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判斷實用新型專利是否構成侵權
判斷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是否構成侵權,法院基本上採用的是分三步走的方法。即:
根據專利法第59條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因此,專利的權利要求書是我們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唯一依據。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之規定,權利要求書應當有獨立權利要求,可以有從屬權利要求。所謂獨立權利要求,是指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為達到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徵。獨立權利要求寫在從屬權利要求之前,它的結構由前序和特徵兩部分組成,二者合在一起限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可用下式來表示:前序特徵+特徵特徵=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所謂從屬權利要求,是指記載要求保護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附加技術特徵,對引用的權利要求作進一步的限定,其主要作用是專利權人用來維護專利權不被無效掉。因此,專利侵權判定中所說的權利要求,就是指獨立權利要求,而不是從屬權利要求。
為了方便比較,通常要把獨立權利要求分解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必要技術特徵。這個過程,就是對權利要求進行解釋。解釋權利要求的法定文件是專利說明書及附圖。當然,專利文檔等也是解釋權利要求的重要參考文件。
二, 確定被控侵權產品(含方法,以下均相同)的相應技術特徵。也就是根據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對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進行對應的分解。
三,將經過分解後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與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進行一一對應的比較。比較的結果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與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完全相同。即:假如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為a、b、c,而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也為a、 b、c,二者的關系可以表示為:abc=abc,那麼我們就認為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全面覆蓋了被控侵權產品,或者說被控侵權產品完全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侵權成立。這種情形的專利侵權是標準的、不折不扣的專利侵權,有的人將其稱之為字面侵權。
(2)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多於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即:假如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為a、b、c,而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為a、b、c、d,二者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abcd > abc,那麼我們也認為專利侵權成立。此時,被控侵權產品和專利之間的關系很可能就是基本專利和從屬專利之間的關系,從屬專利權人未經基本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基本專利權人的基本專利,按照專利法的規定,也構成專利侵權。
(3)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多於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即:假如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為a、b、c,而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為a、b,二者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abc < ab,那麼我們一般認為專利侵權不成立,因為此時被控侵權產品缺少了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只有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例如,被控侵權產品所缺少的特徵恰恰被認定為是專利權利要求中的非必要技術特徵的情況下,即通常所說的多餘指定,才有可能認定專利侵權成立。關於多餘指定原則的適用問題,我將在下面作為一個專門的問題進行介紹。
(4)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與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不完全相同。即: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為a、b、c,而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為a'、b'、c',那麼此時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abc與a'b'c'之間具有實質性的區別,二者的關系可以表示為:abc1a'b'c'; 另一種是abc與 a'b'c'之間的區別是非實質性的,是等同物的替換,二者的關系可以表示為:abc@a'b'c'。對於第一種情況,我們會認定被控侵權產品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侵權不成立;對於後一種情況,我們則認定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是對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的等同物替換,被控侵權產品仍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侵權成立。這就是專利侵權判定中所常說的等同原則。
2. 實用新型專利侵權判定的標准有哪些
你好,對於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判定的標準是看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特徵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如落入,則構成侵權。判定的方法則是將被控侵權物的技術特徵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進行對比,具體方法如下:
1、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解釋專利權利要求時,應當以專利權利要求書記載的技術內容為准,而不是以權利要求書的文字或措辭為准。
2、根據全面覆蓋原則,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全部技術特徵與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全部技術特徵逐一進行對應比較,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一一對應並且相同,則構成侵權。具體分四種情況:
a)、包含---被控侵權物的技術特徵包含了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
b)、上位概念涵蓋下位概念---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採用的是上位概念,被控侵權物是下位概念;
c)、新增加---被控侵權物在利用專利權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
d)、從屬專利---被控侵權物是對先專利技術的改進,並獲得了專利權,屬於從屬專利,未經先專利權人許可,擅自實施從屬專利。
3、根據等同原則,將被控侵權物的技術特徵與專利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徵比較,即使從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經過分析可以認定兩者是相等同,即兩者以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產生基本相同的效果,或者,被控侵權物的技術特徵是該專利所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專利權利要求和說明書,無需經過創造性勞動就能夠聯想到的技術特徵。在這種情況下,應當認定被控侵權物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3. 實用新型專利,實現原理相同,構造略有不同,是否侵權
實際上,你不能看他的產品和你的產品之間有什麼差別,你只能看他申請的專利的權利要求與版你的產品之間是否權有差別,按照專利侵權判定的原則,你要分析:
(1)它的專利的權利要求中(主要看獨立權利要求)描述的每一個特徵(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在你的產品上是否存在,如果都存在,屬於符合全要件原則而侵權,如果有些特徵在你的產品上沒有,則不符合全要件原則,這種情況下,你要看第(2)條;
(2)如果某些特徵在你的產品上不存在,要看是否有對應的替代特徵,如果有對應的替代特徵,要看兩者之間是否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目的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如果是,則等同侵權,如果不是,則不侵權;
(3)以上兩個是最主要的侵權判定原則,另外還要看是否有禁反言的情況,這個要看專利申請過程中的審查文件了,不過既然是實用新型,則省略此步驟,因為實用新型不實質審查.
對方昂產品說明書上印的那句話,完全扯淡,不必理會.
判定對方公司的產品是否侵犯專利C的權利,要使用上面我所說的判定原則,你可以自行判斷,還有,看看對方公司的專利的權利要求描述的特徵在專利C中是否都已經被揭示,如果是,則可以無效對方專利。
4. 判斷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的等同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書的內容為准,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該規定是指權利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書中明確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所確定的范圍為准,當然也包括與該必要技術特徵相同的特徵所確定的范圍。判斷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的等同原則所謂等同特徵,是指與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技術特徵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其基本相同的功能,從而達到其基本相同的效果,同時要求其技術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不需要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就能夠聯想到的特徵。判斷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的等同原則,是人民法院依據前面所說的手段,依據權利要求書、說明書、附圖等的內容,確定其原告所提起訴訟的產品是否構成專利侵權的斷定方法。人民法院運用等同原則判定訴訟產品是否侵權有以下幾種方式:一、產品部件的簡單移位或者方法步驟順序的簡單變換後,如果該產品或者該方法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認為兩者之間沒有本質區別,與產生的專利技術基本相同,則基本可認定該產品侵權;二、等同替換。是將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某個技術特徵,在被控侵權的產品或者方法中也存在一個對應的技術特徵,這兩個技術特徵在產品或者方法中所起的作用或者效果基本相同,並且在所屬技術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一般都知道這兩個技術特徵能夠相互替換,人民法院可以認定訴訟產品侵權;三、分解或者合並技術特徵。分解,是把被訴訟侵權產品或者方法的兩個技術特徵代替被侵權產品的權利要求書記載的某一項技術特徵;合並,是把被訴訟侵權產品或者方法的一個技術特徵代替被侵權產品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某兩項技術特徵,如果通過合並或者分解後,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就能夠實現專利技術的積極效果,人民法院可認定為等同侵權。
5. 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的判定原則是怎麼樣的
對於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判定的標準是看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特徵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如落入,則構成侵權。判定的方法則是將被控侵權物的技術特徵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進行對比,具體方法如下:
1、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解釋專利權利要求時,應當以專利權利要求書記載的技術內容為准,而不是以權利要求書的文字或措辭為准。
2、根據全面覆蓋原則,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全部技術特徵與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全部技術特徵逐一進行對應比較,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一一對應並且相同,則構成侵權。具體分四種情況:
a)、包含---被控侵權物的技術特徵包含了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
b)、上位概念涵蓋下位概念---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採用的是上位概念,被控侵權物是下位概念;
c)、新增加---被控侵權物在利用專利權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
d)、從屬專利---被控侵權物是對先專利技術的改進,並獲得了專利權,屬於從屬專利,未經先專利權人許可,擅自實施從屬專利。
3、根據等同原則,將被控侵權物的技術特徵與專利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徵比較,即使從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經過分析可以認定兩者是相等同,即兩者以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產生基本相同的效果,或者,被控侵權物的技術特徵是該專利所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專利權利要求和說明書,無需經過創造性勞動就能夠聯想到的技術特徵。在這種情況下,應當認定被控侵權物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6. 如何判定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侵權
如何判定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侵權?(三)等同侵權 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侵權需要一定的判斷標准,如果未能符合判斷標准則不能認定為侵權。那麼如何判定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侵權?主要有哪些方法?如何判定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侵權(一)技術特徵的比對方法1、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並以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所對應的全部技術特徵逐一進行比較。2、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徵的,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徵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比,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或多個技術特徵,或者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技術特徵不相同也不等同的,應當認定其沒有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3、進行侵權判定,不應以專利產品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直接進行比對,但專利產品可以用以幫助理解有關技術特徵與技術方案。4、權利人、被訴侵權人均有專利權時,一般不能將雙方專利產品或者雙方專利的權利要求進行比對。5、對產品發明或者實用新型進行專利侵權判定比對,一般不考慮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與專利技術是否為相同技術領域。(二)相同侵權6、相同侵權,即文字含義上的侵權,是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了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同的對應技術特徵。7、當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特徵採用上位概念特徵,而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相應技術特徵採用的是相應的下位概念特徵時,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8、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在包含了權利要求中的全部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的,仍然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但是,如果權利要求中的文字表述已將增加的新的技術特徵排除在外,則不應當認為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該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9、對於組合物的封閉式權利要求,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在包含權利要求中的全部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的,則不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但是,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中新增加的技術特徵對組合物的性質和技術效果未產生實質性影響或該特徵屬於不可避免的常規數量雜質的情況除外。10、對於包含功能性特徵的權利要求,如果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不但實現了與該特徵相同的功能,而且實現該功能的結構、步驟與專利說明書中記載的具體實施方式所確定的結構、步驟相同的,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11、在後獲得專利權的發明或實用新型是對在先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的改進,在後專利的某項權利要求記載了在先專利某項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又增加了另外的技術特徵的,在後專利屬於從屬專利。實施從屬專利落入在先專利的保護范圍。下列情形屬於從屬專利:(1)在後產品專利權利要求在包含了在先產品專利權利要求的全部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2)在原有產品專利權利要求的基礎上,發現了原來未曾發現的新的用途;(3)在原有方法專利權利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
7. 實用新型專利侵權判定的標准有哪些
實用新型專利侵權判定的標准有哪些?(三)等同原則的適用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實用新型專利被侵權的情況。那麼,你知道實用新型專利侵權判定的標准有哪些嗎?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實用新型專利侵權判定的標准有哪些(一)實用新型專利侵權判定的比較1、進行侵權判定,應當以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全部技術特徵逐一進行對應比較。2、進行侵權判定,一般不以專利產品與侵權物品直接進行侵權對比。專利產品可以用幫助理解有關技術特徵與技術方案。3、當原被告雙方當事人均有專利權時一般不能用雙方專利產品或者雙方專利的權利要求進行侵權對比。4、對產品發明或者實用新型進行專利侵權判定比較,一般不考慮侵權物與專利技術是否為相同應用領域。(二)全面覆蓋原則的適用5、全面覆蓋,是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將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必要技術特徵全部再現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一一對應並且相同。6、全面覆蓋原則即全部技術特徵覆蓋原則或字面侵權原則。即如果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特徵包含了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則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7、當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採用的是上位概念特徵,而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採用的是相應的下位概念特徵時,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8、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在利用專利權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仍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此時,不考慮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效果與專利技術是否相同。9、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對在先專利技術而言是改進的技術方案,並且獲得了專利權則屬於從屬專利。未經在先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從屬專利也覆蓋了在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8. 申請了一個實用新型專利,獲得授權後,發現有一相似的發明專利,我的專利是否侵權了
這要看你的產品是否落入了這個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
按照專利法內規定,專利權應當授予在先容申請的申請人,即便你的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了,也可以被無效掉。
對於你的產品是否侵權的問題,暫時還不成立,因為在先申請的發明專利還未被授予專利權,也就是它的法律狀態待定,可能授權也可能被駁回。
現在該專利還沒有授權,你可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公眾意見,阻止該專利授權,只要該專利不被授權,你就可以放心的做這個產品了(當然,任何人都可以做這個產品),如果專利被授權,就會面臨侵權的風險,到時候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