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新聞侵權類的書籍

新聞侵權類的書籍

發布時間:2021-06-26 21:45:41

A. 民事法律中的新聞侵權包括哪些

虛假新聞的法律責任不存在行政法意義上的侵權,因為報社不是內行政機關,但可容以從民事和刑法上去說。

首先,要看侵權的稿件是否是記者的職業行為。如果記者是以一般的身份發表評論性文章,例如在副刊上發表,不能認定為虛假新聞。

如果記者屬於采訪時不細致導致的新聞失實,則報社承擔侵權責任,這屬於記者的職務行為,屬於一般侵權。

如果記者屬於捏造事實,有誹謗的故意,被侵權人可以以誹謗罪提起訴訟,報社和記者列為共同被告。 此外,根據現有的司法判例,如果記者接受他人款物而而已捏造事實,可以認定為受賄罪(這從封口費的最近案例可以看出,在這里記者被認定為准國家工作人員)

B. 新聞方面的專業書籍有哪些推薦

我上新聞系時,基本看的都是這些書。希望能給提問者參考。 三種報刊:《讀書》月刊、《中華讀書報》、《文匯讀書周報》

《新聞學大詞典》,甘惜分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或《中國大網路全書》新聞出版卷,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9年版。)

《世界新聞出版大典》,新華社國際部編纂,中國檔案出版社1993年版。

《中國新聞實用大詞典》,馮健總主編,新華出版社1996年版。

二、新聞理論

任何一本馬、恩、列、斯的論新聞的正式出版的著作。

《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中央文獻研究室和新華社編,新華出版社1983年版。

《鄧小平論新聞宣傳》,新華社新聞所編,新華出版社1998年版。

(或任何一本中共中央新聞工作文件匯編。)

《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陳力丹著,開明出版社1993年版。

(以下為可以快讀的書)

《新聞理論基礎》,甘惜分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新聞傳播學原理》,童兵、展江、郭青春等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9年 版。

《新聞學導論》,李良榮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新聞傳播學》,黃旦著,杭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現代新聞理論》,劉建明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西方新聞理論評析》,徐耀主編,新華版。

《新聞的價值》,[美]傑克.富勒著,新華出版社1998年版。

《新聞學概論》,[蘇]普羅霍洛夫著,新華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當代新聞學》,[法]瓦耶納著,新華出版社1986年中文版。

三、新聞史(可以快讀)

任何一本綜述中國新聞史,包括廣播電視史的著作。

《世界新聞史》,李瞻著,台灣三民書局1983年版。

《外國新聞事業史簡編》,張隆棟、傅顯明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世界傳播概覽》,洛特菲.馬赫茲著,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年版。

《人類傳播史》,韋爾伯.施拉姆,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

《新聞傳播史》,程之行著,台灣亞太圖書出版社1995年版。

新聞法的書(如何沒興趣往此方面發展,任何一本比較全面論述的即可)

四、新聞業務(太多,采、寫、編、評、攝等,任選一二種即可)

艾豐《采訪方法論》人民日報版

鄭興東《不要這樣寫……》人大版

密蘇里新聞學院《新聞寫作教程》(新華版)

黎信、藍鴻文主編《外國新聞通訊評選》上下冊(長征版)

傑克.海敦《怎樣當好新聞記者》新華版

麥爾文.曼切爾《新聞報道與寫作》廣播版

林永年《新聞寫作百例談》福建人民版

安德魯.博伊德《廣播電視新聞教程》新華版

特德.懷特的《廣播電視寫作與報道》新華版

五、傳播學及相關學科的

《傳播學概論》,[美]施拉姆、波特著,新華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

《傳播學原理與應用》,戴元光、邵培仁、龔煒著,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傳播學引論》,李彬著,新華出版社1993年版。

《現代大眾傳播學》,張國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傳播學教程》,郭慶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未來之路》,[美]蓋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數字化生存》,[美]尼葛洛龐帝著,海南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社會心理學》,沙蓮香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社會調查教程》,人大版。還有好多就不一一介紹了。

C. 推薦幾部可讀性強一點的新聞傳播學類書籍

《娛樂至死》 尼爾 · 波茲曼

D. 新聞侵權的相關書目介紹

書名:新聞侵權
作者: 盧大振,盧建明 著
出版社: 濟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2-1
內容提要
無論是新聞記者,還是普通受眾,恐怕很少有人願意同多少帶有一些負面影響的「新聞侵權」發生關系。但是,我們所置身的這樣一個大千世界,卻又實實在在地經常發生新聞侵權事件。該書具體內容:什麼是新聞侵權、新聞侵權知多少、新聞侵權如何認定、怎樣預防新聞侵權、如何應對新聞侵權糾紛等。

E. 有哪些新聞專業的學生應該看的專業書籍

《新聞寫作教程》 《傳播學教程》《新聞學概論》《新聞采訪教程》《傳播學引論》《人類傳播理論》《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爭鳴與未來(第三版)》《 傳播學史》上海譯文出版社《傳播學概論》《報刊的四種理論》《傳播與社會影響》《大眾傳播模式論(第2版)》《傳播研究方法》《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傳播學概論》
有以下書籍:《新聞報道與寫作》MelvinMencher,清華大學出版社。世界主流新聞傳播學院的通用教材,最經典的新聞教材,可以找最新版本。《是如何講故事的》威廉·E·布隆代爾華夏出版社。《諍語良言:與青年記者談新聞寫作》劉其中,新華出版社。《本報近日出擊》(三冊)盧躍剛羅強烈主編,南方日報出版社。《焦點訪談紅皮書》梁建增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既然當記者》解國記著,新華出版社。

F. 求推薦新聞、傳媒方面的人門書籍

首先不推薦你考新聞學院,本人就是新聞學專業,我們學校新聞學在全國還是相當不錯的,但現在即將畢業,也不是很好找工作,進媒體需要關系。

但是如果你很熱愛學習新聞,那就另當別論了,新聞學專業包括三個方面:新聞理論、新聞史、新聞實務。
新聞理論(入門書籍):《新聞理論教程》(何梓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是黨的宣傳思想,隨便看看就行,看多了會煩。

新聞史(入門書籍):《中國新聞傳播史》(方漢奇主編、人民大學出版社)內容較多,不要求細看,也是隨便看看就行。

新聞業務:就是新聞采訪,新聞寫作,這方面的書很多,選書的時候注意選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就行了,因為人大新聞在全國是最好的,它的書很權威。至於新聞攝影、新聞評論現在可以不用學習,本科畢業的人這兩門學的也不是很好。

至於你說的新聞學概論可以看,也是入門級的書,我推薦復旦大學李良榮老師的,李良榮老師我見過,是做學問很認真的人,要記得是復旦大學出版社的。上面你說了新聞學、 廣播電視新聞學、 傳播學系、 廣告學。其實這些知識有很多都是相通的,一般可以做到觸類旁通。

需要提醒你一點是無論你學習新聞學、 廣播電視新聞學、 傳播學系、 廣告學中的任何一門都必須好好學習這本書:《傳播學概論》(郭慶光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這本書比以上我所給你說的新聞學入門書都重要,幾乎是新聞學院最重要的一門課,一定要認真學習,多學幾遍,看懂吃透,如果你大學上新聞學院,這本書將對於你大學學習,以後考研都會有很大很大的幫助。這本書幾乎全國的新聞學院都會用做教材。記得一定要看!!!

此外,多看看電視新聞,都市報,看看人家怎麼主持節目,怎麼報道新聞,怎麼寫作新聞,注意比較以下電視新聞和報紙新聞的區別等,培養新聞敏感。

G. 新聞截圖用於出版圖書構成侵權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規定,時事新聞不適用於《著作版權法》保護。這權一點無論文字作品,還是圖片作品,都不例外。在書報刊出版物中,如果使用的圖片屬於時事新聞,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就可以不經作者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也無需為作者署名,但要按照法律規定註明圖片的出處,即註明原拍攝單位的名稱。

在辨識圖片是否屬於時事新聞時,必須注意與新聞作品相區別。首先應當明確,時事新聞也是一種新聞作品。其次,按照《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時事」即「最近期間的國內外大事」,「新聞」在《辭海》中被解釋為「報社、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等新聞機構對當前政治事件或社會事件所作的報道」。這就是說,時事新聞與其他新聞作品的不同之處在於,時事新聞是新聞媒體對「最近期間」或「當前」發生的國內外政治或社會事件的報道。如果不是「近期」或「當前」的新聞報道,或者已超過這一時限,就不是時事新聞,而是新聞作品了。

H. 新聞侵權主要有哪些類型

新聞侵權的主要六類:
一是新聞報道內容失實,這是最主要的新聞侵權類型。
新聞報道內容失實主要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新聞作品中基本事實不真實,即新聞作品中的「事實」與客觀存在的事實不符,使受害人名譽受到毀損,構成侵權;第二種是新聞作品中反映的內容不全面,所反映的內容不是事實的全部,而是事實的一部分,即主要內容、基本內容貶損他人名譽,造成其社會評價降低。
北京某報一名記者在報道一起墜樓自殺事件時,沒有采訪當地派出所和街道居委會,但其在文章中稱,經采訪當地派出所和街道居委會,得知該墜樓女子為精神病患者,在家受到哥哥的虐待。文章刊登後,死者家屬非常不滿,將報社訴上法庭。經審理,北京一中院終審判決報社承擔侵權責任,並公開致歉,賠償損失3500元。
二是新聞報道評論不當。
對新聞媒體來說,輿論監督是其義不容辭的職責,通過媒體的報道對國家機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公眾人物與公共利益有關的事務進行批評和建議,能對違法行為形成一種制約、威懾的力量,使被監督者從中受到啟示,正視自己的錯誤,進一步完善自身。新聞報道評論不當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報道事實基本屬實,但在語言上使用了侮辱、謾罵或其它具有人身攻擊性的言詞;另一種情況是新聞報道對客觀事實進行隨意評論,造成對他人社會評價的貶損,構成侵權。但是,如果報道內容基本屬實,僅是個別評論的詞句表達不當,且無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和用語,不能認定為侵權。
某雜志因刊登北京一作家撰寫的文章被訴上法庭,該文章對另外一名社會知名人士使用了諸多貶損性語言。經法院審理,認定該雜志刊登此篇文章的行為構成了對該知名人士的名譽侵權,被判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撫慰金5000元。
三是未經核實轉載其它媒體報道,事後證實報道不實,構成侵權。
如北京某報從網路媒體轉載報道稱,某演員因病去世,實際上該演員正在劇組拍戲。該演員憤而將報紙訴上法庭,法院終審判決該報的行為構成對這名演員的名譽侵權,向其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1萬元。
四是在報道中採用與報道內容無關的照片,或者未經同意採用照片,構成侵權。
北京一中院就審理過這樣一起肖像權糾紛案。陝北老漢張大爺在村口曬太陽時,被正在陝北采風的攝影家抓拍下來。後該照片刊登在一家雜志的封面上,陝北老漢遂起訴該雜志和攝影師侵犯肖像權。法院支持了陝北老漢的訴訟請求,陝北老漢終於維權成功。
五是過實報道或暴露他人隱私導致侵權。
為追求獵奇、招徠讀者,或為擴大影響、嘩眾取寵,未經他人同意在媒體上宣揚他人隱私,使其人格評價降低,構成新聞侵權,或因過失侵害了他人的隱私權。如某篇報道本為表揚某人在工作上取得的進步,卻將此人不願讓人知道的污點披露出來,進行前後對比,本意是好的,但侵害了他人的隱私權,構成了侵權。
六是褒揚性的新聞報道同樣容易引起新聞侵權。
無中生有地任意拔高,對當事人而言不但沒有抬高聲譽,反倒引起社會的非議,造成精神痛苦。批評可能脫離真實,表揚也可能脫離真實。表揚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損,也會導致侵權。

I. 新聞侵權主要有哪些現象,請以現實中的案例加以說明

新聞侵權是新聞報道侵害他人受法律保護的權利。主要表現為對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名譽權、著作權的侵害。

名譽是指公民的品德、聲望、信譽、形象、性格等方面的社會評價。新聞以虛假或攻擊性的內容指責公民有不道德或違法行為,損害其名聲,就構成對該公民的名譽權的侵害。未經本人同意,新聞對個人私生活的報道,構成對隱私權的侵犯。

新聞單位沒有徵得稿件作者同意,擅自刪改文字內容而造成差錯,或改變表達方式發表,也屬侵權行為。同時,報刊私自將稿件轉交其他報刊發表而又沒有徵得作者同意,也是一種侵權行為。

(9)新聞侵權類的書籍擴展閱讀:

葉挺家屬起訴侵權者案宣判的重大意義

28日上午,葉挺將軍家屬起訴西安摩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名譽侵權一案一審公開宣判。該公司旗下的「暴走漫畫」曾發布含有侮辱烈士內容的短視頻,篡改葉挺在獄中寫就的《囚歌》並加入低俗語句,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法院判決摩摩公司公開道歉,並向原告支付精神撫慰金10萬元。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施行以來,由英烈家屬為原告起訴侵權者的第一案,這一判決充分昭示了國家懲治侵犯英烈名譽行為的堅強決心。

彪炳史冊的英雄事跡標注了戰火年代的時代坐標,鐫刻在民族豐碑的基石底座,具有廣泛的社會道德認同。英烈的形象和榮譽,既是後輩兒孫的寶貴財富,更是凝聚核心價值觀的精神之源。我們必須營造全社會尊崇英烈的良好氛圍,樹立英烈名譽不容侵犯的正確意識。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長期處於和平年代、遠離硝煙炮火,一些人對英烈的敬仰逐漸「褪色」;甚至有人心懷惡意,詆毀攻擊英雄,美化侵略歷史、發表辱華言論,挑戰了人類道德底線,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一些網紅、「大V」以戲說、娛樂為幌子,以動漫、段子、綜藝等形式調侃英烈,混淆了文藝創作和侮辱誹謗的界線。暴走漫畫此前也以「習慣以一種娛樂化的方式去表達觀點和態度」作為辯解,但這種說法站不住腳。

文藝作品的戲說、虛構不可逾越道德的紅線;調侃戲謔更不能以誤導青少年作為代價。挖空心思製作惡趣味內容,其心心念念的還是流量和金錢,自家生意盈利不少,傷害的卻是全民族的共同情感。詆毀先烈、質疑歷史,歸根結底還是泛娛樂化和歷史虛無主義在作祟。

英烈的名譽與歷史的清白,需要全社會自發守護,更需要亮出法律的牙齒予以捍衛。近年來,從法院依法保護狼牙山五壯士、邱少雲等英雄的名譽權,到「精日」分子因不良言行被行拘,勇於向褻瀆歷史的行為亮劍,彰顯了法律的正義與庄嚴。

今年5月1日,英雄烈士保護法正式施行,為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等行為敲響警鍾;隨著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案件的公益訴訟制度正式建立,起訴主體從親屬擴大至檢察機關,讓此類行為難鑽法律漏洞,有效保護了英烈的形象,體現了以法律捍衛歷史的高度共識。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從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到烈士紀念日,再到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一個個國家紀念日,推動著勿忘歷史、崇尚英雄的活動匯聚成潮。

在第五個烈士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紀念祭掃、主題學習、紅色旅遊、製作動畫等各類活動在全國各地鋪展開來。

這也提示我們:樹立正確英雄觀、民族觀和歷史觀,既要靠法律樹起保護英烈權益的銅牆鐵壁,更要通過教科書、宣傳片、影視劇等多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傳播歷史,形成崇尚英雄的良好風氣。

閱讀全文

與新聞侵權類的書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
農業銀行卡有效期怎麼看 瀏覽:194
中威客車侵權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