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息稅折舊攤銷租金前利潤是什麼意思
=凈利潤+所得稅費用+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本期計入損益的折舊、攤銷+本期計入損益的租金支出
⑵ 為什麼用凈利潤+折舊+攤銷償還本金而不是償還本息呢
不確切了解題目的意思。但償還本金是因為凈利潤+折舊+攤銷為企業的凈現金流,可以用於償還本金,而利息已經在凈利潤前扣除,不需要重復扣,否則就可以表達為凈利潤+折舊+攤銷+利息償還本息了。
⑶ 凈利潤中是否扣去折舊和攤銷
折舊和攤銷在計提或攤銷時,已計入管理費用、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成本、費用項目中,因此凈利潤中是扣去折舊和攤銷的
⑷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凈利潤 計算
1、所得稅費用=當年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或者減去遞延所得稅收益)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2、利潤=利潤總額-彌補虧損-所得稅,是錯的。
如果企業以前期間發生虧損,並在以後年度按規定可以扣減時,就影響當年實際應交的企業所得稅額。
此時,當年應交的所得稅額=(利潤總額-虧損彌補)*所得稅率
3、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支出,是對的。這是中級財務管理裡面有關完整工業項目投資等的內容。
4、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利潤總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課件上也是這么說的而在課件《利潤表》的最後一格說明中矛盾出現了,「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利潤總額-彌補虧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利潤總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公司以前年度未發生過虧損,而後一個成立的條件是企業以前年度發生過虧損。
(4)攤銷前的凈利潤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凈利潤(收益)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是通過現金預算的編制進行的,現金預算是保證現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
其中凈損益調整法是現金預算編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預計損益表中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的凈收益作為現金編制的出發點,通過逐筆調整處理各項影響損益和現金余額的會計事項,把本期的凈收益調整為現金凈流量的方法。
2、現金流量與凈收益的差異,可揭示凈收益品質的好壞。所謂收益品質,是指對企業凈收益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程度予以反映的一個概念。
一般而言,凈收益與現金流量之間的伴隨關系越強,表明企業的凈收益品質越好;即凈收益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數量上,時間分布)越小,說明凈收益的收現能力越強。收益品質越好,企業的流動性和財務適應性就越強。
綜上所述,凈收益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而現金流量與凈收益的差異程度又可揭示凈收益的品質好壞。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企業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將不斷增加。
這些都會促使企業管理當局、與企業有利益關系的外部集團和個人,日益關注企業現金流量信息及創收現金的能力。現金流量及相關問題的研究,也將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⑸ 折舊攤銷前利潤總額為正怎麼理解
折舊攤銷前利潤就是你的經營現金流,說明你的現金流是正的,公司經營情況較好,經營風險較低。如果是負的說明你公司經營困難,持續經營需要借款融資。
⑹ 扣除利息、稅項、折舊、攤銷及重組成本前盈利 是什麼意思啊
一、抄扣除利息、稅項、折襲舊、攤銷及重組成本前盈利就是指利潤表中未扣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及重組成本前的利潤。
二、在《財務管理》中有一項反映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財務報表分析指標叫「利息保障倍數」,是反映支付利息的利潤來源(息稅前利潤)與利息支出之間的關系的。
其計算公式為:
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凈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
(1)分子中的「息稅前利潤」是指利潤表中未扣除利息費用和所得稅前的利潤。
(2)分母中的「利息費用」是指本期的全部應付利息,不僅包括費用化利息,還包括資本化利息。
三、從上面式子中「息稅前利潤」的含義可以推導出您要的答案。
扣除利息、稅項、折舊、攤銷及重組成本前盈利=凈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累計折舊+累計攤銷+重組成本。
四、詳細內容請參看《財務管理》有關章節。
⑺ 為何凈利潤+折舊+攤銷只能還本金,不還貸款利息
沒有凈利潤+折舊+攤銷只能還本金,不能還貨款利息的說法,有錢就什麼都能還。
⑻ 財務報表中的凈利潤
是的。
凈利潤是稅後利潤。
這個是已經實現的(依權益發生制或其他制度的規定)
這個利潤是沒有扣除折舊和攤銷的。
⑼ 在財務中,「EBITDA」是什麼意思
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簡稱EBITDA,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縮寫,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回銷前的利潤。 EBITDA被私人資本公答司廣泛使用,用以計算公司經營業績。
EBITDA的使用必須要有一個前提假設。假設當收購一個企業時,被收購企業肯定是把投資活動控制到最低的。所以我們分析的時候只看經營性活動。而經營性活動看的時候,EBITDA是很有意義的,意義在於:當營運資金凈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性現金凈流入也就等於EBITDA。
(9)攤銷前的凈利潤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EBITDA最早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使用杠桿收購的投資機構在對那些需要再融資的賬面虧損企業進行評估時開始被大量使用。他們通過計算EBITDA來快速檢查公司是否有能力來償還這筆融資的利息。
EBITDA是一種利潤衡量指標。目前國內的會計准則和上市公司財報披露指引雖然沒有強制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披露EBITDA值,但根據公司財務報表中的數據和信息,投資者和分析員可以很容易計算出公司的EBITDA值。
⑽ 資產負債表中的凈利潤怎麼算
計算公式如下:
1、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支出其他各項目=各科目的借方(支出類)或貸方(收入類)發生額
2、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投資凈收益(+其他業務成本)
3、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四)、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10)攤銷前的凈利潤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資產的計算公式:
1、貨幣資金=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2、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
3、應收票據=應收票據-壞賬准備
4、應收賬款=應收賬款+預收賬款-壞賬准備
5、預付款項=預付賬款+應付賬款-壞賬准備
6、應收利息=應收利息-壞賬准備
7、應收股利=應收股利-壞賬准備
8、其他應收款=其他應收款-壞賬准備
9、「存貨=材料采購+商品+在產品+半成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託貨銷商品等」
存貨=材料材料+原材料+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庫存商品+周轉材料+委託加工物資+委託代銷商品+生產成本等-存貨跌價准備±材料成本差異±商品進銷差價
10、流動資產合計=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款項+應收利息+應收股利+其他應收款+存貨+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其他流動資產
12、可供出售金額資產=可供出售金額資產-可供出售金額資產減值准備
13、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資產減值准備
14、長期應收款=長期應收款-壞賬准備
15、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16、投資性房地產=投資性房地產-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
17、固定資產=固定地產-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18、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建工程減值准備
19、工程物資=工程物資
20、固定資產清理=固定資產清理
21、生產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累計折舊-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准備
22、油氣資產=油氣地產-累計折耗-油氣資產減值准備
23、無形資產=無形地產-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24、開發支出=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25、商譽=商譽-商譽減值准備
26、長期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減去將於一年內攤銷的部分)
27、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
28、其他非流動資產=其他非流動資產
29、非流動資產合計=可供出售金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應收款+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固定資產清理+生產性生物資產+油氣資產+無形資產+開發支出+商譽+長期待攤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其他非流動資產
30、資產總計=流動資產合計+非流動資產合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