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大律師網小編為你整理出關於民事訴訟法第57、58條的解釋:
第五十七條 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受害人提起訴訟的,以接受勞務一方為被告。
本條是法定訴訟代理人的規定。無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包括無民事行為能力者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者,所以法定訴訟代理人僅限於對當事人享有親權和監護權的
人。法定代理人的范圍一般與監護人的范圍是一致的。法定訴訟代理人的代理權來自法律的直接規定,法律沒有對法定代理人的權利作出限制性規定,所以法定訴訟
代理是一種全權代理。在訴訟中,訴訟法定代理人有權代為處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如起訴、上訴、提起反訴等;也有權處分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如承認或放棄訴訟
請求,達成調解協議等。法定代理人之間推諉法定責任的,法院有權指定其中一人擔任。
第五十八條 在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以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為當事人。當事人主張勞務派遣單位承擔責任的,該勞務派遣單位為共同被告。
本條是關於委託代理的規定。與法定訴訟代理人的代理權的產生不同,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權利來自於委託人的授權,代理的事項和許可權一般都由委託人自行決定,可大可小,但必須經過當事人的明確授權。
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的權利大體可分為:純程序性質的或者與實體權利關系不那麼密切的訴訟權利,如申請迴避、提出管轄權異議、申請復議、陳述案情、提供證
據、質證和辯論等;實體權利或與實體權利緊密相關的訴訟權,如承認、變更、放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等。對此第二類權利,《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除非經過權利人的特別明確授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不在訴訟中享有。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後,本人可以出庭參加訴訟,也可以不再出庭,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
B. 侵權責任法三十四條第一款,用人單位因執行勞動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但是第二款
呵呵,你把勞務派遣搞錯了。
一、勞務派遣。
是指勞動者版與勞務派遣單位簽權訂勞動合同,而實際上是為用工單位工作。
即與一家簽訂合同,卻被派到另一個單位去工作。其目的是為了降低用工成本、規避用工風險,以及便於用工管理。
二、你說的搬家公司或代駕等,這只是一種勞動形式,並不是勞務派遣。
搬家公司員工或代駕等,簽訂合同是跟搬家公司或代駕公司簽訂的,從形式上看,好像也是為他人服務的,但這只是一種勞動方式。與勞務派遣有本質的不同,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是長期的,被派遣的人只為該用工單位一家服務,且必須服從該單位的管理。
因此,搬家公司工人還有代駕的司機根本就不是勞務派遣,如果搬家公司或代駕公司的員工,在搬家或代駕時造成他人損害的,自然還是由搬家公司或代駕公司來承擔。
C. 如何確定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關系中勞動者侵權的責任主體
勞務派遣作為一種新型的用工模式,與傳統的用工方式有明顯的區別。勞務派遣最大的特點就是勞動關系與用工關系相分離,表現為被派遣勞動者與勞務派遣單位有勞動關系但無用工關系,與用工單位有用工關系但無勞動關系。《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九條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派遣勞動者應當與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以下稱用工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協議應當約定派遣崗位和人員數量、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與支付方式以及違反協議的責任。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之間為民事法律關系,簽訂的勞務派遣協議為民事合同,則用工單位與派遣單位可以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解除勞務派遣協議,無需符合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條件。
勞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其部分業務或職能工作發包給相關的機構,由該機構自行安排人員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相應的業務或工作。
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的共同之處是,用工單位或發包單位都不與勞動者簽定勞動合同。
它們的之間區別是:
1.適用的法律不同。勞務派遣適用勞動合同法,勞務外包適用合同法。
2.勞務外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實體;勞務派遣單位必須是嚴格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設立的法人實體。
3.勞動者管理的責任主體不同。這是兩者最主要的區別。
發包企業對勞務外包單位的員工不進行直接管理,其工作形式和工作時間由勞務外包單位自己安排確定;勞務派遣單位的員工必須按照用工單位確定的工作形式和工作時間進行勞動。
4.勞務外包一般按照事先確定的勞務單價根據勞務外包單位完成的工作量結算,其合同標的一般是「事」;勞務派遣一般是按照派遣的時間和費用標准,根據約定派遣的人數結算費用,其合同標的一般是「人」。或者說,勞務外包下,發包方買的是「勞務」,而勞務派遣下,用工單位買的是「勞動力」。
5.違法的後果不同。
勞務外包適用《合同法》,發包單位與承包單位之間按雙方合同承擔權利義務,發包單位對承包單位的員工基本上不承擔責任;勞務派遣中,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按《勞動合同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D. 關於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有哪些規定
您好,
關於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回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答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第三十五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E. 勞務派遣員工被派遣單位勸退離職後是否還要承擔用工單位和派遣單位的侵權責任
1、按勞動來合同法第六十自條的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將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告知被派遣勞動者。你首先必須知道「勞務派遣協議」的相關內容,按規定協議中有崗位、工資、期限、違約責任等約定。 2、用工單位無故辭退你,屬於違約行為,由此造成的後果,即違約退回到派遣單位,甚至造成勞動合同終止,應該賠償的所有費用應當按「勞務派遣協議」中約定的違約方承擔。 3、「勞務派遣協議」違約及責任追究,你不用管,你只須關注你與勞務派遣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合同中也應該約定了勞動合同期限,你可以就用工單位違約辭退為由,向勞務派遣單位提出要求支付有關補償費用。 4、按勞動合同法規定,對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可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要求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5、勞動仲裁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仲裁申請的「被申請人」應該是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可作為應負連帶責任的第二被申請人參與仲裁,也必須執行裁決書裁定的意見。 6、你的仲裁申請和法律依據充分,仲裁程序合法,應付給你的經濟補償金一定能拿到,最後應該由用人單位支付。
F. 勞務派遣的工作人員造成他人損害的,由誰來承擔侵權責任
現實問題
龐某是一名保安公司的保安員,被保安公司派遣到某夜總會從事保安工作。一天夜裡,龐某遇上了喝醉酒的顧客熊某,熊某借著酒勁正在夜總會大堂里大吵大鬧,龐某上前勸阻,熊某非但不聽,還推搡龐某,龐某一怒之下給了熊某一拳,把熊某打翻在地,導致熊某手臂骨折。熊某向夜總會提出索賠,但夜總會認為龐某不是其員工,打人是其個人行為,不同意賠償。那麼,法律對此有什麼相關規定嗎?
律師解答
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在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是為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工作,接受用工單位的指示和管理,同時由用工單位為被派遣的工作人員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所以,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工作造成他人損害的,其責任應當由用工單位承擔。勞務派遣單位在派遣工作人員方面存在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這則案例中,龐某接受夜總會的指揮,為夜總會工作,其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由夜總會承擔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G. 因買賣合同糾紛所引起的侵權責任是否適用侵權責任法的規定
這個就應該到有關法律部門去咨詢一下,怎麼辦?進行。這種。合同糾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