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因產品質量所引起的損害賠償
當然可以,《侵權責任法》
第四十一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二條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三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B. 產品質量侵權責任中不合格產品是否可以得到賠償
可以,買賣產品是買賣合同,產品質量不合格就是賣方違反了產品質量擔保任務,屬於違約,同時,若因該不合格產品而造成了對人生或財產的損害,則又是侵權責任,因此,是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競合,你只能擇一種起訴,但注意,侵權責任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違約責任不可以,所以,常常人們都選擇以侵權責任起訴。要賠償產品的話,就是違約責任咯。
C. 《侵權責任法》中關於醫療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侵權責任法》中關於醫療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第五十四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五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六條 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第五十七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八條 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第五十九條 因葯品、消毒葯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患者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的,醫療機構賠償後,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
第六十條 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不配合醫療機構進行符合診療規范的診療;
(二)醫務人員在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下已經盡到合理診療義務;
(三)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也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六十一條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填寫並妥善保管住院志、醫囑單、檢驗報告、手術及麻醉記錄、病理資料、護理記錄、醫療費用等病歷資料。
患者要求查閱、復制前款規定的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提供。
第六十二條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泄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六十三條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不得違反診療規范實施不必要的檢查。
第六十四條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干擾醫療秩序,妨害醫務人員工作、生活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D. 食品安全法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和民法中的損害賠償有什麼區別
食品葯品是假一賠十,其他損害賠償是損失多少賠多少
E. 產品質量侵權損害賠償范圍怎樣規定
侵權損害賠償的范圍產品質量侵權損害賠償的范圍包括對人身傷害的賠償和對財產損失的賠償。 ①人身傷害指因產品存在 缺陷造成消費者人體和健康的損害。它分為一般傷害、致殘傷害和 致人死亡三種情況。一般人身傷害指受害人通過治療,能夠恢復到 受損害前的身體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侵害人應當賠償醫療費和因 誤工減少的收入。醫療費指受害人為恢復健康所花費用,包括葯費、手術費、住院費、護理費、交通費等。受害人因誤工減少的收 入是以收入的實際損失計算的,包括工資、獎金和補貼的減少等。 如受害人沒有工資收入,則賠償標准以當地一般臨時工的工資標 准為限。致殘傷害,加害人除賠償受害人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 入外,還應賠償殘疾人生活補助費,如殘疾人購置輪椅,定期更換 假肢,以及必要的護理費、營養費等。致人死亡,加害人除賠償受害人死亡前所支付的醫療費、誤工減少的收入外,還應支付死者的 喪葬費、撫恤費及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②財產損失 指除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失,包括財產的實際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對財產損失的賠償,首先應當恢復原狀。如無法恢復原狀的,侵害人可以按照該財產的現行價格將其折算成貨幣進行賠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產者可以免予賠償:第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第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F. 產品侵權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和請求權期間怎樣規定
根據對《產品質量法》的了解,產品侵權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和請求權期間的規定是不同的,整理出以下2方面的內容,以供參考:
一、概念不同
1、產品質量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概念:
是指法定期限內,如果發生了產品責任損害,受害人有權根據《產品質量法》請求賠償。根據該規定,這個法定期限是指在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10年內。請求權是產品質量法賦予消費者的一種具體權利。
2、訴訟時效的概念:
是指權利人通過訴訟程序,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權利的有效時間。《產品質量法》規定,受害人必須在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或能夠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2年內向法院起訴。超過時效起訴的,法院將不保護受害人的權利。訴訟時效是《產品質量法》規定的,人民法院強制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定時間范圍。在法定規定范圍內,行使其權利,可以受到保護,法定期滿後,權利人未行使權利,就不受到法院保護。
二、含義不同的
1、產品質量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解決的是消費者在購買產品多長時間以內,有權對可能發生的產品責任損害請求生產者、銷售者賠償,或者說是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在將產品投入流通後的多長時間內,對缺陷產品負有嚴格責任義務的問題;而產品責任的訴訟時效,解決的是在發生了產品責任損害以後,受害的消費者應在多長時間內起訴的問題。
2、訴訟時效期間滿後,並不意味著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的解除,消費者請求損害的實體權利還是存在,如果生產者、銷售者自願履行債務的,就不能以不知「時效已過」為由再追回已賠償給消費者的財物。但是,請求權的10年期限滿後,法律就免除了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即使因產品存在缺陷給消費者造成損害的,生產者、銷售者也不承擔產品質量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但是,如果生產者、銷售者在賣出產品時對消費者明示的產品安全使用期超過10年的,則不以10年期限為限,而應當以生產者、銷售者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為期限。
以上列舉若是覺得有所幫助,請順手點擊採納!
G. 食物中毒賠償標准新食品安全法
針對食品安全案件中食品生產者、銷售者的懲罰性賠償責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為合同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為侵權責任,《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根據具體情況既可附加於合同責任又可附加於侵權責任中。三法所規定懲罰性賠償責任在構成要件、賠償范圍方面各有不同。在構成競合的情況下,在合同責任內部,《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第二款應為特別法;在侵權責任內部,應當允許受害人根據個案選擇適用《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或《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
塑化劑飲料、瘦肉精火腿腸、皮鞋膠囊……食品安全事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食品安全案件中,消費者往往只能獲得賠禮道歉、全額退款或一般的損害賠償。面對處於弱勢地位的單個消費者,低廉的違法成本使企業的道德操守和社會責任感已然讓位於經濟利益的優勢。因此,食品安全案件中的懲罰性賠償責任已成為法律為消費者合法權益設置的最後屏障。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食品安全法》出台以來,學界關於其中懲罰性賠償規范構成要件不明確、賠償標准過低、過於固化的詬病一直不斷,對該兩法以及《侵權責任法》有關懲罰性賠償條款的適用關系也莫衷一是。解釋這些條文,釐清條文間的適用關系,實現法律內部自治的同時達到最大限度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立法目的,是本文試圖解決的主要問題。
H. 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問題。
這位朋友你好!如上模擬案件中需要明晰的是法律中的因果關系究竟應該如何認定的問題。我國因果關系經過必然因果關系說、偶然必然因果關系說、高概率因果關系說、條件說以及事實和法律相區別說的發展,日益豐富。但因果關系理論中最讓人疑惑的兩個問題仍然還需要進行一定的討論。該案件中,張某是為了救小學生而攔住馬,被馬踢傷,然而之所以李某的馬會驚慌失措是因為食品公司在不允許放爆竹的地方燃放爆竹,因此食品公司的行為同張某的損害具有因果關系——雖然李某是馬車所有人並且馬車是在李某的駕駛下撞人,食品公司的責任不因此而得以免除:這就是「行為後由於特殊情況的介入而導致結果發生的場合」中的因果關系認定,也就是本律師剛剛所言的因果關系判斷的兩大難題中的一個。
但實際上,如果食品公司燃放爆竹的地方是可以燃放爆竹的,也不能因此而免除其責任,也就是說這里認定食品公司責任的根本不是其「違法性」——在不允許燃放爆竹的地方燃放爆竹,而是因果關系性——張某的損害同食品公司的燃放爆竹具有因果關系。回答完畢,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