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旅遊的訪談錄如何提問
比如吧:
1.你希望從旅遊中收獲什麼?
2.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或者開心的事情?
3.有沒有什麼景點印象深刻?對什麼印象深刻?
4.覺得旅遊中的服務如何啊?
5.覺得導游好不好?有什麼好嗎?
6. 喜歡當地的地方菜嗎?
7.希望下次到哪裡去玩?為什麼?
8,會帶家人出來玩嗎? 。。。
以上是小問題。大問題還可以問:
1.你覺得現在大家都去開發古城旅遊,好不好?你怎麼看這件事?
2. 你覺得現在旅行中有什麼問題有待改善?
3.你去過其它哪些地方旅遊,和這比較如何?
4,你認為今後需要改進些什麼?
5,你怎麼看中國旅遊這塊市場?
6,下次你會選擇自助游,團隊游,自駕游還是其它方式?為何?
7,休閑旅遊會超越現在的觀光游嗎?
2. 出國旅遊:如何應對法律糾紛
如出現法律糾紛,遊客如何應對?本文結合幾個案例給您分析一下。
旅遊中發生意外傷害事故,如何應對?
案例:戚某於2011年6月1日與甲旅行社簽訂了北歐十三日出境游的旅遊合同,後甲旅行社將相應的合同交由乙旅行社履行。2011年6月10日下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前往卡爾斯塔德的路上,由於大巴車司機駕駛不當,導致旅遊車側翻,戚某因此次事故身體多處骨折,旅遊被迫中斷。戚某在北京起訴要求甲、乙旅行社承擔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18萬余元。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戚某因在旅遊過程中乘坐旅行社安排的交通工具受傷,旅行社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甲旅行社將合同交由乙旅行社並未徵得戚某的同意,雙方需承擔連帶責任。判決支持了戚某的大部分訴訟請求。
法官提示:據統計,在法院審理的出國旅遊訴訟中,人身傷害事故引起的糾紛佔了將近一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相關規定,旅行社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遊客人身損害、財產損失,遊客有權請求旅行社承擔責任。未經遊客同意擅自轉讓旅遊業務的,遊客還有權請求轉讓方和受讓方承擔連帶責任。
本案中,戚某與甲旅行社簽訂出境游旅遊服務合同,甲旅行社未經戚某同意擅自將旅遊業務轉讓給乙旅行社,在旅行過程中,旅行社提供的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使戚某身體受損,甲、乙旅行社對此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根據法律規定,因旅行社方面的同一原因造成遊客人身損害、財產損失的,遊客有權選擇要求旅行社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在民法理論上,這叫民事責任競合。從有效保護遊客的合法權益來看,遊客主張侵權責任比承擔違約責任更有利。因為從賠償角度來說,遊客主張侵權責任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而以違約責任起訴法院不支持精神損害賠償。但一般情況下,選擇侵權責任之訴比選擇違約責任之訴舉證責任更難,因此遊客選擇違約之訴還是侵權之訴,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貴重物品丟失,怎麼辦?
案例:2011年3月3日,孟某、宋某夫婦(二人均是1938年出生)與某旅行社簽訂了到美國旅遊的出境旅遊合同,約定住宿標準是當地三星酒店雙人標准。2011年5月6日下午,孟某夫婦入住紐約某酒店。5月7日早7點左右孟某夫婦到一層餐廳用餐時將隨身物品丟失,領隊李某協助向當地警方報案。報案時孟某、宋某向警方提供的丟失物品有:現金2500美元、數碼攝像機等物品。回國後,孟某、宋某起訴某旅行社認為旅行社沒有充分履行安全提示義務,入住的旅館不夠我國三星級酒店的國家標准,要求旅行社賠償丟失物品的損失。法院審理後認為孟某、宋某隨身財物丟失關鍵是由於自身沒有妥善保管造成的,但考慮雙方為70多歲的老人,且旅行社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對老年旅遊者充分盡到了安全提示義務,以及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提供的酒店符合當地三星級標准。因此判決某旅行社承擔補充責任,賠償原告孟某、宋某人民幣3000元。
法官提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相關規定,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遊客人身損害、財產損失,旅行社未盡安全保障義務的,旅行社應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本案的旅行社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明確提示老人在入住酒店期間妥善保管個人物品,亦未充分證明其提供的酒店符合當地三星級標准,因此旅行社存在一定的過錯,依法應當對二人財物的丟失承擔補充賠償責任。但由於財物丟失的關鍵是由於孟某夫婦自身沒有妥善保管造成的,孟某夫婦需自己承擔大部分責任。因此出國旅遊,遊客要盡量妥善保管自身物品,出現貴重物品丟失,一定要第一時間聯系導游或領隊並報警,以確定丟失財物的事實及數額。
購物時未告知境外郵寄物品稅費,如何處理?
2010年9月高某和某旅行社簽訂旅遊合同。旅遊途中,高某在位於捷克布拉格市的店鋪內購買了142043元的水晶製品,之後高某使用聯邦快遞將所有貨物郵寄回北京。物品到達北京海關後,由於貨物價值過高,海關要求高某交納15815元稅費。高某承擔稅費後起訴至法院主張購買物品商店系購物行程中指定的場所,旅行社沒有告知郵寄回國的稅費信息,違反了告知義務,請求判決旅行社承擔稅費。法院審理後認為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以及雙方合同中的約定,不能推導出旅行社的告知義務包含物品出入境稅費的內容。故判決駁回高某的訴訟請求。
法官提示:在旅遊合同中,旅行社的告知義務范圍應根據雙方合同中的約定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予以確定。一般來說,涉及的是旅行社資質、游覽行程直接相關的游覽、食宿、交通等的旅遊服務本身和人身、財產安全事項等內容,針對一些特殊對象,如老年人或攜帶貴重物品者,旅行社還需要有更細致、具體的告知,但是對於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如物品出入境稅費等內容,如旅遊合同未約定,則不屬於旅行社告知范圍。因此在出國旅遊之前,遊客應詳細搜集了解此類信息,對相關的情況做到大致了解,提高風險意識,避免發生額外費用。
法官提醒:以上案例只是出國旅遊中的常見糾紛。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作為遊客,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選擇與有資質的旅行社簽訂規范的書面合同,並仔細閱讀合同內容,對不理解的條款要求旅行社解釋清楚,避免個別旅行社利用文字游戲打擦邊球,誤導遊客。
二是在出國旅遊過程中,遊客要聽從旅行社和導游的安排,盡量避免脫團單獨活動,如確需單獨活動,一定要事先徵得導游或者領隊許可。
三是如果旅行社存在強迫購物、縮短行程等違約行為,遊客應妥善保留好相關的證據材料,選擇適當途徑理性維權。
(來源:人民政協網)
3. 旅遊糾紛的法律問題主要是什麼
按照《旅遊投訴暫行規定》的有關條款,下列損害行為列入旅遊投訴范圍:
(一)認為旅遊經營者不履行合同或協議的;
(二)認為旅遊經營者沒有提供價質相符的旅遊服務的;
(三)認為旅遊經營者故意或過失造成投訴者人身傷害的;
(四)認為旅遊經營者欺詐投訴者,損害投訴者利益的;
(五)旅遊經營單位職工私自收受回扣和索要小費的;
(六)其他損害投訴者利益的。
凡在我國境內旅遊活動中發生的以上各類損害行為之一的,投訴者可以向我國旅遊管理機關投訴。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和旅遊糾紛實際情況,處理旅遊糾紛有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四種方式。
旅遊者的權利與義務
旅遊者只有了解自己的權利義務,才能在旅遊過程中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和遵守旅遊法規、規章和有關的規定,減少旅遊投訴問題的出現,促進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根據《山東省旅遊條例》,旅遊者具有以下具體的權利義務:
一、旅遊者享有宗教信仰和民族風俗習慣受到尊重的權利。
二、旅遊者享有知悉旅遊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有權要求旅遊經營者提供服務的內容、檔次費用等情況。
三、旅遊者享有自主選擇旅遊服務的權利;有權拒絕旅遊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四、人身、財產受到損害或者旅遊經營者未向其提供標准服務的旅遊者,依法享有下列權利:
(一)向損害其合法權益的旅遊經營者要求賠償或者補償。
(二)向損害其合法權益的旅遊經營者所在地或者損害行為發生地的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或者有關部門和組織投訴。
(三)向人民法院起訴。
五、旅遊者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六、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應當保護旅遊資源,愛護旅遊設施,自覺遵守旅遊秩序和旅遊景區、景點的安全規定和衛生規定。
4. 旅遊業主要有哪些法律糾紛
對消費者來說,主要有二種:合同與侵權。合同糾紛是指基於雙方簽訂的支付款與提供的旅遊服務方面的。支付的錢與原定的旅遊項目不同,或者服務差與合同不符等。
侵權就有比如欺詐遊客騙錢,甚至罵遊客、打傷遊客這樣的情況。
對行業來說,可能還有同行的不正當競爭等問題。先只想到這些了。
5. 對旅遊采訪該問些什麼問題
采訪旅遊景點的遊客時要考慮一些實際情況,不要對同一個人問太多問題,也不要問太復雜的。例如遊客的感受,對景點的評價,對費用的費用的想法,對景點改進用什麼建議等。
采訪旅遊景點的遊客時對於遊客的感受、想法具體可以這樣問:
1,為什麼選擇在這個地方旅遊?
2,這個地方和你預想中的有什麼差別?
3,你對這個景點的整體感受怎樣?
4,在旅行中有沒有發現什麼不合理的地方,並相應的給出一些合理性的改進意見?
5,你們來自哪裡?
6,這里的風俗文化較於你們本土文化有哪些差別?
7,你喜歡這兒的那些風土文化特色?
8,你是通過什麼了解到我們這兒的?
9,在這次旅行中有什麼讓你記憶深刻的事情?
10,
你認為旅遊對環境在哪些方面造成了影響?
其實這些問題都與每個景點的實際情況相關,畢竟了解旅客的根本情況有利於旅遊事業的發展。
6. 旅遊糾紛的法律關系復雜涵蓋民事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刑事法律關系
不管是什麼單位企業你如果是因為勞動糾紛產生的遵義你都可以使用勞動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