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網路暴光不真實是不是侵權

網路暴光不真實是不是侵權

發布時間:2021-08-06 05:49:00

『壹』 網路曝光不法分子是否構成侵權

您好!網路曝光不法分子的違法犯罪行為不構成侵權,網路曝光不法分子的個人隱私構成侵權。謝謝閱讀!

『貳』 請問媒體曝光他人犯罪或者一般違法行為算是侵權么

這個要分好幾種,抄首先,如果你被襲警察抓住在現場。媒體是沒有權利播發你的相貌和照片的。因為這個階段你頂多算是犯罪嫌疑人,在法院沒有叛你有罪之前。你享有一般公民所具有的任何權利,包括肖像權。
你被法院確定有罪以後,還有很多的分類
如過你沒有被剝奪政治權利,那麼任何媒體都不可以在你不允許的情況下公布你的肖像特徵。
但是現在中國對這個都沒有明確的立法規矩,而且一般被判了後。大家對這個也沒什麼想法,都TM進牢子了,暴光不暴光沒啥區別。
最主要還是看新聞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
一般市縣的小電視台沒這個意識,因為就算不播你的相貌,全市人民至少很多認識的你的。相對傳播范圍也小。
但是省一級的一般這方面處理還算OK

『叄』 請問如果在網路上用個人名義曝光照片犯法嗎

不建議在網上曝光,一是是否有充分證據,二是該事件是交通事件,如果有證據線索可以通過交警解決,三是一旦在網上曝光不成,對方有可能反訴你侵權,如果後果嚴重甚至負刑事責任都有可能。例子如有省市的小商品店主發現顧客偷竊,在網上曝光,結果因後果嚴重,店主被採取刑事措施。僅供參考。

『肆』 上傳一些違法或不文明照片到網上,算侵權嗎

對於肖像權的解釋我就不說了,但律條也要與時俱進,很多以前的律條在不足以解釋當前一些情況的時候就會出現漏洞。比如你所上傳的網上平台性質,比如抖音,現在很多發視頻是為了吸引關注度和點擊率,而且也開啟了櫥窗帶貨,那麼所發視頻就具有廣告效應。這個就可以說帶有營利目的了。所以曝光不文明行為在現行法律沒有對肖像權做出補充解釋前最好打上馬賽克,這樣曝光側重點在於行為方面。即便你上傳的平台壓根不存在營利行為,也有可能被轉載。如果遇到被曝光者因此出現惡性事件,恐怕在法律和對方家屬方面都會造成很多麻煩,謹慎!

『伍』 法院判決書中的個人真實姓名被曝光於網路是否屬於侵權行為

不屬於侵權行為,這些都屬於應該公開的信息

『陸』 網路新聞亂傳不實謠言,並對受害者造成了損失,侵犯了受害者的什麼權益

1.《刑法》上規定有誹謗罪、侮辱罪。若散布的虛假信息沒有造成嚴重影響,則不構成犯罪。只有當散布的緋聞導致受害人精神嚴重受損、生活等方面受到嚴重影響、且有證據證明的情況下,被害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

2.若只是一般性的言辭攻擊、誹謗,則可按民法處理。

建議你收集好網路證據,告之侵害人他的行為若繼續進行,將會依法追究對方的刑事責任。網路上的證據就是那些帖子。

散播謠言者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尤其是在當今發達的信息時代,以網路為平台的新傳播媒介上,發表言論同現實生活中承擔法律責任是一致的,原因是在網路上散布謠言輕則侵犯公民或法人等的個體權利,重則危害社會管理秩序。

謠言的本質是什麼?謠言的本質就是無中生有。謠言分很多種,有政治謠言,有商業謠言,也有社會謠言等等,但不論是哪種謠言,都是背離事實的傳播,其製造者或多或少都帶有一定的目的,這種目的在更多時候並非是正義的。

所以說:散播謠言或承擔以下責任:

一是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最典型的是名譽侵權,它指的是文學作品、通告文字、行為語言或其他形式對當事人產生了名譽上的消極影響所構成的一種違背人權的行為。

名譽侵權的責任認定是這樣的: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損害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侵權行為)、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過錯),這侵權四要件來認定。

因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按照名譽侵權認定。這里突出既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也致他人名譽受損兩個要件,兩者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最著名的一起名譽侵權案例是:謝晉名譽侵權案,在此案中法院認為:謝晉是德藝雙馨的電影導演,某些人利用謝晉剛過世,正處於新聞報道追蹤的時機,利用互聯網實施了侵權行為,使謝晉的名譽在更大范圍內遭到不法侵害。造謠者的主觀過錯十分嚴重,所採用的侵權手段十分惡劣。法院判決,立即停止名譽侵害行為,在網站和報紙等報刊醒目位置刊登公開道歉聲明;賠償謝晉家屬經濟損失精神損害撫慰金。

二是行政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有: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所以說,若散布謠言,公安機關可以依據上述規定對行為人進行處罰,派出所會依據規定,用傳喚證對行為人進行傳喚、查證、處罰。

舉例:最近,由於「地震謠言」,導致山西晉中、太原、呂梁、長治、陽泉等地部分群眾走出家門、湧上街頭躲避地震,該謠言嚴重擾亂人心,和當地的生活生產秩序。事件發生後,公安機關立即對謠言來源展開調查。在2月25日,對5名散布「地震謠言」者行政拘留的處罰。
近期,有個別網民在互聯網上特別是微博中編造、傳播所謂「軍車進京、北京出事」等謠言,產生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北京市公安機關迅速展開調查,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對在網上編造謠言的李某、唐某等6人依法予以拘留,對在網上傳播相關謠言的其他人員進行了教育訓誡。相關人員對編造、傳播謠言的行為供認不諱,對自己的行為表示悔過,並作出檢討。
三是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第二百九十一條【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分析罪名:
誹謗罪:故意捏造某種事實並加以散布,以破壞他人名譽、損害他人人格,情節嚴重的行為。

本罪的主要特徵有:

(1)在主觀方面是故意的,而且具有破壞他人名譽、損害他人人格的目的。

(2)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捏造某種事實,並加以散布 ,情節嚴重的行為。

如果散布的事實屬實,即使對他人來說是丑惡的,也不構成本罪。誹謗他人的方式,可用語言,也可用文字。

可以看出:構成誹謗罪的誹謗行為,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而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必須局限於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民事性質的名譽侵權行為,不僅在違法程度上輕於誹謗犯罪行為以及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而且還具有以下不同:

(1)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為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為惡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泄露並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而在名譽侵權行為中,法人、團體、組織可以成為受害者。如:散布虛假消息,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這種行為即使造成了嚴重後果,只能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而不構成誹謗罪。

(3)主觀過錯要求不同。誹謗犯罪行為的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包括過失行為。此外,即使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網路雖然是一個虛擬世界,但在這個虛擬世界內散布謠言觸犯了法律,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路一方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但也給一些人在網路上散布謠言提供了渠道。由於網路傳播范圍的廣泛性,網路謠言更應當進行治理。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載體實施的違法犯罪活動日益增多。在一段時期,網路謠言的問題比較突出。此類行為在行為主體、行為特徵、侵害對象等方面還具有特殊性。如行為主體既涉及惡意造謠者,還涉及大量不明真相的網民跟帖、轉發。
我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中也明確了,互聯網服務的提供者不得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危害國家安全、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或侮辱誹謗他人的信息。

『柒』 調查報告不真實屬於侵權嗎

調查報告如果不是抄襲,沒有侵犯別人肖像權,只是單純的不真實,那就不應該屬於侵權。

『捌』 侵犯他人名譽權,必須散布的是不真實的信息嗎真實的話就不夠成侵權嗎這是不是不合理啊比如說甲曾經

民法規定
侵害名譽權的行為
1 侮辱 2 誹謗 3新聞報道,批評文章內容失實
侮辱是指故意以語言、文字、保利等手段貶損他人人格,從而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散步某種虛假的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從而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
因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
侵害名譽權行為的排除。
1 散步內容真實的事實。 所謂真實,是指行為人的言辭的主要內容基本符合客觀事實。散步真實內容的事實,有利於保證對民事主體的社會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散步的真實的事實系他人隱私的,認可構成侵害隱私權。

因此該行為依舊屬於侵權行為,侵害隱私權。

『玖』 在網路平台對一些不守誠信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曝光是不是侵權行為

論壇上你可以申請一個賬號,別用真實信息,他們查不出來的,不過你要確定你說的是事實,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網路暴光不真實是不是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