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有企業無形資產評估中存在哪些問題
在涉及國家出資企業的資產流轉、交易等過程中,合理評估相關資產的價值,是國有資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是促進公平交易、防止國有資產損失的重要手段。然而,當前國企改制評估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不根據資產類別,只籠統委託一傢具有資產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所有資產的評估工作
我國評估機構分為資產評估機構、土地估價機構、礦業權評估機構和房地產估價機構等四類。
土地使用權必須經具備土地估價資格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並按國家有關規定備案。
探礦權、采礦權必須經具有礦業權評估資格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作價,采礦權評估結果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確認。
按相關部門規定,需過戶的房地產評估仍需要具有房地產估價資質的評估機構評估。
因此,應根據資產的不同類別分別委託不同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並將不同資產的評估結果納入改制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報告中。
(二)忽視了評估基準日的選擇
上級公司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往往只重視對評估程序的審查,忽視了評估基準日的選擇,由改制企業自行決定評估基準日,容易出現改制企業惡意選擇評估基準日,操縱評估結果的現象。
例1:A國企改制立項後,企業負責人擅自將某商業網點低價對外租賃並製造房產陳舊的假象,故意將評估基準日推後,要求評估機構參照該租賃價格進行評估,評估機構進行估算時參照了該租賃價格,評估價格只是市場價格的50%。如果從評估報告來看,上述評估是符合有關程序的,但確實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幸虧發現該問題並予以糾正,避免了國有資產流失。
(三)資產評估范圍不完整
資產評估的范圍包括改制企業的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但是在評估過程往往存在如下幾種情況:
1對關閉、停業等難以持續經營的企業沒有進行資產評估。根據規定,原則上也應將關閉、停業企業納入資產評估范圍。
例2:B國企在資產評估過程中,沒有對其已停業多年的子公司C企業進行資產評估。國資委聘淆專家評審B國企的評估項目時發現此問題,要求該企業補充進行了C企業的資產評估,B國企評估項目才順利通過了專家評審,國資委對該公司的評估項目進行了備案。
2對未入賬的劃撥土地使用權未納入資產評估的范圍。
例3:D國企在資產評估過程中,沒有對應入賬的劃撥土地使用權進行評估。幸虧上級公司審核資產評估報告時發現此問題並予以及時糾正,避免了國有資產流失。
3對專利權、非專用技術、商標權、特許經營權和商譽等極具價值和增值潛力的無形資產按極低的價格評估或不評估也不說明理由。按規定涉及企業的專利權、非專用技術、商標權、特許經營權和商譽等無形資產也必須納入評估范圍,但評估機構卻沒有進行評估,也不說明不評估理由。
(四)評估方法的運用欠妥當
1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單一
部分評估機構僅運用重置成本法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往往只評估資產負債表上現有的資產,不評估資產負債表上沒有的資產,漏評商譽等無形資產,導致評估價值往往低於企業的實際價值。
收益現值法是企業價值評估中最科學的且在國外普遍運用的評估方法。收益現值法在合理預計資產能夠創造的未來收益的過程中,已將上述無形資產考慮在內,真正體現了企業的整體價值。按規定涉及企業價值的資產評估項目,以持續經營為前提進行評估時,原則上要求運用兩種以上方法進行評估,並在評估報告中列示,依據實際狀況充分、全面分析後,確定其中一個評估結果作為評估報告使用結果。
2單項資產和負債評估方法不恰當
一些評估師在對某些資產進行評估時方法選擇不恰當,引用的評估假設不妥,扭曲了資產價值。(1)不適當地對債權作了巨額的評估減值,甚至擅自對債權評估為零。(2)對於長期股權投資的評估,部分評估機構按照母子公司合並會計報表進行評估,不符合《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第四十九條和第五十條規定,應以子公司單獨進行評估後的凈資產計到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項目下反映。(3)房屋、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僅運用重置成本法進行評估,只考慮了重置成本和成新率,而忽視了固定資產的性、地域、市場狀況、使用效益等,很難真實地反映評估對象的公允價值,條件允許時應運用現行市價法或收益現值法對固定資產進行評估。
錯誤地高估了負債。對債務作了大幅度的清查增值,但沒有對無法支付的債務進行處理,按清查後賬面值確認債務的評估值,從而高估了債務。
上述評估方法導致嚴重低估了改制企業的凈資產,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五)改制企業提供資料不齊備
改制企業提供評估資料時,存在資料不完備、不齊全,資料前後矛盾的現象,甚至故意提供了虛假情況和資料,難以真實地反映改制企業的全貌,容易漏評資產或虛增負債,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2. 公司改制過程中進行了資產評估,結果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都有增值且金額較大。改制後賬面按評估價值調整了
當今評估師認為難度最大的是什麼?我覺得: 資產評估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 一、內 銀行重組容改制評估和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的評估 2004-2005是中國的金融改革年,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相繼完成了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由國有獨資改...5063
3. 農村無形資產改制是全國性的嗎
嗯,是的。由於我抄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保護知識產權政法一直薄弱甚至空缺。隨著國力和國民素質的提高,因知識產權的糾紛也越來越涌發。農村是我國最廣大的保留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區,同時,也是現今人才拔出的來源!保護農村無形資產,維護廣大人民知識產權,刻不容緩!
4. 國有企業改制支付的改制費是否可以作為無形資產進行攤銷
國企的改制費不能記入無形資產。
《會計准則》第四條 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專件的,才能予以屬確認:
(一)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二)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如果對國有企業改製成本的補助,可以先暫時計入專項應付款中,發生支出時應按職工薪酬准則規定處理(一般是計入損益),同時從專項應付款中轉出相應金額到營業外收入。改制完成後的剩餘部分,根據財政規定處理,可能上繳或者留在企業。如果留在改制後企業的,可視情計入損益或資本公積處理。
如果是企業自負的改制費用應費用化處理。
5. 什麼是無形資產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等算不上是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辯認非貨幣性資產專,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屬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等.
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等因其成本無法可靠地計量,因此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
6. 企業改制為什麼要資產評估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第四十七條 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和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合並、分立、改制,轉讓重大財產,以非貨幣財產對外投資,清算或者有法律、行政法規以及企業章程規定應當進行資產評估的其他情形的,應當按照規定對有關資產進行評估。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第三十九條 本法所稱企業改制是指:
(一)國有獨資企業改為國有獨資公司;
(二)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改為國有資本控股公司或者非國有資本控股公司;
(三)國有資本控股公司改為非國有資本控股公司。
若您所指的企業改制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則請參照《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第六條 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對相關資產進行評估:
(一)整體或者部分改建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二)以非貨幣資產對外投資;
(三)合並、分立、破產、解散;
(四)非上市公司國有股東股權比例變動;
(五)產權轉讓;
(六)資產轉讓、置換;
(七)整體資產或者部分資產租賃給非國有單位;
(八)以非貨幣資產償還債務;
(九)資產涉訟;
(十)收購非國有單位的資產;
(十一)接受非國有單位以非貨幣資產出資;
(十二)接受非國有單位以非貨幣資產抵債;
(十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需要進行資產評估的事項。
如果要准備上市的話,必須要有證券從業資格。最好找一家有證券從業資格,因為這樣的公司有權威,對於以後在打算上市的時候就不用再重復評估了。 在國有企業改制評估范圍上,一直有一個問題在業內存在很大爭議,那就是國有企業的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商譽等無形資產在改制時是否需要納入評估范圍。據了解,在此前的國有企業改革中,特別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全國各地一窩風的小企業出售行動中,大部分國有企業尚未將這些無形資產(特別是商標權和商譽)納入評估范圍,也當然地沒有納入改制范圍,沒有納入國有企業資產交易范疇,使得這些無形資產價值在國有企業改制中消然流失。這其中當然可能也與國有企業在技術保護的意識、品牌創建和維護方面的意識較為淡簿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想必是國有企業...
7. 公司股份制改制 增資
公司吸收新股抄東增資時,並不是襲按照公司注冊資金的數額(相當於股票的票面價值)等比例調整持股比例的,你的出資一部分作為資本公積,說明這次增資是溢價增資,考慮到公司價值增值的可能,這種安排也是合理的,考慮到了老股東的利益。這種情況在現實操作中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