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帳外固定資產
賬外固定資產,是指雖為本企業所有,但不構成其帳面固定資產原值,不計提折舊基金,帳表以外的固定資產。
形式
賬外固定資產的形式:
1、在費用中核銷。有的單位以化整為零的形式,將購建的固定資產列入費用處理。如建房屋、車間、倉庫、路面等。從開始采購到工程竣工.都陸續進入費用,以零修費的名義入帳
2、列作材料用品,擠入產品成本。有的單位在購入固定資產時,先以生產經營用材料的名義,列入材料用品戶,待領用時,附領料單直接記入在產品成本。
3、在結算資金中掛帳。有的單位盲目購置固定資產.而本身並沒有專項資金.無法入帳,便掛在結算往來戶中,把問題留待承包期滿後處理。
4、列待攤費用掛帳。個別企業無視經營狀況好壞.不斷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專用基金抵補後,還以企業 包袱」的形式掛帳。
5、私設「小金庫 」購置。有的單位為逃避檢查.達到為所欲為的目的,私設「小金庫」並用其購置固定資產,主要是購置社控商品。這種情況,往往在審計中漏網。
6、明報費用.暗購固定資產。有的單位費用預算被批准後,將費用預提出來購置固定資產,金額雖同,性質不同。
7、列作低值易耗品。審計中發現,企業違反規定,私自提高低值易耗品標准,或將一化二,把附屬設備及安裝費等分戶處理,降低單位價值,購入時以50 攤銷,50 掛帳,形成低值易耗品,實為帳外固定資產 這類問題較為普遍。
8、超前報廢固定資產。不經批准.不按規定年限,擅自將一部分固定資產作報廢處理。有的固定資產受限額控制,企業便提前報廢,實際上報廢的固定資產仍然完好地受益於企業,造成帳實不符
9、無償調入或外單位贈送。有的單位為換取某種方便和好處,不惜代價向關系戶鋪路,如冰箱、彩電、汽車等.企業接收後無法轉入固定資產
10、以物易物.不通過會計部門結算。有些企業的產品、下腳料等,由於種種原因.平時很難清出實際庫存,待售完後按銷售存根才能掌握盈虧,所以有的便用其對換固定資產,既不入帳,也不作銷售,造成虛頂庫存。
11、技術革新後的固定資產增加的設備價值,不作增加的固定資產處理.而直接按大修理處理,界限不清,形成固定資產的帳外價值。
㈡ 一次攤銷法的適用性
一次攤銷法的適用性:
核算簡便,適用於一次領用低值易耗品價值比較小的情況下。如果內一次領用低值易容耗品的價值較大,採用該法將會造成領用月份成本、費用負擔過多,從而影響到產品成本或利潤的准確性。此外,一次轉銷法會造成帳外資產,不利於對帳外資產的實物管理,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應為帳外資產設置「備查登記簿」,以便進行實物監督。
㈢ 發現賬外固定資產會計處理方法
發現賬外固定資產會計處理方法是:
1、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及其應用指南的有關規定,固定資產盤盈應作為前期差錯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之所以新准則將固定資產盤盈作為前期差錯進行會計處理,是因為固定資產出現由於企業無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盤盈的可能性極小甚至是不可能的,企業出現了固定資產的盤盈必定是企業以前會計期間少計、漏計而產生的,應當作為會計差錯進行更正處理。
2、企業盤盈固定資產,按照重置成本作為入賬價值,首先應確定盤盈固定資產的重置成本和成新度。根據確定的重置成本借記「固定資產」,根據成新度計算出來的折舊額貸記「累計折舊」,將兩者的差額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其次再計算應納的所得稅費用,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這樣,「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就會形成一個貸方余額。
(3)一次攤銷產生帳外財產擴展閱讀:
賬外固定資產的原因:
1、在費用中核銷。有的單位以化整為零的形式,將購建的固定資產列入費用處理。如建房屋、車間、倉庫、路面等。從開始采購到工程竣工.都陸續進入費用,以零修費的名義入帳
2、列作材料用品,擠入產品成本。有的單位在購入固定資產時,先以生產經營用材料的名義,列入材料用品戶,待領用時,附領料單直接記入在產品成本。
3、在結算資金中掛帳。有的單位盲目購置固定資產.而本身並沒有專項資金.無法入帳,便掛在結算往來戶中,把問題留待承包期滿後處理。
4、列待攤費用掛帳。個別企業無視經營狀況好壞.不斷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專用基金抵補後,還以企業 包袱」的形式掛帳。
5、私設「小金庫 」購置。有的單位為逃避檢查.達到為所欲為的目的,私設「小金庫」並用其購置固定資產,主要是購置社控商品。這種情況,往往在審計中漏網。
6、明報費用.暗購固定資產。有的單位費用預算被批准後,將費用預提出來購置固定資產,金額雖同,性質不同。
7、列作低值易耗品。審計中發現,企業違反規定,私自提高低值易耗品標准,或將一化二,把附屬設備及安裝費等分戶處理,降低單位價值,購入時以50 攤銷,50 掛帳,形成低值易耗品,實為帳外固定資產 這類問題較為普遍。
8、超前報廢固定資產。不經批准.不按規定年限,擅自將一部分固定資產作報廢處理。有的固定資產受限額控制,企業便提前報廢,實際上報廢的固定資產仍然完好地受益於企業,造成帳實不符
9、無償調入或外單位贈送。有的單位為換取某種方便和好處,不惜代價向關系戶鋪路,如冰箱、彩電、汽車等.企業接收後無法轉入固定資產
10、以物易物.不通過會計部門結算。有些企業的產品、下腳料等,由於種種原因.平時很難清出實際庫存,待售完後按銷售存根才能掌握盈虧,所以有的便用其對換固定資產,既不入帳,也不作銷售,造成虛頂庫存。
11、技術革新後的固定資產增加的設備價值,不作增加的固定資產處理.而直接按大修理處理,界限不清,形成固定資產的帳外價值。
㈣ 請問採用一次攤銷法所帶來的帳外財產管理
低值易耗品採用一次攤銷法,可以設置備查賬簿對這部分資產進行管理。
㈤ 會計的攤銷方法的種類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攤銷方法有「一次攤銷法」和「分次攤銷法」。這里的「分次攤銷法」包括「五五攤銷法」、「分期平均攤銷法」和「降等攤銷法」。
其次是攤銷核算的操作問題:
「分次攤銷法」下,要求在「低值易耗品」帳戶下設置「在庫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和「低值易耗品攤銷」三個二級帳戶,分別核算庫存未用低值易耗品成本、使用中的低值易耗品的歷史成本和已用低值易耗品的價值攤銷額。
再次是低值易耗品控制問題:
在「一次攤銷法」下,由於在低值易耗品初次投入使用時就一次性將其全部價值計入有關成本、費用,帳面不再反映已投入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因此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壽命期內,已用而尚未報廢的低值易耗品就形成了帳外資產,這無疑增加了使用中的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難度。同時,「一次攤銷法」也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的要求,尤其是對大額、耐用低值易耗品。而「分次攤銷法」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最後是「五五攤銷法」問題:
在三種分次攤銷法中,「五五攤銷法」的會計核算操作最簡便,它既不需要象「分期平均攤銷法」那樣要求確定攤銷期限,也不需要象「降等攤銷法」那樣要求確定低值易耗品等級及各等級單位價值標准,只需在低值易耗品投入使用和報廢時各攤銷其價值的50%就行了。此外,與「一次攤銷法」相比,「五五攤銷法」下,不會形成帳外資產。
但,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壽命期的後半程,「五五攤銷法」會導致「資產負債表」中虛列資產。因為,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壽命期的後半程,其實際價值已低於其帳面價值(即:其實際價值已低於其原取得成本的50%),會導致這段時間少計成本、費用,以致在「資產負債表」中虛列「存貨」金額以及在「損益表」中虛列利潤。這顯然不符合謹慎性原則要求。或許這也正是新的《企業會計制度》下多數人不願採用「五五攤銷法」的真正原因。
㈥ 無論是包裝物,還是低值易耗品,採用一次攤銷法,都會出現賬外資產
包裝物是指為了包裝本商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容器,如桶、箱、瓶、壇、袋等;內低值容易耗品是指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各種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勞動保護用品,以及在經營過程中周轉使用的容器等。
在會計實務中,采購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入庫時,一般按實際成本或計劃成本入庫。在實際領用時,依據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的使用的不同,一般採用一次攤銷法或五五攤銷法核算。如一次性使用的紙袋,試管等,建議採用一次攤銷法;如可多次重復利用的箱、桶等,可採用五五攤銷法。
㈦ 一次性攤銷好還是五分攤好
具體的還是要看你應該分攤的金額的大小
如果是金額很小的採用一次攤銷就可以了
如果是金額大的就採用五五攤銷或者是分次攤銷
㈧ 企業財產保險中的帳外或已攤銷的財產是什麼意思
這是兩個概念
帳外財產是資產負債表中沒有體現的財產,可以是代為保管的
已攤銷的概版念是,比如一家權生產手機的廠子,手機的包裝物成本10元,但是包裝物一出庫就發生攤銷,攤銷到成品里了,那麼在包裝物已出庫但是成品手機還沒有組裝完成的時候,單獨的包裝物是沒有價值的,此時包裝物價值0,而成品價值是手機價值+包裝物價值
㈨ 上市公司對低值易耗品採用一次攤銷法的會計行為屬於符合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性要求
不一定全符合規定,一次攤銷法適用於核算簡便,適用於一次領用低值易耗品價值比較小的情況下。如果一次領用低值易耗品的價值較大,採用該法將會造成領用月份成本、費用負擔過多,從而影響到產品成本或利潤的准確性。此外,一次轉銷法會造成帳外資產,不利於對帳外資產的實物管理,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應為帳外資產設置「備查登記簿」,以便進行實物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