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年前的祖墳糾紛,現在對方起訴,有效嗎
一、一般時效,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最長時效,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3、時效中斷,第一百四十條 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2. 因為祖墳賠償糾紛派出所把我們村的幾個人拘留了。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
這種情況應該是因民事糾紛引發了治安案件,或打架斗毆或尋釁滋事,由公安機關予以治安處罰。根據法律規定,如果能積極協商賠償並取得受害一方的諒解,可免予治安拘留。
如果對公安機關的處罰不服,還可以提出行政復議。
3. 誤葬他人墳山糾紛如何處理
這種事情屬於民事糾紛最好的辦法就是雙方協商解決
4. 墓地糾紛問題
找民政局或者報警,關鍵是你得證明你家墓地被盜,這樣才好立案,否則最多隻能算毀壞墓地,這種立案條件比較復雜,處罰力度也輕,最多就是讓對方恢復原樣。
5. 兩家發生糾紛挖墳算不算犯罪
玩過頭了,要是在舊社會就是不死不休。
6. 有沒有關於祖墳的法律法規
這個問題比較專業,建議咨詢一下律師。
(6)復墳糾紛擴展閱讀;人,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內化等各個層面來定義容,或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人科人屬人種,2號染色體和猩猩甲條染色體著絲粒融合(平衡易位)締合模式接近度超過16N,並臂間多次倒位,其餘染色體都有很強的同源性,是一種高級動物。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復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
7. 墳地糾紛屬於土地糾紛嗎
墳地糾紛要區別情況對待,如果是農村墳地就不能說是完全的土地糾紛,因為農村的各家墳地並沒有取得所有權的,一般是在村集體所有土地上自行決定的,並沒有取得墳地土地所有權的轉移,但如果因國家建設需要徵用,那就要補償墳地徵用和搬遷費用了。
如果是城市居民購買的墳地,已經取得了墳地土地所有權的轉移,那再發生單方面變更就是土地糾紛了。
土地侵權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的,可以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當事人也可不經行政調處直接提起民事訴訟。
(7)復墳糾紛擴展閱讀: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
第一條為依法、公正、及時地做好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工作,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爭議。
第三條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以法律、法規和土地管理規章為依據。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面對現實。
第四條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以下簡稱爭議案件)的調查和調解工作;對需要依法作出處理決定的,擬定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指定專門機構或者人員負責辦理爭議案件有關事宜。
第五條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
前款規定的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8. 破壞他人祖墳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破壞他人家祖墳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同時也屬於民事糾紛案件。不但可以要求侵害人賠償修改費用,還可以主張精神賠償。
一、《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情節嚴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一)故意破壞、污損他人墳墓或者毀壞、丟棄他人屍骨、骨灰的。
二、《侵權責任法》第十九條規定:「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
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三款的規定,非法損害遺體、遺骨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9. 山林墳山糾紛。我們村。後面有一個山林。然後就是以前清朝的時候有一關就別的村的墳埋在我們這個。
沒有什麼依據了。只能由雙方德高望眾之人在第三方協調下反復會談。殺豬宰牛,喝血酒,跳大神。最後達成雙方均能接受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