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遞延資產遞延資產包括哪些什麼做分錄
遞延資抄產是指不能全部計襲入當年損益,應在以後年度內較長時期攤銷的除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以外的其他費用支出,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在一年以上的長期待攤費用等。至於處理么,舉個例吧:--------------某保險公司在籌建期間共發生工資和培訓費等開辦費3
000
000元,用銀行存款付訖。公司決定將開辦費分5年平均攤銷。則會計核算如下:1、發生開辦費時借:長期待攤費用
3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3
000
000
2、攤銷經營當月的應攤銷額
借:營業費用
50
000
貸:長期待攤費用
50
000
對遞延資產進行評估,其主要依據有三個。
1.遞延資產未來可產生效益的時間,應作為對其評估的主要依據。
2.遞延資產在未來單位時間內(每年、月)可產生的效益或可節約的貨幣支出額,取決於遞延資產發生時預付費用的數額、預付費用取得某項服務權利持續的時間和評估基準日後該項服務權利尚剩餘的時間。
3.遞延資產在評估基準日後所能產生的效益,是否需要考慮其貨幣時間價值,主要應根據新的產權主體在未來受益期的長短。
Ⅱ 請問遞延資產和遞延攤銷是什麼意思
具體買本CPA會計書來看吧:
遞延資產是說有些支出(開辦費、回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使企業可以在長於答一個會計期間里受益,符合資產定義,所以將其資本化為資產。遞延攤銷就是將遞延資產以系統而合理的方法分攤在受益期間里,就跟折舊一樣。比如開辦費在不長於5年類攤銷。不過遞延資產和遞延攤銷這個概念現在彷彿都已經不使用了?
權責發生制通俗點說就是按事項和業務的經濟實質,看是否符合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收入等)的定義,如果符合就對其進行確認紀錄。而收付實現制就是一種簡單的會計處理方法,單純的以現金是否流入或者流出為基準,來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會計處理。
Ⅲ 固定資產折舊費與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的攤銷費在性質上有何區別謝謝
固定資產折舊費其計提依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無形資產則需區分使用壽命有限版和使權用壽命無限兩種方式進行攤銷或減值測試;遞延資產則是依據稅法與會計核算依據不同通過「資產負債表法」每會計年度末進行應納稅時間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進行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產生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所以,上述三者計提折舊、攤銷與遞延的回轉是不同的。
Ⅳ 如何攤銷遞延資產
遞延資產,是指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當在以後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等。
企業所得稅法對企業開辦費的攤銷規定如下: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應當從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於5年的期限內分期扣除。這里所說的「籌建期」,是指從企業被批准之日起至開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經營)之日止的期間。開辦費是指企業在籌建期發生的費用,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成本的匯兌損益和利息等支出。
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是指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工程所發生的全部。即為增加租入固定資產的使用效能或延長其使用壽命,而對其進行改裝、翻修、改建等的支出。該項支出應作為遞延資產,在固定資產租賃有效期內分期攤銷。《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084號)第三十一條規定:「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如有關固定資產尚未提足折舊,可增加固定資產價值;如有關固定資產已提足折舊,可作為遞延費用,在不短於5年的期間內平均攤銷。」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固定資產修理,應視為固定資產改良支出:(一)發生的修理支出達到固定資產原值20%以上;(二)經過修理後有關資產的經濟使用壽命延長二年以上;(三)經過修理後的固定資產被用於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會計處理:
會計上一次入當期損益,所得稅匯繳時調增利潤,稅法上是5年攤銷
Ⅳ 會計科目中的「遞延資產」是什麼意思
遞延資產是來長期待攤費用的前身自,這個科目現在已經不用了,換成長期待攤費用了。 沒有區別,只是新舊會計制度規定的名稱換了一下.
原來的制度只有"遞延資產",內容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長期待攤費用。後來新制度沒有設置「遞延資產」科目,而設置了「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替代。 遞延資產是稅收核算用的,是稅收法規和會計核演算法規的差異導致,不屬於成本費用核算。
--------------------------------------------------------------------------
遞延資產這個概念跟待攤費用很接近,區別在於期限問題。待攤費用是指不超過一年但大於一個月這期間分攤的費用。超過一年分攤的費用就是遞延資產。
攤銷就是本期發生,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產品成本共同負擔的費用。攤銷費用的攤銷期限最長為一年。如果超過一年,應作為遞延資產核算。
即,不能全部計入當期損益,應在以後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長期待攤費用、建設部門轉來在建設期內發生的不計
相關書籍 入交付使用財產價值的生產職工培訓費、樣品樣機購置「大修理」等。
Ⅵ 遞延資產如何攤銷
直接進管理費用進行攤銷(攤銷額/年限/12
借:管理費用
貸:長期待攤費用
Ⅶ 遞延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的區別
遞延資產和來長期待攤自費用的區別就是時限的區別。
1、遞延資產是指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在以後年度內較長時期攤銷的除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以外的其他費用支出,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在一年以上的長期待攤費用等。
2、待攤費用是指不超過一年但大於一個月這期間分攤的費用。超過一年分攤的費用就是遞延資產。
3、長期待攤費用是指開辦費和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以外的其他遞延資產。包括一次性預付的經營租賃款、向金融機構一次性支付的債券發行費用,以及攤銷期在一年以上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等。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期限均在一年以上,這與待攤費用不同,後者的攤銷期限不超過一年,所以列在流動資產項目下。
Ⅷ 遞延資產和待攤費用的區別
待攤費用是指一年以內攤銷完的費用,遞延資產的攤銷時間較長,是一年以上的需長期分攤的費用。
Ⅸ 遞延資產如何攤銷
會計作帳時如果是符合「遞延資產」概念的除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外,都於開始生產經營時一次攤消。但稅法規定按五年,所以每年匯算清繳時要做納稅調整。
Ⅹ 遞延資產是什麼
遞延資產是指本身沒有交換價值,不可轉讓,一經發生就已消耗,但能為企業創造未來收益,並能從未來收益的會計期間抵補的各項支出。
遞延資產」屬於資產類性質的賬戶,用於核算企業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當在以後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遞延資產主要是指遞延費用,主要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及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以及攤銷期在一年以上的其他支出。
該賬戶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遞延費用;貸方登記按規定期限分期平均攤銷額;借方余額反映尚未攤銷遞延資產的價值。
(10)遞延資產攤銷核算內容擴展閱讀
1、開辦費
開辦費是為設立一家股份公司而發生的成本,包括法律費用、發起人費用以及取得執照的費用。
2、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
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是指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改良工程支出,是指能增加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的效用或延長其使用壽命的改裝、翻修、改良等支出。
3、長期待攤費用
長期待攤費用是賬戶用於核算企業已經支出,但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項費用,包括固定資產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攤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