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解釋,固定資產加速折舊
加速折舊法也稱為快速折舊法或遞減折舊法,其特點是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舊,後期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的速度,以使固定資產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
常用的加速折舊法有兩種:
(1)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一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雙倍直線法折舊額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這種方法沒有考慮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資產的賬面折余價值降低到它的預計殘值收入以下,即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的最後兩年,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例如:某企業一固定資產的原價為1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200元,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每年的折舊額為:
雙倍余額年折舊率=2/5×100%=40%
第一年應提的折舊額=10 000×40%=4000(元)
第二年應提的折舊額=(10 000-4 000)×40%=2 400(元)
第三年應提的折舊額=(6 000-2 400)×40%=1 440(元)
從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線法)計提折舊。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舊額=(10 000-4 000-2 400-1 400-200)/2=980(元)
(2)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為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後的凈額和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折數總和
或: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仍以前例來說明,若採用年數總和法計算,各年的折舊額如下表:
原值-凈殘值每年折舊額累計折舊
年份尚可使用年限變動折舊率
(元)(元)(元)
159 8005/153 266.73 266.7
249 8004/152 613.35 880
339 8003/151 9607 840
429 8002/151 306.79 146.7
519 8001/15653.39 800
由上表可以看出,年數總和法所計算的折舊費隨著年數的增加而逐漸遞減,這樣可以保持固定資產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和防止固定資產因無損耗而遭受的損失。http://..com/link?url=-o1aa_T98n2YIyNOIyndg8ERe4Oq7En9th-_CfFFRU7S7
來源網路知道:
❷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如何計算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專下:
(一)房屋、建屬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因此,依據上述規定,貴公司的電腦,列印機,傳真機屬於「電子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3年;電腦桌屬於「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金龍客車屬於「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
❸ 公司理財習題:五年期的固定資產三年加速折舊的折舊率是怎麼計算的呢
如果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不考慮殘值:第一年:60,000;第二年:36,000,第三年:21,600.第四年,第五年一樣:16,200,(第一年至第三年折舊率均為40%,),最後兩年把剩餘賬面余額平均即得。
❹ 加速折舊法計算公式
加速折舊法分兩種,具體如下:
(1)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合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以各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預計使用年限逐年數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n*(n+1)/2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N足夠大)年,殘值為Y。
則第一年折舊C<1>=X*2/N;
第二年折舊 C<2>=(X-C<1>)*2/N
第三年折舊 C<3>=(X-C<1>-C<2>)*2/N
··· ···
最後兩年需改為直線法折舊。
❺ 加速固定資產折舊 按60%縮短折舊年限 什麼意思是10年縮短為6年 還是10年縮短為4年
加速固定資產折舊 按60%縮短折舊年限,指的是其折舊年限由10年縮短為6年。
加速折舊法也稱為快速折舊法或遞減折舊法,其特點是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舊,後期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的速度,以使固定資產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
常用的加速折舊法有兩種:
(1)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一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雙倍直線法折舊額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這種方法沒有考慮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資產的賬面折余價值降低到它的預計殘值收入以下,即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的最後兩年,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例如:某企業一固定資產的原價為1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200元,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每年的折舊額為:
雙倍余額年折舊率=2/5×100%=40%
第一年應提的折舊額=10 000×40%=4000(元)
第二年應提的折舊額=(10 000-4 000)×40%=2 400(元)
第三年應提的折舊額=(6 000-2 400)×40%=1 440(元)
從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線法)計提折舊。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舊額=(10 000-4 000-2 400-1 440-200)/2=980(元)
(2)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為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後的凈額和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折數總和
或: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❻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的計算
一、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屬於一種加速折舊的方法,假設固定資產的服務在前期消耗比較大,而在後期消耗少,因此,在使用前期多計提折舊,使用後期少計提折舊,從而相對加速折舊。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最後兩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舊率的兩倍作為固定的折舊率乘以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期初凈值,計算得出各年應計提折舊額的方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最後兩年改為年限平均法,將倒數第2年初的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在這兩年內平均分攤,即最後兩年的折舊額是一樣的。
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公式:
1、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年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折余價值*年折舊率
2、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月折舊率
3、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
4、最後兩年,每年的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殘值)/2
5、殘值=固定資產原值*殘值率
二、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是一種加速折舊的方法。是指用固定資產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折舊率),計算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年數總和法一般用於企業更新換代、或者常年處於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
年數總和法逐年遞減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之總和,假定使用年限為N年,年數總和法的計算公式:
1、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2、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6)加速折舊年限怎麼算擴展閱讀
製造業適用加速折舊政策的固定資產應是製造業企業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對於「新購進「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掌握:
(1)取得方式。購進包括以貨幣形式購進或自行建造兩種形式
(2)購進時點:除六大行業和四個領域重點行業中的製造業企業外,其餘製造業企業適用加速折舊政策的固定資產應是2019年1月1日以後新購進的。
購進時點按以下原則掌握:以貨幣形式購進的固定資產,除採取分期付款或賒銷方式購進的固定資產,按發票開具時間確認;以分期付款或賒銷方式購進的固定資產,按固定資產到貨時間確認;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竣工結算時間確認。
(3)已使用的固定資產。企業購進的使用過的固定資產也可以適用加速折舊政策
❼ 什麼是「加速折舊法」有計算公式嗎
加速折舊法分為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公式: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N足夠大)年,殘值為Y。
則第一年折舊C<1>=X*2/N;
第二年折舊 C<2>=(X-C<1>)*2/N
第三年折舊 C<3>=(X-C<1>-C<2>)*2/N
··· ···
最後兩年需改為直線法折舊
年數總和法公式: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年,殘值為Y,則第M年計提折舊為(X-Y)*(N-M+1)/[(N+1)*N/2]。
❽ 加速折舊率公式
一、常用折舊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稱為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1+預計凈利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上述計算的折舊率是按個別固定資產單獨計算的,稱為個別折舊率,即某項固定資產在一定期間的折舊額與該固定資產原價的比率。通常,企業按分類折舊來計算折舊率,計算公式如下: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某類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清理費用)/該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 某類固定資產月折舊額=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12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率=該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該類固定資產原價×100% 採用分類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計算方法簡單,但准確性不如個別折舊率。 採用平均年限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雖然簡單,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經濟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沒有考慮這一事實。又如,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發生的維修費用也不一樣,平均年限法也沒有考慮這一因素。 因此,只有當固定資產各期的負荷程度相同,各期應分攤相同的折舊費時,採用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才是合理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彌補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時間,不考慮使用強度的缺點,計算公式為: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2×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仍以前例來說明,若採用年數總和法計算,各年的折舊額如下表: 原值-凈殘值 每年折舊額 累計折舊 年份 尚可使用年限 變動折舊率 (元) (元) (元) 1 5 9 800 5/15 3 266.7 3 266.7 2 4 9 800 4/15 2 613.3 5 880 3 3 9 800 3/15 1 960 7 840 4 2 9 800 2/15 1 306.7 9 146.7 5 1 9 800 1/15 653.3 9 800 由上表可以看出,年數總和法所計算的折舊費隨著年數的增加而逐漸遞減,這樣可以保持固定資產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和防止固定資產因無損耗而遭受的損失。 參考資料:中華稅收籌劃網
❾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年限
有關稅法規定,以前年度應提未提、應攤未攤的成本費用,以後年度不得補提或攤內銷;也就是說,它相當於容稅法規定的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一樣,不得擅自改變
1、你公司取得轉讓土地後,應該辦理土地證過戶手續,按照土地證年限進行攤銷。
2、土地入賬時間,按你單位實際支付土地款取得發票時間入賬。
3、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損益。
4、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採用:直線攤銷法。
5、入帳時
借: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貸:銀行存款等
6、攤銷分錄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貸:無形資產(或累計攤銷)
註:新會計准則,使用累計攤銷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