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巴黎和會領土糾紛

巴黎和會領土糾紛

發布時間:2020-12-20 09:53:21

❶ 巴黎和會中簽訂的條約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協約國)和戰敗國(同盟國)在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共27國參加,蘇俄未被邀請。
會議的籌備和經過 早在戰爭期間 ,英、法、美、意、日各國政府就開始研究戰後和會的對策。1919 年1月13日~17日,英、法、美、日、意 5國舉行巴黎和會准備會議,擅自製定了和會的議事規則。規定英、法、美、日、意 5 大國為有「普遍利益的交戰國」,可參加和會的一切會議。比利時、中國、塞爾維亞等國為有「個別利益的交戰國」,只能出席與其本國有關的會議。議事規則還限定各國出席會議的全權代表的名額,5大國各5名,比利時、塞爾維亞、巴西各3名,中國、波蘭等國各2名,共計70名。
巴黎和會自始至終在大國的操縱下進行。凡和會一切重大問題均先由英、法、美、日、意 5 大國會議討論決定,有英國勞合·喬治、法國G.克列蒙梭、美國T.W.威爾遜、義大利V.E.奧蘭多和日本西園寺公望等人參加。27國全體會議僅開過6次。和會附設國際聯盟、賠償、領土問題、條約起草、戰爭責任、國際河港鐵道等專門委員會52個。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市內法國外交部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1 月25日第二次全體會議通過籌組國際聯盟的決議。4月28日第5次全體會議通過《國聯盟約》。1919年 1月~ 4月,英、法、美、日、意就制定對德和約問題進行討論。戰後德國的西部邊界、薩爾歸屬、德國賠償和德國前殖民地的處理等成為和會中的難題。後經妥協,於5月7日將對德和約最後草案文本交給德國政府代表 U.von 布羅克多夫·蘭曹。德國曾幾次對草案一些內容提出異議,但英、法等戰勝國只對和約草案略做細微的修改。6 月28 日在巴黎近郊凡爾賽宮鏡廳舉行《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簽字儀式。德國外長H.穆勒等代表德國簽字。
《凡爾賽和約》和其他和約的簽訂 《 凡爾賽和約 》凡15部分,440 條。其主要內容:① 領土條款。德國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對比利時放棄奧伊彭、馬爾梅迪和毛來斯納。薩爾區由國聯管理15年,期滿後舉行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薩爾區煤礦所有權歸法國。石勒蘇益格經公民投票確定其歸屬(1920年6月15 日公民投票結果,北部歸丹麥,南部仍屬德國)。波茲南地區和西普魯士大部分讓與波蘭。但澤(即格但斯克)成為國聯管轄下的自由市,該地關稅權 、對外關系及保護僑民權屬波蘭 。上西里西亞、阿倫施泰因(即奧爾什丁)和馬里安維爾德爾經公民投票決定歸屬(上西里西亞歸屬問題造成20年代初德、波之間爭端。據1922年 5月德波條約規定上西里西亞工業地區由德 、 波各佔有一部分)。德國放棄默麥爾(一譯梅梅爾,今克萊佩達),交予協約國主要國家處置(1923 年3月國聯將該地委任立陶宛統治)。②軍事條款。德國陸軍限於10萬人,須廢除普遍義務兵役制,服役期限士兵須12年,軍官25年方能退役。取消參謀部,最高司令部職許可權於行政事務。海軍不得超過 1.5萬人,艦隊只有戰艦和輕型巡洋艦各 6 艘,驅逐艦及魚雷艇各12艘,禁止建造潛艇。還禁止擁有軍用飛機、陸海軍航空設備、坦克、重炮、化學及有毒武器。在萊茵河左岸和沿右岸寬50千米地域設立萊茵非武裝地區。萊茵河左岸由協約國軍隊佔領,以15年為期。③賠償條款。賠償總額留待協約國賠償委員會於1921年5月1日前確定,但德國在和約訂立起兩年內先交付200 億金馬克賠款。④ 德國前殖民地的處置。德國放棄其海外殖民地 ,由英、法、日等國以「國聯委任統治」名義瓜分。
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收回戰前德國侵佔中國膠州灣 、膠濟鐵路和山東的一切權利。日本竟然要求和會同意把德國的侵華權益轉移給日本,並得到英、法的支持。由於美、日在太平洋和遠東地區的矛盾,美國對日本的侵華野心起初持曖昧態度,後日本以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和退出和會相要挾,美國轉而支持日本。在五四運動浪潮沖擊下,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帝國主義列強還秘密擬定了對蘇維埃俄國的武裝干涉和經濟封鎖計劃。
巴黎和會結束後,協約國同德國的盟國分別簽訂了和約,即1919年9月10日對奧地利的《聖日耳曼條約》、1919 年11月27日對保加利亞的《特里亞農條約》、1920年6月4日對匈牙利的《訥伊條約》、1920 年8月10日對土耳其的《 色佛爾條約》。

❷ 求法國在巴黎和會時期的領土糾紛 以及有關領土糾紛的歷史背景

法國要求德國的西部邊界、薩爾區歸屬法國
但是結果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

❸ 為什麼巴黎和會失敗中國如此生氣

中國在參戰之來前就期待著戰勝之後能自有效提高中國國際地位,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因此派出了大量華工支援協約國,戰勝之後更是對巴黎和會充滿了期待,期待著能把戰敗國德國在青島的權益收回來,廢除二十一條,但是最終中國的所有渴望全部落了空。作為一個戰勝國卻收到了和戰敗國一樣的待遇,中國有志之士尤其是新青年從天堂掉到了地獄,其失落其憤懣可想而知。
希望能幫到你!

❹ 巴黎和會討論的中心問題是 重新瓜分領土 還是 處置戰敗德國

當然是重新刮分殖民地,懲罰戰敗德國只是晃子

❺ 巴黎和會美英之間、英法之間、美法之間矛盾各是什麼

英美:一戰後期,美國參戰,企圖同英、法等國爭奪戰利品。 美國企專圖攫取世界領導權。英國想屬保持海上絕對優勢,維護殖民帝國,反對過分削弱德國。
法國:最大限度削弱德國,重建其在歐洲大陸德霸權。
義大利:希望可以擴大領土。日本:企圖使它在太平洋島嶼
美日:日本在亞太地區進行瘋狂侵略擴張,幾乎獨霸中國,與美國在亞太地區侵略利益發生尖銳沖突。
英法:法國極力主張削弱德國,英國反對過分削弱德國。法德:一戰中,法德極力主張削弱德國。英德:一戰中,英德在西線和海上對抗。會上英國反對過分削弱德國。

❻ 巴黎和會簽了什麼條約啊

巴黎和會簽了《凡爾賽和約》,《凡爾賽條約》(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稱:《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和約,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國的勢力。

背景:1918年11月11日,雙方宣布停戰,在經過長達6個月的談判之後(也即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這項條約得到了國際聯盟承認,並於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這也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中國代表因對會上歐洲列強處理中日青島問題時故意偏袒日本,無視中國利益,憤而離席(轉而與德國另簽和約),這一事件進而引發了震動全國的五四運動。美國在國會表決時多數反對,也未簽署凡爾賽條約。

(6)巴黎和會領土糾紛擴展閱讀

參加巴黎和會的國家有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比利時、玻利維亞、巴西、古巴、厄瓜多、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希 臘、瓜地馬拉、中國、泰國、海地、沙烏地阿拉伯、宏都拉斯、賴比瑞亞、捷克斯洛伐克、烏拉圭、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27個獨立國家。

還有英國的自治的領地南非、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會議由美、英、法、意、日5國各出2名代表組成的最高理事會(「十巨頭」會議)控制。

3月25日,決策的10人會議縮減為「四巨頭」會議: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義大利總理奧蘭多。實際上,重大問題都由美、英、法三國代表決定。

❼ 為什麼巴黎和會上部分歐洲國家的領土劃分問題是值得肯定

按實力來排嘛

❽ 一戰後巴黎和會有關於中國領土完整問題是指什麼

是指協約國組織將原本的德國佔領區膠州半島劃歸日本。

1919年巴黎和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舉行的討論戰後問題的國際會議。

參加的有英、法、美、日、義等巴黎和會二十七國,蘇俄未參加。會議名義上是擬定對德和約、建立戰後世界和平,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宰割戰敗國、重新瓜分勢力范圍。中國是戰勝國之一,代表團由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派官員聯合組成,有北京政府外交總長陸征祥、駐英公使施肇基、駐美公使顧維鈞、駐比公使魏宸組及廣州軍政府外交次長王正廷等。會上中國代表向會議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取消中日「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見中日「二十一條」交涉)、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德國在山東佔有的各項權利等要求。但會議被英、美、法等國所操縱,無視中國的合理要求,只將山東問題列入會議討論。和會最後簽定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其主要內容是戰勝的帝國主義國家如何瓜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該約第156、157、158條中,規定把德國在山東侵佔的全部權益「讓與日本」,從而遭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成為發生五四運動的導火線。中國代表在國內人民和留法學生的壓力下,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此外,會議還通過《國聯盟約》,決定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和武裝干涉等。

❾ 巴黎和會中做出了哪些有損中國權益的規定這些規定引發了中國的哪一場運動

巴黎和會完全是由帝國主義操縱的分贓會。把德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分給日本。激怒了中國人民引發了五四運動

❿ 巴黎和會上阜姆問題是什麼

阜姆(Fiume),克羅埃西亞第三大城市和主要海港城市裡耶卡(Rijeka)的舊稱。位於北緯45° 19』0」,東經14°29』0」,在克羅埃西亞的西部,西北臨亞得里亞海科瓦內爾灣北岸,面積44平方公里。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就在此設有居民點。1867年前由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1867年2月起為奧匈帝國屬地。1915年4月26日,義大利與英、法、俄等國在倫敦簽訂密約,並決定站在協約國一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換取戰後得到亞得里亞海沿岸和阿爾卑斯山水文線義大利一側所有領土,包括阜姆主權的承諾。 然而在1919年2月的協約國倫敦會議上,由於英、法、美3國不願加強義大利在地中海和巴爾乾的勢力,故拒不履行倫敦密約,以致義大利只得到了特倫蒂諾等地8,900平方公里土地。而阜姆卻被劃給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即後來的南斯拉夫)。《凡爾賽和約》簽訂後,義大利得到阜姆的希望徹底落空。同年9月11日,意國家主義派首領、著名詩人加布里埃爾·鄧南遮在法西斯黨魁貝尼托·墨索里尼的煽動和贊助下,率領一支由2,500名退伍軍人和民族主義者組成的「阿迪蒂」義勇軍,於次日佔領了阜姆,隨即宣布並入義大利。1920年3月6日,協約國為解決意、塞兩國的爭端,將阜姆暫列為自由邦。11月,兩國代表在義大利利古里亞的拉帕洛鎮就領土問題進行了協商,最後共同簽署了《拉帕洛條約》。意方宣稱除了扎拉(今克羅埃西亞扎達爾)和一些島嶼外,願意放棄對達爾馬提亞的要求,並承認協約國在阜姆及其周邊地區成立的自由邦臨時政府。但條約公布後,鄧南遮卻拒不撤兵。12月,意政府被迫下令炮轟阜姆,驅散了駐扎該市的義勇軍,此後,意、塞兩國關於領土問題的談判一直被協約國故意拖延。1924年1月27日,1義大利假借人口調查數據表明,阜姆自由邦中義大利人佔大多數,強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再次舉行談判,並於1月24日簽訂了不平等的《羅馬條約》,將阜姆並吞。1929年南斯拉夫成立後,兩國間的領土爭端進一步白熱化,武裝沖突持續發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7年2月10日,美、英、法、蘇等20個戰勝國和意、匈、保、羅、芬5個原軸心國在法國巴黎共同簽訂了《巴黎和平條約》。阜姆隨伊斯的利亞半島正式劃歸南斯拉夫,改名斯普立特,後改名里耶卡。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後屬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為該國海山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閱讀全文

與巴黎和會領土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
農業銀行卡有效期怎麼看 瀏覽: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