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債券的攤余成本的計算方法
「攤余成本法」是指,估值對象以買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並考慮其買入時的溢價與折價,在其剩餘期限內平均攤銷,每日計提收益。
目前債券基金的估值方法主要有三種可以選擇:成本法、市價法和攤余成本法。成本法主要為用於銀行間債券投資的估值,但該方法可能導致基金凈值嚴重偏離公允價值。市價法則主要用於交易所債券,不過,由於收盤價格可能異常且波動頻繁,該方法容易降低基金凈值的穩定性,不利於引導投資者進行長期、理性的投資。
通用公式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①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②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③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本期攤余價值=上期攤余價值+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現金流出或流出[應付性質的為減已付或應付,應收性質的為減已收或應收,到期一次還息的為0]]-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注意:
①分期付款時,如題目要求計算「還本額」,本期還本額=本期付款額-實際利率計算的損益(該損益即「借:在建工程或財務費用,貸:未確認融資費用」的金額)。
②分期收款時,如題目要求計算「收款額」,本期收款額=本期收款-實際利率計算的損益(該損益即「借:未實現融資費用,貨:財務費用」的金額)。
Ⅱ 攤余成本如何計算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內下列調整後的結果容:①扣除已償還的 本金;②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③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其 中,實際利率是指將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在預期存續期間或適用的更短期間內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為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當前賬面價值所使用的利率。
Ⅲ 期初攤余成本如何計算
期初攤余成本計算方式:
假設A企業溢價發行5年期債券面值100元,實際發行價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後一次性償還本金100元。
100×10%×(P/A,i,5) + 100×(P/F,i,5) = 125
其中(P/A,i,5)為利率為i,期數為5期的年金現值系數;(P/F,i,5)為利率為i,期數為5期的復利現值系數。
用插值法計算出實際利率i=4.33%
第一年年末攤余成本
=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本期實際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 應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125+125*4.33%-100*10%
=120.4125
(3)攤余成本計算表的攤銷額是擴展閱讀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若僅僅是公允價值的暫時性下跌,那麼計算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時,不需要考慮公允價值變動明細科目的金額,此時攤余成本不等於賬面價值。
初始攤余成本就是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買價+相關費用。而所謂的實際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來對債券在有效期內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使得折現所得現值總額等於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即初始攤余成本)。
在收到債券利息的賬務處理為,投資收益的確認金額等於初始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而這一確認的投資收益與實際收到的利息之間的差額就是對初始攤余成本的調整額。調整額為正,則攤余成本會增加,調整額為負,則攤余成本會減少。
Ⅳ 會計中攤余成本的概念是什麼期初的攤余成本怎麼計算
攤余成本( cost)是指用實際利率(此處指同期市場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過調整後的結果。
攤余成本計算方式:
假設A企業溢價發行5年期債券面值100元,實際發行價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後一次性償還本金100元。
100×10%×(P/A,i,5) + 100×(P/F,i,5) = 125
其中(P/A,i,5)為利率為i,期數為5期的年金現值系數;(P/F,i,5)為利率為i,期數為5期的復利現值系數。
用插值法計算出實際利率i=4.33%
第一年年末攤余成本
=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本期實際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 應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125+125*4.33%-100*10%
=120.4125;
(4)攤余成本計算表的攤銷額是擴展閱讀:
攤余成本主要包括持有到期投資、長期應收款、長期股權投資、工程物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
攤余成本不能在一年之內通過某種經濟運作轉化為可用資金,例如有企業的長期設備,減值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攤余成本
Ⅳ 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怎麼理解看了那個計算公式,一頭霧水!
攤余成本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初始確認金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Ⅵ 攤余成本怎樣計算
一、攤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二、演算法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①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 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③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④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⑤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三、初始攤余成本就是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買價+相關費用。而所謂的實際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來對債券在有效期內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使得折現所得現值總額等於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即初始攤余成本)。在收到債券利息的帳務處理為,投資收益的確認金額等於初始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而這一確認的投資收益與實際收到的利息之間的差額就是對初始攤余成本的調整額。調整額為正,則攤余成本會增加,調整額為負,則攤余成本會減少。
Ⅶ 按照攤余成本計提折舊的資產
(1)賬面價值是資產或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金額,對於計提了減值准備的各項資產,其賬面價值就是其賬面余額減去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後的金額。(2)攤余成本是在實際利率法下產生的計量屬性,是計量利息收入(或分攤利息費用)的基礎。攤余成本是會計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特別運用於持有(3)現行會計准則對攤余成本是這樣解釋的:金融資產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①扣除已償還的本金。②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③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4)資產的賬面價值通常是指資產成本扣減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和累計減值准備後的金額。因此,攤余成本與賬面價值從概念上說肯定是不能等同的,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在特定的時點上,兩者在金額上又會出現一致的情況,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在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中,攤余成本與賬面價值在任何時點都是相等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採用攤余成本進行後續計量的,由於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等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余額減去「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准備」科目余額,我們將其對照前述攤余成本的定義,很容易發現對於持有至到期投資而言,攤余成本即為賬面價值。
Ⅷ 攤余成本怎麼計算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面值+應計利息+尚未攤銷的利息調整(溢價)(-尚專未攤銷的利息調整屬(折價))。
對採用實際利率法計算利息調整的攤銷額時,應計利息(或應收利息)-投資收益=利息調整的攤銷額,投資收益=期初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實際利率,因利息調整的攤銷額本身就是對利息費用的調整,所以此時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就不能包括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