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樣的證據是有效的
您好:
民事訴訟證據的「三性」是指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證據的「三性」看似簡單,實際上真正的理解適用是非常復雜的,在法庭上對證據質證主要是圍繞「三性」進行,最終,法院也通過對證據的「三性」進行審查而決定是否採納。通常,民事訴訟是當事人的利益沖突、心態對抗的一種法律形式,而民事證據在訴訟中起著推動或制約訴訟發展的作用,它既是訴訟開始的基礎,也是訴訟繼續進行的推進器,還是引導訴訟走向終結的決定性元素。或者可以說,民事訴訟實質是雙方證據的對抗過程,可見,民事證據在民事訴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固而民事證據的審查與判斷是司法裁判的基礎和依據,也是保障民事案件審判質量、促進司法公正的「生命線」。筆者結合自己在審判實踐中的體會,略談對民事訴訟證據「三性」的理解,以期望對審判實踐有所裨益。
真實性是指一份證據本身形成過程是客觀真實的,不是出具證據的一方有意偽造的,同時其中的內容是能客觀反映待證事實的。有時,一份證據雖然不是一方當事人偽造的,但其中的內容卻是不能客觀反映待證事實的,同樣不具有真實性,即真實性包括形式上的真實和實質上的真實兩個方面,兩者出現不一致時,形式上的真實必須服從實質上的真實,質證時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否則,該證據就不具有真實性。例如:一份合同,該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簽訂的,但該合同雙方所指的標的物是不一致的,如甲方要買100噸米,乙方表示出售100水泥,雖然這份合同是雙方所簽,具有形式上的真實,但內容不是反映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這份證據本身的形成過程雖然是客觀真實的,不是偽造的,具有形式上的真實性,但因其內容不具有真實性,而不具有實質上的真實性,不能證明雙方就買賣100噸大米達成合意這一待證事實。因此,該份證據是不具有真實性的。
證據的合法性是指:(1)該證據符合證據的法定形式,民事訴訟證據有七種法定形式,凡不符合這七種法定形式的都不具有合法性;(2)該證據符合形式上的要件。譬如,一份單位所簽合同,必須蓋有單位印章,一份單位證明必須具有單位印章和單位負責人簽名,證人必須具有作證能力和證人資格等。(3)證據的來源合法,包括出具證據的主體是否適格,取證程序是否合法等。主要表現在:出具證據主體是否具有相應的職責,譬如,一份村委會的證明,證明某某喪失大部分勞動能力,因出具該證據的主體沒有認定某某是否喪失勞動能力的資質而不具有合法性。再譬如,一份沒有相應鑒定資質的單位出具的鑒定書,因出具該鑒定書的單位沒有相應的鑒定資質而不具有合法性。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所收集的證據,因取證程序不合法而不具有合法性。各種不同的證據具有不同的法定形式、形式上的要件、合法來源,在庭審時質證應注意。
證據的關聯性是指證據與待證事實之間必須具有一定的聯系。筆者認為依據聯系的緊密程度,可以將證據分為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在庭審時,有些當事人對證據質證時講這份證據與本案沒有關聯性,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應該講該證據與舉證一方(原告或被告、第三人)待證事實之間沒有關聯性。每一個案件,都有需要證明的待證事實,待證事實因案件而異甚至因案件處於不同的訴訟階段而不同。只有一方所舉證據來證明不屬於本案應證明的待證事實,才可以講,該證據與本案沒有關聯性。例如,一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如果賣方為原告,原告的訴訟訴求要得到法院支持的話,必須對如下待證事實提供證據:(1),原告具有本案合格的訴訟主體;(2)雙方於某年某月某日就某標的物達成買賣協議。(3)原告按合同規定的期限交付了符合合同約定的標的物。(4)被告已經按合同約定到付款期限。需要說明的是同一份證據可以證明不同的待證事實,幾份不同的證據可以證明同一待證事實。
法官審查判斷證據的標準是指法官運用規則對當事人舉證、質證、法庭辯論的結果所涉及的與待證事實有關聯的證據材料加以審查認定,確認證據的可采性及證據證明力的大小與強弱並據此作出裁判的標准。證據判斷標準是法官認定證據材料能否作為定案根據時所必須遵循的依據。我國《證據規定》第65、66、67、68 等十餘條規定,確立了我國法官審查判斷的證據的標准。對證據的審查判斷包括對證據能力與證明力的審查判斷。證明能力是指某項證據材料可以提交法庭進行法庭調查所應當具備的資格,因此又稱「證據資格」、「證據的適格性」。而證據力,又稱「證明力」、「證明價值」,是指法庭調查所得證據資料具有的對要證事實具有的積極價值。具體而言,即審理事實的人依據證據事實,對於待證事實所置信其真偽、成否的力量和程度。換言之,證據的證明力,是指證明案情事實的能力或指證據對案件事實的證明的價值或功能。法官對於二者的認定,是通過對證據「三性」的審查判斷來實現的。只不過對於證據能力而言是個定性問題,其通過對「三性」有無的判斷來實現;證明力則有強弱大小之分,必須通過對客觀性和關聯性的程度判斷來實現。所有的證據在被確定為定案的根據之前都必須被證明是客觀真實的,具有可采性。而在理論上認為,法官對證據的認定與採信,實質上是對證據證明力大小與強弱的認定,是對證據力的價值的評估與判定。並且證據的證明力反映為證據的關聯性,只要此證據在邏輯上能一定程度地證明當事人所主張的待證事實,該證據就有證明力。法官的審查判斷過程,就是通過排除一些非法證據,確認證據力的大小強弱,對案件事實形成心證,並據以作出判決的過程。因此法官對證據能力的認定屬於對證據材料所進行的形式要件的認定,是一個定性認定;而法官對證據證明力的認定,屬於對證據所進行的實質要件的認定。二者的統一構成法官對證據進行認定與採信的完整內容。
⑵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中律師從什麼角度對房屋評估報告質證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原因去質證
買賣合同糾紛案,對方有房屋評估報告
首先看專是否評估機構為屬司法認可的專業憑據機構,其次看是否有適用法律錯誤的地方,最後就是對爭議點可以提出重新鑒定。
一般質證,可以遵循以下幾個流程:
第一、審查證據的「三性」
第二、審查證據之間是否有矛盾
第三、審查控方證據是否是證據目錄以外的證據
第四、及時准確地提出反駁意見
⑶ 合同糾紛要向法院提供哪些證據
您好,一般的合同糾紛主要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具體如下:
一、證明當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訴訟主體資格的證據
a、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戶口薄、居住證等;
b、當事人為法人或其它經濟組織的,應當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登記機關注冊的工商信息資料,社團法人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等;
c、當事人在訟爭的法律事實發生後曾有名稱變更或分立、合並的,應提交變更登記資料。
二、證明買賣合同關系及從屬的擔保合同關系成立的證據
a、買賣合同書;
b、訂貨單;
c、證明違約、承諾生效的信函、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
d、證明口頭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證據,如證人證言,實際履行憑證等;
e、證明擔保合同關系的保證合同、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定金合同或交付定金的憑證、保函等。
三、證明合同履行情況的證據
a、交、收貨憑證:交貨單、送貨單、提貨單、收貨單、入庫單、倉單、運單等;
b、貨款收支憑證:收據、銀行付款憑證、發票等;
c、證明拖欠貨款的證據:結算清單、欠條、還款計劃還款承諾書、能證明欠貨款事實的信函等;
d、合同約定向第三人履行或第三人履行的,則提交第三人關於合同履行情況的證明及相應憑證。
四、當事人訴訟請求的計算清單,並註明計算方法、公式、依據等。
五、其他與舉證有關的注意事項
a、在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時,要求當事人須在收到法院舉證通知書之次日起三十日內完成舉證;在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時,要求當事人須於收到法院舉證通知之次日起十五日內完成舉證。
b、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法院准許,可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舉證申請,是否准許同法院決定。
c、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應依法在舉證期限屆滿七日前提出。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法院調查證據,應當提交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被調查人的姓名或者單位名稱、住所地等基本情況、所要調查收集的證據的內容、需要由法院調查收集的原因及其要證明的事實。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1)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
(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3)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d、證人應當出庭作證。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向法院書面申請;
e、在證據有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此申請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七日前向法院書面提出;
f、當事人申請鑒定,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外,應在舉證期限內提出;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g、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h、當事人向法院提供證據,應當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要自己保存證據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經法院核對無異的復製件或者復製品,開庭時應提交證據原件、原物進行質證;
當事人向法院提供的證據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以外形成的,該證據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予以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
當事人向法院提供的證據是在香港、澳門、台灣形成的,應該履行相關的證明手續;
i、當事人向法院提供外文書證或者外文說明資料,應當附有中文譯本。
j、當事人應當對其提交的證據材料進行分類編號,對證據材料的來源、證明對象、內容作簡要說明,簽名蓋章,註明提交日期,並依照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
k、當事人未按要求完成舉證責任的,應當依法承擔舉證不能的相應法律後果。
⑷ 名為買賣實為借貸的合同糾紛,如何舉
對於此類「名為買賣實為借貸」的糾紛,原告要想勝訴,被告要想維權成功,關鍵都在於其「舉證能力」。
以下為查閱部分公開的此類案件的判決書,這些案例中,部分被告答辯成功,擊碎原告訴訟策略,而一些案件縱有借貸之嫌,在經過一審、二審、再審後,依然被法院認定為買賣合同糾紛並按照買賣合同糾紛處理(筆者無意在此處為那些被認定為買賣合同的糾紛翻身,僅以這些判決為例,為此類糾紛的原告、被告提供前車之鑒)。
被認定為借貸的案例:(案例均可在網上查閱)
1、(2010)民提字110號
法院論理:再審期間,查莉莉、豫玉都公司、科弘公司本院提供了王小玲的詢問筆錄、天恆公司已完成交易明細、查莉莉與天恆公司法定代表人趙彤的電話錄音及2007年8月20日、2008年2月20日三方之間的兩次交易合同等證據材料,這些證據材料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證據鏈,共同印證了本案中所涉的鋼卷買賣,是科弘公司、豫玉都公司、天恆公司以貨物買賣形式掩蓋的企業間的融資交易。
評析:在前段話的論述部分,法院著重描寫了涉案交易有違商業常理、交易慣例的部分(亦是根據其被告舉證得出,讀者可自行上網查看),而根據(1)中所述,被告的舉證形成完整證據鏈,最終在再審期間「翻身」成功。
2、(2014)民二終字第109號
評析:該案的被告在一審即維權成功,二審被最高院維持原判,其成功向法院證明整個交易中「僅僅有資金在空轉 」。如何證明?那就得看被告的舉證能力。
3、(2015)民申字第2128號
法院論理重點:應當指出的是,法律關系的性質界定,不應受制於當事人之間簽訂合同的外觀和名稱,而應由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和合同的實質內容來決定;認定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債權債務關系,書面合同亦並非不可缺少的要件,只要確認雙方當事人就借貸問題達成了合意且出借方已經實際將款項交付給借款方,即可認定債權債務關系成立。
4、(2015)民申字第1388號
法院論理:本院認為對於合同關系當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實內容,應當綜合全案證據作出判斷。在當事人之間訂立有書面合同的情形,雖然通常情況下應主要以該書面合同為依據,但決不意味其為唯一依據。……以上證據,已經原審庭審質證,均應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在判斷當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實內容時必須予以全面綜合考慮。原判綜合本案全部證據,認定本案當事人之間是借貸關系而非買賣合同關系,並無不當,亦不存在確定民事責任明顯違背當事人約定的法律適用錯誤。
5、(2014)二中民初字第1162號
評析:在該案中我覺得值得注意的是,原告堅持以買賣合同來起訴被告,在法院釋明後仍舊堅持,最終導致訴請被駁回。因此,對於此類糾紛的原告而言,如何設計訴訟戰略需要著重考慮,到底是披著買賣還是還原借貸?這是一個問題,而對被告而言,還是一個「舉證」的問題,到底如何讓法院相信這是一個借貸糾紛。
6、(2015)一中民(商)終字第00546號
評析:該案例是一個所謂的「通道方」維權成功例子,在出借人起訴其的情況下,其成功證明其僅僅為通道,理由概括如下:(1)合同標的物相同,4份形成封閉的交易環路;(2)關於交貨地點的約定內容以及資金的具體走向來看,4份合同項下的標的物根本沒有存在必要;(3)關於合同標的物是否存在的陳述、有關貨物交接、貨物驗收的詢問所作回答來看,4份合同項下的標的物根本不可能存在;(4)如果原告認為其與被告系真實的買賣合同關系,其應當對雙方合同項下的標的物的實際狀況以及合同標的物的交接過程承擔證明責任。
被告主張為借貸而未被認定為借貸的案例:(案例均可在網上查閱)
1、(2014)民申字第1894號
法院論理部分:本案雙方當事人之間簽訂的是精煤買賣合同,合同關於標的物質量、價格、給付方式、時間、到貨地點等條款約定清楚,……吉祥煤業公司申請再審認為本案名為買賣實為借款,但吉祥煤業公司不能提交借款合同、利息、還款期限、擔保等足以使借款合同成立的證據。本案訴爭合同也沒有以買賣合同為名實為借款合同中通常體現出來的違約條款、返利條款等特別約定,以顯示與正常買賣合同不一樣的借款特性,故一、二審判決認定本案為買賣合同關系證據確實、並不缺乏。
2、(2016)最高法民申2815號
該份判決論理部分極長,簡要概括如下:(1)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其與下游有買賣合同,導致未被認定為買賣合同;(2)雖然武漢維明達公司與湖北煤炭公司訂立買賣合同存在融資的商業目的,但是中鐵物貿公司與湖北煤炭公司訂立買賣合同卻並無出借資金給武漢維明達公司使用的意思表示。整個交易過程描述為帶有融資性質尚可,本案認定為借貸關系則無事實依據,也即被告提供的證據無法認定成一個循環貿易下的融資借貸(法院的表述是:不能以上游環節貨物賣家的融資企圖來否定本案買賣合同的效力);(3)《情況說明》從證據類型上屬於證人證言,證人需要到庭接受質詢,未出庭作證不符合有效證據的形式要件。《情況說明》載明:「……」從其內容看,該陳述對於細節的描述不清楚(中鐵公司的「相關人員」,無法進行核實),該陳述的內容亦非親身經歷(「據說……意向」),以此證明雙方達成了借貸的合意,並形成了借貸關系,缺乏證明力。
3、(2015)民二終字第426號
法院論理部分:港豐公司主張「《銷售合同》是為了以合法的形式掩蓋爐料中心利用國企地位以低利率取得資金,再以高利率借給民營企業的事實,是名為買賣實為借貸的行為。」但未提交證據證明(筆者註:說來說去還是一個舉證的問題)。故本院不能支持其關於《銷售合同》的性質為借款合同的主張,原判決認定《銷售合同》為買賣合同有事實和法律依據。
4、(2015)民申字第1607號
此外,康拓公司還主張,本案是典型的「走單、不走貨」的循環空貿易,實質是融資借款。但康拓公司沒有證據證明,遠東公司對循環空貿易以及融資的事實知情。(筆者註:還是舉證的問題)作為買賣合同的善意相對人,遠東公司與康拓公司之間買賣合同的效力應予維持。根據康拓公司的主張,即便存在循環貿易,各方當事人買賣合同中的貨物可以運用貨物簽收單這種簡易交付的方式進行觀念交付,並不需要貨物的現實流轉,否則徒增交易成本,也沒有實際意義。買方出具貨物簽收單,法律上視為貨物已經完成交付。
5、(2011)民提字第119號
對於合同性質到底是買賣還是借貸,法院的表述是:對於本案合同性質的分析應該以合同文本為基礎,結合制定合同的背景、合同目的、合同履行情況、價款支付情況、約定交貨點進行分析。
6、(2014) 民二終字第56號
評析:該案例是此類糾紛中近年最受關注的一個。因在該案例中,實際並未發生貨物的流轉,但在「走單、走票、不走貨」的情況,依然認定買賣成立,但實際上我們要注意的是,該案之所以被認定為買賣而非借貸,原因仍舊是舉證能力的問題,被告所舉的證據,無法證明「買賣」不是雙方的真實意思,進而法院認定買賣有效。在法官的判決思路上,這個案例與前述(2010)民提字110號的實際是一樣的,只是一個原告勝訴成功,另一個被告維權成功。法院審查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當事人必須去提供足夠的證據「自圓其說」。
⑸ 請問:在法庭質證中向法庭提出確認房屋買賣合同中一條款為無效的申申請,法庭應當接收嗎
法官可以根據具體情節決定是否採納,決定權在法官。採納謝謝
⑹ 買賣合同糾紛案能撤回原住地申訴嗎
1、如果認為生效判決確有錯誤,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2、在審議後,或者再審申請被駁回,可以向檢察機關申請監督或者抗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二百零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⑺ 質證以後,法官能強行收回原告房屋買賣合同原件嗎
具體情況不明不好講,從法律上講,這要看你方與法官溝通情況如何了,一般法院需要原件入卷的。
⑻ 5月13日我因為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將做為被告出庭 人生第一次 在出庭時應當注意什麼
作為被告出庭,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階段:法庭陳述:原告陳述訴訟請求、事實與理由;然後是被告答辯,答辯要注意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反駁對方的訴訟請求,而且要有理有據,對於初次出庭的,建議寫好答辯狀,免得到時手忙腳亂。
第二階段:舉證質證:原告舉證證明他的主張,然後被告質證,圍繞著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作出說明和抗辯;然後由被告舉證,舉出反駁或者支持自己答辯意見的證據,然後原告進行質證。總體思路是要用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而且要有整個證據鏈來支持,這樣的勝訴機率比較高。
第三階段:法庭辯論:雙方根據法庭歸納的爭議焦點有針對性的辯論。
第四階段:法庭調解:調解不成,法院擇日判決。
⑼ 買賣合同糾紛,原告沒有提供發票法院該怎麼判
不見得一定要發票,現在是因為買房沒有給錢起訴么?
如果合同、送貨單、雙方的賬目往來包括對賬單都齊全的話,不需要發票一樣是可以被支持訴訟請求的,沒有說買賣合同糾紛一定要發票,發票本來也應該是你給了錢以後我在給你開,沒給錢怎麼開票的
⑽ 首例微信買賣合同糾紛案微信截圖被採納,微信內容作為證據要滿足哪些條件
微信截圖,本來就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版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權;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同時,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百零四條規定, 人民法院應當組織當事人圍繞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與待證事實的關聯性進行質證,並針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進行說明和辯論。
能夠反映案件真實情況、與待證事實相關聯、來源和形式符合法律規定的證據,應當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