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食品安全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多長時間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終身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三十五條 被吊銷許可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自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內不得申請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或者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擔任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
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終身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也不得擔任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
食品生產經營者聘用人員違反前兩款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吊銷許可證。
根據《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生產、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或者具有本解釋第四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第八條在食品加工、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違反食品安全標准,超限量或者超范圍濫用食品添加劑,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定罪處罰。
在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違反食品安全標准,超限量或者超范圍濫用添加劑、農葯、獸葯等,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適用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九條在食品加工、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處罰。
在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使用禁用農葯、獸葯等禁用物質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適用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在保健食品或者其他食品中非法添加國家禁用葯物等有毒、有害物質的,適用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條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添加劑,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或者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
B. 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
這樣的罪名在《刑法》中其中有兩個:
第一百四十三條【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一百四十四條【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的規定處罰。
C. 食品安全如何訴訟解決
請你闡述具體的問題,好讓人幫助你。你這樣籠統的問題,可能涉及到行政問題、民事問題甚至刑事問題,得讓律師將行政訴訟、民事訴訟、刑事訴訟都給你說一遍。
D. 違反了食品安全法製法規會怎樣判刑
單純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不會被判刑,只有符合刑法規定的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里的犯罪構成要件才會被判刑。(附刑法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的涉及食品安全問題第一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
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
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
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
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
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
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
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
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或者沒收財產。
第一百四十三條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
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
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
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
,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
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
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
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一百四十四條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
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
品原料的食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
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造成嚴重
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
嚴重危害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
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
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的規定
處罰。
E. 以買賣合同糾紛為什麼用食品安全法判
雖然案由是買賣合同糾紛,但並不影響法院以《食品安全法》來判決。
因為當事人如果違反食品安全法,合同是無效的。其次,如果原告是消費者,可以以食品安全法要求被告賠償損失。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四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生產經營者財產不足以同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一百四十八條 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F. 食品安全受害者可以向哪個機關提起訴訟
近年來,奶粉安全事件,蘇丹紅事件,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皆為嚴重的危害社會經濟秩序和消費者權益的重大社會事件。此類事件也涉及到不正當競爭和虛假廣告等的違法行為。受害者在現有制度下的法律救濟途徑:
一、受害人單獨提起民事訴訟。
1.起訴或追償對象
依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 人身損害的, 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五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
2.賠償范圍
如果受害者提出侵權訴訟,則可按照我國《消費者法》第四十一、四十二,四十四,四十八條規定,追索相應的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而且在確定產品不合格的條件下,消費者可以要求更換、退貨、退還貨款。另外,如果受害者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等人格權受到了侵害,還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如果受害者提出違約之訴,則可以參照我國的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和《消費者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即尋求懲罰性賠償。
3.證明責任
根據最高院的解釋 「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在本案中,原告人需要證明自己購買存在安全問題的食物的事實,若是涉及人身權,則還需證明食用該食品的事實以及其與自己人身傷害之間的因果聯系。
普通的受害者最多可以收集的證據大約有:購買食物的發票或憑證、包裝盒,病歷,醫生診斷證明或專家鑒定,由於取證,誤工,治療等支出費用的證明。即使證據足夠充分,成本也很高,更何況能夠搜集到以上證據的又是極少數,這就使真正獲得有效賠償的人寥寥無幾。因此,利用個人訴訟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說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或者說是一種效率低的方法。
二、集團訴訟。
我國《民事訴訟法》對集團訴訟的規定為 「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時期內向人民法院登記。」可是由於法律規定過於籠統,各地方案不統一,經驗不足,當事人權利幾乎難以得到維護。所以,靠集團訴訟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在現行法制條件下幾乎是行不通的。
三、向相關行政機關申訴。
受害人向工商局,質檢局,食品葯品安全管理局,衛生局或地方的一些行政機關申訴,國家通過市場規制的方法進行對責任者及時的處罰。比如對相關人員進行行政處罰,追究刑事責任,對責任企業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或責令銷毀問題產品,責令企業限期整頓,責令停業,暫扣營業執照,吊銷營業執照等。用所獲得的罰款對受害者進行補償。
國家通過行政機關可以迅速的採取應急措施,對受害者進行及時的補償。比如在本案中,國務院宣布對患兒實行免費治療,免費治療所需要的費用,由同級財政預撥墊支,等事件責任查明後,再按有關法律法規由責任企業賠付。
G. 食品安全法96條規定假一賠十,消費者權益保護法55條規定假一賠三應適用哪部法律維權
如果消費者主張經營者的經營行為構成欺詐,要求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應當按照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判令經營者承擔三倍的懲罰性賠償責任。如果懲罰性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可以按500元數額主張。
如果消費者主張其購買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可以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要求食品生產者或者銷售者承擔十倍價款的懲罰性賠償責任。
(7)食品安全糾紛判決書擴展閱讀:
投訴要求
1、在本市行政區域內;
2、有明確的被訴方;
3、有具體的投訴請求,事實和理由;
4、投訴人應當是消費者爭議的利害關系人;
5、未超出投訴期限(消費者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在一年內的);
6、屬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范圍;
7、消費者投訴時應當說出自己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或其他聯系方式和被申訴方的名稱、地址和電話號碼。
8、消費者最重要的是收集好所有有利憑證;
不予受理的情況
1、經營者之間的購銷方面的糾紛;
2、消費者個人私下交易產生的糾紛;
3、未按商品使用說明安裝、使用、保管、自行拆動,而導致商品損壞或人身危害的;
4、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非用於生活消費的,但農民購買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除外;
5、商品或服務系無償所得或受贈送的,但為促銷所提供的贈品、免費服務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