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調解糾紛時的辛酸

調解糾紛時的辛酸

發布時間:2021-08-06 20:39:34

A. 對於「調解矛盾糾紛的困惑與對策」要如何發言

A 調解矛盾糾紛的困惑與對策


眾所周知,調解工作勞心又費時,往往做了還看不到成績和結果,甚至得不到當事人的理解,因此,一些調解員在心裡慢慢滋生了厭煩情緒,遇到矛盾就推,推不掉敷衍了事,因此,要想使調解工作充分發揮其作用,就要在矛盾糾紛調解中掌握正確的方法、藝術、技巧:

一、 迅速反應法

為了避免民間糾紛矛盾化解不及時有可能導致激化的情況發生,調解速度應加速:一是在每個社區調委會選聘50—100名人民調解員,每個信息員負責10—20戶居民。遇到糾紛發生,信息員及時通知社區調解主任,社區調解主任對於緊急糾紛必須迅速到達現場,對於自己不能處理的緊急糾紛及時聯系司法所。司法所人員和社區調解主任的聯絡方式向轄區公布並保證24小時暢通。二是藉助公安機關24小時辦公的優勢,對於110接警的案件,如屬於人民調解范圍,在公安機關有效控制下,聯合調解員第一時間予以受理。我相信,迅速反應法實施後,一定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便民利民法

要把人民調解工作看作是為當事人提供的一項法律服務,在工作中充分體現便民、利民的宗旨。在時間上,司法所人員充分考慮到上班職工的特點,對於請假有困難的當事人,一律安排在周末或業余時間進行調解;在地點上,有些當事人因年老或腿腳不便,應該到其家中進行調解;在程序上;遇到當事人達成協議時,調解人員及時出具調解協議書並建議當事人立即履行,從而避免簽訂協議後反悔和不履行情況的發生。從實施到程序更多的體現了調解自願和協商一致的原則,相信一定會使更多當事人因為人民調解便民利民的性質而選擇人民調解放棄訴訟,並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圓滿解決糾紛。

三、 回訪建議法

民間糾紛存在很大的反復性,有時剛調解好的糾紛一會兒就反悔了,有時當事人就是不履行調解協議,還有的當事人之間很容易再次引發糾紛。對此,要求調解人員在成功調解糾紛後要經常性的進行回訪;對於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提出建議,請有關部門整改並反饋整改意見,最終達到調解一例、教育一片的積極作用。

四、調解工作除了方法還要講求藝術和技巧,歸納起來主要有:聽、授、集、告、正。

一、 聽

即傾聽,做一個細心、耐心的傾聽者。當事人是傾訴者,讓當事人說夠、說足、說透。對兩種類型的更要善於傾聽,一種是哭訴的當事人,這類當事人心裡有很多委屈,需要向我們傾訴,一吐為快;另一類是情緒暴躁型,要輕聲細語將其安撫下來,平靜下來,倒上一杯茶,然後開始聽其訴說,在傾聽時要注意當事人說話的聲調、動作、最後的語言,還要注意自己的傾聽姿勢和當事人間歇性提問等等。

二、 授

即傳授,做一個合格的傳授者。當事人有很多的疑點,許多困惑,許多困難需要我們解答、解決,我們在接待他們的時候,應根據他們提出的具體問題予以解釋,做一個合格的法、理、情傳授者。

三、 集

即收集,做一個善於收集材料、證據的有心人。收集證據是調解糾紛的關鍵環節,證據是有效調解糾紛的依據,沒有充分的證據,在調解時,難以控制調解局面,難以讓當事人雙方口服心服。在調解工作中,需要注意收集以下材料或證據:一是當事人雙方的談話筆錄,在與當事人接觸交談時,就必須留下筆錄;二是現場勘察,製作示意圖,並由在場人、當事人雙方、鄉村幹部簽字認定;三是與糾紛當事人的談話、調查筆錄。要做一個善於收集證據材料的有心人,即不能放過一點與糾紛相關的物件,不能忽略一點與糾紛相關的痕跡,不能遺漏一個對糾紛知情的人。

四、告

即告知,做一個明白人。所謂「告知」是我們作為調解員,大致了解情況後,從控制糾紛擴大的角度,從調節程序的角度,從法律的角度,讓當事人知曉應當知曉的問題。在調解工作實踐中,由於糾紛除具有隱蔽性、突發性之外,還具有反復性、持續性的特點,如不及時對當事人告知法律、法規的規定,極易造成糾紛的激化,一夜之間小糾紛可能就會釀成大糾紛。糾紛當事人對人民調解的性質、原則、效力、程序不了解,調解活動中當事人對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不清楚,這些都需要我們一一告知他們。只有告知才能使調解工作有章、有序、有效地進行。

五、 正

即公正,做一個公正無私的鐵面人。要想做到「正」,首先要有公心,調解員內心要公,行為要端正。

這就是筆者對基層矛盾糾紛調解的一些粗淺的想法,肯定還有不足和需要改進之處,還請在座各位領導和同仁多提寶貴意見。

B. 前段時間因為民事糾紛 派出所調解解決了 現在處理糾紛的警官說給我幫了忙 要我感謝他 這是

也沒有太大的事 就一條煙或者一箱酒的事 如果你不這么做的話 下次有事會很難辦 相反如果你花了這個錢相當於交了個朋友 以後會方便點 不多說 你懂的 望採納

C. 民事糾紛已不能調解了該怎麼處理急!

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和侵佔罪,可以報警,並提起上訴要求賠償。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壞財物罪】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七十條 【侵佔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3)調解糾紛時的辛酸擴展閱讀

案例: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巡防隊在亦庄同濟南路地鐵站附近巡邏時,發現一名女子正在給一輛類似共享單車「小黃車」的自行車上鎖,但該自行車卻為黑色。經盤查,該女子是將共享單車「小黃車」塗成黑色,並私自裝上了車鎖。

開發區巡防隊負責人凌警官告訴記者:「據該女子供述,她將原有黃色車漆塗成黑色,私裝上鎖後騎行已數日,絲毫沒覺得有什麼不妥,更不知這是違法行為。被『巡防哥』抓獲時她還覺得很委屈,直到被帶至派出所進行一番說服教育後才明白問題嚴重性,表示後悔莫及。」

同一天,開發區「巡防哥」在城鄉世紀廣場附近巡邏時,發現另一名女子也用自己黑色鏈鎖將一輛小黃車鎖住。據該女子供述,此車已經被她私自上鎖佔用數日,隨後「巡防哥」也將其送往派出所。現兩女子均被大興公安分局行政拘留。

將共享單車當做「私家車」使用的事件並非個例,這種行為到底觸犯了哪些法律條款呢?為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市金開律師事務所朱志堅律師,他告訴記者:「對共享單車私自上鎖、改色行為可以認定為盜竊。北京地區,涉案金額達到2000元以上則構成盜竊罪,達不到則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盜竊違法行為。」

北京市公安局大興分局羅警官提醒大家:「共享產品給群眾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破壞、私自佔有公共財物和設施卻給居民帶來不便和煩惱,提醒居民文明使用公共財物和設施,不要故意損壞、私自佔有,情節嚴重者可能觸犯相關法律條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改色、上鎖 小黃車變「私家車」 亦庄兩女子被抓

D. 在調解的時候受到法院的威脅怎麼辦

被威脅而做的調解無調解效力。
法院調解又稱訴訟中調解。包括調解活動、調解的原則、調解的程序、調解書和調解協議的效力等。是當事人用於協商解決糾紛、結束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審結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制度。訴訟中的調解是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進行的訴訟行為,其調解協議經法院確認,即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遵循查明事實,分清是非、自願與合法的原則,調解不成,應及時判決。法院調解,可以由當事人的申請開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主動開始。
法院調解的原則,是指人民法院在進行調解時應遵循的行為准則。根據民事訴訟法第85條的規定,法院應當遵循以下三項原則:
一、當事人自願原則當事人自願原則是指法院調解無論是調解活動的進行還是調解協議的形成都要建立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該項原則的具體要求是:第一,在程序上,是否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須當事人自願;第二,在實體上,是否達成調解協議,須尊重當事人的意願。
二、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是指法院調解應當在事實已經基本清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已經基本明了的基礎上進行。該項原則的具體要求是:人民法院進行調解活動,必須在查明案件基本事實,分清當事人是非責任的基礎上進行。
三、合法原則合法原則是指法院調解在程序上要遵循法律程序,形成的調解協議不可違反國家的法律規定的原則。該項原則的具體要求是:第一,人民法院進行調解活動,程序上要合法。當事人不願進行調解或不願繼續進行調解的,不應強迫當事人進行調解;調解未成的,不應久調不決,而應及時判決,等等。第二,人民法院進行調解,調解協議內容應當不違反國家的法律規定。依據法律的規定,調解應當是當事人自願且應當合法。調解的合法是在調解的進行程序上要符合法律規定,以及在調解協議內容上的不違反法律的規定。調解協議的合法是指調解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而不要求調解協議的內容要完全符合法律。

E. 調解矛盾糾紛的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各類社會矛盾糾紛日益凸顯。強化人民調解工作,研究探討新時期社會矛盾糾紛的調解方法,是當務之急。

為了找到這把開鎖的鑰匙,調解人員必須深入的調查研究,找到矛盾糾紛的症結所在,摸准當事人的「脈博」,然後根據雙方當事人的性格脾氣、爭議焦點等選擇最終調解方法。下面介紹實踐中總結出的七大調解方法:
1
「面對面」與「背靠背」相結合調解法
有的矛盾糾紛爭議的不是重大的利益,而是為了爭面子、賭氣,對於此類糾紛,調解人員就可以先用「背靠背」調解法。調解人員分別做當事人的工作,待雙方當事人的情緒穩定,意見接近時,再把當事人叫到一起「面對面」地做工作。促使雙方當事人相互謙讓、心平氣和地進行協商,使糾紛得到圓滿解決,從而避免情緒對立和吵鬧等矛盾激化的情況發生,提高調解的成功率。
2
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調解法
在調解過程中,調解人員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適時對當事人進行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弘揚社會主義道德觀念。通過法情並用,引導當事人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發揮法律與道德的雙重作用,喚醒當事人的良知,引導當事人化解矛盾。
3
借用外力調解法
調解人員還可以通過調查摸底,請出當事人佩服、對其有影響力的人來做當事人雙方的工作,緩和當事人的對立情緒,引導他們達成調解協議。

一是鄰里調解。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都是聚群而居的,相鄰關系密切而又重要,一家有事,四鄰相助,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因此,遇到矛盾糾紛時,可有選擇性地請鄰里人員幫助進行調解,規勸雙方當事人以團結為重,做出諒解與讓步。因為是鄰居,平時又都很了解,這種調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友情調解。友情調解是指當事人發生糾紛時,調解人員可根據情況請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好友予以勸導、疏通及說服教育,使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化干戈為玉帛。

三是聯合調解。民間糾紛的情況復雜、牽扯人多、涉及面廣,僅靠一個部門調解往往力不從心,效果不佳,在這種情況下,應邀請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到場分頭做工作,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4
褒揚激勵調解法
民間糾紛調處方法很重要,說話要講究方式,語言要講究藝術,既不能單刀直入,更不能五馬長槍,要深入淺出,和風細雨。在實際調處中,對當事人的優點和長處及時表揚鼓勵,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表揚鼓勵,尋找共同語言,縮短當事人之間的距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自信心和正面的興奮情緒,堵住可能反復的退路,從而使調解成功率得到提高。
5
排憂解難調解法
有些矛盾糾紛發生是因為當事人在生產生活中確實存在一定實際困難,對於這類糾紛,調解人員要通過深入細致調查,找出症結所在,切實幫助其解決困難。困難解決了,矛盾糾紛也就化解了。
6
迂迴遷讓調解法
在矛盾糾紛調解中,調解人員要針對當事人的個性特點,因人因事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化解。對那些說話尖刻、刺耳難聽的當事人,調解員不能感情用事、以怒制怒,說絕話、講狠話,而是讓他們把心裡話講出來,把心裡的積怨發出來,然後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從而達到調解效果。
7
真情打動調解法
矛盾雙方往往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執,事情本來並不大,為爭一口氣,互不相讓,僵持不下。還有些矛盾雙方當事人都想得到解決,但卻難以啟齒。對這類型糾紛,調解人員要以情感人,主動和解、對話調解、互諒調解。實踐證明,這是調解家庭、夫妻矛盾的最好方法。

F. 在調解糾紛時如何做好記錄工作

記錄工作能起到重復再現糾紛調解過程的作用,記錄工作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矛盾解決的成功與否。在調解疑難糾紛記錄工作中, 李郢孜鎮司法所通過以下幾點做好這項工作。 一是准備工作充分。准備工作有三種,其一,要將第一次談話記錄與第二次談話記錄的內容進行對比。既要站在受害人角度提醒發現受害證據、回憶事實原由,又要站在當事人的另一方反復詢問受害人,澄清真正的事實經過。其二,對雙方當事人有利或不利的證人證言記錄要加以重視。其三,在調解中雙方各自出示的依據要嚴格審查,依據受害人的陳述和對方的申辯獲取詳細的證據。然後,做好向雙方當事人詢問、確定記錄方式的准備。 二是精力集中。有人認為調解中記錄的人無足輕重。事實上,有不少場合記錄人員不僅要記好,有時還必須適時提問,稍不集中精力,不是錯問,就是錯記,或是無故中斷當事人的話語。詢問與記錄要相互配合,在記錄時既要全面觀察全場,又要插些有利平息矛盾的話到記錄中去,盡可能讓證人和雙方當事人說出心裡話。 三是堅持實事求是。要不帶框框問話,要不擴大不縮小事實,更不能為單純追求文字通順連貫,用記錄人的意思代替當事人的意思。 四是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記錄要真實反映原話和願意,記錄不做記號或速記的情形出現。 五是重點地方反復詢問。嚴防記錄後當事人在簽名時不認帳,尤其是涉及責任劃分的問題,要警惕雙方當事人故意以記錄出錯為由不簽字或受其他人影響不簽字情況出現。 七是手續完備。每次談話、調查記錄和取證之後,記錄人和詢問人要簽字,當事人要每頁簽字,尤其是調解協議上,雙方當事人每頁都要簽字。最後一頁雙方當事人要寫上:以上調解協議條款我已看過,幾頁記錄文字屬實。再簽上名字、時間、加蓋右手食指印。有代理人和在場人,要代理人和在場人簽上名字,然後按順序裝訂案卷歸檔。

G. 在解決糾紛的過程中,人民調解員調解不成的應該怎麼辦

爭議一般有三種方式:協商、調解、訴訟。前兩者都不具有法律強制力,只有訴訟方式才具有,協商、調解不成,只能去人民法院起訴,讓法院依法判決。

H. 如何調解糾紛

調解糾紛是指採取協商、說服教育的方式,處理解決一定范圍內人專民內部矛盾的一種社會基屬層管理方式。又稱人民調解,法律上屬法庭外調解。
糾紛調解有趁熱打鐵法,現場調解法,循序漸進法,化整為零法等。
法律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 在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二) 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三) 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三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在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二)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三)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閱讀全文

與調解糾紛時的辛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