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交通肇事共同侵權怎麼擔責
您好!
交通事故共同侵權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後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人民法院應當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法律後果告知賠償權利人,並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敘明。
二、交通事故共同侵權人怎麼擔責
我國傳統的民事訴訟法理論認為其屬於必要的共同訴訟;因此當受害人僅對部分侵權人提起訴訟時,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通知其他共同侵權人參加訴訟。但民法理論認為,共同侵權人承擔的是連帶責任;根據民法連帶債務的性質,債權人(受害人)有權就部分或者全部債權向全體或者部分債務人請求清償。必要共同訴訟的理論與實體法上的連帶債務理論發生了矛盾。對共同侵權在程序上按必要的共同訴訟處理,符合共同訴訟原理和訴訟標的理論;判決既判力的主觀效力也有利於防止受害人對不同的侵權人分別起訴,獲得不當利益。
另一方面,共同侵權未經訴訟,事實尚未確定,連帶責任與否及債權人的選擇權亦無從談起;共同侵權成立與否經訴訟確定之後,方可言及是否有連帶責任之承擔。因此,受害人可在執行階段選擇共同侵權人之一人、數人或全體承擔責任,這與連帶債務理論並無不合,只不過將其選擇權的實現後置到連帶債務經訴訟確定後的執行階段而己,對債權人有益無害。《解釋》第5條採納共同侵權為必要共同訴訟的觀點,同時吸收反對意見的合理因素,規定賠償權利人僅就部分共同侵權人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依職權通知未被訴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參加訴訟。
2. 什麼是交通事故侵權,怎麼認定交通事故侵權的責任主體
舉個例子,發生事故,你撞了人,你就侵犯了別人的權利(生命健康權),裝了欄桿,也是侵犯了別人的權利(財產權)。
3. 侵權責任法 交通事故
《侵權責任法》實抄施後,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方和次要責任方是否對無責任方承擔連帶責任? 回答:《侵權責任法》實施以前,對於交通事故中的責任各方是否承擔連帶責任,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侵害行為直接結合或者間接結合作為確定責任各方是否承擔連帶責任的標准,屬於直接結合就要承擔連帶責任,屬於間接結合則不承擔連帶責任。
《侵權責任法》實施後,對於交通事故中的責任各方是否承擔連帶責任,要按照《侵權責任法》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的規定來確定。
第十一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因此,對於交通事故中的責任各方是否承擔連帶責任,不應一概而論。
4. 交通事故責任人死亡的侵權之債如何承擔
具體由交警部門認定,建議立即報警解決。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回》
第四十五條道路交通答事故認定應當做到程序合法、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責任劃分公正。
第四十六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三)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於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
省級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具體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確定細則或者標准。
5. 交通事故屬於侵權責任案件嗎
交通事故屬於侵權責任案件,但法院的案由都是交通事故。
汽車等機動車內輛或非機動車輛造容成的人員死、傷或物損事件。
交通事故在廣義上還可包括鐵路機車車輛、船舶、飛機造成的事故,但習慣上僅指公路運輸和城市交通中。
折疊事故種類與標准
按事故造成的後果,交通事故有人身事故和物損事故兩種。人身事故是交通事故中一切涉及人員死傷的事故。世界上多數國家規定,因交通事故受傷者不須住院治療的列為輕傷,須住院治療的列為重傷,在30天以內死亡的為事故死亡。
以經費損失計算事故的標准,各國甚至一國不同地區都不相同。美國有的州規定總的經費損失在 100美元以上的事件為事故。
中國現在規定,在城市道路上直接損失高於20元,在公路上直接損失高於50元的事件才為事故。
6. 簡述交通事故責任和交通事故侵權責任的區別
不知道為什麼要提這個問題,是法律系學生答題用的? 課堂上文縐縐的話不會說,只能告訴你:交通事故中責任的本質就是一種違法侵權責任。違法侵權了,就要承擔(民事或刑事)責任。
7. 交通肇事屬於什麼類型的案件
交通肇事是指車輛行為人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碰撞、碾軋、刮擦、翻車、墜車、爆炸、失火等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等交通事故,承擔事故相應責任的情形
交通肇事者將會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或刑事責任: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三)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於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不承擔任何責任。
3刑事責任編輯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8. 交通肇事責任劃分
您好:
個人觀點,大姐的人身損害後果,與:兩個孩子的打架行為,及:您的駕駛行為之間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因該屬於《侵權責任法》中的「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第十二條)。
兩種行為結合,導致一個損害後果,即:多因一果。
第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對此,您和兩個孩子(若是未成年人,准確的說是孩子的法定代理人:父母)都應按照致害「原因力」的大小,進行賠償;「原因力」大小無法查清,平均責任。
交警由於習慣性執法,忽略了一個問題:沒有考慮到「大姐人身損害後果」中的「非機動車(孩子打架)」因素,至少應該將該因素錄入《認定書》中的「事故經過(基本事實)」里。進而您以此作為(以後訴訟中)減輕賠償的事實依據。
確實,交警沒有民事權利義務的最終決定權(審判權),只能對事故的成因、責任劃分作出的一種「行政確認」,但《認定書》不是確定民事責任的最終和唯一依據。
孩子家長的抗辯理由,混淆了「一般民事侵權責任」與「機動車道交責任」。孩子雖然不是「機動車駕駛人」,卻是「道路交通參與人」,也是一般意義上的民事侵權行為人。孩子的責任不是交警說的算,而是法院的最終認定。
以上僅是理論分析,僅供您參考。
另外,可以想方設法調取一下事發時,現場的監控之類的;或和大姐取證,讓其陳述事實的真實經過並書面固定。
祝您健康!愉快!
並請各位前輩、同行對本人觀點斧正!
9. 試述簡述交通事故責任和交通事故侵權責任的區別
您好,交通事故責任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據交通事故當事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及事故當事人在事故中原因力的大小所做的認定。而交通事故賠償責任是一種過失侵權的民事責任,是由於當事人的過失行為,造成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遭受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依據有關民事法律規定而要承擔經濟賠償的責任。交通事故責任是承擔交通事故賠償責任的基礎。但兩種責任的區別也很明顯:
一、認定兩種責任的法律依據不同。
認定交通事故責任的法律依據主要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及交通規則等,而交通事故賠償責任的法律依據主要為《侵權責任法》《民法通則》的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二、兩種責任考察的內容不同。
交通事故責任著重考察當事人的過錯對損害後果的作用力有多大,而交通事故侵權責任主要考察當事人對損害後果應進行多大程度的彌補。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10. 《侵權責任法》對交通事故損害有什麼新規定
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出台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即行廢止,對交通事故的審理也和以往不同。現在《侵權責任法》開始實施,又有一些新規定與以往不同,需要認真學習,引起各方人士的注意。
1、第四十九條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根據以往的規定,不管什麼原因,發生交通事故後,車主均要與駕駛人員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而根據該條的規定,以後在租賃、借用機動車時發生交通事故,車主因為沒有實際對車輛進行控制,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不用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了,由承租人、借用人直接承擔賠償責任。只有在車主有過錯的情況下,比如借給無駕駛證的人駕駛,明知車輛有故障而不講明等情況下才需承擔責任,並且也不是連帶責任,而是與其過錯相適應的責任。
2、第五十條當事人之間已經以買賣等方式轉讓並交付機動車但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
很多人的車輛轉賣以後,由於各種原因沒有過戶。根據以往的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後,登記車主就得承擔連帶責任。而根據新規定,只要能證明車輛已經轉賣,賣車人就不需要承擔責任了。
3、第五十一條以買賣等方式轉讓拼裝或者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
本條是對第五十條規定的一個例外情況的補充,根據上述規定賣車人是不用承擔責任的,但如果賣車人將拼裝、己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轉讓,發生事故就得承擔連帶責任了。
4、第五十二條盜竊、搶劫或者搶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盜竊人、搶劫人或者搶奪人承擔賠償責任。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搶救費用的,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如果車輛系因盜竊、搶劫、搶奪,發生交通事故,車主不用承擔責任
5、第五十三條機動車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該機動車參加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機動車不明或者該機動車未參加強制保險,需要支付被侵權人人身傷亡的搶救、喪葬等費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後,其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以往的實踐中,駕駛人員逃逸的,保險公司一般不予賠償。以後保險公司就再也不能以駕駛人員逃逸而免除責任了,即使駕駛人員逃逸,也得在強制險里賠償,這使受害人有了充分的保障。
最後,提醒各位車主:1、如果將車租賃或者借予他人,要先審查對方是否有駕駛證,最好叫借(租)用人寫一份憑據。2、如果將車輛轉賣他人,應及時過戶,如果有原因不能及時過戶,雙方也得簽訂好車輛買賣合同。3、如果車輛被搶、盜,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獲得被盜搶的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