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標侵權是如何界定的
如何認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一、要以包括相關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准判斷。
商標的基本功能就在於使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服務時便於識別這些商品和服務,以及他們的來源。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也一般發生在市場中,受影響的主要是相關的消費者和特定經營者。所以事後法官審判案件在認定甄別商標相同、近似時,判斷注意力也要回歸到此種情景,也要以相關消費者和特定經營者的注意力為標准。這種注意力不是該領域相關專家所具有的注意力,專家的注意力過於專業可能出現判斷標准過嚴的情況。但也不是一個與一般消費者有別的粗心大意的消費者的注意力,以他們的注意力判斷又可能施之過寬,可能出現漏掉已經構成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情形。要以前邊所提兩者中間選擇大多數相關公眾通常的、普通的、一般的注意力為標准。這就涉及到行為主體的一種行為能力的判斷,審判實踐中也稱為認定商標相同或近似的主觀標准。法官在分析判斷和採納有關證據作為定案依據和產生心證過程中,都要堅持以相關公眾一般注意力的標准。
二、准確地掌握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整體、要部和隔離的比對方法。按照消費者在市場中對商標的感知規律,審判和行政執法實踐中常常運用商標整體、要部比對和將商標隔離開比對的方法,來判斷商標的相同,特別是商標的類似。
(一)整體比對,又稱為商標整體觀察比較,是指將商標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觀察,而不是僅僅將商標的各個構成要素抽出來分別進行比對。這是因為商標作為商品或者服務的識別標志,是由整個商標構成的,在消費者的記憶中留下的是該商標的整體印象,而不是構成該商標的某些單個要素。因此,當兩個商標在各自具體的構成要素上存在區別,但只要將它們集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因此而產生的整體視覺,仍有可能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就應當認定為近似商標。反之,如果兩個商標的部分組成要素可能相同,但是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並不會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即整體視覺不同,就不能認定為近似商標。
(二)要部比對,又稱為商標主要部分觀察比較,是指將商標中發揮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抽出來進行重點比較和對照,是對整體比對的補充。此種比對方法也是根據消費者在市場中對商標與商品的具體感受和記憶而採用的一種方法。一般地說,消費者對商標的感受和留下最深的記憶,是商標的主要部分或者稱要部,即商標中起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當兩個商標的主要部分相同或者近似,就容易造成消費者的誤認,就可以判斷為商標近似。
(三)隔離比對,又稱為對商標的隔離觀察比較,是指將注冊商標與被控侵權的商標放置於不同的地點在不同的時間進行觀察比對,不是把要比對的兩個商標擺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觀察。這是一種基本的商標比對方法,無論在進行整體比對還是要部比對時,都應當採用隔離比對的方式。一般地說,消費者尋找自己所要的商品,總是憑著以往頭腦中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的廣告宣傳所遺留的商標印象,在市場中尋找所感知的某種品牌的商品或者服務。在市場中,不同商標的商品一般也不是同時擺放在同一個櫃台中。在消費者的思維中,多數情況下不是兩種要比對的商標同時存在,而是存在以前見到過在頭腦中記憶的商標,與當前見到的商標的比較。
在事後的侵權判定中,利用消費者的此種思維模式採用隔離觀察比對的方法,更能夠真實地反映出被控商標所造成混淆的可能性和程度。將兩個商標放在一起進行比對,不同於消費者在市場中實際購買交易的情況,有可能使法官更關注兩個商標的不同點,不能准確地判斷消費者實際交易中可能產生的混淆。
② 認定商標侵權的方式有幾種
1、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專者近似商標的;屬2、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4、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這種行為稱之為「反向假冒」;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③ 國際上對商標權的認定遵循的是什麼原則
國內商標:指商標權所有人是在我國設有住所,總部,擁有真實而有效的工商營業場所,並經工商管理部門依法登記並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 外國人士或企業在我國投資開設的合資、合作、獨資企業,其合法工商登記地在我國境內,其所擁有的商標是國內商標。同理,也應按國內企業的規定申請注冊商標。 國外商標:指不具備上述國內商標條件的,商標所有權人為外國國籍的境外商標。外國人和外國企業在我國申請注冊商標,應依照《商標法》的有關規定。 首先,商標注冊保護是有地域性的,在哪個國家注冊就在哪個國家受法律保護。在國外注冊商標可以在國內使用,不需要出示任何證件。 但是在國內不受法律的保護。所以,國外的品牌進入國內市場,同樣要求進行商標注冊,獲取商標專用權,否則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很多國外的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時甚至之前就把國內商標注冊了,說商標是市場的准入證和保護傘一點也不過分。 其次,既然,在國外注冊的商標,您到國內使用,必須在國內也注冊才受保護,那麼您具體要怎麼操作呢?您的商標注冊證上會寫上受保護的國家和地區名稱,如果該注冊證上有寫中國的話,可以向中國商標局申請商標注冊證明,申請商標注冊證明的時間大約須要2-3個月左右。 如果不申請商標注冊證明的話也可以在中國受到保護,但是遇到辦理法律事務時,沒有商標局出具的證明的話,會遇到麻煩,因為馬德里注冊的注冊證屬於域外證據,須要到瑞士進行公正認證手續才可以在中國作為證據使用。 國內商標注冊只需要您提供相應的資料到國家商標局進行申請就可以了。 而國際商標注冊要分幾種: 一種是單國注冊,即分別在各個國家進行商標注冊。 二是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目前為止,馬德里所有締約國共有83個。 三是歐盟商標注冊,目前,歐盟成員國共有27個,只要在一個成員國遇到駁回或有人提出異議而導致注冊最終被駁回的,則整個歐盟申請都會被駁回。 四是非洲知識產權組織商標注冊,非洲知識產權組織(簡稱OAPI),是由前法國殖民地、官方語言為法語的國家組成的保護知識產權的聯盟,共有16個成員國。
④ 商標侵權行為的認定是怎樣的
《商標法》有明確規定,侵犯注冊商標權的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這點其實很好理解,就是用很相似的商標混淆概念,這樣對商品的品牌會產生影響,自然也就損害了商標注冊人的權益。
2.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商標注冊成功後具有壟斷性,擅自銷售帶有別人商標的商品性質肯定是很嚴重的。只有得到了商標注冊人的授權後才能銷售這種商標的商品。
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的。注冊商標都是受法律保護的,商標注冊人才有該商標的專用權。如果沒有得到商標注冊人的許可擅自使用該商標自然是違法的。
4.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這點其實和上一點很像,只有商標注冊人才有權這樣做。其它人這樣做就損害到商標注冊人的合法權益了。
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⑤ 商標侵權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商標侵權行為認定有如下幾種:
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的行為。
2、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行為 .這種行為在理論上也稱為"反向假冒 "行為。
3、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結合《商標法》第56條第3款的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因此,這種形式的商標侵權行為是需要銷售者主觀明知為要件的。
4、偽造或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須注意的是,這種侵權行為是商標標識的侵權行為,包括"製造"和"銷售"兩種行為。
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
(5)國際商標法侵權認定擴展閱讀:
商標使用與商標侵權的關系:
「商標使用」的含義區分為以維護商標權為特徵的積極使用和在商標侵權判定中的商標使用。這兩種含義並不能等同。
關於商標使用與商標侵權行為的關系,在理論上有的學者認為非營利性組織的非商業性使用也可能構成侵權,而大多數觀點則傾向於認為判定商標侵權應以商業性使用為前提。在司法實踐中,絕大多數情況下判定商標侵權的前提條件是被告的行為屬於商標使用。
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基本行為必須是在商業標識意義上對相同或者近似商標的使用,也即被訴侵權標識的使用必須是商標意義上的使用,或者說必須是將該標識作為區分商品來源的標志使用。倘若所使用的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圖形等標識不具有區分商品來源的作用,這種使用就不是商標意義上的使用,不會構成對於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
一般來說,對於直接侵害商標權的行為,其認定需要以被述侵權行為構成商標性使用為前提。而對於商標間接侵權行為或共同侵權行為則往往不屬於商標使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