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醫患糾紛法律法規有哪些
您好!
最新的醫療糾紛法律法規如下:
1、首先是《侵權責任法》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主要注意的點有:1、醫務人員過錯,必須向醫院追討賠償;2、醫療機構有三項免責事由(患者不配合、搶救生命垂危已經盡力、當時醫療水平所限)。
2、其次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自十七條起到最後的那些法律條款。這些條款告訴您如果出現醫療糾紛以後,應該怎麼索賠,有哪些費用可以索賠。
3、最後有兩個注意點:一是我國有一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但由於立法的原因,這個條例對醫療事故的賠償,還不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賠償。因此,索賠時應注意避開引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二是醫療事故是舉證責任倒置,即醫院對其沒有過錯承擔證明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即無論是醫療事故還是醫療過錯,只要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就得賠償。同時,改變了以往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即完全由醫療機構舉證證明自己「清白」才能免責的做法,轉為必須由患者證明醫療機構有過錯,否則醫療機構免責。下列情形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㈡ 當發生醫患糾紛時應該怎麼處理
如果引起醫患糾紛場面混亂,首要任務是穩定糾紛現場。接下來就要內了解患方訴求、容分析糾紛原因,而更重要是分析此起醫患糾紛中醫院存在不足。在以上基礎上,形成處理糾紛方案,包括解釋、協商理賠、第三方調節、引導患方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等。如果通過分析此起醫患糾紛,醫院確實存在不足,應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加強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
㈢ 面對醫患糾紛怎麼處理
醫患糾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卻又必須冷靜面對的問題,如何應對醫患糾紛已成為當前醫院(個體醫生)與患者雙方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難點。
明確醫患雙方的權利義務
在談到醫患糾紛的處理時,認為醫患雙方對自身所享有的權利及應履行的義務並不十分清楚,也是引發醫患糾紛的深層原因。因此,醫患雙方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不僅是預防和減少醫患糾紛的重要措施,也是確認醫患雙方在醫療過程中是否存在過錯的主要依據。任何一方的權利受到侵害時,都應受到法律的保護,而義務的不履行則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而免除或減輕對方的民事賠償責任。
醫院的權利主要包括治療權(疾病檢查權、自主診斷權、醫學處方權);醫學研究權;醫護人員的人權尊嚴權等。醫院的義務主要有九個方面:依法開業及執業的義務;依法或依照雙方約定提供醫療服務的義務;對社會及患者的忠實誠信義務;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病情、治療措施、注意事項等告知義務;醫療轉診義務。對不能治療的疾病,應及時建議患者轉院治療;報告義務。發生重大醫療事故等情況時,應依法向衛生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職業道德方面的義務,如診療最優化,用葯適量,手術合理,治療方案最佳,使患者痛苦最小,醫療費用最低等。
患者作為醫患關系中的弱勢一方,更需明確了解自身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胡法官介紹說,根據我國憲法、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衛生部的一些部門規章、醫療操作規范等有關規定,患者的權利非常廣泛,主要包括生命健康權;人格權(隱私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財產權;公平醫療權;自主就醫權(包括選擇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知情與同意權。患者對疾病的病情、治療措施、醫護人員的情況等享有知情權,而醫院採取的治療行為應事先徵得患者或其家屬的同意之後方可進行;醫療文件的查閱權、復印權;監督權;索賠權;請求迴避權。對可能影響公正、公平醫療事故鑒定的組成人員,有權提出迴避。同時,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過程中,應當遵守和履行如下義務:一是遵守醫療的各項規章制度,接受醫院的相應管理;二是尊重
醫務人員的人格及工作;三是積極配合醫療服務,嚴格遵照醫囑進行治療;四是接受強制治療義務。患者患有傳染性疾病時,應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主動接受強制性治療;五是交納醫療費用的義務;六是防止擴大損害結果發生的義務。發生醫療事故或醫療差錯後,患者應採取積極措施,避免損害結果的擴大,否則患者的擴大損失部分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如何應對醫患糾紛?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醫患糾紛可以通過三種途徑解決:一是自行協商。醫患雙方可以自主自願地進行協商處理,所達成的協議只要不是受脅迫所簽或存在重大誤解,其協議是合法有效的。這種處理方式對醫患雙方來說無疑都是最優選擇,不僅利於改善醫患關系,而且醫院的聲譽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二是行政解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對醫患糾紛進行調解。第三種途徑就是司法裁決。但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與非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的法律適用是不盡相同的,前者需適用醫療事故條例進行裁決,而後者則依照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予以裁判。
醫患雙方在醫患糾紛訴訟中應注意哪些事項時,首先患者在起訴時應注意是否超過了訴訟時效。按照民法通則第136條第二款的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患者應當在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犯時起一年內向醫院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超出訴訟時效後就會失去法律的保護,法院會作出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的裁判。第二,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不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則若干規定的規定,醫患糾紛的證據責任分配是責任倒置,具體而言,患者在起訴時應提交在醫院就診治療、遭受損失的事實及具體數額等相關證據材料,而醫院需承擔證明自己在對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不存在過錯或過失的充分證據,否則,醫院就需承擔對患者造成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第三,應選擇最恰當的法律、法規及有針對性的證據,以支持自己的主張和保護自己的權利。這是因為同一醫患糾紛可能發生法律競合的問題,但依據不同的法律規定,其法律責任可能有較大區別,關鍵是看哪一部法律、法規,哪一具體法律條款對自己更有利。訴訟中應圍繞核心問題進行舉證、質證,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療人身侵權損害賠償的標准與范圍
醫療人身侵權損害的賠償標准有兩種:一種是醫療事故條例規定的賠償標准,但此規定只適用於構成醫療事故的醫患糾紛;第二種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及人身損害精神損害賠償等相關司法解釋所規定的賠償標准,適用於醫療事故等特殊案件外的所有人身侵權損害賠償案件。
具體賠償范圍: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此外,受害者還可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規對精神損害賠償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對於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和醫療費用不足、被撫養人生活費確需增加等情形,受害者還可以再次向人民法院起訴。
㈣ 醫院醫患關系溝通的情景劇劇本
這天,醫院來了兩個白血病患者,面對高昂的醫葯費,讓本是不富有的李某和王某面帶愁容。
正在此時一個要過世的老人願意款出骨髓,聽到這個消息,李某和王某的主治醫生露出了笑容,經過化驗,恰巧李某和王某與老人的骨髓都匹配,這又讓主治醫生為難啊!
不知從哪裡得到消息,李某帶著一個大紅包找到主治醫生:
李某:求求你救救我吧!我家裡還有孩子需要我照顧。
醫生:放心,只要是我們能做到的,一定盡力而為。但沒有收下紅包。
李某:醫生,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希望你能接受。
在李某的強力要求下,醫生收下了紅包,但內心並不是真心要拿錢,想著等會把錢充患者卡里,用來治病。
恰巧這一幕被王某看見了,王某非常激動的找到醫生說:
王某:醫生,你幫幫我,求求你,我也有錢。只要能治好,不管多少錢都行。
說著說著跪了下來。淚流滿面
這時候,護士看不下去了,拉起王某,並把醫生口袋的錢交還給李某
護士:李某,你還是把錢拿著吧!我們醫生是不會收紅包的。她等會會把錢打到你卡上,用來治病。
這時候,李某和王某都冷靜了下來,並為自己剛剛的行為感到抱歉。
最後醫院,醫生經過考慮,把這個骨髓移植給了李某。而王某則悶悶不樂。
終於有一天,醫院又收到一個骨髓捐贈,這個骨髓和王某的匹配,就這樣,她們都得到了治療。
㈤ 關於職業道德的小品,例如醫患糾紛之類的
校園道德小品劇本;扶起他
旁白:某周五,下課後學生任平察匆匆的往家裡趕。
任平察(氣喘吁吁):「又是一個美好的周末~!親愛的lol,我來啦!!」(動作誇張慢跑)
旁白:一輛開得歪歪扭扭的車風馳電掣般駛來,一心急著回家的任平察不幸被車撞上。
任平察倒地,轉兩圈,任平察腿都兩下。不動。
司機下車(醉醺醺,拿著啤酒,打嗝):「你„你為什麼撞我的車„?」
司機(喝一口啤酒,突然清醒,手鬆,酒瓶掉,):「是„是我撞人了??!!」(跑過去看一下,顫巍巍的):「你..還好嗎??
司機緊張的轉圈,撓頭:「這可怎麼辦?可能出人命了,我不能坐牢。家裡還有三十年房屋貸款呢。小兄弟,你人品不好,對不住了!」(咬牙跺腳走人)
旁白:不一會兒,第一個路人經過。
路人甲(書獃子,戴著眼鏡,看著書,背書包,不慎被任絆倒):「哎喲~」回頭: 「你怎麼睡在馬路上?」(起身拍拍,一看不對勁):不不„是被人撞倒啦!這可怎麼辦?送他去醫院?家屬賴上我怎麼辦?我還是當什麼都看不見,我什麼都看不見„」
旁白:又過了一會兒,第二個路人經過。
霍磊峰(騎單車,轉一圈):「嗯?同學,你怎麼了,下車,走進:「同學?同學?我的天!被撞傷了!」掏出手機。(旁白:霍磊峰撥打999.忙音„.旁白霍磊峰撥打當地醫院急救電話。您撥打的電話號碼是空號)霍磊峰:「搞神馬灰機?唉!救人要緊!」(扶起任平察)
第二幕:醫院風波
(搬上幾張凳子)
霍磊峰攙扶著任平察,把任平察放在凳子上:「醫生!醫生!救命啊!」
醫生(慢悠悠的走出來):「我能為你做點什麼嗎?
霍磊峰:「醫生快救救他!他被車撞了!」
醫生:「是嗎?喲,挺嚴重的嘛。」
霍磊峰:「醫生請你快救救他吧!」
霍磊峰:「我„我沒帶現金啊。」
醫生:「那我沒辦法了,醫院有規定,有錢才救人,沒錢嘛..嘿嘿,抱歉了。」
霍磊峰:「醫生,你先救人,我去取錢給你好不好?」
醫生:「你要是跑了我不就白救人了嗎?我這工作還要不要了?一句話,見錢才救人!」
霍磊峰(憤怒的):「你„你„好!我去取錢!要多少?!」
醫生:「先取5000來吧,速度要快哦,要是來慢了,他可能就„」
霍磊峰下台,旁白:霍磊峰去銀行把勤工儉學的積蓄取了出來。
霍磊峰:「醫生,給你!!「
任平察被送進了手術室。
㈥ 醫患糾紛的著名案例有哪些
曹操斬華佗
㈦ 歷史上最著名的醫患糾紛
廣東省化州市,作為粵西地區的一個貧窮的縣級市,因出現一樁離奇的醫患糾紛案(醫生將患者嚇死),令到這個小地方聲名在外。
在 2008年6月的一天,當時患者彭XX因連續發高燒不退,到當地化州市人民醫院就診,接診的外科蘇醫生第一日安排患者抽血檢查,作了乙肝等常規檢查後,在得知患者曾有過不潔性行為後,第二天又要求患者再次抽血檢查,這次抽血後又說是常規檢查,叫患者回家等消息。
因為醫生在第二次抽血檢查時,沒有說明是做HIV(艾滋病)抗體檢查,更沒有要求患者或其家屬簽署檢查同意書或書面授權,所以患者及其家屬都不知道第二次是做HIV(艾滋病)抗體檢查,但是第二天在患者及家屬毫無心理准備之下,卻被該醫生電話告知患者家屬:患者感染HIV(艾滋病),並告知不能幫患者擦汗,要分開吃飯,汗液口水都可能傳染等。而當時患者正好在電話旁,聽到醫生講到自己感染HIV(艾滋病),嚇得患者與其家屬抱頭痛哭,患者也因接受不了這個打擊而於第三天離家出走,失蹤至今杳無音迅,患者家屬報警查找也無任何消息,
事後患者家屬按照該醫生的吩咐,全家人到上一級疾控機構作HIV(艾滋病)抗體檢查,全部都沒事;患者家屬為進一步核實患者是否真的感染了HIV(艾滋病),到該醫院核查患者檢驗結果,出乎意料的是:該醫院檢驗科無任何該患者的HIV(艾滋病)檢驗記錄(包括電腦檢驗決錄),甚至連檢驗科的患者登記資料都是由接診的蘇醫生填寫而不是檢驗科醫生填寫,更為離譜的是,檢驗科連患者的血液標本都沒有保存,這些發現讓患者家屬感到震驚、憤怒,為此患者家屬將該醫院告上了法院。
按照規定,HIV(艾滋病)抗體檢查一定要患者或其家屬自願同意並簽署同意書或書面授權,檢查為疑似病例時,要上報疾控機構並作進一步確診,當地醫院這些違法違規的過錯行為競被當地化州市人民法院以「經患者同意而作HIV(艾滋病)抗體檢查」為由認定醫院無過錯,駁回了患者家屬的訴求(醫院不提交任何證據,也無任何證據證明其做HIV(艾滋病)抗體檢查得到過患者或其家屬同意),而對於為何沒有該患者的檢驗記錄、為何不保存血液標本、為何不上報當地疾控機構等問題,判決書卻是隻字不提,目前該案正在二審當中
㈧ 你怎麼看醫患糾紛
患者是看病心切,沒事誰去那裡找麻煩?所以醫生應該理解患者才是,這也是醫德的范疇。患者不懂醫是正常的,花錢看病咨詢醫生是理所當然的,醫生應該合理的給與解答才是,不應該視患者為敵。如果是醫生的家屬去看病,或者是有權有勢的人去看病,肯定沒有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