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個人所得稅手續費返還如何入帳啊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十一條以及《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暫行辦法》第十七條規定:「對扣專繳義務人按照所扣屬繳的稅款,付給百分之二的手續費」:「稅務機關應按規定向扣繳義務人支付手續費。扣繳義務人可將手續費用於獎勵代扣代繳工作成績優異的辦稅員(財務人員)。」由於上述規定中沒有對扣繳義務人取得的手續費收入指定用途,故對此可分為兩種情況處理:
個人所得稅手續費返還記賬是怎樣的?
(1)如扣繳義務人用於獎勵辦稅人員的,取得收入可掛往來賬科目,不作為收入處理;辦稅員(財務人員)取得代扣繳義務手續費的獎勵收入不計征個人所得稅;
(2)如扣繳義務人不用作獎勵辦稅員(財務人員)個人的而納入企業作為其他用途的,則應作正常生產經營以外取得的收入處理,計入「營業外收入」。
Ⅱ 勞務費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1、不到4000元的,扣除費用元:
應納稅所得=收入-800元
2、收入超過4000元的,扣除20%的費用:
應納稅所得=收入*(1-20%)
3、收入超過20000元的,還要加成徵收:20000元至50000元的加征五成,50000元以上的加征十成。
4、應納稅款可以用速算公式計算:
應納稅款=應納稅所得*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支付證件使用費應如何扣個稅擴展閱讀
勞務費稅法規定包括以下三點:
1、個人取得的勞務報酬收入,應當交納個人所得稅。應交稅款=(勞務報酬收入-費用扣除額)*稅率。根據題中情況,相關的費用扣除額和適用稅率為800元和20%。
2、勞務報酬項目應交的個人所得稅,由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稅法規定,向其主管稅務機關交納。因此,你應當向當地稅務機關申報交納。
3、帳務處理問題。根據會計制度、稅法及相關法規的規定,企業支付的勞務費支出,不構成工資總額,應當計入「管理費用——勞務費」科目,並不計提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不交納各項社會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
在計算應交企業所得稅時,勞務費應當在當地稅務機關規定的勞務費扣除標准(注意,不是工資標准,如計稅工資標准等)內,據實扣除。
Ⅲ 關於個稅手續費的問題
一、這屬於股息紅利所得,人人所得稅稅率20%
個稅=25000*20%=5000元
二、如果單位願意採取合理避稅方式,則可版按年終獎方式計算權
個稅=25000*10%=2500元,(還要考慮當月工資及是否另有年終獎情況才能確定)
供參考
Ⅳ 請問支付專家費應該怎樣代扣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能否稅前扣除
你們這一塊是不用代扣代繳個稅的.因為金額達不到起征點.
因為沒有合法的票據.沒有勞務合同.你們的這一塊工資是不可以稅前扣除的.
Ⅳ 稅務機關返還個稅代扣代繳手續費如何處理
(1)如扣繳抄義務人用於獎勵辦稅人員的,取得收入可掛往來賬科目,不作為收入處理;辦稅員(財務人員)取得代扣繳義務手續費的獎勵收入不計征個人所得稅;
(2)如扣繳義務人不用作獎勵辦稅員(財務人員)個人的而納入企業作為其他用途的,則應作正常生產經營以外取得的收入處理,計入「營業外收入」。
對於儲蓄機構所取得的返還手續費應征營業稅與企業所得稅是有著充分的政策依據的,但對於一般性企業所取得的返還個稅手續費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其應征營業稅,但卻也無法找到這部分收入應該不征或者免徵營業稅的規定。
但如果根據營業稅條例中規定,對於企業所取得的手續費返還收入嚴格意義來講應按服務業中的代理業進行繳納營業稅,只不過因為該筆收入是從稅務機關取得因而模糊了征稅概念。
Ⅵ 分析:企業支付董事費應如何正確代扣代繳個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明確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執行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9]121號)進一步作了補充,國稅發[1994]89號文件規定的董事費按勞務報酬所得項目征稅方法,僅適用於個人擔任公司董事、監事,且不在公司任職、受雇的情形;個人在公司(包括關聯公司)任職、受雇,同時兼任董事、監事的,應將董事費、監事費與個人工資收入合並,統一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根據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相關制度,獨立董事不在公司擔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職務。上市公司聘請的獨立董事屬於不在公司任職、受雇的情形,依據上述規定,上市公司支付獨立董事費,應按勞務報酬所得項目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勞務報酬所得以個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額或定率減除規定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同時規定凡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按次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據以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假定上市公司支付給A的董事費不是按年支付,而是每個月支付50000÷12=4166.67(元),則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4166.67×(1-20%)×20%×12=8000(元)。本案例中,上市公司是按年一次性支付的,根據以上分析,第二種計算方法是正確的。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況下,上市公司支付的董事費是稅後的,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應轉換為稅前所得。根據國稅發[1994]89號文件、《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明確單位或個人為納稅義務人的勞務報酬所得代付稅款計算公式的通知》(國稅發[1996]161號)的規定,單位或個人為納稅義務人負擔個人所得稅稅款的,應將納稅義務人取得的不含稅收入額換算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Ⅶ 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怎麼計算個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4 000元以內)=(特許權使用費所得-800)×20%
應納稅額(4 000元以上)=特許權使用費所得×(1-20%)×20%
例如:王某於2006年9月出讓其一項專利權,取得收入50000元,則:
應納稅所得額=50000×(1-20%)=40000元
應納稅額=40000×20%=8000元
(7)支付證件使用費應如何扣個稅擴展閱讀: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就規定,對個人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滿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然後就其餘額按20% 比例稅率征稅。
特許權使用費指使用其它經濟單位所有的專利權、商標權、版權或類似的專有權利的付款。它是作為財產收入的一種支付,而不屬於商品經營的支付。因使用其他單位的專有資產所發生的費用支付,只能由使用這項資產所取得的財產收入來彌補。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以專利權、版權及其他特許權利提供他人使用或轉讓所取得的收入。因特許權屬於一種產權,具有獲利的效能,能得到相應的報酬,故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依法徵收所得稅。
使用專有權是受到限制的,企業要在專有權人允許的范圍內來使用這些經濟權利,超過范圍和期限,使用者都要受到懲罰。但對於有關專利品的製造、專利方法或商標的使用中所發生的費用支出,包括了技術的或管理的服務,因此,應作為產品的生產費用來進行登記。
Ⅷ 稅務機關支付給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百分之二的手續費在哪列支
意思就是,你們做為代扣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稅款的。
稅務機關要給你們代扣代繳稅款2%的手續費。
然後,這個款項由代扣代繳義務人用於代扣代繳款項時使用。
Ⅸ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如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第八條
扣繳義務回人向居民個人支答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照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稅款: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減除費用:預扣預繳稅款時,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預扣預繳稅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居民個人辦理年度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應當依法計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收入額,並入年度綜合所得計算應納稅款,稅款多退少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