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中,真實案例,具體的哪個公司哪項無形資產的分析,怎麼寫的
無形資產按公司分,分成幾個公司,然後,按初始入賬價值,攤銷,賬面價值進行登記。
Ⅱ 1.試分析紅塔集團產品組合狀況及關聯性 2.怎樣理解名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這一說法 3.紅塔集團采
品牌是經過長時間的經營創建而成的,用以區別於其他企業產品或服務,並將內本企業產容品或服務與消費者利益聯系起來的一種無形資產,它是企業一系列經營活動所賦予品牌的聯想,以及由此產生的種種利益。品牌代表了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性能、品位及企業的個性,它便於企業通過文字語言的形式進行信息溝通。
品牌價值:與品牌名稱、品牌標志相關聯的一組資產的價值,它是一種超越生產、產品、所有有形資產以外的價值。品牌的價值與品牌名稱、品牌標識物、品牌知曉度、品牌忠誠度相聯系,能夠給企業帶來收益。以商標權價值為核心,是商標概念的擴展和延伸。
品牌名稱:可讀性的部分。
品牌標志:可識別、辨認但不能用語言稱謂的部分。
注冊商標:最直接的表達形式、受法律保護
Ⅲ 無形資產加計扣除是怎麼回事啊 請舉例分析 謝謝
無形資產的加計扣除問題
甲公司當年實現凈利潤800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25%當年僅發生如下一項影響納稅調整的業務。
甲公司當期為開發新技術發生研究開發支出計2 000萬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300萬元,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前發生的支出為50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l 200萬元。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l50%攤銷。假定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在當期期末已達到預定用途,甲公司當期攤銷無形資產成本120萬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根據上述規定 ,可以分兩個步驟處理:
(1)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
賬面處理:按照800萬元直接列支為當期費用
稅務處理:年度匯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400萬元。
借:管理費用 800萬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800萬
(2)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本年攤銷120萬。
賬面處理:無形資產按照1200萬元原值分10年攤銷。
稅務處理:年度匯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60萬元。
借:管理費用 120萬
貸:累計攤銷 120萬
年度納稅賬務處理
(1)當年應納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8000—800*50%—120*50%=7540
應交所得稅=7540*25%=1885
(2)當期遞延所得稅=0
(3)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1885
借:所得稅費用 188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885
分析無形資產加計攤銷形成暫時性差異的處理
(1)對於費用的加計扣除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2)對於無形資產的加計攤銷是指將無形資產的成本加計50%後分期攤銷扣除,即相當於每期按照折舊額的150%攤銷,而不是與當期全部扣除。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1200-120=1080
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1200*150%-120150%=1080150%=1620
無形資產形成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620-1080=540
此項暫時性差異不符合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條件,不應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所得稅會計處理的問題
企業所得稅涉稅處理案例解析
一、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情況
1、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
會計規定,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其成本為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以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除此之外,研究開發過程中發生的其他支出應予費用化計入損益。
稅法規定,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以開發過程中該資產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另外,對於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稅法中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所得稅會計准則規定:企業發生的某項交易或事項不屬於企業合並,並且交易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且該項交易中產生的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准則中規定在交易或事項發生時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因為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則需調整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對實際成本進行調整將有違會計核算中的歷史成本原則,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在
【案例1】
甲企業當期為開發新技術發生研究開發支出計1000萬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100萬元,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前發生的支出為10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800萬元。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假定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在當期期末已達到預定用途(尚未開始攤銷)。
甲企業當期發生的研究開發支出中,按照會計准則規定應予費用化的金額為200萬元,會計上計入當期損益,稅法上按300萬元(200×150%)當期稅前扣除,即稅法上也不作為資產,計稅基礎為零。形成無形資產的成本為800萬元,即期末所形成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為800萬元,在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為1200(800×150%)萬元,其計稅基礎為1200萬元,形成暫時性差異400萬元。
該項無形資產並非產生於企業合並,同時在初始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確認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產生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需要調整該項資產的歷史成本,准則規定該種情況下不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
2、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會計准則規定,承租方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的確認,應以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的較低者以及相關的初始直接費用作為入賬價值,而稅法規定以租賃協議或合同確定的價款加上運輸費、途中保險費等的金額計價,對二者之間產生的暫時性差異,若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則違背了「歷史成本」原則。
例如,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賃開始日的公允價值1000萬元,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960萬元。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為960萬元,未來支付的租金總額,即計稅基礎為1060萬元。
雖然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但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因為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時不影響損益,也就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如果確認暫時性差異的影響,在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同時不能調整所得稅費用,對應科目是資產類科目,即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這樣調整了資產的賬面價值,使得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又產生了暫時性差異,由此陷入一個死循環,故准則規定這種情況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二、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情況
1、商譽的初始確認。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因企業合並成本大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按照會計准則規定應確認為商譽,但按照稅法規定免稅合並中不允許確認商譽,即商譽的計稅基礎為零,兩者之間的差額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因確認該遞延所得稅負債會增加商譽的價值,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對於該部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不確認其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Ⅳ 無形資產管理現狀分析論文答辯會提什麼問題
以我曾經指導論文的習慣,我會問簡單的問題,例如,典型的無形資產有哪些?無形資產的折舊通常是幾年?
Ⅳ 對無形資產的分析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專主要包括專利權屬、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
對無形資產的分析,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無形資產規模分析 2)無形資產價值分析 3)無形資產質量分析 4)無形資產會計政策分析
Ⅵ 某公司無形資產的案例分析
1)C 2)A 3)A 4)C 5)C
1)無形資產一般計入管理費用,用於生產則計入生產成本。
無形資產的攤銷通過「回累計攤答銷科目」計提,固定資產則通過「累計折舊」。
2)無形資產自取得當月計提攤銷,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共攤銷了12月,攤銷金額=600÷10÷12×12=60
無形資產賬面價值=600-60=540
3)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可回收金額為公允價減去相關處置費後凈額和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孰高。
可回收金額=450
4)賬面價值低於可回收金額,應計提減值准備90萬(=540-450)
5)計提減值准備後的賬面價值=540-90=450(萬)
無形資產總使用年限為10年,已經使用了1年,剩餘使用年限為9年,年攤銷金額為50萬(450÷9)
2009年年末賬面余額為400萬(450-50)
轉讓收入為350元,低於賬面余額400萬,應計入營業外支出50萬。
Ⅶ 從無形資產特性著手分析無形資產的產權制度安排
一般地說,無形資產是指由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獨立實體,而對生產經營長期持續發揮作用並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經濟資源。無形資產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l)非實體性。無形資產沒有物質實體形態,是隱形存在的資產。人們通過感覺器官不能觸摸或感覺到的。由於無形資產的非實體性,它只存在無形損耗,而不存在有形損耗。
(2)壟斷性。無形資產往往是由特定主體壟斷佔有,凡不能壟斷或者不需要任何代價即能獲得的,都不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這種壟斷性有的是通過企業自身保護;有的則是以適當公開其內容作為代價來取得廣泛而普遍的法律保護;有的則是藉助法律保護並以長期生產經營服務中的信譽取得社會的公認。
(3)收益性。並非任何無形的事物都是無形資產,成為無形資產的前提是其必須能夠以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為投資者創造效益,而且必須能夠在較長時期內持續產生經濟效益。
(4)附著性。附著性是指無形資產往往附著於有形資產而發揮其固有功能。例如,製造某產品的專有技術要體現在專用機械生產線、工藝設計之上,各種知識性的資產一般都要物化在一定的實體之中。因而,有形的資產往往成為無形資產的載體,前者滲透無形資產的范圍越廣泛,無形資產就越能在更大的規模上發揮作用,從而無形資產具有伴隨作為載體的有形資產而發揮作用的因變性,在無形資產轉讓和投資的評估中,要充分考慮無形資產用於「武裝」有形資產的范圍。例如購買無形資產的企業是用它裝備一條生產線還是只是用其武裝同類技術裝備的一部分。無形資產物化於有形資產的廣度,從根本上決定著無形資產作用的范圍。
(5)共益性。無形資產區別於有形資產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可以作為共同財富,山不同的主體同時共享。一項先進技術可以使一系列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一項技術專利在一個企業使用的同時,並不影響轉讓給其他企業使用。但是,由於市場的有限性和競爭性,在知識產品可以共益的同時,也由於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各主體對無形資產的使用還具有互斥性。
用信息化的生產方式生產知識。也就是說,用無形資產的產權制度安排,來設計無形資產制度。
Ⅷ 資產評估學無形資產案例分析
無形資產用收益法評估是合理的,折現率採取風險累加法確定也是合理的,目前一應該是通用的方法吧
Ⅸ 怎樣對無形資產評估結果進行分析
收益法與無形資產評估
(一)無形資產評估的前提及評估對象
由於無形資產價值的特殊性因此在計算它的價值時,必須首先確定它的價值前提,對無形資產而言對應不同的價值前提一般具有不同的價值。因此在評估無形資產價值時,必須首先清楚無形資產評估應在何種價值前提下做出這樣才能正確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此外,無形資產評估一般應以產權變動為前提。無形資產的價值從本質上說是能為特定持有主體帶來經濟利益的能力亦即無
形資產的獲利能力。在通常情況下這種獲利能力表現為企業的超常收益能力或者表現為能夠給企業帶來超額收益。因此無形資產評估就是對獲利能力的評估
(二)無形資產評估的特點與收益法評估
無形資產在不同的經營環境和不同的未來用途條件下其價值是不同的。因為無形資產的附著性很強其價值受經營環境的影響較有形資產大。無形資產的研製成本與其創造的收益水平往往對應性較小,因此採用不同途徑評估出來的結果可能有較大差異。因為無形資產能為企業創造收益,
無形資產的評估以收益法較為合理,但並不排除可以採用其它方法。無形資產不一定是以資產形式記錄的,自創專有技術研製成本往往在發生的時候就直接作為當期的費用進成本了。從我國現有的市場環境看很難選擇到合適的參照物相關的數據資料不易收集市場法的應用受到了限制那麼對無形資產的評估就只能運用收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