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侵犯肖像權
1.侵犯肖像權的損失一般為精神賠償,具體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1)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3)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4)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5)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6)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2.肖像權的內容包括:
(1)公民有權擁有自己的肖像,擁有對肖像的製作專有權和使用專有權。
(2)公民有權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權或對肖像權進行損害、玷污。
(1)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擴展閱讀:
肖像權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對自己的肖像上所體現的人格利益為內容的一種人格權。採用攝影術或者造型藝術手段反映自然人包括五官在內的形象的作品。肖像權為人格權之一種,是自然人對於肖像的製作權和標表使用權。
法律上的肖像為自然人人格的組成部分,肖像所體現的精神特徵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轉化或派生出公民的物質利益。法律保護公民的肖像,是基於肖像上多方面體現了公民的精神利益、人格利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肖像權規定,肖像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未經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侮辱其肖像。警方有權保留使用權。如果受害者的肖像被擅自使用,可先協商,如拒不撤銷者,可依法進行起訴,申請司法保護,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❷ 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這條規定是著名的什麼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十七條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❸ 法律規定對於干涉盜用什麼他人姓名行為應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民法通則》 第99條也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容止他人干涉、盜用、冒用。
《戶口登記條例》第18條,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18周歲以上公民需要變更姓名時,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公民的姓名權受到侵害時,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第一,姓名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權;
第二,姓名權的客體是自然人對自己人格的文字標識的專有權。姓名權的核心問題就是專有權,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權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
第三,姓名權的基本義務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姓名權是絕對權、對世權,除了享有姓名權的本人之外,任何人都是義務主體,都負有不得侵害其姓名權的義務。
❹ 案例分析題答案
1.緊急避險 不承擔責任
2.母豬主人,趙某,錢某
3。共同侵權。連帶責任
4.8歲未成年,為教唆
5.母豬主人
❺ 在浴室修腳被修破了怎麼賠償
先與店主協商,如果沒效果可申請民事調解,再沒效果可提起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條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六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5)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擴展閱讀:
我國《刑法》在保護公民人身權利方面,具體規定了以下幾種犯罪:
1、侵犯他人生命的犯罪,包括:故意殺人罪和過失殺人罪。
2、侵犯他人身體健康的犯罪,包括:故意傷害罪和過失致人重傷罪。
3、侵犯婦女身心健康的犯罪,包括:強奸罪,姦淫幼女罪,強迫婦 女賣淫罪。
4、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包括:非法拘禁罪,非法 管制罪,拐賣人口罪。
5、侵犯他人人格名譽的犯罪,包括:誣告陷害罪,侮辱罪,誹謗罪,偽證罪,隱匿罪證罪。
6、侵犯涉及到有關人身權利的犯罪,包括:刑訊逼供罪,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聚眾」打砸搶」罪,因刑訊逼供,聚眾打砸搶致人重傷,死亡的,以傷害,殺人罪(包括過失)論處。
❻ 侵犯商標權行為如何認定
對侵犯注冊商標權行為的認定,有以下三個基本步驟:
1、確定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是認定商標侵權的基本依據。判斷商標侵權行為能否認定或稱是否構成所考慮的一切因素都是圍繞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來進行的。
❼ 侵權人因同一行為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四條 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7)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七條 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十條 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❽ 為什麼要規定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
在立法中,有的常委委員、部門和專家提出,在許多情況 下,根據死者年齡、收入狀況等情形,確定的死亡賠償數額有所不同,但在因同一事故造成多人死亡時,為便於解決糾紛,實踐 中,不少採用相同數額予以賠償,例如有的地方,對葯物損害事 故中的多個死者統一賠償每人20萬元,這樣的做法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侵權責任法》應當吸收實踐中的這些有益做法, 增加相關規定。據此,《侵權責任法》規定,因同一侵權行為造 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從國外經驗以及我國實踐情況看,在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案件中,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主要有以下好 處:一是在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引發的眾多訴訟中,對 眾多的損害項目和考慮因素逐一舉證比較煩瑣,而且有時證明較為困難。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可以避免原告的舉證困 難,並防止因此而導致的訴訟遲延,讓其可以及時有效地獲得賠 償。二是考慮每個死者的具體情況分別計算死亡賠償金,不但未必能計算到損害的全部內容,而且讓法院面臨較為沉重的負 擔,不利於節省司法資源。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不但可 將受害人及其親屬受到的肉體、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等損害覆蓋於其中,有效避免掛一漏萬,更好保護受害人利益,還可以減輕 法院負擔,節約司法資源。三是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可 以維護眾多原告之間的團結。在處理導致多人死亡的侵權案件時,以同一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既迅速救濟了原告,也防止了 原告之間相互攀比,避免同一事故中的眾多原告之間賠償數額 差距過大引發社會爭論。實際上,從我國近些年的司法實踐看,在一些因同一事故導致多人死亡的侵權案件中,由於法院最終判決的死亡賠償金在眾多原告之間差異較大,引起了當事人不 滿,社會效果也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