不應由受讓人承擔。那麼,公開出讓土地項目的耕地開墾費究竟應該由誰繳納?山西讀者 張懷樂張懷樂讀者: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國家實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的,按照「佔多少,墾多少」的原則,由佔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佔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於開墾新的耕地。耕地開墾費繳納義務人則應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來確定。從《土地管理法》的上述規定來看,既然應由佔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佔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在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則繳納義務人就應當是佔用耕地的單位,即用地單位。根據《山西省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建設項目佔用耕地的,由建設單位負責開墾耕地。沒有條件開墾耕地或者開墾的耕地經驗收不符合要求的,必須向被佔用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繳納耕地開墾費,由市、縣人民政府組織開墾。由此可見,耕地開墾費繳納義務人是建設單位,即用地單位。從你市的規定來看,公開出讓土地在發布出讓公告時將應繳納的耕地開墾費列為出讓條件,簽訂成交確認書後由受讓者繳納,是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從民法的角度來看,可以將繳納耕地開墾費作為土地出讓行為的條件,即該土地出讓行為是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從合同的角度來看,根據《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因此,繳納耕地開墾費是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生效條件。若用地單位不繳納耕地開墾費,則出讓合同不能生效。本刊特約顧問 陶鎔
4. 關於土地使用費應該由誰來承擔
房屋租賃稅 --我覺得如果合同上沒有明確是誰交的,就應該由房東交。房子是他出租的,錢也是他收的,當然得他交了。
5. 土地出租方與土地承租方應由誰交納土地使用稅
農村不存在「土地使用稅」這樣的稅種(只有「城鎮土地使用稅」),如為耕地,涉及「耕地佔用稅」,土地的使用和佔用以使用人或佔用人為納稅義務人,但相關協議可以另行約定稅負承擔人。
6. 土地租出去後被徵收,補償費該給誰
1、可以違約,但是要按照出租協議進行賠償。
2、土地租賃權是土地承租人按期向國有建版設用權地使用權人支付租金而取得的一定期限內對土地使用、收益的土地他項權利。土地租賃權是指通過契約從土地所有權人或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處獲得的土地佔有權、狹義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和部分收益權。
3、土地租賃相關的法律規定:
1)土地承租期間使用權轉移對承租權的效果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將其權利出租後,在租賃期內又將其權利轉讓、抵押的,仍需保護原承租人的利益,維護原租賃合同的效力。
2)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
參照《合同法》第230條的規定,確認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法律為保護承租人的權益,賦予其此種特權。因租賃合同為持續性合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承租人對土地進行了一定的投資,故需要對租賃物長期使用和收益。對此,法律應當加以特殊保護,以鼓勵承租人進行投資,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3)出租人的交付義務
出租人依約應將土地的佔有和使用提供給土地承租權人而未按期提供,但尚未造成土地租賃合同提前終止的,出租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由此造成土地承租權人損失的,應負賠償責任。
7. 廣告牌立在農田,土地出租費歸誰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我認為類似問題屬於地役權的問題,先說上面的案例,根據《物權法》第一百六十二條土地所有權人享有地役權或者負擔地役權的,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時,該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宅基地使用權人繼續享有或者負擔已設立的地役權。
第一百六十三條土地上已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權利的,未經用益物權人同意,土地所有權人不得設立地役權。
由一百六十三條,我們可以得出,村經濟合作社已經將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發包給王某,則未經用益物權人王某同意,是不能設立地役權的,也就是不能樹立廣告牌;由一百六十二條,村經濟合作社已經將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發包給王某,則「該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宅基地使用權人繼續享有或者負擔已設立的地役權」,也就是由王某獲得收益。現在解答你的問題:
一、場租費應當由你們收。首先作為承包人,如果你不同意是不能樹立廣告牌的;其次,不管誰同意的樹立廣告牌,由使用權人享有地役權的收益。
二、同上解釋,憑承包合同已經證明你獲得了土地使用權就意味著你獲得了地役權的收益權。
三、這個法律上是站不住腳的,發包的土地予以再徵用是「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並且要給予相應的徵用補償,如果你同意樹立廣告的這塊地在得到補償後收歸集體,那麼廣告收益歸集體。
四、如果得不到補償,當然可以要求拆除。
五、從法律上來說可以的,因為發包方干涉了承包方的權利。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上面那個案子,雖然我沒有權利質疑判決,但那樣的判罰我覺得是不妥當的,你的問題從法律上來說應該像我分析的那樣,但中國的事情嘛,不是法律就能夠解決的,還需要你和發包方多多協調。字是一個一個打的,好辛苦啊,希望能幫到你!
8. 租賃土地的補償標準是什麼,安置補助費歸誰所有
租賃土地的補償抄標準是按照被襲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具體可以向當地市縣土地管理部門進行咨詢。
安置補助費歸被安置人員所有,在這里是租賃土地的原承包方,不是租賃方。
如果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六條規定,承包地被依法徵用、佔用的,承包方有權依法獲得相應的補償。
9. 農村出租土地後由國家徵收,補償費歸誰
1、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歸其所有人,即青苗補償費歸承租人,地上附著物如果也屬於承租人,那麼補償費就屬於承租人。
2、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歸出租人,即歸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