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怎麼確定遺產侵權

怎麼確定遺產侵權

發布時間:2021-08-06 10:58:04

1. 財產侵權法是怎樣規定的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專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屬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第六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七條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2. 侵權責任法關於侵權財產有什麼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回稱民事權益,包答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第六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七條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3. 遺產繼承和侵權的問題

他離婚的時候,他和前妻已經就財產分割了。分給他的就是他個人的。這次再婚後去世,這部分個人財產,他的這一任妻子和孩子都享有繼承權。孩子不能搞她侵權。現在也不能追究那女的什麼責任。

4. 遺產侵權

可以通過法律維權。

5. 關於8年後遺產分配,怎樣認定繼承權被侵犯

產權登記在誰名下?如果產權登記沒變更,一般認為時效還不起算。
上述分析供參考,需准確幫助,建議帶材料找律師具體溝通。咨詢完畢請及時評價結束咨詢。
右側電話限僅北京地區撥打咨詢,外地有委託代理意向也可聯系,接通後請先說明目的。

6. 遺產如何界定

在人離開之後,總是或多或少會留下一筆財富,這筆財富稱為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3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等;(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第4條規定:個人承包應得的個人收益,依照本法規定繼承。個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許由繼承人繼續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辦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條規定: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物的債權等。第4條規定,承包人死亡時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把死者生前對承包所投入的資金和所付出的勞動及其增值和孳息,由發包單位或者接續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價、補償,其價額作為遺產。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七十六條自然人股東死亡後,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7. 財產所有權的侵權表現及相關法律法規

侵犯財產罪

第二百六十三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第二百六十四條 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

(二)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

第二百六十五條 以牟利為目的,盜接他人通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或者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備、設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六十七條 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攜帶凶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六十八條 聚眾哄搶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對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二百六十九條 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七十條 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第二百七十一條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七十二條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或者數額較大不退還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七十三條 挪用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情節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七十四條 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七十六條 由於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8. 如何確定侵犯財產罪中財產的合法性

您好,
侵犯財產罪分為兩大類:毀壞財物的犯罪(毀棄罪)與取得財物的犯罪(取得罪)。根據是否轉移佔有,又可以將取得財物的犯罪分為轉移佔有的犯罪(如搶劫、搶奪、盜竊、詐騙)與不轉移佔有的犯罪(如侵佔)。很明顯,故意毀壞財物罪與侵佔罪侵犯的也是財產所有權。問題在於:盜竊、詐騙、搶奪等財產犯罪所侵犯的客體(法益)是什麼?這是認定財產犯罪必須明確的問題。
因為刑法的目的是保護法益,犯罪的本質是侵犯法益,對具體犯罪的客體理解不同,對構成要件的理解就會產生差異。侵犯財產罪的許多問題,都與如何理解客體有關。國外刑法理論與審判實踐的通說認為,盜竊罪等罪侵犯的是他人對財產的佔有(一般含有某種限制條件)。我國刑法理論的通說認為,盜竊等罪的客體是財產的所有權整體(以下簡稱所有權說)。
但是,所有權說在理論上存在疑問:
(1)物權可以分為自物權與他物權;自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自有物享有的物權,他物權是指權利人根據法律或合同的具體規定,對他人所有之物享有的物權;所有權是惟一的自物權種類,即自物權就是所有權。根據所有權說,刑法只保護自物權,而不保護他物權。然而,他物權的內容比所有權豐富,應當受到刑法的保護。例如,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盜竊質權人所留置的質物的,侵害了質權人的對質物的佔有與收益,符合盜竊罪的特徵。
(2)財產性利益完全可以成為搶劫、詐騙、敲詐勒索等罪的對象,故債權可能成為搶劫、詐騙、敲詐勒索等罪的客體。但是,通說僅將財產所有權作為財產犯的客體,這又使得刑法的保護范圍過窄。因為所有權與債權相並列,如果認為刑法只保護所有權,就意味著刑法並不保護債權,這恐怕不符合刑事立法精神與刑事司法實踐。
(3)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所有權的部分權能與作為整體的所有權在一定時空條件下發生分離;這種分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它既可能給所有人帶來相應價值,也會給佔有、使用該財產的非所有人帶來利益。對於這種相對獨立的從所有權中分離出來的權能,刑法應予保護。如果認為刑法只是保護所有權整體,結局只是保護處分權,那麼,實際上就否認了所有權的權能可以分離,也過於縮小了刑法的保護范圍。
所有權說在實踐中也存在困惑:
首先,根據所有權說,對於盜竊自己所有而由他人合法佔有的財物的行為,不能認定為盜竊罪,因而缺乏合理性。例如,在分期付款購買商品的情況下,雙方約定,在買方付清全部貨款以前,商品由買主佔有,但所有權屬於賣方。而賣方在買方交付一部分貨款後,將商品竊回。按照所有權說,賣方的行為沒有侵害他人的財產所有權,只是取回了自己所有的財物,因而不構成盜竊罪。這一結論難以令人接受。再如,甲將自己的摩托車借給乙後,又從乙處偷回來,並接受乙的「賠償」。根據所有權說,甲的行為不成立盜竊罪。這也不合適。
其次,根據所有權說,對於盜竊或者搶劫他人佔有的違禁品、賭資、用於犯罪的財物等的行為,難以認定為盜竊罪或搶劫罪。因為這種行為沒有侵犯佔有者的所有權。通說常常認為這種行為侵犯了國家的財產所有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根據民法原理,在國家應當沒收而還沒有沒收的情況下,國家對應當沒收之物實際上並沒有所有權。
財產犯的客體首先是財產所有權及其他本權,其次是需要通過法定程序恢復應有狀態的佔有;但在相對於本權者的情況下,如果這種佔有沒有與本權者相對抗的合理理由,相對於本權者恢復權利的行為而言,則不是財產犯的客體。這里的「財產所有權」可以根據民法的規定來確定,即包括財產的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與處分權,而且將其作為整體來理解和把握。
「本權」包括合法佔有財物的權利(他物權)以及債權;在合法佔有財物的情況下,佔有者雖然享有佔有的權利,卻沒有其他權利尤其沒有處分權,否則就是享有所有權了。「需要通過法定程序恢復應有狀態」既包括根據法律與事實,通過法定程序恢復原狀,也包括通過法定程序形成合法狀態。前者如甲盜竊了乙的財物後,在不符合自救行為的條件下,需要通過法定程序將甲所盜竊的財物返還給乙;甲對所盜竊財物的佔有,就是需要通過法定程序恢復原狀的佔有。後者如甲盜竊了乙持有的海洛因,由於對於海洛因不存在返還與收歸國有的問題,故需要通過法定程序銷毀海洛因;甲對海洛因品的佔有,就是需要通過法定程序形成合法狀態的佔有。
這里的「佔有」包括事實上的支配與法律上的支配;事實上的支配不僅包括物理支配范圍內的支配,而且包括社會觀念上可以推知財物的支配人的狀態。但是,當某人對財物的不合理佔有不能與本權者恢復權利的行為相對抗,則不是財產罪的保護客體。例如,甲盜竊了乙的手提電腦,乙採取威脅手段迫使甲返還該電腦的,不成立敲詐勒索罪。但乙採取威脅手段迫使甲提供其他財物的,仍然可能成立敲詐勒索罪。採取上述觀點的理由如下:
1、隨著社會的發展,財產關系日益復雜化,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現象普遍存在。首先,股份公司中,所有人對其所有物的支配權,轉化為僅對財產價值形態享有收益權為主的股權。其次,物權與債權相互交融,二者界限日益模糊。最後,信託業蓬勃發展,而受託人、信託人、受益第三人對有關財產享有何種權利則不甚明了。在如此復雜的財產關系面前,不能僅以所有權作為財產犯的法益,而應當將所有權以外的一些利益也作為法益予以保護。
2、保護財產所有權的前提,是有效地保護對財物的佔有本身。這是因為,對於所有人來說,雖然佔有本身並不是最終目的,但它是所有人行使其他權能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便無所謂使用、收益和處分。另一方面,作為所有權的一項權能,佔有可以通過一定方式轉移給非所有人。當佔有依照法律規定或所有人的意思與所有人相分離時,非所有人便獲得了相對獨立的佔有權。這種他主的合法佔有,也不是以單純佔有為目的,同樣是為了使用、收益。
所以,無論是對於所有人本人而言,還是對非所有人而言,佔有都是實現其他權能的前提。既然如此,對佔有本身就必須進行保護,否則必然造成財產關系的混亂。然而,為了保護基於正當合法理由的佔有,其前提是有必要保護佔有本身。將需要通過法定程序恢復應有狀態的佔有作為刑法保護的客體,實際上才更有利於保護財產所有權。
3、本文的觀點可能導致這樣的現象:在民法上屬於非法佔有,而刑法卻予以保護。然而,在民法上,非法佔有確實不受到保護,但這在民法上只是意味著應當通過法律程序恢復應有狀態,而不是說「因為行為人非法佔有他人財物,所以該佔有本身不受法律保護」。誠然,在與所有人相對抗的意義上說,行為人的佔有確實是非法的,但相對於其他人而言,這種佔有本身就是受法律保護的,即法律不允許他人任意侵害行為人非法佔有的財物。也就是說,所謂民法不保護非法佔有,意味著應當根據民法將財物返還給所有權人;而刑法保護這種佔有,意味著他人不得隨意侵害該佔有。
4、根據本文的觀點,司法實踐上的一些難題可以得到解決。例如,當自己所有的財物由他人佔有時,行為人盜竊他人佔有的該財物的,成立盜竊罪。盜竊、搶奪或者搶劫他人佔有的違禁品、賭資或者用於犯罪的財物等的行為,應認定為盜竊罪、搶奪或搶劫罪。行為人(甲)以欺詐方法從盜竊犯人(乙)那裡騙取其所盜財物的(丙所有的財物),構成詐騙罪。行為人故意毀壞他人非法佔有的財物的,成立故意毀壞財物罪。
債權人使用脅迫手段迫使債務人清償債務的,如果債務人對財物的佔有與債權人相對抗,而且這種對抗沒有合理的理由,就不應當認定為敲詐勒索罪;如果對抗具有合理的理由,則具有成立敲詐勒索罪的可能性。盜竊罪的被害人(甲)從盜竊犯人(乙)那裡竊取自己所有的被盜摩托車的,由於乙對摩托車的佔有與所有權人甲相對抗,而且這種對抗沒有合理理由,相對於所有權人甲行使權利的行為而言,乙對摩托車的佔有不是財產犯的客體,故甲竊回該摩托車的,不成立侵犯財產罪。

閱讀全文

與怎麼確定遺產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