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處理矛盾糾紛
建議協商解決,如抄協商不成只有訴訟解決,具體委託律師代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貳』 一般矛盾糾紛和重大疑難矛盾糾紛具體指哪些區別在哪
一般和重大一般是根據糾紛的數額來判定的,具體的還要看你是民事糾紛還是刑事糾紛,最好找專業律師咨詢一下
『叄』 矛盾糾紛有哪些類型
有贍養糾紛、房屋糾紛(常見的),還有合同糾紛、工程合同糾紛、商務糾紛、醫療糾紛、旅遊糾紛、勞動糾紛、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1、房產糾紛
房地產糾紛是指在房地產開發、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當事人之間因房地產權益而產生的爭議。實際上也就是房產(房屋權益)糾紛和地產(土地權益)糾紛的總稱。其當事人既可以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也可以是房地產管理機關,其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包括涉外房地產關系中的外國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和港澳台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合同糾紛
合同糾紛,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釋、履行、變更、終止等行為而引起的合同當事人的所有爭議。合同糾紛的內容主要表現在爭議主體對於導致合同法律關系產生、變更與消滅的法律事實以及法律關系的內容有著不同的觀點與看法。合同糾紛的范圍涵蓋了一項合同的從成立到終止的整個過程。
3、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系的當事人之間因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履行勞動合同而發生的糾紛,即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因勞動關系中的權利義務而發生的糾紛。
4、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醫療衛生、預防保健、醫學美容等具有合法資質的醫療企事業法人或機構的糾紛,目前中國的醫療糾紛是特別不好處理的事情。
廣義的醫療糾紛包括醫患雙方發生的民事糾紛(民事賠償等)、行政糾紛(行政處罰等)、刑事責任(醫療事故罪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5、旅遊糾紛
旅遊糾紛是指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旅遊輔助服務者之間因旅遊發生的合同糾紛或者侵權糾紛。 旅遊糾紛有有以下解決途徑: 一是與旅遊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是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三是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四是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肆』 什麼是矛盾糾紛 「三三制」
一、健全調解平台,夯實大調解工作基礎
一是健全組織網路。縣委、縣政府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屬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建立健全各級人民調解組織網路。
二是規范陣地建設。縣調解中心與群眾來訪接待中心、信訪法律服務中心「三位一體」,設立接訪受理室、綜合調解室、協調組、三調聯動辦和巡迴調解庭。
三是完善工作制度。縣、鄉兩級調解中心分別建立了工作例會制、首訪責任制、限時辦結制、責任查究制和績效考核制等17項工作制度。在村(居)建立排查化解制度、調解守則、調解須知等10項制度。
二、完善三項機制,提升大調解工作效能
一是分級排查機制。
二是層級管理機制。
三是「三調聯動」機制。
三、強化保障措施,確保大調解有效運行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
二是配齊配強隊伍。
三是實行獎懲激勵。
『伍』 矛盾糾紛排查的范圍有那些
婚姻家庭糾紛;繼承糾紛;鄰里糾紛;房屋和宅基地糾紛;賠償糾紛;合同糾紛;村務管理糾紛;計劃生育糾紛; 土地承包糾紛; 環境污染糾紛; 醫療糾紛; 勞動爭議; 征地拆遷糾紛;農民工糾紛;其它糾紛
『陸』 矛盾糾紛趨向復雜化的表現有哪些
第一,直接利益沖突和間接利益沖突並存
一方面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專群眾的要求無法屬及時得到滿足;另一方面由於溝通、訴求機制還不健全,民意得不到充分有效表達和釋放。同時也存在大量無直接利益沖突的潛在參與者,往往是少數不法分子違法犯罪與少部分群眾無目的參與相互交織,一旦產生誘因,往往會出現眾多的圍觀、起鬨甚至挑釁者,加大了解決問題的難度。
第二,合理訴求和不合理訴求並存
從實際情況看,群眾反映的問題,有的是由於初次信訪重視不夠,該解決的沒有及時解決。但也有個別人,抱著「不鬧不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心態,對於法律渠道、民間渠道能夠正常解決的事情,動不動就越級訪、重復訪和集體訪。
第三,對抗性矛盾和非對抗性矛盾並存
當前許多矛盾以非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矛盾為主,但也出現了一些對抗性矛盾的苗頭和傾向。一些重大群體性事件往往事先有策劃,內部有組織,人員有分工,有行動方案和進退措施。同時,一些別有用心人員、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人民內部矛盾,竭力挑撥離間黨和群眾的關系,危害極大。
『柒』 矛盾糾紛種類有哪些
矛盾糾紛分類包括:
1、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涉及人身關系或財產內關系的糾紛。包括容婚姻家庭、鄰里關系、房產物業、人身損害、合同、借貸等民事行為引發的糾紛。
2、行政糾紛:是指各級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行政爭議和糾紛。包括土地、山林、水利、資源權屬、醫療衛生、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等行政行為引發的爭議和糾紛。
3、涉法涉訴糾紛:是指當事人對刑事執法、行政執法等權利部門對案件或問題處理不滿而又引發的矛盾糾紛。
涉及到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判決或裁定,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有些是現實問題,主要是當事人對己經生效的法律判決或行政裁決表示不滿。
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
『捌』 重大矛盾糾紛的定義
為了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加大矛盾糾紛化解力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小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鄉、大事不出縣」。銅鼓縣從3月中旬開始,在全縣范圍內大力開展縣﹑鄉﹑村三級書記大接訪活動。該縣結合本縣實際,創新工作舉措,在大接訪活動中推行 「三三制」,努力做到三公開、三結合、三包干。截止5月初,共接待來訪84起,涉及人數500餘人,其中個體訪62次,集體訪22次,解決78起,其餘6起正在處理中。
三公開,即:公開接訪領導姓名,公開接訪時間,公開接訪地點。在縣四大班子領導接訪前一個星期起利用銅鼓電視台、《銅鼓通訊》公開接訪領導姓名﹑職務﹑主管及分管工作,公開接訪時間﹑接訪地點。同時,各鄉鎮場在集鎮所在地、人口密集地等場所提前3—5天公開接訪領導﹑接訪時間﹑接訪地點,從而做到讓群眾早知道﹑早了解。縣政府辦副主任、信訪局局長蔡曉河介紹說:實行「三公開」後,大大方便了群眾,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
三結合。首先,幹部下訪與書記大接訪活動相結合。該縣在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從各單位各部門抽調了千名黨員幹部到鄉村﹑農戶﹑包案對象家庭、社區﹑企業開展「五進五促五同活動」,與書記大接訪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高橋鄉﹑排埠鎮黨委書記與鄉鎮幹部及「五進五促五同」幹部一起帶案下訪,積極化解矛盾,解決疑難問題。其次,消化重點重復信訪案件與書記大接訪相結合。縣委胡書記胡國瑞帶頭把5件重點重復信訪案件作為大接訪活動的攻堅點,在他的帶頭示範下,25名縣級黨員領導幹部共化解重復信訪案件32起。再次,村民代表隨訪與書記大接訪相結合。各鄉鎮場在黨委書記公開大接訪之日,聘請當地懂政策法規,有威信的村民一起同鄉黨委書記接訪,通過他們宣傳政策,化解矛盾,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永寧鎮黨委書記充分發揮村民代表作用成功化解了8起山林糾紛。
三包干,即:包情況掌握抓穩控,包困難解決帶教育,包依法處理促和諧。三級書記接訪時間,都安排2—3名法律工作者隨同,用法律和案例講解,使上訪對象對政策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准確。縣委副書記、縣長楊玉平於4月13——14日在信訪局接待室公開接訪,共簽批59起來訪,涉及群眾100餘人。同時,事後立刻召開解決協調會,對於本級政府能解決問題及困難給予及時解決,對於涉及到其它單位和部門的問題,由黨委書記牽頭並安排專人專職負責協調解決。溫泉鎮溫泉村陳章和的勞動傷害案,在勞動部門依法仲裁得不到落實的情況下,向法院起訴時,出現兩地法院相互推諉的情況,陳章和因此不斷上訪;4月2日接訪後,溫泉鎮黨委書記金四清幫助其爭取宜春市法院的重視,最終得到成功調解。
『玖』 一般矛盾糾紛和重大疑難矛盾糾紛具體指哪些區別在哪
一般矛盾糾紛和重大疑難矛盾糾紛,具體指哪些必須在哪?這個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