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勞動報酬糾紛和承攬合同糾紛有何區別
您好,回答如下:
1. 勞動報酬糾紛:是指 勞工與企業有 事實勞動關系,企業與員工因工資數額或發放等問題。
2. 承攬合同糾紛:是指 不是企業的員工,但有書面協議承做企業的工作,因質量或交期或款項的問題。
以上,僅請參考。
❷ 承攬合同糾紛怎麼處理
承攬合同的種類來很多,源《合同法》第251條規定了常見的幾種承攬合同:
1、加工合同即承攬人以自己的設備、技術,用定作人提供的原材料,為其加工製作成特定產品,定作人接受產品並給付報酬的合同,亦稱來料加工合同。如服裝店為人縫制衣服;裝裱人為人裱字畫。
2、定作合同即承攬人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原材料,為定作人製作特定產品,定作人接受產品並支付報酬的合同。如木器廠用自備材料為定作人製作傢具。
3、修理合同即承攬人為定作人修復損壞的物品,使其恢復原狀,定作人為承攬人支付報酬的合同。在修理中所需要的機件、配件可由承攬人提供,也可由定作人提供。
4、復制合同即承攬人按照定作人提供的樣品,重新製作一個或數個成品,定作人接受復製品並支付價款的合同。如承攬人為文物部門復制文物,製成復製品用於展覽。
5、測試合同是指承攬人根據定作人的要求,利用自己的技術和設備為定作人完成某一項目的性能進行檢測試驗,定作人接受測試成果並支付報酬的合同。
6、檢驗合同是指承攬人以自己的技術和儀器、設備等為定作人提出的特定事物的性能、問題、質量等進行檢查化驗,定作人接受檢驗成果,並支付報酬的合同。
❸ 什麼是承攬合同,承攬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有哪些
承攬合同是日常生活中除買賣合同外最為常見和普遍的合同,我國《合同法》第251條第1款對承攬合同所下定義為:「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在承攬合同中,完成工作並交付工作成果的一方為承攬人;接受工作成果並支付報酬的一方稱為定作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合同中沒有以承攬人、定作人指稱雙方當事人,也不影響對其法律性質的認定。
(一)協商解決
協商就是承攬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糾紛發生後,通過相互協商,達成協議,確立糾紛解決的方法、步驟及各自承擔的民事責任,最終解決合同糾紛。由於承攬合同的簽訂,是雙方當事人協商的結果,因而,糾紛發生後,雙方當事人彼此諒解,通過互相協商解決糾紛是可行的,它也是我國解決合同糾紛的最主要、最常見的方法。協商解決承攬合同糾紛,可以節省時間,盡快解決糾紛;還可以節省大量的仲裁或訴訟費用及仲裁或訴訟所耗費的人力;並可以避免長時間訴訟或仲裁造成的經濟損失。
採用協商方式解決糾紛要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雙方協商的基礎是國家一系列有關法律、法規;其前提是雙方的平等、自願。在此條件下,雙方本著實事求是、互相諒解的態度,達到求大同存小異,使分歧順利得到解決。
爭議雙方在協商不能達到意見統一時,可以向合同管理機關申請調解,或者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事後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仲裁解決
仲裁是指爭議雙方根據爭議發生前或爭議發生後達成的協議,自願將爭議交給第三者作出裁決,雙方對裁決必須執行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是我國解決合同爭議的一種重要法律制度。
仲裁分國內仲裁與涉外仲裁。1995年9月10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是國內仲裁與涉外仲裁都適用的法律。該法規定:仲裁裁決自裁決書作出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履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可以按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申請執行。
根據《仲裁法》,當事人採取仲裁方式解決爭議,應當雙方自願並達成協議。可以在承攬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也可以在爭議發生前或發生後就請求仲裁達成協議。仲裁協議應寫明請求仲裁的意願、仲裁的事項、雙方所選定的仲裁委員會。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雙方當事人達成了仲裁協議,有仲裁協議,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當事人可以選擇仲裁委員會,不受級別與地域限制。承攬合同中具有涉外因素的,涉及對外貿易、涉外運輸和海事糾紛的,應向中國國際商會組織設立的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或海事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裁決作出以後,當事人就同一爭議再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當事人應當履行裁決,裁決自裁決書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仲裁裁決。另外,在作出裁決前,根據當事人的自願,可以由仲裁機構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書或者根據協議的結果製作裁決書。調解書和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調解不成時,再由仲裁庭及時進行仲裁。
(三)訴訟解決
訴訟就是當事人將爭議提交人民法院解決,人民法院在檢察院的監督下,解決該爭端的一切活動。訴訟包括起訴、審判和執行三個階段。
起訴應當向被告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遞交書面形式的起訴狀並按被告人數提交副本。起訴狀應寫明當事人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住址、職業、工作單位、法人單位名稱、所在地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訴訟請求和提起訴訟的事實與理由;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址。
❹ 承攬合同糾紛,定作人未按口頭協議支付報酬,拖欠維修費兩余年,可否算利息
可以。
定作人未支付合同約定的價款,承攬人除可要求對方給付承攬費用外,可要求對方賠償因此而造成的其他損失。
具體請求1、承攬費;2其他損失:承攬費乘24月乘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月率)。
❺ 承覽人出現勞務糾紛時跟定作人有牽連嗎
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承攬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復制、測試、檢驗等工作。承攬人應當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完成主要工作,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承攬人將其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未經定作人同意的,定作人也可以解除合同。至於承攬人和他人出現勞務糾紛,與定做人沒有關系。定作人對承攬人自身的人身傷害一般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如對定作、指示或選任有過失的,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❻ 承攬合同糾紛有什麼特點
承攬合同糾紛抄屬於民事糾紛,民事主體間發生矛盾和糾紛有四種解決途徑:
第一,協商解決。雙方當事人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進而解決糾紛。
第二,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中間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願、合法的基礎上分清是非、明確責任,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促使雙方當事人自主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
第三,仲裁解決。糾紛當事人根據糾紛前或者後達成的仲裁協議或合同中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由仲裁機構依法審理,作出裁決,並通過當事人對裁決的自覺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使糾紛得以解決。
第四,訴訟解決。通過打官司解決,它指糾紛當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審理,作出判決或裁定,通過當事人對生效裁判的自覺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而解決糾紛。
《合同法》第251條第1款對承攬合同所下定義為:「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在承攬合同中,完成工作並交付工作成果的一方為承攬人;接受工作成果並支付報酬的一方稱為定作人。
❼ 本案是承攬合同糾紛還是僱傭合同糾紛
您好,
僱傭合同
僱傭合同,是雇員從事僱主授權或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或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獲得勞務報酬,僱主獲得雇員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利益的勞務活動的約定,在民法體系中屬於勞務合同。僱主僱傭他人從事勞務活動,本質上就是要通過使用他人勞動擴大僱主的事業范圍或活動范圍,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僱主對雇員有選任、指導、監督、指揮、管理的義務和權利。
僱傭關系確定後,僱主就是通過行使指導、指揮、監督和管理的權利,使自己既能從雇員的勞務中獲取利益,又可防範雇員在勞務活動中可能產生的經營損失。僱傭關系中,僱主處於支配地位,雇員則處於被支配的從屬地位。僱傭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的法律主體地位形式上平等,但在合同履行中,僱主與雇員之間的主體身份是不平等的。
僱傭合同由於勞動法未明文規定,僱傭紛爭暫時適用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調整。
承攬合同
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某項工作並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接受工作成果並支付報酬的合同。承攬合同在民法體系中屬於勞務合同中的只完成工作的合同,合同當事人雙方所注重的是承攬人的人力、技術、設備(工具)、資源等勞動條件,勞動條件決定承攬人的工作成果,成果質量具有決定定作人期待的利益保障和承攬人獲取報酬的雙重屬性。
承攬合同具有四個顯著的特徵:
一是承攬人的工作過程不受定作人監督、指揮和管理,由承攬人按合同標的獨自完成工作達到成果質量。
二是承攬合同標的的特定性,承攬人交給定作人的工作成果必須是合同指定的、滿足定作人特殊需要的物或產品。
三是承攬人交付定作人的物或產品是合同約定由其獨自完成的勞動產物(成果),而不是市場供應采購的物品。
四是承攬合同的紛爭只體現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工作成果的數量質量、交付成果時限和報酬給付、定作標的變更、材料提供瑕疵、圖紙和技術要求不符、不合理監督檢驗、定作物及材料保管不善、留存泄密、中止合同等所造成損失方面的賠償,一般不涉及人身損害方面的賠償之爭。
承攬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紛爭,所適用的法律是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❽ 承攬合同糾紛
承攬合同糾紛屬於民事糾紛,民事主體間發生矛盾和糾紛有四種解決途徑:
第一,協商解決。雙方當事人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進而解決糾紛。
第二,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中間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願、合法的基礎上分清是非、明確責任,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促使雙方當事人自主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
第三,仲裁解決。糾紛當事人根據糾紛前或者後達成的仲裁協議或合同中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由仲裁機構依法審理,作出裁決,並通過當事人對裁決的自覺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使糾紛得以解決。
第四,訴訟解決。通過打官司解決,它指糾紛當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審理,作出判決或裁定,通過當事人對生效裁判的自覺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而解決糾紛。
《合同法》第251條第1款對承攬合同所下定義為:「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在承攬合同中,完成工作並交付工作成果的一方為承攬人;接受工作成果並支付報酬的一方稱為定作人。
❾ 請問,勞務承攬沒有簽合同,只是口頭約定,現在發生工作量、勞動報酬糾紛怎麼解決
勞動者沒有勞務承攬合同,那麼要提供工作量、勞動糾紛證據,才能反映到仲裁委員會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