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農村婚姻財產糾紛

農村婚姻財產糾紛

發布時間:2021-06-27 07:06:51

A. 農村離婚財產怎麼分

導讀:農村離婚財產怎麼分配?農村離婚的財產爭議,可能主要是房屋,但是,農村房屋所佔用的土地所有權的主體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對其房屋下的土地只享有宅基地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那農村離婚財產應如何分配呢?詳細內容請看本文介紹:

五、婚前即已存在的家庭共同房產或原屬一方父母的房產,結婚後沒有明確給夫妻雙方的,如何分割?

男女雙方結婚後與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居住生活而沒有分家析產的,婚前即已存在的家庭共同房產或原屬一方父母的房產,結婚後沒有明確給夫妻雙方的,這樣的房產屬於一方及其他家庭成員的共同房產,不能作為夫妻共有財產予以分割。

B. 農村家庭財產糾紛

謝謝各位熱心的解答。老爺爺和老婆婆現在都健在。2套房子目前都是二女婿的名字,這么說從法律角度上大女兒沒有一點勝算了?如果找到最初修縣城房子是大女兒出錢買的地的證據能否分得一點財產?

C. 農村婚約財產糾紛法院怎樣判決

農村婚約財產糾紛,法院一般會判決女方全額返還男方給付的彩禮。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D. 農村夫妻離婚財產怎麼分割

如是共同財產,平均分配,如是一方財產,不參與分配。
《婚姻法》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以下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 工資、獎金;
(二) 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 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 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 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婚姻法司法解釋》第十一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於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
(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 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 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賠費、殘疾人生活補助等費用;
(三) 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 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 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E. 在農村離婚財產應怎樣分割

離婚財產分割有協議分割和判決分割。第一,《婚姻法》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即雙方有合法婚姻財產約定的,依約定。第二,一方的特有財產歸本人所有。如一方的婚前財產;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第三,夫妻共有財產一般應當均等分割,必要時亦可不均等,有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依法判決。如夫妻對工資、獎金;生產、經營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F. 現在在農村,離婚怎麼離有子女的話,財產怎麼分配

其實在農村離婚和在城市離婚的程序是一樣的.農村是在鄉或鎮政府的戶籍處;而城市是在城市所在的民政部門.離婚可分為協議離婚和訴訟離婚倆種.如果是協議離婚的話夫妻先協議然後去鄉或鎮政府的戶籍處或城市所在的民政部門登記即可,但協議內容必須處理好孩子的生活問題和財產的分配.如果是訴訟離婚的話直接到法院起訴離婚.
一、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收益中,哪些屬於司法解釋(二)第十一條(一)項規定的「應當歸夫妻雙方共同所有的投資收益」 ?
答:由於司法解釋(二)對「投資收益」的概念並無明確界定,在訴訟中,對於當事人主張的所謂「投資收益」,應根據不同財產形態的性質區別認定:
1、當事人以個人財產投資於公司或企業,若基於該投資所享有的收益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則對該公司或企業生產經營產生的利潤分配部分如股權分紅等,依照《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二)項的規定,應為夫妻雙方共同所有;
2、當事人將屬於個人所有的房屋出租,因對房屋這類重大生活資料,基本上是由夫妻雙方共同進行經營管理,包括維護、修繕,所取得的租金事實上是一種夫妻共同經營後的收入,因此,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租金一般認定為共同所有。但若房屋所有人有證據證明事實上房屋出租的經營管理僅由一方進行,則婚姻存續期間的租金收益應歸房產所有人個人所有;
3、當事人以個人財產購買債券所得的利息,或用於儲蓄產生的利息,由於利息收益是債券或儲蓄本金所必然產生的孳息,與投資收益具有風險性的特質不同,應依本金或原物之所有權歸屬為個人所有;
4、當事人以個人財產購買了房產、股票、債券、基金、黃金或古董等財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因市場行情變化拋售後產生的增值部分,由於這些財產本身僅是個人財產的形態變化,性質上仍為個人所有之財產,拋售後的增值是基於原物交換價值的上升所致,仍應依原物所有權歸屬為個人所有。
具體實踐中,判斷個人財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收益是否屬於夫妻共同所有時,人民法院可根據案件實際情況,對各種形式的個人財產的婚後收益,從是基於原個人財產的自然增值還是基於夫妻共同經營行為所產生來判斷,前者原則為個人所有,後者原則為共同所有。此外,若收益是基於個人財產與共同財產混同後進行投資行為所產生,無證據證明具體比例的,推定為共同財產投資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一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於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
(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二、離婚訴訟中,夫妻雙方對破產安置補償費中屬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所有的具體數額有爭議時,人民法院如何處理?
答:雖然根據司法解釋(二)第十一條之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際取得的或應當取得的破產安置補償費應為夫妻共同所有。但考慮到實踐中存在著夫妻婚姻存續期間較短,以及破產安置補償費的具體構成包含非工資補償或安置補償內容等特殊情形,若簡單將安置補償費用一概作為共同財產處理,反而有失公平並容易激化矛盾。
因此,若訴訟中當事人對破產安置補償費是否均屬共同財產爭議較大,難以確定其中屬於共同財產的具體數額時,人民法院可通過被安置方的婚齡與其工齡的比例來計算安置補償費中屬於共同財產的數額。具體而言,該比例大於1則所取得的破產安置補償費均作為共同財產;比例小於1則破產安置補償費中相同比例部分為共同財產。如夫妻一方以婚姻存續期間內取得破產安置補償費10萬元,該方婚齡為5年,工齡為10年,其婚齡與工齡的比例為1:2,那麼10萬元安置補償費的二分之一即5萬元為共同財產;若婚齡為10年,工齡為5年,其婚齡與工齡的比例為2:1,則10萬元破產安置補償費均為共同財產。

三、如何判斷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實際取得的知識產權的財產性收益的歸屬?
答:司法解釋(二)第十二條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際取得或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知識產權的財產性收益為夫妻共同所有。據此,對於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內已經明確、但實際取得卻在離婚之後的這部分知識產權性收益,也應為夫妻共同所有。以此標准相統一,我們認為,實踐中可以知識產權財產性收益已經明確的時間是否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內,作為判斷該部分收益歸屬的標准,具體如下:
1、知識產權財產性收益明確的時間在婚前的,即使收益實際取得在婚後,該收益仍為個人婚前財產;
2、知識產權財產性收益明確的時間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則無論收益的實際取得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還是在離婚之後,該收益均為夫妻共同所有;
3、知識產權財產性收益明確的時間在離婚後的,該收益為個人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二條 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三項規定的"知識產權的收益",是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際取得或者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財產性收益。)

四、離婚訴訟中,婚前有夫妻一方承租、或父母承租,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購買為產權的公房,其公房使用權本身蘊含的價值,如何歸屬和處理?
答:根據司法解釋(二)第十九條規定,夫妻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婚後以共同財產購買為產權的,該房屋為共同所有。但,從上海的實際出發,由於公房使用權可通過承租權轉讓的方式上市交易,具有一定的交換價值。因此,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共同財產出資,將原有的公房使用權轉為產權後,在離婚分割該房屋時,一概不考慮原一方承租時的使用價值,也有失公允,對此我們認為實踐中可區分下列情形處理:
1、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是基於福利政策分配取得的,婚後以共同財產購買為產權的,由於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內無法體現出原公房使用權的交換價值,則在離婚分割該產權房時可不考慮原公房使用權的交換價值的單獨歸屬問題;
2、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使用權是其以個人財產支付對價取得的,婚後又以共同財產購買為產權,在離婚分割該產權房時,應當將取得原公房使用權時所支付對價部分確定為當時承租的夫或妻一方個人所有,產權房的剩餘價值部分按共同財產分割;
3、對於婚前由夫或妻一方父母承租、婚後又以共同財產購買為產權的公房,原公房使用權的交換價值可參考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的規定,推定為父母對夫妻雙方的贈與,離婚時可直接將產權房按共同財產分割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九條 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後用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房屋權屬證書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第二十二條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五、父母為子女結婚所給付的購房出資,是否均構成對子女的贈與?當事人婚後,父母為雙方購房出資,產證登記在夫妻一方名下的,是否可認定父母的購房出資是明確表示為向夫妻一方的贈與?
答:根據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父母為子女結婚購房的出資,「應當認定為……贈與」。我們認為,條文中的「應當認定」是在父母實際出資時,其具體意思表示不明的情形下,從社會常理出發,推定為贈與。若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其與出資人之間形成的是借貸關系的,則不能適用該條規定。當然,該證據應當是在當事人離婚訴訟前形成的,離婚訴訟中父母作出不是贈與意思表示的陳述或證明,尚不足以排除贈與的推定。
實踐中,對於夫妻婚後,父母出資購買房屋,產證登記在出資者自己子女名下的,從社會常理出發,可認定為是明確向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部分出資應認定為個人所有;若產證登記在出資人子女的配偶名下的,除非當事人能證明父母出資當時的書面約定或聲明,證明出資者明確表示向一方贈與的,一般宜認定為向雙方贈與為妥。該部分出資宜認定為夫妻共同所有。
此外,盡管司法解釋(二)中的該條規定僅限於購房出資,但對於實踐中可能發生的購買其他物品的出資,同樣可根據該條規定作出相應的歸屬認定。

六、夫妻一方婚前以個人財產按揭購買房屋,婚後夫妻共同清償貸款,在離婚訴訟中如何處理?
答:夫妻一方婚前以個人財產購買房屋並按揭貸款,產證登記在自己名下的,該房屋仍為其個人財產。同樣,按揭貸款為其個人債務。婚後配偶一方參與清償貸款,並不改變該房屋為個人財產的性質。因此,在離婚分割財產時,該房屋為個人財產,剩餘未歸還的債務,為個人債務。對已歸還的貸款中屬於配偶一方清償的部分,應當予以返還。
對於產證登記在一方名下,但配偶方有證據證明婚前購房時其也共同出資的,在離婚分割財產時,該房屋仍為產證登記人的個人財產,剩餘未歸還的債務,為其個人債務,但於首付款和已歸還的貸款中屬於配偶一方出資和清償的部分,應當予以返還。
若配偶方同時有證據證明,其婚前是基於雙方均認可所購房屋為共同所有的前提下進行出資的,則雖然該房產登記在一方名下,仍宜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時應按共同財產的分割原則進行處理,同樣,其按揭貸款債務為共同債務。但在分割共同所有的房產時,對於存在當事人出資數額比例懸殊,且婚後確未共同生活或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較短等情形的,也應一並考慮,可參考當時的出資比例對房產進行分割,而不宜拘泥於各半分割。

七、基於同居關系,當事人僅訴請分割財產或確定子女撫養,或一並訴請分割財產和確定子女撫養的,如何確定案由?
答:司法解釋(二)施行後,基於同居關系,當事人僅訴請分割財產或子女撫養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案由可根據具體訴請確定為「財產權屬糾紛」或「子女撫養糾紛」。
如果當事人同時訴請要求分割財產和子女撫養,案由可確定為財產權屬和子女撫養糾紛。

八、無效婚姻訴訟中,哪些情況可准許申請人撤訴?民訴法關於按自動撤訴處理的規定,人民法院能否適用?
答:根據司法解釋(二)第二條的規定,在婚姻關系無效的情況下,當事人申請撤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但若在審理中發現根據最高院司法解釋(一)第八條規定原有導致婚姻無效事由已消除,則婚姻關系轉為有效,此時,人民法院可向當事人示明。當事人申請撤訴的,可以准許。
對於婚姻無效案件審理中,出現符合民訴法規定的按自動撤訴處理情形時,人民法院應當主動查明婚姻關系是否無效。若無效則不能按自動撤訴處理而應宣告婚姻關系無效,若有效則可以按自動撤訴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案件後,經審查確屬無效婚姻的,應當依法作出宣告婚姻無效的判決。原告申請撤訴的,不予准許。)

九、當事人訴請離婚,人民法院審理後發現婚姻關系無效,如何處理?
答:根據司法解釋(二)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應向當事人告之婚姻關系無效之事實,當事人變更離婚訴請為申請宣告婚姻關系無效的,人民法院可變更案由,並分別製作婚姻無效判決書和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的判決/調解書,當事人的地位在婚姻無效判決中仍可表述為原、被告。
對當事人仍堅持訴請離婚的,人民法院可依職權變更案由,並分別製作婚姻無效判決書和涉及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的判決書或調解書。關於婚姻無效的判決書主文應表述為:「1、駁回離婚訴請;2、婚姻關系無效」,當事人地位可仍為原、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離婚案件後,經審查確屬無效婚姻的,應當將婚姻無效的情形告知當事人,並依法作出宣告婚姻無效的判決。)

十、同一法院或不同法院就同一事實即受理無效婚姻案件又受理了離婚案件,判決婚姻關系無效後,另一已受理的案件,如何處理?
答:離婚案件以夫妻雙方形成合法婚姻關系為前提,在該婚姻關系已為生效判決認定無效的情況下,對另一離婚訴由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依職權直接變更其案由,為無效婚姻。
同時,由於該所謂離婚案件實際需要處理的是婚姻關系無效後的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糾紛。若婚姻無效案件當事人的申請中已包括了處理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的,人民法院可直接對離婚案件作出駁回離婚訴請的判決,當事人之間的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糾紛則在婚姻無效案件中處理;若婚姻無效案件當事人的申請中不包括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的,人民法院對離婚案件除判決駁回離婚訴請外,還應就婚姻關系無效後的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進行處理。

關於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
若干問題的解答(二)
2004年9月7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印發
滬高法民一[2004]26號

一、 離婚財產分割協議可撤銷或變更的理由應如何把握?
答:司法解釋(二)第九條對當事人協議離婚時的財產分割協議可撤銷和變更的理由規定為「欺詐、脅迫等」,說明其並不僅限於欺詐和脅迫。
但離婚財產分割協議確實有不同於一般民事合同的地方。由於離婚雙方畢竟有過夫妻名分,共同生活過一段時間,可能還育有子女,在訂立共同財產分割協議時,除了純粹的利益考慮外,常常會難以避免地包含一些感情因素。所以,人民法院在確認協議可撤銷或變更時,不能輕易將協議中一方放棄主要或大部分財產的約定認定為「顯失公平」或「重大誤解」而予以撤銷或變更;同時,對於「乘人之危」的認定也應謹慎,不宜將急欲離婚的一方在財產上作出的讓步視為另一方乘人之危的後果,只有在一方利用他方生病、行為能力受限而監護人監護不力等情況下,迫使他方簽訂明顯損害其合法權益的協議,才可認定為乘人之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九條 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後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人民法院審理後,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二、 如何判斷彩禮?
答:司法解釋(二)中涉及的「彩禮」,具有嚴格的針對性,必須是基於當
地的風俗習慣,為了最終締結婚姻關系,不得已而為給付的,其具有明顯的風俗性。因此,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訴請返還彩禮的條件,應當首先根據雙方或收受錢款一方所在地的當地實際及個案情況,確定是否存在必須給付彩禮方能締結婚姻關系的風俗習慣,否則只能按照贈與進行處理,不能適用司法解釋(二)第十條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條 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三、 可訴請返還彩禮的當事人范圍如何把握?
答:由於實踐中,彩禮的給付人和接受人並非只限男女雙方,還可能包括男
女雙方的父母或親屬,這些人均可成為返還彩禮訴訟的當事人。
對於實踐中可能存在的以男女雙方為原、被告的彩禮返還訴訟,或在涉及彩禮返還的離婚訴訟中,被告提出原告不是實際給付人或自己不是實際接受人的抗辯,由於彩禮給付實際就是以男女雙方為利益對象或代表,因此人民法院對此抗辯可不予採信。

四、 彩禮給付後,男女雙方僅是形成同居關系,為此,給付彩禮的父母或親屬依司法解釋(二)第十條第(一)項的規定要求對方返還彩禮的,能否支持?
答:根據司法解釋(二)第十條第(一)項的規定,男女雙方未辦理婚姻登記的,彩禮應當返還。實踐中男女雙方可能基於對法律規定的不了解而僅形成了同居關系,但是在法院釋明相應法律規定後,男女雙方基於感情狀況可能願意補辦登記,若人民法院簡單地判決返還彩禮反而有失公平或易引發矛盾。因此,在審理上述情形的彩禮返還案件時,人民法院應根據個案實際情況,必要時可向同居的男女雙方釋明法律規定,在其不補辦結婚登記的情況下,可判決返還。

五、 應當返還的彩禮范圍如何把握?
答:雖然根據司法解釋(二)第十條的規定,當符合條件時,已給付的彩禮應當予以返還,但在實際生活中,已給付的彩禮可能已用於購置男女雙方共同生活的物品,事實上已經轉換為男女雙方的共同財產,或者已在男女雙方的共同生活中消耗。
因此,我們在處理涉及彩禮返還的案件時,就應當返還的范圍而言,要根據已給付的彩禮的使用情況,是否在男女雙方共同生活中發生了必要的消耗,婚姻關系或同居關系存續期間的長短等具體事實,綜合把握。在處理方式上也應當靈活運用,特別是彩禮已轉換為夫妻共同生活的財產時,可將彩禮的返還與分割共同財產一並考慮,在分割中體現彩禮的返還。

六、 能否直接按數量比例分割夫妻共同所有的股票、債券、投資基金等有價證券及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
答:根據司法解釋(二)第十五條的規定,對於上述財產的分割,在當事人協商不成或按市價分配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數量按比例分配。由於該條規定本身並非一個強行性規范,所以,按「市價分配有困難」並非「按數量比例分割」的強制性前置條件。故實踐中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個案情況,除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分配方案外,可以直接按數量比例分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五條 夫妻雙方分割共同財產中的股票、債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以及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時,協商不成或者按市價分配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數量按比例分配)

七、在夫妻一方不要求持有有限責任公司出資額,成為股東的情況下,如何處理此部分的夫妻共同財產?
答: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以共同財產投資於有限責任公司,此部分共同財產已轉為了公司財產由公司所有,離婚時不能直接分割。當夫妻協商同意由非公司股東的一方取得相應出資額成為股東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依造司法解釋(二)第十六條的規定進行處理;若該方不願承受出資額成為股東,則可評估公司現有凈資產。公司凈資產為正值的,按夫妻一方出資比例計算出相應的凈資產價值,再按共同財產的分割原則由取得出資的一方給付另一方應得的錢款或財產。評估費用由主張評估一方預付,或雙方各半預付。當事人均不願意進行評估的,則人民法院可對此部分共同財產在離婚案件中不予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額,另一方不是該公司股東的,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出資額部分或者全部轉讓給該股東的配偶,過半數股東同意、其他股東明確表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二)夫妻雙方就出資額轉讓份額和轉讓價格等事項協商一致後,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但願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人民法院可以對轉讓出資所得財產進行分割。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也不願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視為其同意轉讓,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用於證明前款規定的過半數股東同意的證據,可以是股東會決議,也可以是當事人通過其他合法途徑取得的股東的書面聲明材料。)

G. 農村夫妻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1、婚前個人財產歸個人所有;
2、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3、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第三十九條【夫妻共同財產的離婚處理】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H. 農村夫妻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夫妻財產財產分割即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是指離婚時依法將夫妻共同財產劃分為各自的個人財產。現行《婚姻法》第17條到第19條明確了夫妻共同財產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以列舉式和概括式的方式規定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內容,該法也規定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有協議分割和判決分割兩種做法。離婚時,雙方有合法婚姻財產約定的,依約定。一方的特有財產歸本人所有。夫妻共同財產一般應當均等分割,必要時亦可不均等,有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依法判決。夫妻共同財產,即法律上所認定的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所擁有的財產。雙方均有使用權的財產,可以是物質、資金、或抽象財產;在分配財產時按照國家規定利用同意度量標准評估分配。包含:(1)工資、獎金;(2)生產、經營的收益;(3)知識產權的收益;(4)因繼承或贈予所得的財產,但遺囑或贈予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除外;(5)其他共同所有的財產。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 工資、獎金;(二) 生產、經營的收益;(三) 知識產權的收益;(四) 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 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閱讀全文

與農村婚姻財產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
農業銀行卡有效期怎麼看 瀏覽:194
中威客車侵權 瀏覽:831
佛山市聯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