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注銷後簽訂的合同有效嗎
公司注銷後,並不影響合同的法律效力。如果公司注銷前沒有進行清算,注銷後可起訴股東。合同在簽訂之時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由雙方簽字蓋章即可生效,特殊約定的除外。
公司現在注銷意味著公司法律主體的滅失,但不能否定公司在注銷前合法簽訂的合同。只能說在公司實體滅失後,若有公司的繼受主體,由其繼續承擔合同權利義務,若無相關繼受主體,公司所承受的合同的權利義務消滅。
我國於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在我國,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定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及合同的履行、變更、解除、保全、違約責任等問題。
訂立原則
1、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2、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劃分為:
計劃合同與普通合同
凡直接根據國家經濟計劃而簽訂的合同,稱為計劃合同。如企業法人根據國家計劃簽訂的購銷合同、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等。普通合同亦稱非計劃合同,不以國家計劃為合同成立的前提。公民間的合同是典型的非計劃合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計劃合同日趨減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計劃合同已被控制在很小范圍之內。
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
雙務合同即締約雙方相互負擔義務,雙方的義務與權利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的合同。如買賣合同、承攬合同等。單務合同指僅由當事人一方負擔義務,而他方只享有權利的合同。如贈與、無息借貸、無償保管等合同為典型的單務合同。
2. 公司注銷後合同有效嗎
如果是通過注銷決議,在辦理清算注銷的過程中,注銷前簽的合同有效,屬於應當申報的債權債務,由清算組決定如果處理。
如果公司已經完成注銷手續,合同因一方當事人喪失民事權利能力而終止。但清算組關於財產和債權債務處理的報告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公司合並,如果是新設合並,原來的兩個公司都要注銷,如果是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注銷,進行合並的公司繼續存在。
清算注銷一定要公告,刊登公告的報紙原件是向工商局遞交的材料之一,沒這個東西工商局不會給辦注銷手續的。原則上報紙的發行范圍應當與工商局的登記管轄范圍相一致。
3. 公司已經注銷,之前有合同糾紛,能追訴股東么
如果破產前進行了破產還債公告,而你們沒有申報債權,那麼法院將不再受理。如果沒有履行法定的破產程序,你可以另行起訴,要求對未處理債券另行做出判決。
有限公司屬於法人,公司破產清算程序完成後,法人就注銷了,不能向公司股東追討債務
4. 公司注銷 合同到期了,如果再發生合同糾紛,法人代表還承擔責任
這個公司注銷,我記得肯定是有一個公示公告期的。在公示公告期內,別人不來,搞合同糾紛那就無法再提起訴訟,因為公司已經消失了。沒法告了。
5. 關於公司注銷後合同是否有效
公司注銷後,並不影響合同的法律效力。如果公司注銷前沒有進行清算,注銷後可起訴股東。合同在簽訂之時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由雙方簽字蓋章即可生效,特殊約定的除外。
公司現在注銷意味著公司法律主體的滅失,但不能否定公司在注銷前合法簽訂的合同。只能說在公司實體滅失後,若有公司的繼受主體,由其繼續承擔合同權利義務,若無相關繼受主體,公司所承受的合同的權利義務消滅。
只要是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公司沒有被注銷,該合同就是有效的。如果在注銷的時候公司已經被注銷,那麼該合同為無效合同,因為簽訂合同的主體是不存在的。公司在被注銷之前,理應對於一切債權債務包括員工工資進行清算,而清算的工作之一是合同的清理。既然公司已經合法注銷,那麼其合同清理工作也應當完畢。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合同無效的情形只有五種。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以被注銷公司名義簽訂的合同在不存在其他合同無效事由的情況下應認定為有效合同。
第一,法人被注銷後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並無意思表示能力。《民法總則》第五十九條規定:「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經公司登記機關注銷登記,公司終止。」
據此,公司依法辦理注銷登記後,不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也就不可能成為合同的當事人,該合同反映的並非為已注銷公司的真實意思表示,而是合同簽訂行為人的意思表示。
第二,根據相關司法解釋,行為人是訴訟中的適格當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二條規定:「下列情形,以行為人為當事人:……(三)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終止後,行為人仍以其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
依據上述規定,行為人以注銷公司名義簽訂合同的,應以行為人為合同當事人。因此判斷合同是否成立及有效應以具體的行為人和相對人為分析對象。
第三,依照《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則,當事人民事行為能力欠缺已經不再是判斷合同無效的依據。
第四,以被注銷公司名義簽訂合同的效力不應適用《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四條。因公司被注銷,公司已無民事行為能力。《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指向的是自然人而非法人,因此,也不能適用《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四條主張合同無效。
總之,以被注銷公司名義簽訂的合同在不存在其他合同無效事由的情況下應認定為有效合同,合同的當事人是具體的行為人及相對人,如合同的履行中出現爭議,相對人可向行為人主張權利。
6. 公司法定注銷後合同糾紛問題
如果公司解散了 在清算過程中是由清算組擔任的 如果公司清算 合同中版的債務雙方轉變權為債權債務關系了 如果是有限責任或股份公司 股東只以其出資和認購的股份為限承擔 超過的部分 除 股東利用公司的有限責任轉移資產外 是不再承擔的
具體的情況不清楚 沒法說
7. 公司注銷了,合同是否還有效
公司注銷後,並不影響合同的法律效力。如果公司注銷前沒有進行清算,注銷後可起訴股東。合同在簽訂之時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由雙方簽字蓋章即可生效,特殊約定的除外。
8. 公司注銷後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公司被注銷登記時,清算主體或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門承諾企業注銷登記後遺留的債權債務由其負責的,承擔合同權利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