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標和商號相同的時候侵權問題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解決商標與企業名稱中若干問題的意見
(1999年4月5日)
為有效執行《商標法》和企業名稱登記管理的有關規定,切實保護商標專用權和企業名稱權,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現就解決商標與企業名稱中的若干問題明確如下意見:
一、商標專用權和企業名稱權均是經法定程序確認的權利,分別受商標法律、法規和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法律、法規保護。
二、商標專用權和企業名稱權的取得,應當遵循《民法通則》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不得利用他人商標或者企業名稱的信譽進行不正當競爭。
三、商標是區別不同商品或者服務來源的標志,由文字、圖形或者其組合構成;企業名稱是區別不同市場主體的標志,由行政區劃、字型大小、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構成,其中字型大小是區別不同企業的主要標志。
四、商標中的文字和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近似,使他人對市場主體及其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下同),從而構成不正當競爭的,應當依法予以制止。
五、前條所指混淆主要包括:
(一)將與他人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商標,引起相關公眾對企業名稱所有人與商標注冊人的誤認或者誤解的;
(二)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登記為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引起相關公眾對商標注冊人與企業名稱所有人的誤認或者誤解的。
六、處理商標與企業名稱的混淆,應當適用維護公平競爭和保護在先合法權利人利益的原則。
七、處理商標與企業名稱混淆的案件,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商標與企業名稱產生混淆,損害在先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二)商標已注冊和企業名稱已登記;
(三)自商標注冊之日或者企業名稱登記之日起5年內提出請求(含已提出請求但尚未處理的),但惡意注冊或者惡意登記的不受此限。
八、商標注冊人或者企業名稱所有人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書面形式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訴,並附送其權益被損害的相關證據材料。
九、商標與企業名稱混淆的案件,發生在同一省級行政區域內的,由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處理;跨省級行政區域的,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用處理。
對要求保護商標專用權的案件,由省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企業登記部門承辦;對應當變更企業名稱的,承辦部門會同商標管理部門根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的有關規定作出處理後,交由該企業名稱核准機關執行,並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和企業注冊局備案。
對要求保護企業名稱權的案件,由省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商標管理部門承辦;對應當撤銷注冊商標的,由承辦部門提出意見後報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決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會同企業注冊局根據《商標法》及《商標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十、違反商標管理和企業名稱登記有關規定使用商標或者企業名稱產生混淆的,由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予以查處。
2. 商號,如果別人拿它來注冊商標能申請嗎會構成侵權嗎
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
上條中的在先權利就包括企業的商號權。
用別人的商號去注冊商標,如果該商號知名度高、影響力大,這個商標就可能注冊不下來。就算是注冊下來,商號權人也可以申請撤銷你的商標。反之,則可以申請。
至於商號的知名度、影響力的判定包括很多因素,現在還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標准,它完全由商標局、評審委、法院自由裁量。
3. 有沒有香港公司的商號與內地商標同名侵權的案例多謝!
一紙判決決定企業命運
2002年12月,北京二中法院依法審理了一起新類型的「傍名牌」案件。此案涉及的商品,不是汽車這樣的高消費產品,而是百姓家庭使用的再普通不過的壓力鍋。
原告蘇泊爾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蘇泊爾炊具股份有限公司是專營生產壓力鍋及鋁製品的企業。「蘇泊爾」是原告經過多年經營創建的一個「品牌」。然而,被告寧海縣搪鋁製品廠生產、銷售的「HOSDEN」牌壓力鍋,在內外包裝、使用說明書、提示標簽和鍋蓋上,均突出使用「蘇泊爾」文字,足以構成與原告商標的混淆,造成消費者的誤認。
「我們的壓力鍋使用的『HOSDEN』商標是經過蘇泊爾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合法授權的,我們在產品包裝上如實標注了被許可人的名稱、商品產地和商標許可的來源,正是盡到了我們對消費者的誠信義務,我們沒有侵權!」被告在法庭上振振有詞。
這起案件不僅反映了我國商標制度和商號制度銜接上的漏洞,被告的抗辯也向法庭提出了一個悖論:歷盡艱辛耗費幾年甚至數十載創下的「品牌」,轉瞬之間就被「李鬼」盜用,可「李鬼」還披著看似合法的外衣。
在現有立法中沒有明確的條文予以規范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有效維護民族品牌的利益,用法律的手段剝掉「假悟空」身上的「袈裟」?
合法與侵權,誠信與欺騙,成為了擺在北京二中法院法官面前的一道難題。
經過認真審理,合議庭認為被告的行為客觀上造成了消費者對 被告產品上突出使用的「蘇泊爾」文字的關注,易使相關消費者誤認為「蘇泊爾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為原告的關聯企業,該產品系原告製造或經原告授權製造。被告的行為旨在借用「蘇泊爾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中「蘇泊爾」之名「搭便車」,其利用原告「蘇泊爾」品牌聲譽的主觀故意十分明顯。
二中院法官們創造性地適用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誠實信用」基本原則,認定被告的行為使消費者產生了混淆,搶佔了原告應有的市場優勢,違背了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構成了不正當競爭行為。
據此,二中院依法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消除影響並賠償原告相應的經濟損失。該判決結果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傍名牌」者必須「一停二賠三道歉」。
這一紙判決,給侵權者予以了沉重的打擊,也有力助推了「蘇泊爾」品牌價值的大幅提升。在破除了侵權者的困擾之後,蘇泊爾公司憑借一口口小小的壓力鍋,年銷售額就達10億多元,在全國壓力鍋市場的佔有率超過50%,穩佔半壁江山。
4. 如果新注冊的公司商號和別人已經注冊的商標一致是否可以,未來是否有侵權的風險
首先回答你的問題:可以認為無風險或者風險很低。
1、商號和商標是兩回事,沒有必然的聯系。商號是一家企業的名字,一般由當地工商局負責,且不同領域可以使用相同商號,比如「西安好人餐飲公司、西安好人科技公司」;而商標是代表商品或服務的標志,統一由國家商標局負責注冊管理,在同一產品,類似產品上,一旦注冊了某商標,在全國將具有獨占權,他人不經允許不能在相同或同類產品上使用該商標。
2、兩者有時候一樣,有時候不一樣。比如熟知的海爾、格力,它們主要產品的商標也是海爾、格力;再比如淘寶、螞蟻金服、盒馬鮮生,大家都知道它們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品牌,這就是公司名(商號)和商標不一致的情況。兩種情況案例非常多,不一 一列舉。
通過以上兩點,基本能看出來,兩者沒有必然聯系,更何況你的情況,一個在天津一個在西安。
3、但要注意一點,比如「天津好人科技公司」在科技產品類別上注冊了「好人」商標,而「西安好人科技有限公司」沒有注冊,但習慣性地將兩者混淆了,將「好人」、「好人科技」等簡寫方式用於同類科技產品上,就存在侵權風險。
4、另外還有兩種特殊情況。1、當一家公司的商標成了馳名商標,在它時間之後的,在其他領域注冊的相同商標或相同字型大小的公司,如果存在惡意的情況下,是可能會被認為侵權的,有過這樣的官司案例,惡意情況下輸官司的。2、企業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公司,比如「好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名稱前不含地域的情況,一般來講,其他地方工商局將不再受理相同字型大小的「好人」公司注冊;對方馳名商標的情況下,也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5、你的情況,如果排除特殊情況,所以可認為是無風險或風險極低。常用漢字只有那麼多,公司同名的情況很常見的,只要對方不是知名企業,你也沒有惡意干什麼壞事,打擦邊球,就沒什麼問題。
5. 如何判定企業商號侵權
1、如果這個商標是著名或馳名商標,貴司的商標與它相同或近似,就構成侵權
2、如果這個商標不是著名或馳名商標,但貴司的商標與它相同或近似,並且商品都類同,就構成侵權
3、公司名稱跟別的有兩個相同的字,要看貴司的宣傳,如果在宣傳上突出使用,造成消費者誤會的,也構成侵權。
4、即使貴司商標現在沒侵權,但如果日後有人搶先注冊了,那麼在以後,貴司的商標也會構成侵權。
商標近不近似,行外人士很難判斷的,建議找專業人士。
6. 從「利郎」商標侵權案的法院判決看 如何判定企業商號侵權
摘要:在前不久結案的原告利郎(中國)有限公司訴被告北京利郎領帶服回飾有限公司侵犯注冊商標專用答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中,一審法院關於企業名稱法律保護方面做出的判決和以往類似案件不同,法院根據案件的證據事實認定了原告"利郎"商號屬於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名稱,被告在明知原告企業名稱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情況下,作為同行業經營者,登記和使用與原告相同的企業名稱,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被告停止使用"利郎"企業名稱並限期到工商部門變更。可以說,關於"商號打商號"的企業名稱權利的法律保護在國內還較少見,本案反映了中國法院關於企業名稱權利法律保護的理解和適用。
7. 舉個商號 商標 例子
商號是指你營業執照上的名字;這個名字呢不具有所有權的
營業執照只能作為你合法經營的一個證件而已
但是商標不同;商標如果注冊成功就對這個名字具備所有權
也就是說你注冊成功了別人就不能用了
用了就是侵權!
明白否?
8. 如果公司名稱的商號被別人注冊了商標,而且屬於同行,這樣是算我方侵權還是算對方侵權
你說的這個問題,屬於商標注冊和專用權的范疇。
在本案例中:
1、A公司內(陝西藍田縣)「當地工容商局登記注冊與2018年5月,持有ABC(舉例)商號「,這說明A公司登記時間在2018年05月份;
2、「B公司(陝西西安市)在當地工商局注冊登記,為2016年3月,於2019年5月B公司將ABC注冊為商標,並獲得商標局注冊成功的商標」,這說明B公司登記時間為2016年03月份,商標注冊時間為2019年05月;商標法規定,注冊商標有效期10年,自核准注冊之日計算。因此,本案B公司的注冊商標的有效起算時間為2019年05月份。
3、本案中,誰的商標有效??
很顯然,B公司設立登記在先,商標注冊在先,當然是B公司持有的商標具有法定權利。A公司尚未注冊商標,其在此後的生產經營中,不得擅自使用B公司注冊的商標,否則,構成對B公司的侵權。
4、本案中,A公司是否還可以申請注冊相同的商標??
根據商標法規定,申請注冊的商標,應當有顯著特徵,便於識別,並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因此,B公司注冊在先,A公司不得注冊相同的商標。
上述解答,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