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稅法中特許權費與特許權使用費有什麼區別
特許權費就是資產的使用者在使用過程當中向提供資產者(提供資內產者要提供相應容的服務)所支付的使用費(由於設備或其它有形資產在一段時間內只能由單一使用者來使用,所以叫做特許權費);比如說A公司提供給B公司一台機器設備,並且承諾在兩年之內負責該設備修理,同時B公司要支付相應的價款,那麼A公司在實際進行修理時收到的價款就是特許權費,應當在其提供修理服務時予以確認。
特許權使用費:專利權或專有技術使用費;商標權使用費;著作權使用費;分銷權、銷售權或其他類似權利費。個人用於中國境內公益、救濟性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特許權使用費的應稅條件: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貨物有關;許權使用費的支付構成進口貨物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條件。
❷ 特許權費與特許權使用費有什麼區別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版其他特許權的使權用權取得的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特許權費,可以理解為特許經營某種商品或服務收取的費用,例如奧運特許商品,收取特許權費,特許經營商按照銷售額的一定比例向奧組委支付特許權費。特許權費的比例一般為商品零售價的5-15%。屬於提供設備和其他有形資產的特許權費,在交付資產或轉移資產所有權時確認收入。
❸ 美國FDA認證費需要交特許權使用費嗎
FDA是激光產品認證唄,不需要特許權使用費的
❹ 對於付給境外的認證費是否需要代扣代繳稅款
付給境外認證費要代扣代繳營業稅
因為認證業務發生在中國境外,如果A公司取得的認證標志未貼在產品上,應視為接受認證勞務服務。《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第一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本條例規定的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為營業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營業稅。」《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進一步明確:「條例第一條所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下簡稱境內)提供條例規定的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是指:(一)提供或者接受條例規定勞務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二)所轉讓的無形資產(不含土地使用權)的接受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三)所轉讓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權的土地在境內;(四)所銷售或者出租的不動產在境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第十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境內代理人為扣繳義務人;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受讓方或者購買方為扣繳義務人。」
根據2009年1月1日新修訂的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上述規定,荷蘭客戶為A公司提供的認證服務收取的認證費,因其接受服務方A公司在中國境內,認證服務費屬於境內所得,所以向其支付認證費時需要代扣代繳營業稅。
如果將認證標志貼在A公司產品上,應視為特許權中的商標使用權,根據營業稅實施細則「所轉讓的無形資產(不含土地使用權)的接受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荷蘭客戶收取的認證費,屬於在中國境內轉讓商標使用權收取的商標使用費,也應該由A公司代扣代繳營業稅。
另外,如果受讓境外商標使用權的A公司在「營改增」地區,因轉讓商標權是「營改增」的范圍,屬於現代服務業中的文化創意服務,要由代扣代繳營業稅改為代扣代繳增值稅。
如何確認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
視具體情況有以下三種結果:
一、免稅。
1.如果認證業務發生在境外,A公司僅獲得國外認證機構頒發的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而未將認證標志貼在產品上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認證費應視為境外勞務費,不予征稅。
2.如果認證業務發生在境內,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荷蘭王國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第七條規定:「締約國一方企業的利潤應僅在該國征稅,但該企業通過設在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在該締約國另一方進行營業的除外。如果該企業通過設在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在該締約國另一方進行營業,其利潤可以在該另一國征稅,但應僅以屬於該常設機構的利潤為限。」荷蘭客戶作為協定國居民、在我國未構成常設機構取得的收入,向稅務機關提出執行稅收協定規定申請,經批准後可以免予繳納企業所得稅。
二、徵收企業所得稅。如果認證業務發生在境內,並且構成常設機構。A公司僅獲得國外認證機構頒發的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而未將認證標志貼在產品上的,認證費應視為境內勞務費,根據國際稅收協定及國內有關稅法規定,對在我國構成常設機構的協定國居民和非協定國居民所取得的收入徵收25%的企業所得稅。
三、徵收預提所得稅。不論認證業務發生在境內或是境外,如果A公司將國外認證機構的標志貼在產品上,則可以認定此A公司獲得了該機構的商標使用權,根據國際稅收協定及國內有關稅法規定,提供商標權而取得的所得屬於特許權使用費,徵收預提所得稅。
及時向稅務機關提交資料
根據《非居民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稅收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19號)第五條的規定,荷蘭客戶在中國境內提供認證勞務的,應當自項目合同或協議(以下簡稱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向項目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手續和報送《境內機構和個人發包工程作業或勞務項目報告表》並附送非居民的稅務登記證、合同、稅務代理委託書復印件或非居民對有關事項的書面說明等資料。屬於境內勞務但未構成常設機構,也要及時向主管稅務提出適用稅務協定申請,並提供非居民企業所在國的證明材料。
A公司支付給荷蘭公司認證服務費時,如果提供認證服務的荷蘭公司在中國境內構成常設機構,其在中國境內勞務所得屬營業利潤,不屬於法定代扣代繳范圍,所以一般應由非居民企業荷蘭公司自行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但是,如果荷蘭公司在中國境內取得勞務所得後,未辦理稅務登記和納稅申報、未履行納稅義務,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非居民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稅收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稅務機關指定認證勞務費支付人即境內企業為扣繳義務人的,境內企業支付境外認證費時應當履行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的義務。
如果將認證費認定為商標使用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以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A公司在支付認證費時也需要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
總之,因為接受勞務方或者受讓商標使用權方的A公司在中國境內,所以營業稅是必須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要看認證費是屬於特許權使用費還是勞務費,屬於特許權使用費要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屬於勞務費構成常設機構要由客戶自行繳納企業所得稅,不構成常設機構則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❺ 什麼是特許權使用費在執行稅收協定時,特許權使用費如何理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及議定書條文解釋的通知》(國稅發〔2010〕75號)規定:「三、第三款是對「特許權使用費」一語的定義,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一)使用或有權使用有關權利所支付的款項
特許權使用費首先應與使用或有權使用以下權利有關:構成權利和財產的各種形式的文學和藝術,有關工業、商業和科學實驗的文字和信息中確定的知識產權,不論這些權利是否已經或必須在規定的部門注冊登記。還應注意,這一定義既包括了在有許可的情況下支付的款項,也包括因侵權支付的賠償款。
(二)設備租金
特許權使用費也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工業、商業、科學設備取得的所得,即設備租金。但不包括設備所有權最終轉移給用戶的有關融資租賃協議涉及的支付款項中被認定為利息的部分;也不包括使用不動產取得的所得,使用不動產取得的所得適用協定不動產所得的規定。
(三)使用或有權使用專用技術所支付的款項
特許權使用費還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有關工業、商業、科學經驗的專用技術取得的所得。一般是指進行某項產品的生產或工序復制所必需的、未曾公開的、具有專有技術性質的信息或資料。與專有技術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一般涉及技術許可方同意將其未公開的技術許可給另一方,使另一方能自由使用,技術許可方通常不親自參與技術受讓方對被許可技術的具體應用,並且不保證實施的結果。被許可的技術通常已經存在,但也包括應技術受讓方的需求而研發後許可使用,並在合同中列有保密等使用限制的技術。例如,根據中國某制葯公司的需求,美國某公司專門研發出一種新葯品,美方將該葯品配方許可給中國公司用於新葯品生產,合同規定美方保留對該葯品配方的所有權,中方僅有使用權,並負有保密責任,未經美國公司同意不得將該葯品配方提供給他人使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公司為取得該葯品配方使用權所支付的款項屬於特許權使用費。......」
執行中請注意:
一、我國對外所簽協定有關條款規定與中新協定條款規定內容一致的,中新協定條文解釋規定同樣適用於其他協定相同條款的解釋及執行;
二、中新協定條文解釋與此前下發的有關稅收協定解釋與執行文件不同的,以中新協定條文解釋為准。
❻ 商標使用費是否屬特許權使用費
屬於的,特許權使用費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並非指得「某一個」需要有償付費使用的特許權,而是一類權利,這一類權利絕大部分屬於知識產權類(非專利技術除外),畢竟知識產權是現代社會可以作為有償使用並合法交易的權利主力軍。
特許權使用費是指人們因使用權利、或如信息、服務等無形財產而支付的任何款項。如: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而取得的所得。
非權利所有人在使用該權利前,必須徵得所有人同意或支付一定的費用,否則將被視為侵權行為,要負法律責任。
權利費(royalties)和許可費(licence fees)彼此間本無本質區別,因此,《協議》及是將它們放在一起使用的。
特別說明
某項特許費是否構成被估貨物的一項銷售條件,我們也可根據特許費是否與被估貨物相互獨立來判斷。若不是相互獨立的,則該費用就構成了一項銷售條件,須計入完稅價格。
特許權使用費的種類:中
商標權 專利權 經銷權 版權 訣竅
商標權 :重點
商標(trademarks)是製造商或經銷商對其生產、製造、加工或經銷的商品或服務所使用的區別於其他商品或服務的標志,它是其商品或服務質量的一種承諾。
商標經政府有關部門核准注冊,稱為注冊商標,注冊人取得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其他人想使用該已注冊的商標須與商標所有人(注冊人)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並支付一定的費用。
海關估價所涉及的商標是指已在進口國注冊、受法律保護的商標,並且是進口商為了在進口國內轉售進口貨物而購買的商標。
❼ 特許權使用費的使用費范圍
特別需要注意,國家稅務總局以通知的形式(國稅函[2009]507號),明確了下列四類使用費,不屬於特許權使用費:
一、是單純貨物貿易項下作為售後服務的報酬;
二、是產品保證期內賣方為買方提供服務所取得的報酬;
三、是專門從事工程、管理、咨詢等專業服務的機構或個人提供的相關服務所取得的款項;
四、是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類似報酬。
由此可見,特許權使用費在定義上,目前仍然基本局限於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各種許可所得。
(2)特許權適用情況
《協議》Article 8 (c)規定:「作為被估貨物的銷售條件,買方必須直接或間接支付與被估貨物有關的特許權利費,只要此特許權利費未包括在實付或應付價格中」,應計入完稅價格。
特許權使用費計入進口貨物完稅價格的條件:
1、與被估貨物有關:
確定一項特許費是否與被估貨物有關,主要取決於具體的支付對象,這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我們在分析被估貨物(有形貨物)和權利、信息或服務等(無形貨物)的支付關系時,一般應把握一項基本的原則,進口商是否可以無需購買無形貨物就可得到有形貨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可認定特許費與被估貨物無關,此時應盡可能將它們分開計價;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可認定特許費與被估貨物有關。
進口貨物的復制權與被估貨物無關。
2、作為被估貨物銷售的一項條件
3、買方支付且尚未包含在實付應付價格之中
作為被估貨物銷售的一項條件:
特許費的支付必須是被估貨物的一項銷售條件,這是判斷該費用是否成為被估貨物完稅價格一部分的重要標准。這里所說的銷售是指輸入進口國的出口銷售,因此有關貨物進口後,進口商在進口國內轉售該貨物時所引起的特許費,即使成為轉售的一項條件,也不能成為完稅價格的一部分。
❽ ul驗廠費、證書使用費屬於特許權使用費嗎
不明白你的問題,這個是財務問題嗎?如果是驗廠的事情我是知道的,財務就不懂了
❾ 特許權費與特許權使用費,分別是什麼意思
特許權使用費收復入,是指企制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特許權費,可以理解為特許經營某種商品或服務收取的費用,例如奧運特許商品,收取特許權費,特許經營商按照銷售額的一定比例向奧組委支付特許權費。特許權費的比例一般為商品零售價的5-15%。屬於提供設備和其他有形資產的特許權費,在交付資產或轉移資產所有權時確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