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投訴行政工作人員
投訴舉報途徑:
1.市長熱線12345;
2.紀檢委熱線12388;
3.通過國家紀檢委的官方網站投訴;
4.可以向該單位的紀檢監察室反映投訴,也可以向該單位的上級行政主管機關反映投訴,或者直接向當地紀委反映。
B. 行政服務投訴中心是做什麼的它的投訴有哪些
我給你找了個例子,
崇文區行政投訴中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受理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對崇文區行政機關、國家公務員、崇文區政府各部門、各街道辦事處和擔負行政執法職責的工作人員行政不作為和違法行政行為的投訴。投訴中心通過群眾的來信、電話、來訪、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受理屬於職責范圍內的投訴。
投訴件的辦理將實行分級負責、歸口處理的原則。投訴人在投訴時,請如實填寫投訴辦理單,依法進行正常投訴。
受理投訴的具體范圍:
1.行政不作為,造成嚴重影響的行為;
2.行政亂作為,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3.具體行政行為處理不當,造成重大影響的行為;
4.工作敷衍塞責、推諉扯皮、效率低下等違反行政效能的行為;
5.其他造成重大影響的違法行政行為。
不予受理的投訴:
1.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問題。
2.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責范圍內的事項。
3.已經受理或正在辦理的同一信訪事項。
1.受理對區屬行政機關、街道辦事處及其工作人員違法違規行政行為的投訴。
2.調查處理市行政投訴中心轉辦的行政投訴件。
3.直接調查違法行政、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效率低下等行政違法違規事件。
4.組織協調各委辦局、街道辦事處依法調查處理行政違法案件。
5.受理對區行政服務中心各窗口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投訴。
6.按照有關規定,對調查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構成違紀的由監察機關提出監察建議或作出監察決定。
C. 行政部門不作為可以向紀檢部門投訴嗎
行政部門在其職權范圍內應作為而不作為的,相對人可以對行政機關的不作為行為,向回人民法院提起行答政訴訟,《行政訴訟法》第12條有明確的規定。
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D. 如何向行政機關進行投訴 流程 知乎
向行政部復門投訴需制符合以下條件:一、有明確的被投訴人;二、有具體的投訴請求、事實和理由;三、向行政機關進行投訴,必須是屬於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內事項。
若投訴事項有以下情形,則行政部門不予受理投訴:一、不屬於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的;二、已經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調解的;四、法院、仲裁機構或者其他行政部門已經受理或者處理的。
投訴可以通過信函、傳真、簡訊、電子郵件、行政機關網站留言等形式進行投訴,說明投訴事項和理由。
E. 行政執法人員不作為怎麼投訴
可向該行政執法人員所在的單位投訴、也可向該單位的上級行政機關投訴。
另外,如果符合條件,也可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該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F. 行政處罰需要告訴投訴舉報人具體數額嗎
執法公平、公正、公開、公道是基本原則,當然應予告知,這是舉報的應知知情權。
G. 打投訴舉報電話對自己有什麼影響嗎
估計是沒有的,只要是沒有把你的這個電話號碼給泄露那麼這樣來說就是沒有特別大的影響的,你完全是可以不用擔心的。下面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來源於網路!!!
投狀訴告。《北齊書·魏收傳》:「時論既言 收 著史不平, 文宣 詔 收 於尚書省與諸家子孫共加論討,前後投訴百有餘人。」《新五代史·唐臣傳·蕭希甫》:「刑獄之冤者,何可勝紀。而匭函一出,投訴必多。」
2.謂投案自首。 許地山 《兇手》第二幕:「原來兇手是你這小廝,今日既然自己投訴,權免用刑。[2]」
消費者投訴
形式
消費者投訴可以採取電話、信函、面談、互聯網形式進行。但無論採取哪種形式,都要講清楚以下內容:一是投訴人基本情況。即投訴人的姓名、性別、聯系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等。二是被投訴方的基本情況。即被投訴方名稱、地址、電話等。三是購買商品的時間、品牌、產地、規格、數量、價格等。四是受損害的具體情況、發現問題的時間及與經營者交涉的經過等。五是購物憑證、保修卡、約定書復印件等。
受理
消協依法受理下列投訴:
(一)消費者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權利受到損害的投訴。
(二)消費者對經營者未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法定義務的投訴。
(三)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種子、化肥、農葯、農膜、農機具等生產資料而其權益受到損害的投訴。
不受理
消協不受理下列投訴:
(一)經營者之間的爭議;
(二)沒有明確的被訴方;
1、被訴方無法查找
2、被訴方地址不詳
(三)經營者事前已向消費者真實地說明商品存在瑕疵等情況;
(四)爭議雙方達成和解(調解)協議並已履行,且無新理由和相關依據的;
(五)因投資、再生產等需要引發的爭議;
(六)消費者提供不出任何必要證據的;
1、商品超出三包期或保質期,被訴方已不再負有違約責任
2、無購物憑證
3、消費者無法證實權益受到侵害
(七)有關行政部門、仲裁機構或法院已受理、處理的;
H. 報警後警察一直不處理打市長熱線投訴有用么
打市長熱線是有用的。以淮北市為例,「12345」市長熱線是市政府利用電子政務平台內建立的公容開電話便民服務平台,按照「統一受理、分類處理、限時辦結、過錯問責」和「誰主管、誰負責,誰辦理、誰答復」以及「首接負責制」的原則來執行的。
根據工作流程,對熱線進行統一驗收,然後進行分類處理、單位承擔、跟蹤監督、限期完成,然後通過回訪檢查,確定發回重做或審查歸檔。
(8)96960行政投訴有用嗎擴展閱讀:
下列事項不予受理:
1.武裝部隊和武裝警察管轄的事項;
2.報警項目如「110」和「119」;
3.問題涉及訴訟程序、仲裁程序、行政審批、行政復議,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未指明的不能處理的問題和回答,民商事糾紛、社會道德和其他事項沒有市政府及其部門的法定職責。
I. 到政府行政部門投訴應該給書面回復嗎
本人淺談一下政府機構在行政程序中不肯給書面答復的陋習
首先要講的是信訪
因為信訪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投訴舉報申訴這些都是信訪的一部分無法分割。
只要是公民以各種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要求和申訴、舉報、控告,依法應當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信訪條例第二條)---------都是信訪,關國家機關的范疇又非常大。
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
例如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因為紀委和檢察局合署,檢察機關也是國家機關。
如果行政相對人有訴求,通過口頭,書面形式提出獲得書面答復的申請,遭到的拒絕的理由主要匯集有以下2點:
1:部門以「沒有硬性規定」為由拒絕。
2:部門以「可以自由選擇書面或者口頭答復」為由拒絕。
國家信訪條例第二十八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浙江省信訪條例第二十六條
國家機關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政策的信訪事項,應當及時予以解決;對法律、法規、規章、政策無明確規定又需要解決的信訪事項,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妥善解決。
其實條例說的很清楚,只要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的理由合情合理,就算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硬性規定)-------如果遭到政府機構的拒絕,該部門已經違背了妥善處理的原則。
公務機構的工作人員主要是擔心追責,奉行少做少錯的辦事原則,書面材料---能不給書面盡量不給,畢竟白紙黑字就是證據。作為公民還是要拿好書面證據才能切切實實的保護自身權益,否則真到了申訴甚至行政訴訟的時候,有關部門突然來個矢口否認會讓你欲哭無淚!!
附相關條例
信訪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