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知對方來協調解決經濟糾紛的簡訊怎麼寫
應該有法院來通知
2. 如何查詢個人是否有經濟糾紛或䅁件
帶著個人的身份證,到辦理案件的法院查詢。
我國解決經濟糾紛的途徑和方式有四種,分別是:
(一) 雙方協商處理解決經濟糾紛
在發生經濟糾紛後,買賣雙方心平氣和坐下來協商,違約一方當事人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對方弄清是非曲直,能夠理解自已違約的原因。必要時,雙方各自作出一定讓步,最後達成和解,消除分歧。
這種作法可節省費用, 而且氣氛和緩, 靈活性大, 有利於雙方貿易關系的發展。
(二) 他人調解處理解決經濟糾紛
經濟糾紛發生後,雙方各執一詞,各有各的理由,不能達成諒解,需要雙方都非常信任的第三方居中調解。
調解在性質上與協商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最後的解決辦法還須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同意才能成立。
(三) 指定機構仲裁解決經濟糾紛
仲裁是指買賣雙方在訂立合同時,明確今後如有經濟糾紛,自願把他們之間的經濟糾紛交給仲裁機構進行裁決; 或在經濟糾紛發生之後, 買賣雙方相互訂立協義指定仲裁機構進行裁決。仲裁是解決經濟糾紛的一種主要方式。
只有在訂立合同時,設有仲裁條款的經濟糾紛適用仲裁。或經濟糾紛發生後,雙方協商未成, 第三者調解未能獲得雙方的認可。買賣雙方為了有效解決經濟糾紛,冷靜下來達成了仲裁協議。才能向專門的仲裁機構, 或者臨時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四) 司法機關審理
司法機關審理即向法院訴訟。 買賣雙方當事人協商不成, 調解未果, 又無誠意達成仲裁協議, 只能由司法機關介入當事人之間的經濟糾紛, 作出最後的判決。
司法機關審理經濟糾紛所耗費的時間長, 支付的費用大不說, 關鍵貿易雙方之間的關系進入了僵局,不利於雙方貿易的發展。如果不是迫不得已, 一般不建議使用司法機關審理。
補充:經濟糾紛,又稱經濟爭議,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經濟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
3. 經濟糾紛訴訟中如何查找被告財產線索
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做出判決後主動履行判決的較少,一般都要走強制執行程序,而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一般都要給法院提供被執行人的財產線索,如果提供不出來,法院也很少積極主動的替申請人尋找被執行人的財產線索,這樣可能導致官司打贏後很長時間都不能將錢款執行到位。為盡量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將被告及他們的配偶的財產線索,提供給法院執行人員,以便取得好的執行效果。
(一)首先查詢被告家庭成員信息
1、到被告戶口所在地派出所或縣公安局戶籍科查詢家庭成員身份信息。
2、家庭成員包括:被告及配偶、擔保人及配偶、
(二)查詢被告房產信息
1、到經常居住地和戶籍所在地房管局查詢被告及家庭成員名下所有的房產。
(三)查詢被告及家庭成員存款
1、去客戶和擔保人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的四大國有銀行的縣級支行就可以查到客戶和擔保人及家庭成員全國各地營業點的存款信息。
2、省或市的商業銀行只能在被告及配偶所在地的營業網點查詢。
3、農村信用社的網點的櫃台許可權不能查詢信息,需要到縣或區的信用社的機關單位信息科技部查詢。
(四)查詢被告及家庭成員個人名下的車輛
因為公安系統的信息平台是全國性的,所以縣級車管所就能查詢被告名下的車輛,沒必要到被告戶籍或經常居住地查詢。
(五)其他查詢的途徑
1、車輛運管所、證劵證券交易中心、保險公司、工商局等都有可能查詢到被告的財產線索。
2、只需要提供被告的身份信息就可。
4. 民事經濟糾紛只知道被告姓名和手機,不知道住址和其他信息,能否上訴
起訴是可以的,但你找不到人的話,還是白搭。法院要發傳票,發去哪裡?手機能找到人,他不來拿傳票又怎麼辦?法院的程序是發兩次傳票,一次公告來通知到他,這還是需要有相隔時間的,實在找不到人,可以缺席判決。就算判定他必須還錢,可是人找不到,就算你再申請強制執行也是毫無意義,一樣錢拿不到。所以建議你還是想辦法得到他家庭住址再起訴,提供給法院後還有資產可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