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合同爭議的調解屬於何種性質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合同爭議進行行政調解
,是在當事人自願基礎上,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協助下,以調解方式解決合同爭議的一種形式。它既不同於仲裁機構的仲裁,也不是一種行政處理辦法。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受理調解申請,必須以當事人雙方自願調解為前提,一方不願調解的,工商機關不能受理;在調解中,一方當事人不願繼續調解的,應當終止調解;調解不成或者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的,應當告知當事人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不得用行政手段強制當事人接受調解或強制執行調解協議。
Ⅱ 工商所那邊的調解書起不起法律作用
無論是工商所還是個人之間的調解書,都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任何一方反悔都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但是調解書也不能說就是廢紙一張,即使調解後再打官司,由於調解書是雙方自願達成的協議,法院在審理此案時會參考原來的調解意見的,沒有正當理由是不會作出和調解意見差別較大的判決的。
Ⅲ 行政賠償案件,不同意法院的行政調解書,可以不簽收嗎不簽收法院的行政調解書,法院將如何處理
不會的,調解協議,調解筆錄只要你沒簽字就不生效
不可以啊,都簽了字,保準是不可以反悔的,在你簽字的時候就已經具備法律效益了,所以不可以反悔了,所以像這種調解協議書一定要深思熟慮以後再簽字,只要簽字了,那麼就沒法反悔了
Ⅳ 合同糾紛調解申請書範文 哪位高手給我寫份範本
鄉鎮級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調解機構建立的示範方案
--------------------------------------------------------------------------------
發表日期:2004年4月19日 出處:農村土地流轉、仲裁規章文件匯編 作者:農經站 本頁面已被訪問 1186 次
為正確處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農村經濟秩序,市農經站決定選擇試點鄉鎮建立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調解機構,特製定組建方案如下:
一、 調解機構職責
鄉鎮級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調解機構負責對本鄉鎮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進行調解。調解必須在當事人申請的情況下,在當事人雙方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如果當事人一方向調解機構申請調解,而另一方已向上一級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已向人民法院耆宿的,調解機構不予受理;但如果當事人一方已對另一方的調解申請作出答辯或者表示同意後又向上一級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調解機構應予以受理。
對爭議金額較大或案情復雜、影響較大的糾紛案件,由上一級業務主管部門派員協助,或者呈報上一級業務主管部門處理。
二、 機構組織
調解機構設主任一名,由分管農經工作的副鄉(鎮)長擔任;副主任兩名,分別由鄉(鎮)經管站長和有關部門領導擔任;機構下設一辦公室,一般設有首席調解員、助理調解員和記錄員3人。辦公室同鄉鎮經管站合署辦公。
三、 調解程序
(一)、申請調解必須按規定遞交申請,並按照被申請人提交副本。
1、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及住址;集體經濟組織的名稱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2、請人的要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證據。
(二)、農村土地承包合同調解機構收到申請書後,經審查符合規定的應在七日內立案;對不符合規定的應在七日內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
(三)、案件受理後,調解機構應在五日內將申請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被申請人在收到調解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 五日內必須向調解委員會提交答辯書及其有關證明材料。被申請人沒有按時提供或者不提供的,不影響案件的審理。
(四)、上述過程中如果當事人委託代理人辦理調解事項的,代理人應向調解機構提交委託書,寫明委託的事項和許可權。
(五)、調解員必須認真審閱申請書、答辯書。調解機構有權向有關單位或個人調查,被調查的單位或個人有義務如實提供材料。案件中的有關問題需要進行技術鑒定的,調解機構可以委託有關單位或個人進行技術鑒定。受委託的單位或個人必須按照委託事項、鑒定標准和要求等認真鑒定,出具鑒定報告。
(六)、調解機構應在調解承包合同糾紛案件前五日內,將進行調解的時間、地點以書面形式通知當事人。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席的,可作缺席調解。
(七)、調解由首席調解員主持。調解開始時,助理調解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是否到場,並核對當事 人的身份和代理人代理許可權;宣布案由;宣布調解員名單;告知當事人參與合同糾紛調解的權利和義務。
(八)、調解員應當認真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辯論,引導雙方當事人將辯論集中在案件必須解決的問題上。並可就當事人爭議的事實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等經當事人辨認;宣讀勘驗、鑒定結論;也可根據需要,通知證人出場作證。
(九)、辯論結束後,由調解員征詢雙方最後意見,然後進行調解。調解員應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對當事人進行耐心的勸導、說服教育並充分協商,盡量使糾紛在雙方互相諒解的基礎上獲得解決。
(十)、調解過程中,記錄員做現場筆錄。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證人應當在現場筆錄上簽字。
(十一)、調解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達成協議後,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寫明:
1、當事人的姓名或名稱、地址及其代理人姓名、職務;
2、申請的理由、爭議的事實和要求;
3、調解認定的事實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
4、調解的結果。
調解書由調解員署名,加蓋調解機構的印章。
(十二)、調解書送達後,當事人必須自動履行。如果當事人因特殊情況對調解達成的協議反悔的,可在接到調解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四、 調解機構工作制度
(一)、調解機構要切實履行規定的調解職責,認真審查調解申請書、答辯書、委託書,對相關文書的送達做到及時到位,對糾紛事實及證據要深入調查,對有關問題做嚴格的技術鑒定,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受理正當的調解申請,調解過程中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不得有任何偏向,對不履行調解協議的行為要嚴格依法處治;
(二)、調解的目的是促使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解決合同糾紛;
(三)、調解必須在查明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進行;
(四)、調解達成的協議,內容不得違背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五)、調解案件材料歸檔和經辦案件回訪
案件審理終結後,調解機構應按時間順序和有關正、副卷的規定,把案件材料裝訂成冊,分類編號,歸檔管理。需要雙方當事人持有的文本一式三份,分別由雙方當事人和調解機構保存。
調解機構對經辦的糾紛案件,在處理終結後,應及時進行回訪,聽取當事人意見,檢查辦案效果,督促已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的執行。
方案參考文獻:
1、《山東省集體經濟承包合同糾紛仲裁辦法》(1990年10月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令第9號發布);
2、《廣東省處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的暫行規定》(粵農委[1988]113號);
3、《四川省攀枝花市農業承包合同仲裁暫行管理辦法》(1989年2月11日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印發);
4、《農村承包合同管理》(廣東省農業委員會農村承包合同管理處,1992.10)。
Ⅵ 工商局調解人員偏向被投訴方忽悠我簽了投訴調解書可以撤銷嗎
既然簽了調解書,就不好撤銷了。除非你又有了新的證據,證明調解對你不公,可以重新申請調解
Ⅶ 工商行政機關的調解協議有沒有強制性
為了規范合同爭議調解工作,及時解決合同爭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國家有關法律的規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7年l1月3日的第79號令制定發布了《合同爭議行政調解辦法》。《辦法》第6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受理法人、個人合夥、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以及其他經濟組織相互之間發生的以實現一定經濟目的為內容的合同爭議,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也就是說,合同發生爭議,可以找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進行調解。根據該《辦法》第19條、第20條的規定:「調解成立的,雙方當事人應當簽署調解協議或者簽訂新的合同。」「調解不成立或者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告知當事人,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調解協議沒有強制執行的效力。」
Ⅷ 工商所出具的調解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調解書是有糾紛的雙方,經協商協調達成一致意見後所擬定的文書。調解書只要是雙方一致認可簽字的,就是合法有效的。工商所不會單獨開具調解書,但對於工商戶,工商所有開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定書或處理決定。
Ⅸ 甲、乙公司因買賣合同發生糾紛,經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調解,雙方對合同的履行達成和解。後甲公司感覺調解結
工商局的調節行為不是依法進行的行政行為,只是居間的調節,所以不存在不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問題,不能提起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