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鄰里通行權糾紛如何解決
1、先找中間人進行溝通,鄰里之間,還是要以和為貴。2、如果解決不了,建議通過村委會進行協調解決3、如果依然無法調和,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2. 宅基地相鄰權通行糾紛
先不要扯相鄰權。80年代中期國家要求各地農村進行宅基地規劃,街道、胡回同是規劃的重要組成部答分,以保證群眾出行方便,不屬於規劃的道路就不要講了,屬於規劃的道路,影響你們家出行,直接阻止施工或者拆除,這用不著猶豫、考慮
3. 相鄰通行權的標准
現在農村一些人專鑽國家法律的空隙,首先把自己的土地賣掉變錢收為己有,本身就對鄰居傷害在先,人在做,天在看,鄰居時轉運來,靠自己不愧地苦幹改變了狀況,又生毒計,依帖鄰居的好處,裝可憐耍奈,而惡人先告狀,能平民心嗎,自作薛,不可活,能怪何人。∵
4. 《物權法》、《民法通則》、《城市危險房屋管理規定》 關於相鄰通行權、危房的問題,法律專業的來回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八十七條、第九十二條做出了明確規定,即: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不動產權利人因通行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在《物權法》頒布之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第100條就規定:一方必須在相鄰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應當予以准許;因此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也就是說,不動產權利人原則上有權禁止他人進入自己的土地,但他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或進入其土地時,不動產權利人應當提供一定的便利,即容忍相鄰權利人在某些情形下永久或者臨時使用自己的土地予以通行。
所以就本案中提供的具體情況來看,此為相鄰關系中的通行權與侵權行為中的妨害通行行為有區別。1、這種情況村委的要求是否合法?村委會的要求是合法的,但不甚合理。
2、我家要求村委承認並歸還合法通行權是否正當?有權要求村委停止建圍牆,給予通行方便,
3、如果起訴村委,勝訴概率有多大?從審判實踐來看,審理相鄰通行糾紛案件時,應堅持以唯一通道原則作為首要原則來判斷,將當事人生活、生產唯一通道放在首位,只有在相鄰方不通過他方不動產就不能通行或者非常不便通行時,相鄰方主張的通行權才能得到支持,如果相鄰方尚有公共通道或其他通道可以通行,則相鄰方關於通行權的訴求應予以駁回 。本案中你方尚有道路可以通行,被駁回的可能性很大。
建議:與村委會協調,最好保持原狀,或者給予相鄰的通道通行,或協助老舊危房改造審批重建。
5. 民法相鄰通行權 農村宅基地街道出行糾紛
望對你有幫助:
屬於相鄰權糾紛,可以訴訟,法院會對你做出有利的判決。
也可回以向相關部門答舉報,如果你居住地屬於城區街道,則應向當地城管規劃部門舉報;如果該小街道屬於公路部門列養的國道省道縣道等,則應向當地公路管理部門舉報。
6. 相鄰關系糾紛,侵犯相鄰權起訴狀怎麼寫
處理相鄰關系,可以起訴;
如果一方在道路上設置障礙,導致相鄰另一方出行困難,可以法院起訴,要求其恢復到道路原狀。
7. 排除妨害通行權 與相鄰通行權的法律區別
排除妨害中的妨害,是指以非法的、不正當的行為,或者以無權施加的設施對權利人的物或物權造成侵害或妨礙,現實地阻礙了特定物的權利人行使權利。其中包括妨害了他人的通行權。
相鄰關系是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佔有、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時,相互之間應當給予便利或者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其中包括相鄰土地的同行便利問題。
綜上,排除妨害中的通行權,是受侵權行為侵害的,在公用區域的通行權利。相鄰關系的通行權是基於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限制自身利益,為他人提供便利。
相鄰關系的通行權,准確的說法,應當是鄰地通行權,又稱"必要通行權"、"相鄰通行權",是指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一方必須利用相鄰一方所有或者使用的土地,取得通行等權利。
8. 相鄰關系之通行權糾紛訴訟費用怎麼算
相鄰權來,案件源受理費,50至100元。
《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中關於非財產案件受費標准:
1、離婚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300元。涉及財產分割,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2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其他人格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至500元。涉及損害賠償,賠償金額不超過5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5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3、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9. 咨詢相鄰通行權
鄰地通行權,又稱「必要通行權」、「相鄰通行權」,是指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一方必須利用相鄰一方所有或者使用的土地,取得通行等權利。
《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 不動產的相鄰各方 ,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鄰方造成妨礙或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物權法》第八十七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物權法》第九十二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10. 通行、通道相鄰權
朋友,本來宅基地(就是農村蓋房子的地)如果權利明晰的話,這件事根本不用搞什麼相鄰權,但是我們國家很多基層管理混亂,導致權利不明(城市這種事也不是沒有的)
從你簡單講的情況,估計這地動了就是動了,基本上難回復到以前的情況,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
首先,相鄰權(通行權是相鄰權的一種)我國法律一直都承認,物權法更是作出了明文規定。但總體來說,我們國家對於相鄰權的保護還是處於比較滯後的狀態,主要原因是相鄰權往往涉及復雜的歷史問題和現實認定的難度,再加上我國人口眾多,您礙著我,我礙著他這種事時有發生,確實有難度。
結合法律的規定,要認定對方侵害你的相鄰權(通行權)必須認定相鄰地有通行的必要,而法律上認定有通行的必要通常標準是不利用對方地則無法通行或通行成本過高。至於應當給予什麼程度的通行,法律認為實在滿足正常生活需要的前提下盡量選擇對對方影響小的方式。
也就是說,如果那地確實屬對方,你處於不利地位,能爭地最好,實在爭不了或成本過高就在通行的確非常不便這點上和對方協商,要麼扒房,要麼給予適當補償(前提是沒有其他修改方案,但法院基本沒可能為了你通行支持扒別人房,所以要麼要求補償,要麼看看還有沒有其他小一點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