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警察在辦案中造成第三人身體受傷怎麼賠償
比如,餐廳的服務人員被醉酒的顧客打傷,員工在上下班路上遭遇車禍等。在第三人侵權引起的工傷事故情形下,會產生兩種賠償請求權,一是工傷職工的工傷保險賠償權,二是工傷職工向第三人提起的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兩種請求權的權利基礎和歸則原則不同。工傷賠償請求權的基礎是勞動者因發生工傷事故獲得的一種社會保險利益,採用的是無過錯規則原則;第三人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基礎是勞動者因第三人侵權致害而取得,採用的是民法的填平原則、過錯原則和過錯相抵原則。正是居於工傷賠償請求權和第三人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不同,故勞動者分別提起工傷賠償和第三人侵權損害賠償時,法院會分別審理判決。工傷賠償糾紛屬於勞動糾紛,適用勞動仲裁前置程序,人民法院不能直接審理,勞動者應先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而第三人侵權損害賠償糾紛屬於民事糾紛,法院可以直接受理,不需要仲裁前置。實踐中,工傷保險賠償和第三人侵權損害賠償競合案件中具體賠償項目會發生重復。對於這些重復項目,目前司法實踐中的普遍做法是不允許兩賠的,即不允許重復賠償,否則違反了民法的填平原則和實際賠償原則。故,對同一賠償項目按照就高原則進行認定。所謂「就高原則」就是指侵權損害和工傷保險相同並重復的賠償項目,按照各自的計算標准,確定兩者之間數額高的作為勞動者應獲得的賠償數額的計算原則。勞動者如果在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中已就相同並且重復的項目按照就高的原則獲得足額賠償,按照民法的填平原則,勞動者仍在工傷保險賠償中主張賠償的,法院不予支持。護理費(停工留心期間)生活護理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費交通費外省市就醫食宿費外省市就醫住宿費、伙食費康復治療費康復費、康復護理費、適當的整容費、後續治療費輔助器具費殘疾輔助器具費供養親屬撫恤金被撫養人生活費喪葬補助金喪葬費2、兼得項目對照列表工傷侵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殘疾賠償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死亡賠償金三、專屬項目對照列表工傷侵權傷殘津貼營養費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精神撫慰金陪護人員住宿費、伙食費
『貳』 刑警辦案過程中造成的損失該如何賠償
以刑警所在的公安局為被告
『叄』 警察在辦案過程中抓錯了人,而且造成我的損失,他們應該賠償嗎
如果民警在辦案過程中抓錯並且造成損失的,是可以要求賠償的。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二條規定,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如果在抓人時沒有出示證件的,是屬於違規行為。因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法》第九條規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當場盤問、檢查;經盤問、檢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將其帶至公安機關,經該公安機關批准,對其繼續盤問:
(一)被指控有犯罪行為的;
(二)有現場作案嫌疑的;
(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
(四)攜帶的物品有可能是贓物的。
如果沒有以上任何一條行為的,期間不能作出上述決定的,應當立即釋放被盤問人。
(3)侵權損害賠償辦案體會擴展閱讀:
此類情況應該及時要求賠償,而且還要道歉。所以碰到此類情況的,一方面要調查清楚,涉事民警是否存在失職行為,並嚴肅追責,同時要從制度上防止類似現象再次發生。
另一方面,公安機關行使偵查權,如果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錯拘的,屬於違法行政職權行為,受害人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總之,公民因警察抓錯人而在名譽和工作上的損失該找誰彌補,不該成為一個大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