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當事人就同一糾紛不能再申請

當事人就同一糾紛不能再申請

發布時間:2021-06-27 18:51:27

㈠ 同一案件,同一糾紛,仲裁裁決完後,不可以再次申請仲裁。請問是否有具體的法律條文支持

不可再次申請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9條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57條 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第62條 當事人應當履行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1)當事人就同一糾紛不能再申請擴展閱讀:

如果涉及勞動仲裁,作出仲裁前撤回的,可以再次申請仲裁。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35條 仲裁處理結果作出前,申請人可以自行撤回仲裁申請。申請人再次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

《仲裁法》第58條 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一)沒有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

人民法院認定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裁定撤銷。


㈡ 同一個勞動糾紛案件,勞動者提起訴訟後,還能在提起第二次仲裁嗎兩次仲裁的訴求不同。

雖然勞動法方面沒有明確規定,但是「一事不再理」原則是維護判決效力,防止濫用訴權的重要手段。「一事不再理」原則,表示一個合格法庭的生效裁決對於同一訴訟的各方當事人都是終局的。根據我國仲裁法第9條的規定:「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基於同一個合同關系,同一個當事人,同一仲裁請求,提起兩次仲裁,顯然違反了「一事不再理」的仲裁原則,屬於濫用權利,浪費仲裁資源。裁決的實質上的約束力,就是既判力,即一個確定判決作出以後,後來的任何裁判都不得與該確定判決的內容相抵觸。我國有學者認為,既判力要求法院的判決確定以後,無論該判決是否存在誤判,在未被其他法律文件依法變更或者撤銷以前,當事人和法院都要受判決的拘束,不得就該判決的內容進行任何意義上的爭執。仲裁也是如此。

㈢ 同一案由當事人不服判決可否重新起訴的法律依據

  1. 以專業的表達方式,你問的應該是對於同一訴訟標的進行訴訟,法院作出了判決,但當事人對該判決不服,是否可以重新起訴。回答是否定的,不能。我國訴訟法規定「一事不再理」原則。如果對於同一訴訟標的,經過法院作出判決或者出具調解書等法律文書,待生效後即具有既判力,非經合法程序不得更改。

  2. 如果法院出具的是調解書,那麼法院送達雙方當事人並經過簽字確認,調解書即已生效。但有一種情況可以申請再審,即調解書違反當事人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有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可以申請再審。

  3. 如果法院作出判決,判決作出後,送達當事人後15日內,判決書並未生效,如當事人不服判決,當事人可以以書面形式(就民商事案件而言)向作出判決法院提起上訴。如在此期限內未提交書面申請,判決書生效。其中具有給付內容的判決發生強制執行力,在判決規定期限內債務人不履行義務,債權人可申請法院對該判決強制執行。

  4. 如果判決書生效後,在六個月內如不服,當事人可以申請再審。

  5. 以上期限都超過,如當事人不服,當事人可以繼續申訴。

㈣ 同一案件是否可以兩次仲裁

如果仲裁請求一致,那麼是不可以的,但如果提出的是其他仲裁請求(例如第一次仲裁未申請的工資或加班費),那麼是可以的,只要未超過仲裁期限,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

㈤ 合同糾紛進行仲裁後對裁決結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上訴.對不對

不能。仲裁做出的裁決是終局的。不能再向法院起訴或者提起上訴,也不能要求再次仲裁。這就是仲裁製度中的「一裁終局制」,如果一方不自覺履行裁決,對方可以申請執行仲裁裁決。

但要注意,仲裁是民間性質的,所以當事人不能向仲裁委員會申請執行仲裁裁決,而必須向有管轄權的法院,即向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被執行財產所在地法院提出申請,由法院來強制執行仲裁裁決。另外,仲裁中的財產保全也是由有關法院,即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被申請保全的財產所在地的基層法院裁定執行的。

如果仲裁裁決存在下列問題之一,仲裁當事人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6個月內可以向有管轄權的法院,即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法院提出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

1、當事人之間根本沒有達成仲裁協議的;

2、仲裁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3、仲裁庭的組成或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仲裁裁決所依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4、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5、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徇私舞弊,枉法裁決的行為的。法院經審查後,應當在兩個月內作出撤銷仲裁裁決或駁回當事人撤銷仲裁裁決申請的裁定,對此,當事人無權上訴.但是仲裁裁決被撤銷的,當事人可以重新達成仲裁協議再申請仲裁或向法院起訴。

(5)當事人就同一糾紛不能再申請擴展閱讀

租房合同中的糾紛解決方法

按實際情況,租房合同屬於合同糾紛,當事人協商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人民法院按請求作出相關的判決。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三十三條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三十五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㈥ 仲裁與訴訟

仲裁對於許多人來說是陌生的,甚至對於從事法律工作的人來說也不是很熟悉。現結合相關的工作經歷對兩者進行一個簡單的比較。
仲裁,是指當事人根據雙方的仲裁協議或者有關規定,將糾紛提交約定或者規定的非司法性質的第三者,由其對爭議事項所涉權利義務,作出裁決的一種法律制度或解決糾紛的方式。
訴訟,依所涉案件性質和內容的不同,分為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從可比性方面研究,就當事人爭議和糾紛的性質、受案范圍、程序性特點來看,仲裁和民事訴訟有諸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仲裁的受案范圍是民事訴訟的一部分,以合同糾紛居多。而民事訴訟除了合同糾紛以外,還受理婚姻、收養、監護、繼承等等糾紛。
仲裁與訴訟的主要區別:第一,訴訟實行地域管轄和級別管轄,仲裁則實行協議管轄,充分體現了仲裁活動的自願性。第二,訴訟當事人不能選擇審判員,也不能超過管轄級別選擇法院,而仲裁活動的當事人既可以選擇仲裁機構,還可以選擇仲裁員。第三,仲裁實行不公開審理,除非當事人要求公開審理,訴訟則不同,一般實行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實行不公開審理。第四,當事人不服法院的判決可以上訴,仲裁不得上訴,實行一裁終局。第五,仲裁機構本身無強制措施,生效的裁決需要申請人民法院執行,而人民法院可以對干擾訴訟活動的當事人採取強制措施,生效的判決可以強制執行。
從仲裁與訴訟的主要異同的比較中,可以看出這兩種程序各有優勢和不可替代之處,這也正是確定兩種不同的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之所在。就當事人而言,可以從自身的情況、糾紛的特點、具體的需求來選擇糾紛的解決方式。

㈦ 有關重復起訴、重新起訴的問題

一、重復起訴
一般是指同一案件向兩個法院提起的訴訟。我國法律規定,同一案件不能向二個以上的法院起訴。
二、同一法律關系重復起訴
一般是指同一法律關系,法院已經作出了生效判決或裁定,又重新起訴的。
根據「一事不再理」原則,裁判機構已作出生效裁判的同一糾紛,當事人不能在提請裁判機構重新裁判,裁判機構亦不能再行受理當事人的申請而重新裁判。其核心內容就是禁止當事人就同一法律關系重復起訴。民訴法規定「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㈧ 交通事故同一起案件不可以起訴2次嘛

民法訴訟程序遵循「一事不再理原則」

根據法理精神,一般認為適用「一事不再理」原則的案件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1)同一當事人,即兩次訴訟的原、被告是否相同

(2)同一訴訟標的,即兩次訴訟中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是否一致,訴訟標的即是訴訟事實與理由的結合

(3)同一訴訟請求,即後訴與前訴的請求是否一致,包括文字表述不同但實質一致的情況

只要滿足上訴三個條件,任何一方當事人都不能夠以任何理由就同一糾紛再次提起訴訟。

第一步:明確要「告誰」

打官司中,「告誰」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告的對象不對,不僅浪費了時間、人力、財力,還達不到要求賠償的目的。在「告誰」的問題上,首先要看發生事故時對方所駕車輛行駛證上的車主是誰,如果是肇事司機本人,那就直接起訴他。如果車輛另有其主,可以將肇事司機與車主作為共同被告一起起訴。如果車主是單位,可以將單位一並作為被告告上法庭。

此外,從維護權益受損一方利益的角度出發,國務院頒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還特別規定了車主承擔墊付責任的原則。車主承擔墊付責任是指承擔賠償責任的機動車駕駛員暫時無力賠償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機動車的所有人負責墊付。但事後,承擔墊付責任的車主可向肇事司機追償。

第二步:拿到證據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是認定道路交通事故的法定機關,雖然其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應經當事人予以質證,不能當然成為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但它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糾紛的重要證據,在訴訟中,對於證明雙方當事人各自應負的責任程度仍具有重要的意義。案件起訴至法院後,法院固然應當根據法庭調查的事實對事故責任進行確認,調查范圍不受公安機關責任認定書的限制,但在通常情況下,當事人沒有確鑿證據推翻責任認定書的內容時,法院都會採信公安機關對責任的認定,並以此為基礎確定有關當事人的賠償責任。因此,當事人在拿到交通隊的事故責任認定書時,一定要仔細看清責任認定內容。如果不服,要及時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請復議


第三步: 合理要賠償

交通事故糾紛案件中,涉及的賠償問題一般包括財產損害賠償和人身傷害賠償。財產損害賠償的范圍主要包括:修車費;車上貨物損失等。修車費:根據修車發票上的合理數額認定,如果車輛已經報廢應折價賠償;事故中車上物品的損壞賠償,應當按實際損失進行賠償。

人身損害賠償的項目主要有: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殘疾者生活補助費;殘疾用具費;喪葬費;死亡補償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交通費;住宿費等等。其中,誤工費包括兩部分,一是當事人在看病、住院期間不能上班造成的誤工費,二是因處理交通事故善後事宜的誤工費。

㈨ 仲裁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 a.

哪做出的仲裁,是法院還是其他仲裁部門,如果是其他部門,法院是要受理的。如果是法院做出的,那麼法院就不予受理。

㈩ 對於漏訴的請求,申請仲裁受不受一事不再理原則的約束

對於路痴的請求,申請仲裁收不收一師一是不在於理原則的約束?申請總裁不受一式應該在原則的有約束

閱讀全文

與當事人就同一糾紛不能再申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
農業銀行卡有效期怎麼看 瀏覽:194
中威客車侵權 瀏覽:831
佛山市聯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368
相鄰權糾紛民事起訴狀 瀏覽:526
兵團心理咨詢師證書查詢 瀏覽:863
徐州金連春合同糾紛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