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有限公司向法人股東借款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1、法律依據是《合同法》,民間借貸是受法律保護的(滿足法律規定的情形回下)。
2、有限公司向法人答股東借款是合法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 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
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
Ⅱ 在債務糾紛中,公司股東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如果是在與公司的債務中,公司的股東是不承擔法律責任的。
但是,如果涉及到股權,股東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具體情況,分別對待。
Ⅲ 公司股東之間發生經濟糾紛,公司要監事要責任
企業監事人如果違反職責義務,損害公司的利益,將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內的,則負刑事責任。容
《公司法》第二十一條 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
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Ⅳ 我是掛名股東,公司出現債務糾紛我有問題么
不需要。
公司債務一般和股東無關,除非股東未按照公司法解釋二承擔清算等法定義務時,股東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所以後來轉讓了,就按照轉讓方與受讓方的約定,你是否需要對之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如果未約定,則受讓方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1、認定股東是以實際出資來認定,即實際出資人才是股東。
2、股份證明書可以證明你不是真正的股東,而是股份代持關系。
公司即使破產,也和你沒關系。
(4)公司向股東借錢糾紛擴展閱讀:
表現形式
1、被借名而掛名的股東
根據實際出資人借名的不同原因分為以下兩種形式:一是實際出資人為規避法律,由於自已的身份受到有關法規、政策的限制不宜公開,而借用他人身份設立公司。
如在《公司法》修訂前的實質一人公司卻登記為兩人或兩人以上股東的大多屬此種情況。
二是實際出資人出於其他原因不願公開身份而借用他人名義開設公司。
在實踐中,被借名者大多是親屬、朋友或者在管理、產權等方面有關聯關系的自然人與法人單位。
2、約定掛名的股東
這種形式大都出現在股權轉讓過程中,為規避稅收、規避對股東人數的限制及其他法律規定等不同原因.
而受讓方雖不具備股東資格的形式要件,但卻具備參與公司治理、收取資本收益等股東資格的實質要件。
Ⅳ 關於企業法人與股東的經濟糾紛
一:認為股東有違法侵權行為或是其他有損公司利益的行為,可依據《公司法》相關規定提起民事訴訟。
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 【挪用資金罪】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或者數額較大不退還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股東轉移公司資金是否構成挪用資金罪需要看是否滿足挪用資金罪的犯罪構成條件。
非法挪用資金罪的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體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資金的使用收益權,對象則是本單位的資金。
(二)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為。
(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
(四)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只能出於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在挪用或借貸本單位資金,並且利用了職務上的便利,而仍故意為之。
Ⅵ 公司股東有糾紛,賬務混亂,該咋么辦。
公司因財務問題產生糾紛的,應該依據公司章程的規定處理,如果糾紛不能協商處理的,可由股東表決處理。股東可做出以下舉措:第一提出書面的質疑,讓財務負責人對有疑點處做出合理的解釋。第二可以向股東會申請聘請第三方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賬目進行審計。第二、股東有權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股東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的,應當向公司提出書面請求,說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據認為股東查閱會計賬簿有不正當目的,可能損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絕提供查閱,並應當自股東提出書面請求之日起十五日內書面答復股東並說明理由。公司拒絕提供查閱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閱。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九條公司聘用、解聘承辦公司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決定。公司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就解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表決時,應當允許會計師事務所陳述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七十條公司應當向聘用的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及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拒絕、隱匿、謊報。
Ⅶ 公司股東財務糾紛
保留證據,先協商解決,解決不了去當地法院起訴吧,走法律程序。
Ⅷ 公司股東個人債務糾紛會牽涉到公司資金安全嗎
公司股東個人的債務糾紛不會牽涉和影響到公司的資金安全。
這是因為:
一、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公司財產的所有人是公司,而不是股東個人。凡不屬於其公司的債權債
務,任何人都無權隨意動用和查封公司的財產。
二、公司股東個人的債務糾紛,屬於股東個人,並由股東當事人個人負責和承擔。但是法院有權查
封股東在公司的股權,並且可以在勝訴後以該股權獲得賠償。
但是,如果公司做了該股東的債務擔保人,公司就有連帶的擔保償還責任。在被擔保股東償還不了
債務時,公司就有償還的責任。那麼,這就會牽涉和影響到公司資金安全的。
(8)公司向股東借錢糾紛擴展閱讀: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58.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61.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如果查明企業法人有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所列的六種情形之一的,除企業法人承擔責任外,還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和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三款的規定,對企業法定代表人直接給予罰款的處罰;
對需要給予行政處分的,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由有關部門決定處理;對構成犯罪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法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62.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中,依法對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人採用罰款、拘留制裁措施,必須經院長批准,另行製作民事制裁決定書。被制裁人對決定不服的,在收到決定書的次日起十日內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決定暫不執行。
63.對法定代表人直接處以罰款的數額一般在二千元以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