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訪人對復核終結意見不服下一步該去哪裡投訴上告
信訪人來對復核終結意見有異議的源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
《信訪條例》
第三十五條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
復核機關可以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舉行聽證,經過聽證的復核意見可以依法向社會公示。聽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❷ 遇到信訪投訴,作為工作人員,該怎麼處理
遇到信訪投訴作為工作人員,一是勸解上訪人員依法辦事。同時講解相關的法律條文。三是為上訪人員聯系和溝通相關的業務部門或者是司法機關接納和處理信訪事宜。供參考。
❸ 上訪對投訴對象有影響嗎
理論上應該不受影響,但是實際上這真的不太好說了。要看你當時處的那個環境和辦事人員了。
❹ 信訪機構工作人員的失職瀆職行為上什麼部門舉報
信訪機構工作人員屬於國家機關公務員,如有失職或瀆職行為,可撥打12309
檢察機關統一舉報電話「12309」正式啟用,同時,最高人民檢察院舉報網站今日起正式更新網址為www.12309.gov.cn。舉報電話和舉報網站受理反映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的舉報和反映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違法違紀行為的控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第41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憲法的這一規定,為公民以控告、檢舉、舉報的方式對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監督權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使檢舉、控告、舉報成為我國公民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手段,成為我國司法機關、行政監察機關以及其它有關部門處理和查處違法犯罪案件的主要來源和渠道。這個主管信訪穩定工作的副鎮長公開致抵制、抗拒國家的法律政策,非但不去解決正在活活餓著等死的受害群眾全家人的生命危機,反而誣陷、捏造「假答復」公然欺騙上級政府、逃避責任、謀殺人民,這是典型的不作為,亂作為,胡作為的犯罪行為,這裡面不可能沒有利益的存在,對這樣貪污瀆職、殘害人民的腐敗流氓、惡棍,必須加以嚴懲,使其承擔法律責任!
❺ 信訪人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憑什麼不再受理
因為已經受理或者駁回的,都沒必要再次受理,屬於浪費人力物力。但是出現了新的事實,或者提出新理由和證據的,就沒有限制了哦
❻ 信訪和投訴有什麼區別
信訪是政府針對群眾反應問題設立的專門機構,群眾反映問題後信訪辦把問題轉到版相關職能部門權去解決;而投訴是直接到事件的行政主管部門反映問題,尋求幫助。一般情況是上級部門設立信訪辦,解決下面反饋上來的問題。信訪主要是解決依法行政方面的問題,而投訴主要解決民法涉及的問題,如消費等。
❼ 向紀委舉報某人一般幾天得到回復
一、像舉報中心舉報情況如下:
1、答復具體時間有多長,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
2、偵查部門收到舉報中心移送的舉報線索,應當在一個月內向舉報中心回復處理情況,三個月內回復查辦結果;情況復雜,可以延長辦理期限,但是延長期限不能超過三個月;對採用走訪形式舉報的,應當場答復是否受理;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接待舉報人之日起十五日內答復。
二、如採用信訪舉辦,相關規定如下:
1、《信訪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
(一)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予以支持;
(二)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的,應當對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
(三)請求缺乏事實根據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不予支持。
2、《信訪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7)對信訪人投訴擴展閱讀: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修正案(草案)》第六條規定:監察機關依法受理舉報,對實名舉報的予以回復;對舉報事項、受理舉報情況以及與舉報人相關的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2、紀檢監察機關歡迎廣大人民群眾通過來信、來訪以及中央紀委監察部舉報網站、舉報電話等渠道,檢舉、控告黨員幹部的違紀違法行為,支持和參與反腐倡廉工作。提倡實名舉報,凡是實名舉報的,優先辦理,及時回復。
❽ 人的投訴或舉報應怎樣處理
有關部門對公民的投訴或舉報應怎樣處理的事情是這樣的。
依據信訪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一)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二)對依照法定職責屬於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三)信訪事項涉及下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並抄送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通報轉送情況,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報告轉送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
(四)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要求其在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按照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人,並按要求通報信訪工作機構。
❾ 信訪條例對舉報人委託代理人有什麼依據
企業法人作為舉報人對行政處罰結果享有知情權。 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公民監督的權利還應該包括詢問權,即向有關部門提供了被舉報人的有關情況後,有關部門調查了沒有,調查到了什麼程度,不調查的原因是什麼等等,舉報人有權過問,對其舉報案件的處理結果有知情權。 國務院《信訪條例》第三貳條規定:「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 舉報知情權的實現,既可以保障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人權,有利於調動公民的舉報熱情,同時更有利於監督接受舉報的機關對舉報的問題進行認真調查公平處理。舉報人行使的是憲法規定的控告的權利,國家機關必須負起對舉報案件查處結果的告知義務,確保舉報者對舉報的查處結果行使知情權
❿ 對信訪舉報回復結果不服怎麼處理
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對涉法涉訴的信訪案件,走司法途徑通過法律救濟解決。
《信訪條例》
第三十四條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
第三十五條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
復核機關可以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舉行聽證,經過聽證的復核意見可以依法向社會公示。聽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360問答
對信訪舉報回復結果不服怎麼處
具體步驟如下:
1、按照《信訪條例》規定信訪案件三級終結制,第一個受理信訪案件的單位或部門向信訪人出具《信訪事項答復意見書》後,如果信訪人對答復意見不同意,就可以向其上級主管部門或上一級行政單位提出復查。
2、復查應提出書面申請,說明為什麼不同意答復意見及相應的政策依據,以及有什麼要求。復查單位受理後,30日內應出具復查意見。如果對復查意見仍不同意,按照同樣的原則,再申請復查的上一級單位進行復核。如果對復核意見仍不同意,信訪程序就走完了,信訪部門就不再受理了。
3、涉法涉訴類的,走法律途徑,其他的按信訪復查復核來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