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醫療事故有效起訴期是多少天
醫療事故的訴訟時效是一年。
超過訴訟時效喪失勝訴權,法院會判決駁回你的訴訟請求。
喪失勝訴權是就是說你有訴權,可以提起訴訟,但沒有勝訴權,法院不再支持你的請求。訴訟時效的話,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的訴訟時效為一年,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醫療事故的訴訟時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之「(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規定,醫療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應當為一年。「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之所以發生醫療糾紛案件訴訟時效爭議和困惑,主要在於大家對「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的理解不一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起訴到法院的醫療賠償糾紛包括兩種情況,即醫療事故引起的和醫療事故以外原因引起的。案由不同,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迥然不同。
因醫療事故以外原因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常被稱為醫療過錯賠償糾紛)適用「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的規定。此類案件訴訟時效的爭議,主要發生在對「知道或應當知道」的理解和判定標准不一。就字面而言,「知道或應當知道」不難理解,即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的時候開始算。但實際里邊學問很深。你說他知道,他說自己不知道,而且有人還真的不知道。你說他雖然可能是不知道,但按理講是應當知道的,權利人會說為什麼我就應當知道?你說
「應當」,我就「應當」嗎?對此,司法實踐的判定標准通常是以有證據表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據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比如,單純膽囊切除術後數天,因出現發燒、腹痛、進行性黃疸等症狀,經權利人簽署二次手術同意書而行膽腸吻合手術。此時的「二次手術同意書」
就是證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證據。再如,一般情況下單純性闌尾炎手術後一周即可拆線出院,但某患者卻非正常住院長達一月以上。若該患者或家屬是完全行為能力人,則根據一般規律可推定該患者或家屬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即存在醫療過錯情況)。在此情形下,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就是從證據形成的時間或侵害事實發生的時間。
對於既無證據證明,又不能按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的,則訴訟時效從發現侵害事實的實際時間起算。如10年前曾有剖腹產手術病史,10年後因行闌尾炎切除術意外發現腹腔內遺留有陳舊性紗布,則該例糾紛的訴訟時效則應從10年後意外發現的時間起算,此前既無證據、也無法按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發生了損害事實。
以上是醫療事故以外原因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的訴訟時效問題。
而對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而言,訴訟時效的爭議主要發生在對「權利被侵害時」的理解不一。根據現行法律規定,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案件必須具備一個前置條件,即已構成醫療事故。而醫療事故的確認許可權專屬於設區的市級地方醫學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市)地方醫學會及其以上各級醫學會。在未經上述醫學會的醫療事故鑒定和認定之前,醫患雙方均不可能「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因此,對醫療事故賠償糾紛而言,民法通則之「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應理解為「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被確認為醫療事故時起計算」。同時,醫療事故認定是一個需經特定程序的鑒定過程,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被確認為醫療事故的時間通常滯後於人身損害的實際發生時間,短則數月、長則數年或更長時間。不能以人身損害的實際發生時間已超過一年作為案件超過訴訟時效的抗辯理由。
法律上規定的醫療事故有效起訴期一般都是一年,超過了該訴訟有效期的法院是不會受理的。如果醫療事故造成了病人長久性的傷害,那麼建議詢問律師,看能不能在規定的期限提起訴訟,這樣才能保證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特別是以下重大的醫療事故。
Ⅱ 醫療糾紛的訴訟時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
第一百三十六條之「(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規定,醫療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應當為一年,「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之所以發生醫療糾紛案件訴訟時效爭議和困惑,主要在於大家對「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的理解不一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起訴到法院的醫療賠償糾紛包括兩種情況,即醫療事故引起的和醫療事故以外原因引起的。案由不同,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迥然不同。
因醫療事故以外原因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常被稱為醫療過錯賠償糾紛)適用「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的規定。此類案件訴訟時效的爭議,主要發生在對「知道或應當知道」的理解和判定標准不一。就字面而言,「知道或應當知道」不難理解,即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的時候開始算。但實際里邊學問很深。你說他知道,他說自己不知道,而且有人還真的不知道。你說他雖然可能是不知道,但按理講是應當知道的,權利人會說為什麼我就應當知道?你說「應當」,我就「應當」嗎?對此,司法實踐的判定標准通常是以有證據表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據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比如,單純膽囊切除術後數天,因出現發燒、腹痛、進行性黃疸等症狀,經權利人簽署二次手術同意書而行膽腸吻合手術。此時的「二次手術同意書」就是證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證據。再如,一般情況下單純性闌尾炎手術後一周即可拆線出院,但某患者卻非正常住院長達一月以上。若該患者或家屬是完全行為能力人,則根據一般規律可推定該患者或家屬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即存在醫療過錯情況)。在此情形下,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就是從證據形成的時間或侵害事實發生的時間。
對於既無證據證明,又不能按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的,則訴訟時效從發現侵害事實的實際時間起算。如10年前曾有剖腹產手術病史,10年後因行闌尾炎切除術意外發現腹腔內遺留有陳舊性紗布,則該例糾紛的訴訟時效則應從10年後意外發現的時間起算,此前既無證據、也無法按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發生了損害事實。
Ⅲ 醫療糾紛訴訟的絕對時效是幾年
醫療糾紛訴訟時效有效期為三年。這是依據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內總則》第一百八容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一百八十九條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一條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二條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義務人已自願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
第一百九十三條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Ⅳ 醫療事故賠償的訴訟時效
一、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下列時效為一 年: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2、出售質量不合規格的商品未聲明的;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其他還有如《擔保法》中規定的「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等。二、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三、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適用特殊的訴訟時效,訴訟時效為一年,所以醫療的訴訟時效適用為一年。醫療事故的訴訟時效只所以這么短,這是因為,一般身體受到傷害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損害後果將不再明顯,給取證和索賠帶來困難,不利於訴訟解決糾紛;從情理上講,個人身體受到明顯傷害在一年內還沒有通過訴訟提出索賠要求的,可以推定為放棄了對侵害人主張賠償的權利。有的病人可以在出院兩年以後甚至十年以後仍然可以起訴醫院,而法院也予以受理呢?這是因為,很多醫療傷害當時表現並不明顯,病人並不能立即察覺。《民訴法解釋》第一百六十八條規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後經檢查確診並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Ⅳ 醫療糾紛起訴時效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相關規定,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回身體健康受答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 據此,醫療事故鑒定的時效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損害結果發生後一年。如果患者死亡的,為死亡後一年內應當提出鑒定申請;如損害結果在多年後發現,自發現後起算一年,但超過20年的法院將不保護,鑒定亦沒有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