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勞動糾紛發生期間,公司發生了注銷,該如何處
可以要抄求仲裁庭出具仲襲裁結果,然後變遷訴訟對象向法院起訴,向相關組織或個人追討勞動報酬。
勞動爭議主體即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包括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是勞動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如果在勞動爭議過程中企業已進入清算階段,則勞動者應將清算組作為爭議的主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十條第(八)項規定,清算組可「代表破產企業參加訴訟和仲裁活動」。清算組即清算機構,是企業經營終止後執行清算事務並代表企業行使職權的權務機構,它負責企業清算期間的一切事宜。也就是說,如果勞動爭議發生時,用人單位進入破產清算,那麼勞動者在選擇相對一方主體的時候應當直接將清算組列為被申請人。
『貳』 公司被注銷後 勞動糾紛應該怎樣處理
有勞動爭議的公司是可以注銷的。
因為注銷公司是工商管理部門的事情,不屬於勞回動合同法或者答勞動調解仲裁法的管轄范圍。
但是,有爭議的事項仍由注銷的公司或法人承擔:
1、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條,公司解散(注銷)前必須先經過清算程序、出具清算報告。清算程序開始後,清算人應當以公告等方式通知債權人;
2、根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二,公司股東、董事或實際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後,惡意處置公司財產給債權人造成損失,或者未經依法清算,以虛假的清算報告騙取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法人注銷登記,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3、公司有勞動爭議未解決,在程序上是可以注銷的;但是如果注銷違反了法定程序,債權人可以要求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賠償損失。
『叄』 請問公司營業執照注銷後我還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可以申請。公司營業執照注銷,公司法人主體資格消亡,不能再起訴。你可以抓緊申請仲裁,立案後,到工商局備案,減緩公司注銷的流程和速度。
但根據最高院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的規定:如果公司注銷後,還繼續經營的,可以申請仲裁:
第四條勞動者與未辦理營業執照、營業執照被吊銷或者營業期限屆滿仍繼續經營的用人單位發生爭議的,應當將用人單位或者其出資人列為當事人。
仲裁程序
第一節 申請和受理
第二十九條 申請人申請仲裁應當提交書面仲裁申請,並按照被申請人人數提交副本。
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住所、通訊地址和聯系電話,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通訊地址、聯系電話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書寫仲裁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仲裁委員會記入筆錄,經申請人簽名或者蓋章確認。
申請人的書面仲裁申請材料齊備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出具收件回執。
對於仲裁申請書不規范或者材料不齊備的,仲裁委員會應當當場或者在五日內一並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要求補正全部材料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出具收件回執。
第三十條 仲裁委員會對符合下列條件的仲裁申請應當予以受理,並在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五日內向申請人出具受理通知書:
(一)屬於本規則第二條規定的爭議范圍;
(二)有明確的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
(三)在申請仲裁的法定時效期間內;
(四)屬於仲裁委員會管轄范圍。
『肆』 用人單位被注銷後如何確定勞動爭議案件的當事人
用人單位被注銷後可將用人單位或者其出資人確定為勞動爭議案件的當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四條 勞動者與未辦理營業執照、營業執照被吊銷或者營業期限屆滿仍繼續經營的用人單位發生爭議的,應當將用人單位或者其出資人列為當事人。
第五條 未辦理營業執照、營業執照被吊銷或者營業期限屆滿仍繼續經營的用人單位,以掛靠等方式借用他人營業執照經營的,應當將用人單位和營業執照出借方列為當事人。
第六條 當事人不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仲裁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審查認為仲裁裁決遺漏了必須共同參加仲裁的當事人的,應當依法追加遺漏的人為訴訟當事人。
被追加的當事人應當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一並處理。
(4)公司注銷勞動糾紛擴展閱讀
可列為勞動爭議案件當事人的還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條 用人單位與其它單位合並的,合並前發生的勞動爭議,由合並後的單位為當事人;用人單位分立為若干單位的,其分立前發生的勞動爭議,由分立後的實際用人單位為當事人。
用人單位分立為若干單位後,對承受勞動權利義務的單位不明確的,分立後的單位均為當事人。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原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勞動爭議,可以列新的用人單位為第三人。
原用人單位以新的用人單位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可以列勞動者為第三人。
原用人單位以新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新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列為共同被告。
第十二條 勞動者在用人單位與其他平等主體之間的承包經營期間,與發包方和承包方雙方或者一方發生勞動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當將承包方和發包方作為當事人。
『伍』 公司注銷後是否需要承擔勞動糾紛的賠償
公司注銷後同樣需要承擔勞動糾紛的賠償。
根據《合同法》《公司法》的規定,公司在注銷以後,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事情的直接負責人承擔公司的民事責任。所以當企業存在未了債務,而清算主體承諾對未了債務承擔責任或負責處理時,因其承諾具有一種保證的性質,清算主體應對企業未了結的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5)公司注銷勞動糾紛擴展閱讀:
經公證或審批的合同:
1、合同公證是國家公證機關根據合同當事人的申請,對合同的真實性及合法性所作的證明。經公證的合同,具有較強的證據效力,可作為法院判決或強制執行的根據。對於依法或依約定須經公證的合同,不經公證則合同無效。
2、合同鑒證是中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國家經濟主管部門,應合同當事人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進行的鑒證。
鑒證機關認為合同內容有修改的必要時,有權要求當事人雙方予以改正。鑒證機關還有監督合同履行的權利,故鑒證具有行政監督的特點。中國合同鑒證除部門或地方性法規有明確規定的以外,一般由當事人自願決定是否鑒證。
3、合同的審核批准,指按照國家法律或主管機關的規定,某類合同或一定金額以上的合同,必須經主管機關或上級機關的審核批准時,這類合同非經上述單位審核批准不能生效。例如,對外貿易合同即應依法進行審批程序。
『陸』 勞動仲裁後公司注銷了怎麼辦
勞動仲裁後,公司尚未清償債務就注銷的,可要求股東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可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為被執行人,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首先,要確定該公司是否還在營業。可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其狀態,如果尚未注銷,應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如果該公司在執行或上訴過程中注銷,可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為被執行人,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6)公司注銷勞動糾紛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作為被執行人的公司,未經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導致公司無法進行清算,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為被執行人,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