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附義務受遺贈人如果不履行義務該如何處理
現實問題
薛某是一名孤老,與鄰居雷某簽訂了遺贈扶養協議,約定由雷某為其養老送終,薛某去世後遺產贈與雷某。協議簽訂後,薛某突然中風,生活不能自理,此時雷某卻不履行照顧義務,既不陪薛某去看病,連基本的生活也不照顧。街道幹部實在看不過去,承擔起照顧薛某的責任。街道多次要求雷某履行相關義務,但雷某置之不理。那麼,法律對此是如何規定的呢?薛某的權利該如何保護呢?
律師解答
依據《繼承法》及其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遺產的權利。
在這則案例中,街道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取消雷某接受遺產的權利,改由街道履行相關扶養義務,接受遺產。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第二十一條 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遺產的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43.附義務的遺囑繼承或遺贈,如義務能夠履行,而繼承人、受遺贈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經受益人或其他繼承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附義務那部分遺產的權利,由提出請求的繼承人或受益人負責按遺囑人的意願履行義務,接受遺產。
Ⅱ 遺贈糾紛如果沒有法定繼承人被告是誰
遺贈就是遺囑,遺囑里頭把財產給誰,誰就是被告
Ⅲ 遺贈確認民事訴訟官司要怎樣打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版見》第60條:權「繼承訴訟開始後,如繼承人、受遺贈人中有既不願參加訴訟,又不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應追加為共同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不再列為當事人。」
故此,如果起訴時原告只起訴了部分繼承人作被告,法院應當追加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或者其他訴訟當事人也可以申請追加原告。 所以,繼承人不願做原告又不願做被告的不能列為第三人,只能選擇放棄或做為被追加的原告。 來源上海律師網頁鏈接
Ⅳ 遺產糾紛如何處理,處理遺產糾紛注意什麼
遺產繼承糾紛,是指繼承人在被繼承人死亡之後對繼承權和遺產分割引起的爭執。如因繼承權、繼承順序、遺產分配份額等發生爭議,都屬於繼承糾紛。
遺產繼承糾紛主要包括:法定繼承糾紛(轉繼承糾紛、代位繼承糾紛)、遺囑繼承糾紛、繼承權確認糾紛、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遺贈糾紛、遺贈扶養協議糾紛。
如果遇到遺產繼承相關法律問題,可以免費咨詢我們的遺產繼承律師進行免費咨詢。
一旦發生糾紛可以用以下途徑解決:
1、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後,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願接受的協議,然後按協議分割遺產。
2、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後,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以繼承法為依據,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調解糾紛,促使當事人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互相諒解,互相讓步,達成協議。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後,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
怎麼預防發生繼承糾紛
遺產繼承分為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對於法定繼承而言,還要特別強調一點,法定繼承是不分男女的,不是只有家中的男丁具有繼承權,所有的子女均具有繼承權,包括已經出嫁的女子一樣具有平等的繼承權,這一點在農村更應該引起注意,因為在農村有「出嫁女不產於繼承」的觀點。同時還要注意有部分財產不能納入遺產范圍,對於不能納入遺產范圍的財產不能繼承。
另外,如果繼承人為繼承遺產而謀害被繼承人或為爭奪遺產而謀害其他繼承人的,或是在被繼承人生前對被繼承人有虐待、遺棄等嚴重情節的,或是採取脅迫、欺騙被繼承人的方式設立遺囑,或者偽造、篡改遺囑的,按照法律規定均可以依法剝奪繼承人的繼承權。
遺產繼承糾紛的處理
(一)確定遺產范圍
公民死亡後遺留的個人財產轉移給他人所有稱為繼承。由於繼承是被繼承人個人財產的轉移,因此遺產范圍必須首先明確。遺產范圍應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
(1)公民死亡時,其財產才是遺產。
(2)死亡公民生前的個人財產是遺產。
(3)公民死亡時尚存的財產是遺產。
(4)公民個人的合法財產是遺產。
(二)區分遺產范圍與家庭財產
遺產范圍往往與家庭財產混雜在一起,因此要作出正確的區分:
(1)被繼承人的遺產與共同財產的區分,如遺產與夫妻共同財產、遺產與家庭共有財產、被繼承人生前所欠的個人債務與家庭共同所欠的債務;
(2)被繼承人的遺產與被繼承人的人身權利或身份利益的區分,如遺產與被繼承人死亡後其家屬應得的撫恤金、被繼承人所有的房產權與被繼承人享有的公有房屋居住使用權、被繼承人承包經營的收益與被繼承人承包經營的權利等。
(三)遺產轉移的方式
由於繼承人繼承的是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財產,因此被繼承人是否在生前對個人財產進行處理,直接決定了遺產轉移的方式。具體分為三種不同的情況:
(1)法定繼承,即繼承人根據法定繼承順序取得遺產。
(2)遺囑繼承,即繼承人根據被繼承人生前訂立的遺囑取得遺產。
(3)遺贈扶養協議制度,即扶養人在承擔了對被扶養人生養死葬義務後根據協議取得遺產。
(四)遺產如何繼承
因此,實踐中遺產如何繼承,一般按照以下步驟予以確認:
(1)如被繼承人在生前與有關集體組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公民簽訂遺贈扶養協議,將自己的財產轉移給承擔其生養死葬義務的扶養人的,扶養人將根據雙方的協議取得遺產,即遺贈扶養協議排除了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
(2)如被繼承人在生前依照法律規定的方式立下遺囑,指定自己的財產由繼承人中的一人或數人繼承,或將自己的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被指定的繼承人或受贈人將根據遺囑接受遺產,即遺囑排除了遺囑繼承人以外的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
(3)如被繼承人生前未訂立遺囑或遺贈扶養協議處分自己的財產,其遺產將根據法律規定由其法定繼承人按法定順序繼承。
(五)分析遺囑是否有效
考慮到被繼承人生前一紙遺囑可能就要決定巨額的遺產流向,同時還涉及死者遺願和生者感情等復雜因素,遺囑應當符合法律嚴格規定的以下兩方面的條件:
(1)各種遺囑的相應形式要件。如公證遺囑應當具備公證申請、公證事項的審查和製作公證書等程序;自書遺囑應當是遺囑人自己書寫(包括電腦列印)、親筆簽名、註明書寫時間;代書遺囑應當有遺囑人、代書人和證明人簽名,並註明代書和簽名時間;錄音遺囑要有兩個以上在錄音製作現場的見證人的證明;口頭遺囑是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口授,並有兩個以上見證人見證,遺囑人後來未恢復訂立書面遺囑的能力。其中,所有見證人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與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不存在利害關系。
(2)遺囑的實質要件。如遺囑人在設立遺囑時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遺囑體現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保留了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必要的遺產份額,沒有處分他人的財產。
15081236
Ⅳ 房產繼承糾紛中涉及遺贈應該如何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五條,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Ⅵ 撫養遺贈協議糾紛怎麼確定被告
一、遺贈扶養協議的含義遺贈扶養協議是指:是受扶養的公民和扶養人之間關於扶養人承擔受扶養人的生養死葬的義務,受扶養人將財產遺贈給扶養人的協議。遺贈扶養協議是中國《繼承法》確立的一項新的法律制度,是我國繼承製度的新發展。遺贈扶養協議的受扶養人一般多是沒有法定繼承人的孤寡老人。在遺贈扶養協議履行過程中,如果承擔扶養義務人違反協議不盡扶養義務,受扶養人可以解除合同;受扶養人違反協議解除合同,扶養人可以要求受扶養人賠償自己已經履行部分扶養義務的相應經濟損失。這兩種情況下的訴訟解決方式:前者是以承當扶養方為被告提起訴訟,後者是以受扶養人為被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在遺贈扶養協議履行完畢後,涉及到不動產過戶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呢?關於第三種情況就比較復雜:遺贈扶養協議已經履行完畢,受扶養人已經死亡,且沒有其他繼承人。在扶養協議中如果涉及到受扶養人的不動產過戶的情況下,現實生活中房管局要求公證部門出具該公證書或法院出具判決書才能予以辦理過戶。
二、撫養遺贈協議糾紛怎麼確定被告?按照合同的相對性原則,合同的效力僅及於合同雙方。以此,被告應當是受扶養人。現實中受扶養人已經去世並且沒有法定繼承人。將已經去世的受扶養人作為被告顯然不合適,況且扶養人和受扶養人之間並沒有因為遺贈扶養協議產生糾紛。同時,按照一般合同履行中涉及到不動產過戶的,受扶養人依法應當承擔協助辦理過戶手續的附隨義務。但是,遺贈扶養協議是集受扶養人生前和死後生效相結合的協議。在受扶養人去世後,才會發生協議約定的不動產過戶的辦理程序。受扶養人不可能履行已按合同中的協助辦理過戶的附隨義務。房屋管理部門為了不承擔風險,往往要求當事人到法院訴訟,然後根據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確定的房屋歸屬來辦理過戶手續·的一些協議在簽訂的時候是彼此統一的,但是在實行的過程中既有可能發生爭議糾紛,遺贈扶養協議就是民間簽訂協議的一種。
Ⅶ 遺贈糾紛該怎樣處理 如何解決遺贈糾紛
遺贈糾紛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解決,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第34條關於專屬管轄的規定,由遺贈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遺贈財產、遺贈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Ⅷ 受遺贈人沒有表示是否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應如何處理
現實問題
成某是位退休老人,老伴已經去世,生有一子一女。戴某是成某原來的同事,由於在年輕的時候救過成某一命,於是成某在立遺囑的時候,表示將自己一件古董在死後贈與戴某。數年後,成某去世。成某兒女將遺贈的事情通知了戴某,但當時戴某在國外,其表示等回國再說。半年後,戴某回國表示願意接受遺贈,但此時成某子女卻不願意再將古董給戴某。那麼,法律對此是如何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依據《繼承法》的相關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在這則案例中,戴某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沒有作出表示,視為放棄遺贈,該古董應由成某的子女法定繼承。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第二十五條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Ⅸ 遺產房屋糾紛
1、【:因為有異議,我們能不能單方面停止房子的外租行為?】:不能。理由:此房應由你父親他們4兄妹共同繼承,繼承的遺產在分割前處於共同共有狀態,決定收回或繼續出租應當由共同共有人共同決定,其他3兄弟姐妹不同意的,你家無權單方收回。
2、【問題2:如不能停止,他們都不願意賣,如何才能拿回我們的四分之一金額?】:
(1)你父親可以到法院起訴請求分割遺產。法院處理時,如果他們都不同意出賣房子,應對房子進行估價後將你父親應得的1/4份額價款給你父親,你父親應繼承的份額轉歸他們3人。
(2)關於房子估價:可以4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時可以共同委託或請法院指定評估機構進行評估。
3、【問題3: 有強制分割的法律法規嗎,都是什麼情況下會實施?】:
(1)《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八條 :「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2)繼承人對遺產繼承的分割不能協商一致時,可以起訴到法院,法院判決生效後敗訴方仍然不履行的,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4、【問題4:如要走司法程序,具體流程是怎樣,如何操作::??求詳盡解釋,因我們家庭急需用錢,不能這樣耗下去了,在那些法律咨詢網站問了好長時間都沒人理睬】:
(1)寫好起訴狀,帶上你父親的身份證、起訴狀,到所在地基層法院的立案庭請求立案,然後等法院通知參加庭審。
(2)有些不規范的網站經常沒人打理,回復時間可能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