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合夥企業財產份額轉讓糾紛

合夥企業財產份額轉讓糾紛

發布時間:2021-08-04 07:52:58

『壹』 合夥企業財產份額轉讓和退夥涉及稅收業務嗎

到目前為止對轉讓合夥企業份額的合夥人如何征稅,中國稅法沒有明確規定。但在實踐中有三種做法。
(一)對合夥人按照「財產轉讓所得」徵收所得稅,允許稅前扣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即根據現行個人所得稅政策,自然人合夥人轉讓投資資產按「財產轉讓所得」和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對合夥人按轉讓收入的一定比例核定徵收所得稅(僅適用於外地注冊企業和賬務不健全、無法查賬徵收的企業)。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關於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徵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的通知(財稅[2000]91號)第七條規定:「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應當設置但未設置賬簿的;企業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的」,按照比例核定徵收所得稅。
(三)借鑒美國合夥企業法對合夥人征稅方法徵收個人所得稅。借鑒美國稅法對合夥人轉讓合夥企業份額時產生的所得或者損失的征稅方法,將其視為轉讓資產的所得或損失,並對合夥人轉讓份額的計稅基礎進行調整。與第一種方法相比較,第三種方法避免了對留存收益重復征稅。

中國對合夥人轉讓合夥企業份額的所得稅征管還沒有具體的規定,只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關於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徵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財稅[2000]91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合夥企業合夥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9號)等法規,對合夥人轉讓合夥企業份額的所得稅征管問題進行探討。
《合夥企業法》對合夥人的計稅基礎沒有強制規定,按合夥協議的規定,合夥人的計稅基礎分為四種情況:第一,以合夥人占合夥企業份額的賬面價值作為合夥人的計稅基礎,即135000元;[1]第二,以出資時合夥人占合夥企業份額的公允價值作為合夥人的計稅基礎,即180000元;[2]第三,以合夥人出資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合夥人的計稅基礎,即120000元;第四,以合夥人出資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合夥人的計稅基礎,即180000元。
(一)國內相關法規分析
1.國家頒布的法規分析。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終止投資經營收回款項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41號)規定:「個人因各種原因終止投資、聯營、經營合作等行為,從被投資企業或合作項目、被投資企業的其他投資者以及合作項目的經營合作人取得股權轉讓收入、違約金、補償金、賠償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的款項等,均屬於個人所得稅應稅收入,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適用的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以上規定適用於個人終止投資經營的行為,但合夥人轉讓合夥企業份額並不是徹底終止投資,而是將其資本出售給新合夥人。因此,國稅函[2011]41號文的規定是否適用於合夥人轉讓合夥企業份額的所得稅征管問題值得考慮。再則如果以轉讓收入減去合夥人的初始投資(土地的原值),轉讓利得可能就隱含了合夥人留存於合夥企業的利潤,且這部分利潤已被課稅,重復征稅的情況又該如何解決?
依據國稅函[2011]41號文合夥人C的個人所得稅處理如下:
(1)以合夥人占合夥企業份額的賬面價值作為合夥人的計稅基礎,即135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135000=12000(0元)
應納稅額=120000×20%=2400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24000÷120000=20%
(2)以出資時合夥人占合夥企業份額的公允價值作為合夥人的計稅基礎,即180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180000=75000(元)
應納稅額=75000×20%=1500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5000÷75000=20%
(3)以合夥人出資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合夥人的計稅基礎,即120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120000=13500(0元)
應納稅額=135000×20%=2700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27000÷135000=20%
(4)以合夥人出資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合夥人的計稅基礎,即180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180000=75000(元)
應納稅額=75000×20%=1500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5000÷75000=20%
2.地方頒布的法規分析。
(1)鄂爾多斯市地方法規。《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批轉市地方稅務局關於進一步加強煤炭企業股權或合夥份額等財產權轉讓及自然資源使用權轉讓稅收管理的意見的通知》(鄂府發[2012]47號)規定:「凡在本地區注冊登記且賬務健全的企業,對其轉讓煤礦探礦權、采礦權、自然資源使用權和以股權或合夥份額等財產權方式轉讓煤礦探礦權、采礦權、自然資源使用權的,查賬據實徵收企業所得稅。」
這一地方性法規引發的疑問在於:第一,規定中的「查賬據實徵收企業所得稅」是在什麼層面徵收企業所得稅?合夥企業在現行稅制下不具有法人資格,不繳納企業所得稅。該法規所稱的企業所得稅如何在合夥企業層面徵收?第二,如果在合夥人層面徵收企業所得稅,對收入該如何分類、企業又該如何扣除相關稅費?
①以合夥人C占合夥企業份額的賬面價值作為合夥人的計稅基礎,即135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135000=12000(0元)
應納稅額=120000×25%=3000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30000÷120000=25%
②以出資時合夥人C占合夥企業份額的公允價值作為合夥人的計稅基礎,即180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180000=75000(元)
應納稅額=75000×25%=1875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8750÷75000=25%
③以合夥人C出資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合夥人的計稅基礎,即120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120000=13500(0元)
應納稅額=135000×25%=3375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33750÷135000=25%
④以合夥人C出資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合夥人的計稅基礎,即180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180000=75000(元)
應納稅額=75000×25%=1875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8750÷75000=25%
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土地作為非貨幣性資產在合夥企業成立之時已經繳納了部分稅款,在本規定下存在重復征稅問題。
其次,根據鄂府發[2012]47號文規定:「對外地注冊企業轉讓煤礦探礦權、采礦權、自然資源使用權和以股權或合夥份額等財產權方式轉讓煤礦探礦權、采礦權、自然資源使用權的,按轉讓價款總額的10%就地預繳企業所得稅。」
本法規除了上一條規定中的所得稅徵收層面和入賬扣除問題外,還可能出現合夥企業虧損但合夥人卻要納稅的情況。再者按轉讓價款納稅沒有扣除財產計稅基礎,合夥人在獲得土地使用權時繳納了5%的營業稅,也存在重復征稅的現象。
①以135000元作為合夥人C的計稅基礎。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元)
應納稅額=255000×10%=2550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35000×5%+25500)÷255000=12.65%
②以180000元作為合夥人C的計稅基礎。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元
應納稅額=255000×10%=2550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80000×5%+25500)÷255000=13.53%
③以120000元作為合夥人C的計稅基礎。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元
應納稅額=255000×10%=2550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20000×5%+25500)÷255000=12.35%
④以180000元作為合夥人C的計稅基礎。應納稅所得額=255000元應納稅額=255000×10%=25500(元)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80000×5%+25500)÷255000=13.53%
再次,根據鄂府發[2012]47號文規定:「其他賬務不健全、無法查賬徵收的企業(或個人)轉讓煤礦探礦權、采礦權、自然資源使用權和以股權或合夥份額等財產權方式轉讓煤礦探礦權、采礦權、自然資源使用權的,按照轉讓價款的5%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
①以135000元作為合夥人C的計稅基礎。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元
應納稅額=255000×5%=1275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35000×5%+12750)÷255000=7.65%
②以180 000元作為合夥人C的計稅基礎。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元
應納稅額=255000×5%=1275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80000×5%+12750)÷255000=8.53%
③以120000元作為合夥人C的計稅基礎。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元
應納稅額=255000×5%=1275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20000×5%+12750)÷255000=7.35%
④以180000元作為合夥人C的計稅基礎。應納稅所得額=255000元應納稅額=255000×5%=12750(元)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80000×5%+25500)÷255000=8.53%
(2)廣州市地方法規。根據《廣州市地方稅務局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若干征稅業務指引[2010年]〉的通知》(穗地稅函[2010]141號)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轉讓其在企業財產份額,應以其轉讓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適用20%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對於合夥人C而言,按照本法規規定,以轉讓收入減去合夥人的初始投資(土地的原值),轉讓利得中可能隱含了合夥人留存於合夥企業的未分配利潤,且這部分利潤已被課稅,本法規也存在著重復征稅的問題。
①以180000元作為合夥人C的計稅基礎。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135000=12000(0元)
應納稅額=120000×20%=2400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24000÷120000=20%
②以180000元作為合夥人C的計稅基礎。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180000=75000(元)
應納稅額=75000×20%=1500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5000÷75000=20%
③以120000元作為合夥人C的計稅基礎。
應納稅所得額=255000-120000=13500(0元)
應納稅額=135000×20%=2700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27000÷135000=20%
④以180000元作為合夥人C的計稅基礎。
應納稅所得額=255 000-180000=7500(0元)
應納稅額=75000×20%=15000(元)
個人所得稅的綜合稅負率=15000÷75000=20%

『貳』 合夥企業財產份額轉讓和退夥涉及稅收業務嗎

到目前為止對轉讓合夥企業份額的合夥人如何征稅,中國稅法沒有明確規定。但在實踐中有三種做法。

(一)對合夥人按照「財產轉讓所得」徵收所得稅,允許稅前扣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即根據現行個人所得稅政策,自然人合夥人轉讓投資資產按「財產轉讓所得」和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對合夥人按轉讓收入的一定比例核定徵收所得稅(僅適用於外地注冊企業和賬務不健全、無法查賬徵收的企業)。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關於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徵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的通知(財稅[2000]91號)第七條規定:「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應當設置但未設置賬簿的;企業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的」,按照比例核定徵收所得稅。

(2)合夥企業財產份額轉讓糾紛擴展閱讀:

無償劃撥:

資產的無償劃撥是計劃經濟體制下資產存量流動的一種特殊現象,一般發生在同一所有制的國營企業之間,是行政控制下的資產有計劃轉移。根據《國營企業固定資產實行有償調撥的試行辦法》,屬於下列情況的固定資產,仍可以實行無償劃撥:

因管理體制、組織機構調整,企業或企業的一部分改變隸屬關系的;

工業改組中企業合並、分設,或生產車間隸屬關系改變,部分設備在企業之間進行調整的;

支援新建工業基礎,人員或建制變動,設備隨著轉移的;

經國家特殊批准無償調撥的。

『叄』 未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的合夥企業財產份額轉讓是否有效

1,普通合夥人,轉讓的時候,需要其他合夥人同意。
2,有限合夥人,有通知的義務。
合夥企業法
第二十二條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外,合夥人向合夥人以外的人轉讓其在合夥企業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財產份額時,須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
合夥人之間轉讓在合夥企業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財產份額時,應當通知其他合夥人。
第七十三條有限合夥人可以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向合夥人以外的人轉讓其在有限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但應當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夥人。

『肆』 合夥企業轉讓份額和轉讓股權有什麼區別

您好
二者說的都是權利份額轉讓。只是財產份額用於合夥企業,股權轉讓用於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一般用股份轉讓。需注意財產份額不是指特定的財產轉讓而是整個合夥企業的權利份額。
合夥企業中的轉讓財產份額,和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類似,也分為內部轉讓和外部轉讓。內部轉讓即合夥人向其他合夥人轉讓其財產份額包括合夥人將其財產份額全部轉讓和部分轉讓兩種。
這種情況下,財產份額轉讓後不會導致合夥人的增加,也不會有新的人加入到合夥企業中,不會破壞原有合夥人間的信任關系。《合夥企業法》對此規定,僅需要通知其他合夥人,而不是必須經過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所以,判斷合夥人將其財產份額轉讓給其他合夥人的有效要件,是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簽訂財產份額的轉讓協議,而不是其他合夥人的一致同意,但是一般認為,通知其他合夥人之前,不得以轉讓協議為由對抗其他合夥人。
《合夥企業法》第23條:合夥人向合夥人以外的人轉讓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的,在同等條件下,其他合夥人有優先購買權;但是,合夥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24條:合夥人以外的人依法受讓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的,經修改合夥協議即成為合夥企業的合夥人,依照本法和修改後的合夥協議享有權利,履行義務。
第73條:有限合夥人可以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向合夥人以外的人轉讓其在
有限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但應當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夥人。
因為此時將導致合夥人的增加即第三人加入到合夥企業之中,合夥人的信任關系會受到影響,可能影響到合夥企業存在的重要基礎。但是,根據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則,合夥人對此種情況可以作出特別約定。
《合夥企業法》中明確規定,合夥協議另有約定的可以作為合夥人向第三人轉讓其財產份額的特殊生效情形。如合夥協議約定只需要經過其他合夥人過半數同意或者超過2/3以上同意即可以生效等,此時即應當以合夥人之間的特別約定來確定合夥財產份額轉讓的效力。

『伍』 普通合夥企業乙將其持有的合夥企業財產份額轉讓給丁和A的行為是否有效

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普通合夥企業的合夥人轉讓合夥份額有兩種,一種是向外部轉讓,合夥人向合夥企業以外的人轉讓合夥份額需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並且其他合夥人享有優先購買權。未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的,合夥份額轉讓無效,受讓人不能成為合夥人。
另一種是向企業的其他合夥人轉讓,只需要通知其他合夥人。即使未盡通知義務也不影響其合夥份額轉讓的效力。

『陸』 合夥企業普通合夥人有限合夥人財產份額的轉讓

您好:
合夥企業普通合夥人財產份額的轉讓需要一致同意。有限合夥人可以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向合夥人以外的人轉讓其在有限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但應當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夥人。

『柒』 普通合夥企業財產份額的轉讓

外部轉讓合夥人向合夥人以外的人轉讓,須經其他合夥人一經統1÷合夥協議另有約定外內不轉讓,合夥之間轉讓應當通知其他合夥人,不轉讓時在同等條件下其他合夥人有優先購買權,當初合夥協議另有約定外,

『捌』 合夥財產份額轉讓的規定

有關合夥財產份額轉讓的規定主要有下列內容:
《合夥企業法》對合夥人財產份額的轉讓根據轉讓對象的不同即是向合夥人轉讓以及向合夥人之外的其他人轉讓作了不同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對其構成要件也應當作不同的認定。
1、合夥人向其他合夥人轉讓其財產份額。這種轉讓包括合夥人將其財產份額全部轉讓和部分轉讓兩種,由於在這種情況下,財產份額轉讓後不會導致合夥人的增加,也不會有新的人加入到合夥企業之中,不會破壞原有的合夥人之間的信任關系,《合夥企業法》規定僅需要通知其他合夥人,而不是必須經過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所以,判斷合夥人將其財產份額轉讓給其他合夥人的有效要件是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簽訂財產份額的轉讓協議,而不是其他合夥人的一致同意,但是一般認為,在通知其他合夥人之前,不得以轉讓協議為由對抗其他合夥人。
2、合夥人將其財產份額轉讓給其他合夥人以外的第三人。無論是合夥人將其財產份額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其他合夥人以外的第三人,都需要經過其他合夥人的一致同意方可能生效。因為此時將導致合夥人的增加即第三人加入到合夥企業之中,合夥的信任關系受到影響,可能影響到合夥企業存在的重要基礎。但是,根據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則,合夥人對此種情況可以作出特別約定,《合夥企業法》也明確,合夥協議另有約定的可以作為合夥人向第三人轉讓其財產份額的特殊生效情形。如合夥協議約定只需要經過其他合夥人過半數同意或者超過2/3以上同意即可以生效等,此時即應當以合夥人之間的特別約定來確定合夥財產份額轉讓的效力。
3、合夥人優先購買權的行使。合夥人的優先購買權,是指合夥人向合夥人以外的第三人轉讓其合夥企業財產份額時,在同等條件下,其他合夥人有優先受讓的權利;但是,合夥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賦予合夥人的優先購買權,從法律效果來講,是將其受讓合夥人出讓財產份額的順序處於優先於合夥人以外的第三人的位置。在司法實踐中,也可能會出現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其他合夥人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情形,此時,一般認為可以參照《公司法》第72條關於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對轉讓股權時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規定,可以按合夥人實繳的出資比例確定可以優先受讓的比例。但是,根據法律規定,在處理合夥人優先購買權時,應當首先尊重合夥人的特別約定,如果合夥人在合夥協議中有特別約定的,則應當按其特別約定處理,如合夥協議中可以排除其他合夥人的優先購買權等。
4、以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出質的處理。合夥人可以以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向其他債權人設定權利質權,但是由於質權的設立可能導致其財產份額的轉讓(如在主債務不能履行時),所以《合夥企業法》對以合夥財產份額出質作出了限制性的規定。即合夥人以其財產份額出質,須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未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其行為無效,由此給善意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由行為人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閱讀全文

與合夥企業財產份額轉讓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