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警調解民事糾紛的方法步驟和原則
步驟 1、把雙方當事人分離,並對當事人安撫情緒
2、逐一對當事人進行具體事情的了解,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3、對其進行法律、道德方面的講解
4、解決問題的方法
原則應該是公平公正公開吧
B. 淺談基層民警如何做好矛盾糾紛調解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的利益觀和價值觀也隨之發生改變,由此而引起的民事版糾紛和信權訪事件也不斷增多。這些看似簡單的糾紛處理起來往往比較費力,有時甚至還會因為民警對細節的把握不當引起群眾不滿和投訴。對此,派出所民警要把深入推進社會買頓化解作為執法為民的生動實踐,作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抓手,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內容,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調解糾紛的方式方法,努力將糾紛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一、站在「大戰略」高度,進一步提升認識水平如何看待化解社會矛盾工作,站在什麼樣的高度來認識……
C. 社區民警調解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您好!在民事糾紛調解過程中,調解人員往往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調解的策略、方法、技巧運用是否得當等,都要不斷進行反思。同時還要根據調解過程中當事人的信息反饋,不斷作出調整,修正某些錯誤的認識,改進調解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再者,對於當事人針對對方當事人或自己的不理智的、沖動的甚至野蠻的行為,能夠保持冷靜的頭腦,以寬廣的胸懷保持平靜的心態,以理智的態度疏導其不理智的心理和行為,避免捲入當事人的糾紛中去。對於調解成功的糾紛,如果出現反復,具有再進行調解的心理准備。不因糾紛出現反復,害怕麻煩而對當事人進行指責和訓斥。民事調解工作是一項關繫到人民內部的安定團結的重要工作,同時也是一項十分復雜、瑣碎的工作。因此,要勝任此項工作,必須具有相應的心理素質。進行民事調解的人員,不管是基層人民調解組織的成員,還是人民法院從事民事審判工作的人員,都必須具備一定的適合民事調解工作的心理素質,同時,在進行民事調解工作中,還要對自己的心理活動進行自覺心理調控,才能做好這項工作。在實踐中應根據不同案情,不同當事人靈活應用多種調解方法。我在總結別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在審判實踐中總結的一些經驗談一下以下幾種調解方法。 1、過錯剖析法。一般說來,民事訴訟中原被告均存在一定的過錯,只不過是雙方承擔責任的比例不同罷了,有很多原告起訴到法院,是為討一個說法,出一口氣,尋找心理平衡。在處理人身損害賠償類糾紛時,一般是雙方分擔責任,很少有一方承擔全部責任的案件。因此在審理過程中,法庭調查結束後,主審法官便可作一個小結,認定證據,查明基本事實後,要對責任大的一方,一般來說應是被告進行批評教育,盡管有時糾紛是因為過錯小的一方引起,此後也要指出過錯小的一方在本案中應承擔的責任。總之要出於公心,居於中立,說公道話,盡管雙方都受到批評,只要責任劃分得清楚,他們內心還是服的。在此基礎上,根據雙方過錯大小,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進行調解,一般都能達到較好的效果,標的小的案件甚至可以當庭履行。2、背靠背法。在很多民事案件處理過程中採用「背靠背法」會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此種方法可在庭前、庭中休庭後或庭後進行,一般兩名審判員或一名審判員和一名書記員找一方當事人談話,通過溝通,了解案件的一些實質性問題,使主審法官心中有數。只有知曉兩方的情況,才能找准調解的突破口。如在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過程中,通過了解雙方的經濟承受能力後,可以背靠背做工作,與被告談時,可以談到法律的規定,談如果原告不讓步,被告必須在判決生效後的一定期限內全部返還本息。否則法院採取一些必要的強制措施,被告既丟了面子,又受到經濟損失。與原告談時,可以講一些被告的實際困難或因天災人禍造成目前不能及時清償債務的現狀,與其「魚死網破」不如要被告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還款計劃,逐步清償債務,在雙方的觀點基本趨於一致時,再面對面地調解,便很容易達成協議,此中很多背靠背做工作時講的一些道理是不能在面對面場合講的,否則會取到相反的效果。3、親情融化法。有些家庭矛盾是因一時之氣或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有的矛盾越鬧越深,雙方都不願放下架子,但從雙方內心深處來講,是願意和好的,如贍養糾紛等,有的是父母與子女間矛盾,有的實質是兄弟間的矛盾。此時,可與子女溝通,讓他們回想父母十月懷胎的苦楚、把他們拉扯大的艱辛、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父母所奉獻無私的愛。烏鴉且有反哺之情,羔羊還報跪乳之恩,況且人乎?尊老愛幼、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血濃於水,於情於理觸動子女的靈魂,情景交融,使其回顧過去親情的可貴和目前反目成仇而帶來的情感傷害,使雙方能求大同、存小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樣,調解便水到渠成了。4、冷處理法。善於捕捉調解信息,掌握調解時機是做好調解工作的重要環節。一般情況下,對民事案件的調解宜早不宜遲,對外力影響小、訴訟成本較小的案件在立案初期調解,效果會很好。但有些案件則相反,宜採用冷處理法。如離婚案件,多年的夫妻從走向婚姻殿堂到走進法庭大門,雙方必定經歷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和心理矛盾過程,有的是因為與對方父母關系僵化造成,有的則是由於一時誤會或一時沖動所致,雙方一個「釘子」一個「斧頭」,互不相讓。如果在雙方的氣頭上進行調解,必定是事倍功半,鬧得不好還會兩頭受氣,此時宜採用冷處理,叫雙方回去考慮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雙方的親戚朋友同事同學等身邊的人必定會做一些和解工作,同時也幫助雙方解開一些疙瘩和消除一些誤會,有的當事人有的會主動來撤訴。沒有完全想通的當事人也會有不同程度地動搖,主審法官這時可乘熱打鐵,加大調解力度,這樣,和好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冷處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久「冷」而不處理,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了解雙方的思想動態,以便掌握最佳時機,同時要避免久調不結,尤其是要避免超審限的現象發生。5、換人調解法。法官遇有一些棘手案件,調解結案作為首選時,必然會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調解。如遇當事人沒有松動或松動不大時,會產生一些急躁心理,有時甚至會與當事人產生對抗性情緒,這樣便不利於案件的繼續審理,此時宜採用換人調解法。變換一個調解人會減緩當事人心理壓力,且調解人也許會變換一個角度進行。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語氣不同的切入點會給當事人一個全新的感受,但法律終究是相通的,說千道萬,此調解人與彼調解人的調解觀點最終是一致的。雖然兩人事先未溝通未商量,但當事人感覺到倆人觀點如此相同,便會打消疑慮,便會對法院對法官深信不疑,便會增加對法官、法院的信任感,這樣調解起來便容易多了。換人調解應不拘一格,不僅是審判員間交換調解,還應包括、人民陪審員、法官助理、書記員等,在必要的時候,法院院長、庭長等法院領導也可以親自出馬,利用其更高的威信、更強的影響力做當事人的工作,促成調解協議的達成。6、法官、人民調解員、委託代理人互動調解法。對一些當事人有委託代理人的案件調解時法官主動與代理人溝通共同商定最佳調解方案,與代理人一起做當事人的調解工作,這樣當事人更容易接受,從而促成協議的達成。還可以邀請當事人所在村的村幹部、有威望的人參加調解工作,他們更了解當事人的實際情況,對當事人更有說服力,增加了調解的透明度,同時在法官的正確引導下積極促成協議。另外在村委會調解時法官也可以主動參與調解,指導村委會依法調解,與村委會共同努力協調一致,利用換位思考法讓當事人站在調解員的位置上思考,讓當事人也感受到調解人員的誠心和解決問題的誠意,使調解工作更具人性化,在和諧的氣氛中達成協議,這樣會取得更好的社會效果。例如民和縣西溝鄉西巷村村民武秀蘭與蘭州市永登縣河橋鎮主卜村村民馬忠元於2003年2月,雙方未經婚姻登記機關登記,馬忠元招婿到武秀蘭家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共同生活期間雙方在家中修建房屋6間半,2005年底,雙方因家庭矛盾分居生活,此後雙方矛盾日漸加深,馬忠元揚言用電雷管炸死武秀蘭全家相威脅,矛盾不斷升級,2006年8月,武秀蘭無奈訴至法院請求馬忠元搬出其房屋,法院受理後,先後多次到武秀蘭家進行調解雙方的家庭矛盾,但雙方態度堅決互不讓步,馬忠元拒不搬出,法院審理後認為,原、被告未經婚姻登記機關登記,被告招婿到原告家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共同生活期間修建房屋6間半,雙方在共同生活期間,共同修建的房屋應屬家庭共有財產,被告系房屋的共有人之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廿十一條之規定:「財產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被告居住在有其共有份額的房屋是對共有財產的依法使用,並未侵犯原告的財產所有權,故被告的行為不構成侵權,原告關於被告侵犯了其財產所有權要求遷出其房屋的請求與事實不符,證據不足,法院不予支持。故判決駁回原告武秀蘭的訴訟請求。本案雖經法院判決結了案,但判決並未解決本案的實際問題,原、被告家庭矛盾仍然不斷,甚至升級到馬忠元對武秀蘭家中飲水中投毒的地步,馬忠元也被派出所多次制止,法庭人員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主動聯系西巷村村幹部到原告家進行調解,讓村幹部對馬忠元做思想工作,法庭工作人員對武秀蘭做思想工作,進行背靠背的調解,在長達一天的說服工作中,雙方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最終雙方達成協議,武秀蘭給付馬忠元房屋折價款3800元,馬忠元搬出武秀蘭的房屋,並在村委會寫下了協議,雙方當事人按了手印,至此,通過法庭與村委會共同聯手調解圓滿解決了一件家庭糾紛案,防止了一起民轉刑案件的發生。總之,民事調解工作是一項關繫到人民內部安定團結的重要工作,調解的方法很多,調解成功與否,調解率的高低,可以折射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調解首先取決於審判員的責任心和責任感;其次,通過調解還可折射出一個人的業務素質和調解技能。同時,人民法院要充分發揮基層民事調解組織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地指導調解人員開展工作,通過法律培訓、咨詢解答、邀請調解人員參與案件調解等形式,提高人民調解員的法律意識、政策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共同構築社會穩定的防線。謝謝閱讀!
D. 作為一名輔警如何協助民警調解矛盾糾紛
可以把雙方當事人的矛盾糾紛記錄下來,協助民警做好糾紛調解工作,配合社區內調解員疏導當事人情緒。
E. 矛盾糾紛調解的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您好:
面對面與背靠背相結合調解法
有的矛盾糾紛爭議的不是重大的利益,而是為了爭面子、賭氣,對於此類糾紛,調解人員就可以先用「背靠背」調解法。調解人員分別做當事人的工作,待雙方當事人的情緒穩定,意見接近時,再把當事人叫到一起「面對面」地做工作,促使雙方當事人相互謙讓、心平氣和地進行協商,使糾紛得到圓滿解決,從而避免情緒對立和吵鬧等矛盾激化的情況發生,提高調解的成功率。
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調解法
在調解過程中,調解人員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適時對當事人進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弘揚社會主義道德觀念。通過法情並用,引導當事人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發揮法律與道德的雙重作用,喚醒當事人的良知,引導當事人化解矛盾。
借用外力調解法
調解人員還可以通過調查摸底,請出當事人佩服、對其有影響力的人來做當事人雙方的工作,緩和當事人的對立情緒,引導他們達成調解協議。一是鄰里調解。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都是聚群而居的,相鄰關系密切而又重要,一家有事,四鄰相助,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因此,遇到矛盾糾紛時,可有選擇性地請鄰里人員幫助進行調解,規勸雙方當事人以團結為重,做出諒解與讓步。因為是鄰居,平時又都很了解,這種調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友情調解。友情調解是指當事人發生糾紛時,調解人員可根據情況請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好友予以勸導、疏通及說服教育,使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化干戈為玉帛。三是聯合調解。民間糾紛的情況復雜、牽扯人多、涉及面廣,僅靠一個部門調解往往力不從心,效果不佳,在這種情況下,應邀請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到場分頭做工作,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褒揚激勵調解法
民間糾紛調處方法很重要,說話要講究方式,語言要講究藝術,既不能單刀直入,更不能五馬長槍,要深入淺出,和風細雨。在實際調處中,對當事人的優點和長處及時表揚鼓勵,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表揚鼓勵,尋找共同語言,縮短當事人之間的距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自信心和正面的興奮情緒,堵住可能反復的退路,從而使調解成功率得到提高。
排憂解難調解法
有些矛盾糾紛發生是因為當事人在生產生活中確實存在一定實際困難,對於這類糾紛,調解人員要通過深入細致調查,找出症結所在,切實幫助其解決困難。困難解決了,矛盾糾紛也就化解了。
迂迴遷讓調解法
在矛盾糾紛調解中,調解人員要針對當事人的個性特點,因人因事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化解。對那些說話尖刻、刺耳難聽的當事人,調解員不能感情用事、以怒制怒,說絕話、講狠話,而是讓他們把心裡話講出來,把心裡的積怨發出來,然後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從而達到調解效果。
真情打動調解法
矛盾雙方往往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執,事情本來並不大,為爭一口氣,互不相讓,僵持不下,還有些矛盾雙方當事人都想得到解決,但卻難以啟齒。對這類型糾紛,調解人員要以情感人,主動和解、對話調解、互諒調解。實踐證明,這是調解家庭、夫妻矛盾的最好方法。
F. 治安調解技巧
(一)主動控制局面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和睦共商的調解氣氛,避免和及時制止糾紛雙方互相指責的問題發生,以防調解轉變成勸架。
(二)要正確選擇、合理限制參與人參加調解。其一,對於疑難復雜的糾紛,組織調解處理時,要邀請司法人員參加聯合調解。其二,對於思想固執或對調解心有顧慮的當事人,可以在其親戚、朋友中尋找能說服他的人,邀請其配合民警做好調解工作,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三,進行調解時,當事人各方參與人以1~2名為宜。如果雙方當事人的人數不加限制,就會出現人多嘴雜、意見不一的復雜局面,容易發生爭吵而影響調解。
(三)要多做教育、疏導工作。要幫助雙方當事人學習有關法律,分清是非,明確責任,擺事實講道理,以理以法服人;在語言表達和表情態度上,使當事人感到我們嚴肅認真、誠懇熱情、句句在理。通過耐心細致的教育、疏導工作,化解矛盾、緩和對立情緒,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糾紛,避免沖突發生。
(四)調解時要隨機應變。調解員要根據當事人各方的意見、態度等變化隨機應變,不斷調整和變更方法策略。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用建議的形式,提出方案供雙方當事人商議,促使他們雙方達成共識,最終達到調解成功的目的。
(五)注意對調解過程及結果保密。對外不得隨意透露調解的內容和調解員自己的看法,以免引起當事人周圍無關人員胡亂議論和猜測,並傳來傳去,導致雙方當事人反悔。
(六)要正確把握調解的次數。公安機關對「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治安案件進行調解處理時,一般情況下只調解一次,不能反復調解耽誤治安案件的及時處理。必要時,公安機關可以增加一次調解。所謂必要時,是指雙方當事人都表示願意接受調解,只是尚有部分問題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或者尚有部分案件事實沒有查清,需要進一步查清事實而再調解一次。
二、調解中的幾點要求
(一)莊重平和,態度取勝。民警出現在調解現場,面對雙方當事人,或單方當事人,第一時間的態度非常重要,要做到表情認真、態度莊重而不失平和。恰當的態度,對處置調解糾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力,是調解民警的無聲武器。恰當的態度能使糾紛雙方當事人在心理上產生安定、信任之感,對喧鬧的現場起到平喧息聲的作用,對正在「火頭」上的當事人起到很好的「滅火」震懾作用,為下一步的調解鋪平道路。
(二)仔細詢問,專注傾聽。民警在調解工作開始之前,必須做認真的全面調查。詢問是調解工作中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詢問得越仔細、越全面,調解的材料就越充分、越翔實、越客觀。傾聽是人的基本涵養和能力,是對陳述人尊重的一種表現,民警在調解現場,要注意傾聽雙方當事人各自的陳述,以及旁觀者、知情人的敘述。專注的傾聽,也會在心理上給當事人以信任感與安全感,從內心接受調解的進行。傾聽時要注意不能偏聽一方,主觀臆斷,會造成調解不公,使雙方當事人不服,或致一方當事人利益受損,甚至使糾紛升級激化,這樣的調解就是失敗的調解。
(三)翔實記錄,完備手續。記錄是調解工作中必須運用的重要程序和有效手段之一。調解民警對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及旁觀者、知情者的敘述記錄過程,也是使雙方當事人情緒平靜的過程。當事人通過回答民警的詢問,注意力就會不由自主地開始轉移,激烈的情緒開始退潮,特別是對個別無理取鬧、胡攪蠻纏的當事人更是一劑有效的鎮靜劑,為解開僵局打開大門。調解記錄務必翔實,入檔保存,以備查詢。
(四)善用語言,事半功倍。調解員把握語言的分寸不同,運用場所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俗話說:一句話讓人怒發沖冠,一句話讓人轉怒為笑。語言的力量可見一斑。周永康同志任公安部部長時,要求公安民警要「說得過、追得上、打得贏」。其中,「說得過」,就是要求民警具備良好的口才。好的口才來自於對社會生活經驗的總結和廣泛知識的學習,是民警調解工作的另一件武器。表現在調解工作中,就是要求民警達到善於運用語言讓群眾「一笑泯恩仇」的境界。善用語言,用好語言,最終能使糾紛雙方盡棄前嫌,化干戈為玉帛。
三、要盡力避免引火燒身
調解糾紛弄不好會引火燒身,使得糾紛雙方將怨氣發泄到調解員身上。
G. 所謂的民警調節事件,是應該怎樣調節的
1、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及《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治安案件可以調解處理。
2、調解應當在民警的主持下進行。
3、調解應當在受案後的3日內完成調解,一般為一次,必要時可以增加一次。
4、對於調解不成功的,公安機關應當對違法人依法給予處罰。
5、民警在受案後應當及時展開調查取證,所謂及時是指不超過24小時。
6、調解應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進行。「調節不好不可以離開」顯然有強迫的嫌疑,是違反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