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gsp葯品投訴的處理原則是什麼
依據:《葯品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2013年版GSP等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正文:1.質量管理部及業務部共同負責客戶的質量投訴的管理工作。2.質量管理部在接到客戶投訴後應填寫「用戶投訴處理記錄」,詳細記錄投訴日期、投訴人(企業)、投訴內容。對投訴調查的情況和處理過程及結果情況出應詳細記錄下來。3.對客戶投訴的責任部門及責任人,公司人事行政部門視情況進行教育、並列入質量職責中進行考核、處罰。4.對客戶的葯品質量投訴,質量管理部應會同業務部進行充分的調查、取證後做出處理:4.1如對方單位在本市,則應接到質量投訴後24小時內趕到投訴單位,進行質量問題的復查核實,必要時可抽樣送葯品檢驗機構檢驗,盡快進行質量確認;若投訴單位在外埠,視路途遠近及交通情況,最遲應在接到質量投訴後7日內趕到投訴單位,進行質量問題的復查核實等處理工作,必要時可抽樣送當地葯品檢驗機構檢驗,盡快進行質量確認;
對調查確認後的質量投訴要及時做出處理:
1、若經復查核實後確認該葯品質量合格,應在質量確認後24小時內通知對方質量管理部門摘除黃牌,恢復銷售;
2、若經復查核實後確認該葯品存在質量問題,且該產品批號葯品仍在有效期內,亦未超過簽訂供貨合同時約定並註明的本公司質量負責期限(自本公司出庫發貨之日起計,6個月內),則應按《退貨葯品管理規定》及時通知對方進行退換貨處理;
3、若經復查核實後確認該葯品存在質量問題,且該產品批號葯品仍在有效期內,但已超過了簽訂供貨合同時約定並註明的本公司質量負責期限,則應及時積極配合投訴單位與原供貨單位進行查詢聯系退換貨事宜。在徵得原供貨方書面同意並已收到原供貨方發來用於換貨的新批號到貨後,方可通知投訴單位,進行退換貨處理;
4、若質量投訴的葯品已超過有效期,亦超過了原合同約定的本公司質量責任期限,則不再受理該產品批號葯品的質量查詢與投訴,而應由對方按規定進行報廢處理。
5、若經復查核實後確認該葯品存在質量問題,且該產品批號葯品仍在有效期內的,則應按《退貨葯品管理規定》及時通知對方進行退貨或換貨處理。
6.若因葯品質量問題已危及使用者人身健康安全,或已造成葯療事故,則應在處理質量投訴的同時,還應按《葯品質量事故的報告與處理規定》進行葯品質量事故的報告;若屬於新的不良反應、罕見不良反應或嚴重不良反應,則應在處理質量及投訴的同時,還應按《葯品不良反應報告的管理規定》的有關規定進行葯品不良反應的報告;
7.對質量投訴時收集的意見,明確有關人員的責任,涉及到的部門必須認真做好處理記錄,制定出防範措施,提高服務水平。
8.對公司形象、業務影響較大的質量投訴必須向總經理匯報。
『貳』 葯店違規到哪個部門舉報
葯店違規分到食葯監局舉報。
葯店違規一般是無《葯品經營許可證》、無《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銷售假葯、銷售劣葯、葯品價格違規、或者醫保卡刷卡違規等,都可以向食葯監局舉報。
舉報葯店還可播打12331舉報,12331是國家食葯監局在2011年12月印發的《食品葯品投訴舉報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各地開通的食品葯品投訴舉報電話。
除電話外,單位、個人可通過信件、互聯網、傳真、走訪、手機簡訊等方式,向食葯監局反映葯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在研製、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的違法行為,以及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違法行為。
(2)葯品被投訴擴展閱讀:
國家食葯監局的負責職能:
1、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作用,建立讓生產經營者成為食品葯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有效機制。
2、加強食品安全制度建設和綜合協調,完善葯品標准體系、質量管理規范,優化葯品注冊和有關行政許可管理流程,健全食品葯品風險預警機制和對地方的監督檢查機制,構建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食品葯品安全風險的機制。
3、推進食品葯品檢驗檢測機構整合,公平對待社會力量提供檢驗檢測服務,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完善技術支撐保障體系,提高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4、規范食品葯品行政執法行為,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的機制,推動加大對食品葯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的依法懲處力度。
『叄』 違規銷售葯品怎樣舉報
當消費者發現違法銷售葯品的網站後,可直接向國家食品葯品官方網站「信訪之窗」舉報,也可以向網站開辦地的省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舉報。
關於對違規銷售葯品的相關法律條文如下:
《葯品管理法》規定:
第七十三條未取得《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生產葯品、經營葯品的,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葯品,下同)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四條生產、銷售假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葯品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有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的予以撤銷,並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五條生產、銷售劣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葯品貨值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或者撤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
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
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
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
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
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
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
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
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
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第一百四十二條生產、銷售劣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
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
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
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
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劣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
法》的規定屬於劣葯的葯品。
『肆』 葯品行業客戶投訴怎麼處理
積極面對,理智對待,化解糾紛,若投訴情況屬實,理應滿足投訴者的訴求;若投訴問題不實,也應該向投訴者做好解釋工作。
『伍』 接到葯品不良反應投訴後怎麼辦
在日常工作中,有時會接到葯品不良反應的投訴。葯品監管部門應作何反應呢?筆者認為,首先應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投訴時患者或其家屬往往心情迫切,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他們就會以懷疑的眼光看待葯監部門,甚至認為葯監部門不作為。其次,處理方法要得當。葯品監管人員到達目的地後,首先必須與投訴者接觸,在充分了解有關情況後,與投訴人一道去醫療機構或者葯店,在投訴人員的陪同、監督下先行登記保存可疑葯品,抽取可疑葯品樣品,樣品除葯品監管人員、被抽檢人員簽字外,還應請投訴人簽字;對醫療機構、當事醫務人員或葯店負責人進行調查時,也應請投訴人在場,調查結束後也應請投訴人在調查筆錄上簽字,以證明調查工作的真實性和公正性。第三,要與衛生、公安等部門密切配合。在處理葯品不良反應投訴案件的過程中,情況往往錯綜復雜,不是葯監部門一個部門可以處理的,往往需要和衛生、公安等部門協調才能使調查得以順利展開。最後要說明的是,對待葯品不良反應投訴案件,必須要給投訴人一個合情、合理、合法的處理結果。調查工作結束後,要針對患者所服用葯品的購進情況、葯品的經營行為以及葯品的檢驗結果,及時、准確地向投訴人反饋處理結論。葯監部門除依照
『陸』 葯品投訴包括哪些內容
他們今天沒有喂我吃葯,感覺自己萌萌噠
『柒』 葯品質量投訴
如果你作為消費者的角度懷疑葯品有問題,可以向當地的葯品食品監督管理局稽查分局或者流通科投訴舉報;今你作為公民的舉報義務,同時也為了維護消費者患者的權益。如果投訴被受理,管理部門自有一套正規的處理程序,會派出稽查人員去現場檢查抽樣,抽樣由當地的葯品檢驗部門(葯檢所)負責檢驗並出具檢驗報告。一般情況你去投訴講明情況就可以了。如果一定要你自己送檢,比較麻煩,因為這要走的是被檢單位自送樣的程序,葯檢所出具的檢驗報告只對送樣負責。如果是葯監局自己的工作人員現場抽樣的,葯檢所出具的檢驗報告對整批葯品負責。另外送檢的抽樣量有具體的規定。如果自己覺得購買的那瓶葯服後覺得有問題就送檢,光是抽樣量就不夠。送檢收費是有具體的清單的,那一般是針對葯品經營企業而言,收費的多少要看涉及到檢驗項目。例如某醫葯公司進口了一批氨基酸注射液,貨到了,驗收入庫前請葯檢所抽檢。
如果是你個人去送檢不必要。葯品管理法規定各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是葯品科研、生產、流通、銷售各環節的具體主管部門。
如果投訴後,葯監部門查出該葯品確實有問題,消費者可以退換貨。由此造成人身健康損害的,有醫療事故處理辦法、葯品管理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可以參照。
『捌』 賣保健品被惡意舉報要罰款怎麼辦沒有在葯監局辦證。剛好那天賣了點葯品就被消費者惡意舉報了。
賣保健品的店是不能賣葯品的,第一保健品屬於食品,不需要辦理證照的,只需要在當地葯監備案就行。如果你買葯品了,就抵著被罰款吧。葯品管理法里明確規定葯品不能代替保健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