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銷售額如何區分是稅前還是稅後
銷售額是指來納稅人銷售貨物自、提供應稅勞務或服務,從購買或接受應稅勞務方或服務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一切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向購買方收取的銷項稅額以及代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性收費,所以銷售額是稅前。
在商品流通過程中,銷售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異常情況。比如銷售100件貨品,銷售金額為1000元,由於某些原因出現退貨、破損、變質等情況,那麼相應的銷售額有時會從供應商那裡減掉,所以凈銷售額。
(1)攤銷是稅後的還是稅前的擴展閱讀
銷售額不包含的項目:
一、受託加工應征消費稅的消費品所代收代繳的消費稅。
二、同時符合承運部門的運輸費用發票開具給購買方的、納稅人將該項發票轉交給購買方的代墊運輸費用。
三、由國務院或者財政部批准設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國務院或者省級人民政府及其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四、銷售貨物的同時代辦保險等而向購買方收取的保險費,以及向購買方收取的代購買方繳納的車輛購置稅、車輛牌照費。
Ⅱ 主營業務收入是稅後收入還是稅前收入
主營業務收入是剔除稅金(增值稅)後的凈收入,但是企業所得稅包含在內。
Ⅲ 所得稅前扣除和稅後扣除的區別
一、計稅基數不同:
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25%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內額一準予扣除項目容金額,所以稅前扣除相對應納稅所得額就會小一些,應納所得稅額也就會降低,稅後扣除是不能抵減的,應納稅所得額肯定會高,應納所得稅額隨之也會增高。
二、扣除不同:
稅前扣除主要指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稅前可以扣除的項目。
釋義:稅前扣除是指在計算所得稅時的說法。這是會計法與稅法有差異的地方:
1、會計處理時,實際發生的費用開支是入了賬的;
2、在計算繳納所得稅時(即常說的稅法上的規定)有些不允許在稅前列支的費用,就要將利潤調增。也可以說不允許稅前扣除的費用開支是要交所得稅的。
三、計算繳納不同:
在計算繳納所得稅時(即常說的稅法上的規定)有些不允許在稅前列支的費用,就要將利潤調增。也可以說不允許稅前扣除的費用開支是要交所得稅的。
在計算所得稅時,允許稅前扣除的費用開支不用理它,不允許稅前扣除的費用開支你將會計利潤加上這部分來計算所得稅(當然還要考慮調減項目)。
Ⅳ 稅前扣除是什麼意思難道還有稅後扣除
稅前扣除主要指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稅前可以扣除的項目。當然也有稅後扣除,稅後收益是指扣除所得稅費用的凈利潤,每股凈收益是指凈利潤與股本總額的比值。
根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
第六條 除條例第七條的規定以外,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也不得扣除:
(一)賄賂等非法支出;
(二)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而交付的罰款、罰金、滯納金;
(三)存貨跌價准備金、短期投資跌價准備金、長期投資減值准備金、風險准備基金(包括投資風險准備基金),以及國家稅收法規規定可提取的准備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備金;
(四)稅收法規有具體扣除范圍和標准(比例或金額),實際發生的費用超過或高於法定范圍和標準的部分。
第七條 納稅人的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投資等各項資產成本的確定應遵循歷史成本原則。納稅人發生合並、分立和資本結構調整等改組活動,有關資產隱含的增值或損失在稅收上已確認實現的,可按經評估確認後的價值確定有關資產的成本。
(4)攤銷是稅後的還是稅前的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
第四條 除稅收法規另有規定者外,稅前扣除的確認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權責發生制原則。即納稅人應在費用發生時而不是實際支付時確認扣除。
(二)配比原則。即納稅人發生的費用應在費用應配比或應分配的當期申報扣除。
納稅人某一納稅年度應申報的可扣除費用不得提前或滯後申報扣除。
(三)相關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從性質和根源上必須與取得應稅收入相關。
(四)確定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不論何時支付,其金額必須是確定的。
(五)合理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費用的計算和分配方法應符合一般的經營常規和會計慣例。
第五條 納稅人發生的費用支出必須嚴格區分經營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資本性支出不得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必須按稅收法規規定分期折舊、攤銷或計入有關投資的成本。
Ⅳ 銷售額如何區分是稅前還是稅後
在會計和稅收征管范疇內,銷售額都是不含稅的。企業管理或其他信息受眾有可能需要統計含稅銷售額。
所以銷售額有含稅銷售額和不含稅銷售額之分,沒有稅前稅後之分。
Ⅵ 企業所得稅是稅後還是稅前
企業所得稅=利潤*25%,這個利潤是先結轉所有收入、費用才得出的,但是要經過所得稅清算後。按照有關政策進行調增或者調減的應納稅所得額*25%就是應該交的企業所得稅。
凈利潤是減掉企業所得稅的數據。
Ⅶ 請問固定資產成本分配時是按稅前還是稅後價
這得看這些固定資產是在什麼時候購入的。
我是說,從2009年1月1日起,企業購入的內固定資產所繳納的容增值稅進項稅額就可以抵扣了,而在之前是不能抵扣的,所以固定資產購置成本的確定也就不一樣。
具體來說:
當進項稅不能抵扣時,購進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A 117000/4
-B 117000/4
-C 117000/4
-D 117000/4
貸:銀行存款 117000
當進項稅可以抵扣時,則:
借:固定資產-A 100000/4
-B 100000/4
-C 100000/4
-D 100000/4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7000
貸:銀行存款 117000
從會計分錄可以看出,不能抵扣的時候是以117000分配的(17000的增值稅由於不能抵扣,只能計入資產成本),而可以抵扣的時候是以100000分配的(17000的增值稅不計入資產成本)。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Ⅷ 收入應該是稅前還是稅後
不包括,收入證明來上僅需要列源出(扣除五險一金及個稅的)稅後到手額度
有些公司列出的收入是稅錢額度,僅僅是到手的錢加上個人所得稅,不包括五險一金
比如說這么寫:
...的基本工資為(稅前)人民幣6000元整(大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