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受理消費者申訴暫行辦法
第一條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申訴,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及其派出機構受理消費者申訴,依照本辦法執行。
第四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受理消費者申訴案件,應當根據事實,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公平合理地處理。
第五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受理消費者申訴中,對經營者的違法行為,應當依照《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處理。
第六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受理消費者申訴中,對經營者的違法行為,應當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處理。
第七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受理消費者申訴的案件屬於民事爭議的,實行調解制度。
第二章管轄
第八條消費者申訴案件,由經營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
第九條縣、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本轄區內發生的消費者申訴案件。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派出機構管轄其上級機關授權范圍內的消費者申訴案件。
第十條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權辦理下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的案件。
下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的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的,可以報請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確定管轄機關。
第十一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現消費者申訴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時,應當及時告知消費者向有管轄權的機關申訴。
第三章受理程序
第十二條消費者申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明確的被訴方;
(二)有具體的申訴請求、事實和理由;
(三)屬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范圍。
第十三條消費者申訴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一式兩份,並載明下列事項:
(一)消費者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郵政編碼;
(二)被申訴人的名稱、地址;
(三)申訴的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
(四)申訴的日期。
第十四條消費者委託代理人進行申訴活動的,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交授權委託書。
第十五條消費者為2人以上,其申訴的是共同標的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認為可以合並受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申訴。
共同申訴可以由消費者推選2名代表進行申訴。代表人的申訴行為對其所代表的消費者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申訴請求,或者進行和解,應當經被代表的消費者同意。
第十六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訴書之日起5日內,作出以下處理:
(一)申訴符合規定的予以受理,並書面通知申訴人;
(二)申訴不符合規定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訴人,並告知其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七條下列申訴不予受理或者終止受理:
(一)超過保修期或者購買後超過保質期的商品,被訴方已不再負有違約責任的;
(二)達成調解協議並已執行,且沒有新情況、新理由的;
(三)法院、仲裁機構或者其他行政機關已經受理或者處理的;
(四)消費者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超過一年的;
(五)消費者無法證實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
(六)不符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的。
第十八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受理消費者申訴,可以立案。
第十九條立案應當填寫申訴立案報告表,同時附上有關材料,由縣級及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批准,指定兩名以上辦案人員負責調查或者授權其派出機構調查處理
⑵ 消費糾紛調解登記制度怎麼寫
去法院問問吧
⑶ 企業消費者投訴受理制度
受理顧客投訴規章制度
一、值班經理是投訴第一受理人。接到客人投訴後,在自己許可權范圍內的及時處理,超許可權的迅速上報辦公室。
二、接到客人投訴後,態度要誠懇、耐心、保持冷靜。
三、站在客人的角度表示同情,盡量縮短與客人之間在感情上的距離。
四、了解客人投訴原因和要求,告訴客人需做調查及大致等候時間。調查認真仔細,不推脫、搪塞客人。
五、所有投訴處理,盡量避免在顧客較多的場合處理。
六、單獨接觸客人時,態度友善,不爭吵、辯論。
七、若屬客人誤解或不了解公司有關規定引起的投訴,婉轉解釋,消除誤解,溝通同顧客之間的聯系。
八、事實調查清楚,提出處理辦法後,耐心轉告客人,徵求客人對處理辦法的意見。
九、根據公司是否應承擔責任及責任大小,適當優惠或贈送客人食品、飲料。
十、搞好投訴處理的善後工作,公司每次的投訴記錄,交辦公室存檔。
十一、投訴內容分類整理,定期分析,對帶傾向性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措施,提高服務質量。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⑷ 消費爭議的解決辦法有哪些
消費爭議,是指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因消費者權益而發生的爭議。消費者爭議是有關消費者權益的爭議。消費者權益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及接受服務時而依法享有的權利和利益。消費者爭議的發生或是由於其認為經營者的行為侵犯了合法權益,或者是由於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就與消費者權益有關問題具有不同的認識,因而發生爭執。
有關消費爭議的商品送檢,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發生商品爭議,消費者自願或者與經營者協商一致後,將該商品提交到有關消費爭議的商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獲得有關數據和結論。有關消費爭議的商品檢驗機構名單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國內貿易局、國家輕工業局聯合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