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信訪要走什麼程序
准備好書面信訪和口頭信訪,去當地信訪部門咨詢。
信訪范圍包括:
1、檢舉、揭發、控告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侵害公民合法權益行為;
2、檢舉、揭發、控告造成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事故的單位和個人;
3、對環保執法情況進行監督;
4、對環保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對環保執法人員的違紀、違法及失職行為進行監督;
5、對污染防治及環保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等。
二、信訪工作的辦理程序是:
(一)登記立案
1、辦公室負責環保信訪的統一登記立案工作。
2、信訪受理工作實行第一受理人制度。局、站、所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到電話投訴或來訪後應立即作好接待、詢問及記錄工作,不得推諉,拒絕受理。
3、在詢問、記錄的基礎上,第一受理人填寫信訪登記立案表,在受理的一日內及時送交局辦公室統一登記立案。
4、對於重大的信訪案件,第一受理人應及時向局領導匯報。
5、屬於信訪范圍第4項的信訪事項由局領導負責詢問、記錄。
(二)協調分辦
1、辦公室根據第一受理人填寫的信訪登記立案表進行分類,在收到信訪 登記立案表一日內填寫信訪辦理單並簽批擬辦意見送局領導批辦。
2、根據局領導批辦的意見,辦公室確定辦理的時間要求,將信訪辦理單和登記立案表及時交給批辦的主辦單位,辦理單位應簽收。
3、需外單位協辦的由辦公室根據批辦意見和外單位協調辦理事項。
4、屬於信訪范圍第3項的由局黨組指定專人辦理。
(三)調查及辦理
1、辦理單位對每一件(次)的信訪辦理單應明確辦理人員。
2、辦理人員應根據國家、省規定的環保信訪辦理要求對所辦理的信訪事項進行全面的調查。調查核實中要作好現場筆錄、取證、鑒定、記錄等工作。
3、一般信訪事項調查的主要內容有:
(1)污染事實;
(2)污染時間和地點;
(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危害程度;
(4)污染單位的法人代表或負責人及聯系方式。
4、在調查辦理中,一般事項進行定性或簡易監測後即可提出初步處理意見。對於重大的信訪事項確需進行定量分析辦理的,辦理人員及時報市局污染管理科,請求市環境監測站提供監測方面的協助,並由辦理人員配合市站開展監督性監測。
5、一般的信訪事項辦理單位自簽收之日起10日內應完成調查核實工作。
(四)匯總反饋
1、調查核實結束後,辦理人員應在5日內寫出初步調查處理情況報市局辦公室,具體上報內容包括:
(1)反映情況的真實性;
(2)產生信訪投訴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
(3)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處理意見,處理依據。
2、調查處理情況一事一報,並將調查辦理過程中的有關資料一並上報。
3、辦公室根據辦理人提出的初步處理意見草擬辦理意見和處理決定,經局領導簽批後印發有關單位和信訪人,並向上級機關匯報。重大事件處理決定需經局務會議定。
4、辦公室負責督促辦理人員落實提出的辦理意見和處理決定。
(五)整理歸檔
1、信訪事項辦理完畢後,辦理人員簽名,將所有資料交辦公室。
2、辦公室負責將信訪事項按一事一檔整理歸檔。
3、整理歸檔內容包括:
(1)登記立案表;
(2)信訪辦理單、批辦意見;
(3)辦理單位簽收單;
(4)現場筆錄、取證、鑒定材料等;
(5)初步處理意見;
(6)市局的辦理意見和處理決定。
『貳』 我的民事訴訟三級法院以走完程序應去什麼部門信訪呢檢察監督己走完,應該怎麼辦
你認為問題出在哪裡了,就找哪裡信訪呀。
如果是三級法院都出了問題,通過檢察院抗訴也沒實現的話,那就只能找人大去處理了。
『叄』 民事糾紛處理程序
在我國,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有下列四種,即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
1.和解
即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當事人是民事糾紛的主體,他們對爭議的事項享有充分的處分權能。
2調解
糾紛當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據一定的社會規范(習慣、道德、法律等規范),在糾紛主體之間溝通信息,擺事實明道理,促成糾紛主體相互諒解、妥協,從而達成最終解決糾紛的合意。
3.仲裁
所謂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依法對民事糾紛居中審理並製作一定法律文書平息沖突的方法。仲裁屬民間性質。仲裁的基礎是當事人的合意。也就是說,提交仲裁必須以雙方當事人同意為前提,否則,仲裁程序不能啟動。
4訴訟
民事訴訟即老百姓所講的「打民事官司」。相對於人民調解、當事人自我平息、單位(或部門、社區)處理和仲裁機制而言,民事訴訟是典型的公力救濟形式。這種公力救濟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強制性。民事訴訟還是國家處理民事糾紛的最有效也是最後的手段。因此,國家往往要對訴訟的主體、程序、制度等做出嚴格的規定。
『肆』 公民申請信訪的程序是什麼
國家信訪局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
第一條
為進一步強化屬地責任、提高信訪工作效能,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推動信訪事項及時就地解決,根據《信訪條例》和《關於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等法規文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要按照《信訪條例》「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和有關規定,分級受理職責范圍內的信訪事項,並按規定的程序和期限辦理。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要高度重視初信初訪,及時就地妥善處理信訪事項,防止因受理不及時、辦理不到位導致信轉訪或走訪上行。
第四條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網上投訴等書面形式。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根據信訪事項的性質和管轄層級,到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上一級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首先接談的機關先行受理,不得推諉。
對跨越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上級機關不予受理,並引導來訪人以書面或走訪形式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機關提出,同時將相關情況及時通報下級有關機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對來訪人反映的信訪事項要逐一登記,在規定期限內決定是否受理,並告知來訪人。有權處理機關必須向來訪人出具是否受理告知書。不屬於本機關受理范圍的,要指明受理機關。
「三跨三分離」信訪事項,按照《信訪條例》第二十四條和《國家信訪局協調「三跨三分離」信訪事項工作規范》明確的原則和程序劃分責任、受理辦理。
第六條
對屬於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以及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及其他行政機關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來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第七條
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來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或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第八條
來訪人對信訪事項處理(復查)意見不服,未提出復查(復核)請求而到上級機關再次走訪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予受理,並引導來訪人走復查(復核)程序。
第九條
對信訪事項處理(復查)意見不服,但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期限未請求復查(復核)的,不再受理。
已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復查復核機構審核認定辦結,或已經復核終結備案並錄入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的信訪事項,來訪人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第十條
中央和國家機關來訪接待部門對應到而未到省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或者省級相關部門正在處理且未超出法定處理期限的,不予受理;信訪事項已經復核終結的,不再受理。
第十一條
有權處理機關要在規定期限內辦理信訪事項,向來訪人出具處理意見書,並告知請求復查(復核)的期限和機關。如需延期辦理,應當出具延期告知書。來訪人請求復查(復核)的,復查(復核)機關應當書面告知是否受理,並在規定期限內出具復查(復核)意見書。
處理意見書、延期告知書、復查(復核)意見書應當及時送達來訪人,並嚴格履行簽收手續。
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要及時將信訪事項信息及受理、辦理環節各項書面文書統一錄入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確保程序規范、數據完整、信息共享。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負責督辦本級和下級有關行政機關的信訪事項受理、辦理情況。對於不按要求登記錄入、應受理而未受理、未按規定期限和程序受理辦理信訪事項、不執行信訪事項處理意見,造成群眾越級走訪的,按照《信訪條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予以督辦,提出改進建議,並視情通報;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據《信訪條例》和《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處分暫行規定》等法規文件,向有關地方和部門提出責任追究建議。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要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引導來訪人以書面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按照《信訪條例》規定的程序逐級走訪。
第十五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中央和國家機關來訪接待部門要依據《信訪條例》和本辦法,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細則。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十六條
本辦法由國家信訪局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伍』 信訪局對民事糾紛的調解有沒有法律效力
《人民調解法》第三十一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專法律約束力,屬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但這個約束力只是合同的約束力,要按合同中約定的違約條款來定;
第三十三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這個我建議你們雙方可以簽訂以後去法院按特別程序申請法院確認效力,法院確認完,可以直接申請強制執行了,具有公權力的約束力,如果你們已經過30天,可以再達成一份調解,去申請法院確認,這個費用很低的,完全可行
『陸』 民事案件信訪局要我到法院提出,法院不受理怎麼辦
你可以要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定,對裁定不服的,你可以上訴。如果你符合起訴條件的,法院會在七天內立案,並書面通知你。但如果你不符合條件的,會在七天內做出裁定書,不予受理。
『柒』 民事糾紛應證據不足敗訴可以通過信訪反應訴求嗎
你要讓信訪來給法院糾錯,這辦法是乎有點勉強。如果對法院判決不服,只有補足證據繼續上訴才是道理。
『捌』 信訪事項的辦理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信訪條例》規定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受理時限:根據《信訪條例》的規定,信訪局收到信訪事項後,在15日內轉送、交辦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或告知不予(不再)受理;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
法律依據如下:
《信訪條例》第三十三條 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8)民事糾紛信訪處理程序安排擴展閱讀
《信訪條例》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一)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二)對依照法定職責屬於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三)信訪事項涉及下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並抄送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通報轉送情況,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報告轉送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
(四)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要求其在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按照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人,並按要求通報信訪工作機構。
《信訪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但是,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
有關行政機關應當相互通報信訪事項的受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