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商標侵權和假冒偽劣有什麼區別
商標侵權抄
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假冒偽劣
以假充真,偽造劣質。指產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進行偽造,或質量低劣。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正版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應當依法嚴厲打擊。
㈡ 論注冊商標的假冒侵權和仿冒侵權的區別
商標侵權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假冒偽劣以假充真,偽造劣質。指產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進行偽造,或質量低劣。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正版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制**冒偽劣商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應道法嚴厲打擊。就主體來看,在商標侵權訴訟中;有權利主體和責任主體這兩個基本分類。權利主體是商標權的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權利人通常又是商標權的原始主體,他們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商標並獲得核准注冊。利害關系人通常則是繼受主體,他們通過商標權的繼承、轉讓或者使用許可等方式取得商標權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權益。權利主體作為原告,應當有嚴格的條件,因為這不僅涉及到訴權的行使問題,還涉及到請求權的享有問題,也即商標權項下的權利(假如涉及到獲得侵權賠償等經濟利益時)由哪些主體來瓜分。其實權利和責任一樣,其享受或者承擔也應當有一定的順序。屬於第一順序的主體,他們對於權利有同等的分配機會和同一的分配順序。在他們沒有明示放棄實體權利的時候,法院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剝奪其權利。
㈢ 專利侵權行為和假冒專利行為的區別與聯系
據《專利法》第60條規定,在專利有效期內,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某專利的行為就是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即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製造、使用、銷售其專利產品,使用其專利方法,或製造、銷售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 就是侵權行為。
構成侵權行為,一般應具備以下幾個法律特徵:
1.有被侵權的對象。侵權人有侵權行為,就是指有被侵權的對象—即記載在專利文件中的專利產品、專利方法或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2.必須是違法的侵害行為。根據《專利法》的規定,侵權要有特定的行為,而且這些行必須是違法的行為。這些行為可歸結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製造、使用、銷售專利產品,使用專利方法這四種。
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的行為。侵權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使用、銷售專利產品或使用專利方法的行為是以生產經營、盈利為目的,並且這種違法侵害行為給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造成了損害,才是侵權行為。
4.侵害人必須有錯過。侵害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對專利權人造成損害而仍然希望或者聽任其發生,或者侵害人對自己的行為及其可能產生的後果應當預見、能夠預見而竟沒有預見,或者雖然預見,但都輕信其不會發生,這些都是侵害人的過錯。前者為故意,後者為過失,兩者都要承擔民事法律任。
㈣ 售假侵權和製造假貨侵權一樣嗎
明知是假貨而出售的,處罰跟製造假貨力度相同。是否「明知」不以銷售者自我辯解為准,以是否從合法渠道進貨、進貨憑證是否正規,進貨價格是否能引起合理懷疑等因素進行推定。
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第二百一十三條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假冒注冊商標罪)
第二百一十四條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㈤ 制售假冒商品與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有什麼實質區別行政處罰時應分別用什麼法律規制
制售假冒商品是給自己的偽劣產品貼上別人的商標。侵犯知識產權是沒有經過產品產權擁有者的同意,利用人家工藝生產出正規的商品。前者是制假犯罪,後者侵佔他人財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