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社會實踐關於新農村建設問題,內容包括 活動內容,活動目的,過程報告,
走進農村,全面了解新農村建設現狀;深入分析,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山大2009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關注新農村建設,8支校級示範團隊,14支校級重點團隊,以及來自10個學院的多支院級團隊都將目光投向農村,通過開展專題調研、支農、支教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樹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進步、與農村共發展的新認識。 多角度,科學化,調研農村實際情況。多支實踐團隊分別圍繞農村土地改革、鄉鎮企業發展、農村社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7月6日-12日,葯學院在德州市陵縣鎮將軍寨進行了為期七天的支農調研宣講系列活動。15-22日,法學院「守望者」社會實踐團隊通過走訪土地流轉工作最具成效的鄉鎮,深入村委會、農戶、大棚基地等進行調查訪談,開展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將壽光市的「專業合作服務」模式,膠州市「股份合作流轉型」模式以及萊蕪市「龍頭企業經營型」模式的調查結果分析整理,最終形成《山東省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報告》,對今後土地流轉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鑒意義。7月8日-8月3日,信息學院「信息化下鄉」政策宣講及專題調研實踐團通過「擴大內需+發展信息產業」的調研實踐,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轉「危」為「機」、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廣大農民盡快實現由「勤勞致富」向「信息致富」轉變盡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國語學院「心系農貸」團隊在調研小額信貸在農村的實施狀況的同時,進行國家惠農政策宣講,以此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全方位,重實效,關注農民生產生活。實踐團隊深入調研農村實際情況的同時,還積極進行支農活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7月5日-11日,由山東大學數學學院和生命學院的11名08級學生組成的「堅守耕地,情系農村」社會實踐小組在聊城市的部分農村進行了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7月6日,機械工程學院「相約山大教育·放飛求學夢想」主題社會實踐團隊與仁風鎮區管委劉書記座談,了解了該鎮「西瓜經濟」,並在劉書記的帶領下與東街村高中應屆畢業生及部分高中家長座談,解答有關高考和大學的問題。7月7日,山東大學思源社走進山東大學東風教師家屬院為即將成立的鄉村圖書館募捐圖書,得到了山大老師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學院「心心之火」實踐團隊通過派發維權手冊、律師現場咨詢會等活動為農民提供法律咨詢,解決法律問題。8日-22日,「寧夏之光」赴寧夏海原縣支農支教服務團也在寧夏海原縣開展了科學種植硒砂瓜、採摘枸杞等與農民生產息息相關的支農活動。支農團隊不僅為農民送去的農科知識,在支農生產之餘,還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當地業余文化生活。9日-12日,電氣學院「全民全運農村體育調研團隊」赴山東五地進行調研,促進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推廣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學院「生命彩虹」支農團隊在為期一周的支農活動中,向當地居民發放由隊員自己編寫的有關作物種植、傳染病預防等科學知識的手冊,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夯基礎,獻愛心,開展農村支教活動。面對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後,教育資源相對睏乏的現狀,山東大學多支學生支教團隊深入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進行支教活動,為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7月8-16日,生命學院「愛的力量」在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鄉韓寨村開展為期八天的支教活動;6日-23日,文學院「夢之翼」支教團在青海省西寧市的漢水溝穆斯林村進行了調研和支教活動,為漢水溝小學的學生進行課程輔導,並開展特色授課和勵志教育。此外,支教團還采訪了包括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馬復興在內的西部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西部農村教育所面臨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陽光」支教團秉承「因為愛,我們存在」「我們用愛折射陽光」理念第三次走進貴州進行支教活動,幫助當地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8日-23日,「一米陽光」實踐團走進舜玉小區採取「一對一」的方式輔導孩子學習。
⑵ 膠州職業學校好嗎
膠州市歷來重視職業教育,職教中心,就是我們膠州自己說的「五校合一」已經建成,下面是網上的一段介紹
山東省膠州市投資2.77億元建設的職業教育中心即將投入使用,今年下半年將招收2010級首批新生4100人。該職業教育中心整合了膠州市職業中專、職工中專、職業高中、成人中專、青島電大分校等5所職業學校的教育資源,是一所集教學、研究、科技開發為一體的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建有近百個實驗、實訓室,實訓車間達10000平方米,設備新投入資金1100萬元。即將投入使用的膠州市職業教育中心將緊跟市場需求確定培養目標,加強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推行「訂單式」培養,重點推進「一年學基礎,一年學技能,一年頂崗實習」的「三段式」教學模式。根據膠州市產業調整規劃,該校重點圍繞金融、物流、商貿流通、服務外包、旅遊、家電電子、機械製造等產業設置了近40個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關聯和市場急需的專業。
該信息出自「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 http://www.cvae.com.cn
⑶ 中考落榜意味著什麼
今年中考後有一個值得回味的新現象。
依據慣例,距公辦普通高中最低錄取線差20分的學生,在職業學校和普通中專二次招生中選取一所學校,或許是這些學生的唯一選擇。但是,今年的情形大不相同了。民辦學校,尤其是注入了名校因子的學校備受青睞,報名情勢喜人。與此同時,
郊市區的普通高中,甚至周邊地市諸城等地的普通高中都積極地為島城學子提供寬松的准入政策,甚至將宣傳攻勢做到了家門口。
可以說,島城公辦高中擁有絕對的強勢:最好的生源、最優的設施、最好的師資,但是另類力量的茁壯成長自然證明其有生長的沃土。公辦與民辦的壁壘、城市與農村的壁壘正在消融,諸多元素開始叫板公辦高中,高中教育駛入多元時代。
民辦學校異軍突起
來自市教育局的最新統計,我市目前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622所,這個數字比去年增加了117所,其中尤以獨立建校的民辦中小學成長最快,比去年增加了30%。在我市現有的78所民辦中小學中,獨立建校的學校為38所,而去年我市69所民辦中小學中只有24所是獨立建校的。目前全市民辦中小學佔地共4861畝,建築面積211萬平方米。快速膨脹的民辦學校,加之辦學條件的改善令民辦學校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全市民辦中小學在校生已達4.07萬人,民辦中小學教職工已達4981人,民辦學校共有資產8.09億元。
今年,名校辦民校也成為島城教育界熱議的話題。啟明星中學的成功讓人領略到名校的力量。這所袖珍學校是島城名校辦民校的第一例。成立於2002年的啟明星中學在建校之初就吸納了300名學生,兩年內在校生規模就突破了700人。今年,青島58中、9中、15中也採用不同方式辦起了分校,在招生方面也照例是盆滿缽溢。
名校辦的民校明年輸送第一屆畢業生,未經高考「檢驗」即迎來的火爆場面引人沉思。名校辦民校會不會稀釋優質教育資源呢?青島19中校長王文生的答案是否定的,並且他認為19中與啟明星中學是雙贏的。19中借鑒了民辦學校靈活的用人機制、後勤化管理體制等,還有更多的資金用來改善辦學條件,啟明星中學得益於19中的教育教學管理。據悉,兩校學生在上學期期末共考一份試卷後發現,啟明星中學相當數量的學生成績已超過了19中本部的學生。
城鄉壁壘開始松動
多年來,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在各自戶口所在地的學校中上學早已形成定式。如今,這種定式被打破了。
今年青島2中首次面向五市三區提前招收100名優秀學生,報名資格圈定在五市三區初中學校注冊並就讀的初三應屆畢業生,而且要品學兼優,學業成績在級部名列前茅。青島17中自1995年創辦致明班,每年面向農村招收40名優秀特困生。雖然入城讀書的農村學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畢竟有了開端。
與此同時,有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在逆勢而動,那就是城裡的學生去農村高中讀書。據粗略估計,每年到農村普通高中借讀的城市學生在四位數以上,人數且有逐年攀升之勢。有兩個原因註定這一增勢將持續下去。一方面,農村普通高中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據膠州市教體局局長楊進春介紹,農村高中多為寄宿制,管理嚴,條件艱苦,有利於學生專注學習。並且,農村突出的高考成績也頗具影響力。今年膠州1中有450人達本科線,其中有17名同學進入青島市文理科前100名,列青島市66所普通高中之首。另一方面,同一地市的城鄉考生在高考面前已經實現了平等,2000年以前那種城鄉高考錄取分數線的差異已經取消,減少了家長、學生去農村讀書的顧慮。
與普通高中的雙向流動相比,中等職業教育邁出的步伐更大。據市教育局職成處處長王洪立介紹,我市從2000年起就採取舉行山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東西部聯合辦學洽談會的形式,4年來中、西部地區5萬余名學生來青就讀,有的學校外地生源已與本地生源平分秋色。日前省教育廳、財政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聯合發文,向東部對西部、城市對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跨區招生傾斜,如安排適當的專項補助經費,有條件的地方要撥出專項經費,補貼學校因聯合招生出現的學費差額;實行靈活的教學與學籍管理,學制可為二年制也可是三年制,招生學校可根據就業市場需求的變化,採取工讀結合等形式,實行彈性學習制度,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允許調整教學內容和時間等。
意味深長的選擇
一句話,島城教育發展到今天,最大的變化莫過於給更多人更多的選擇。就像自然界里紛繁的生物,人的個性亦是千差萬別,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無疑是最大的進步。選擇還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選擇引入了更多競爭。不同於以往教育的「畫地為牢」,選擇增加了教育的不確定性。尤其在全市中小學生源逐年下降的趨勢下,這種競爭顯得更為激烈。幾年前,全市小學生源已經開始銳減。市教育局統計的數字顯示,隨後幾年我市小學在校生總數每年都將以超過8%的比例遞減。如今,這種減勢已蔓至初中。並且,去年島城高中進入入學高峰第一年,持續3年後高中入學也將進入減勢。面對日益減少的生源,富餘的教室和教師,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高中爭取更多的生源是生存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由於高中教育屬非義務教育階段,政府撥款是有限度的。尤其是近兩年郊市區條件較好的高中紛紛改制,並斥巨資建新校,將目標鎖定全國示範性高中。如平度1中是一所有著百年歷史的老校,原先佔地不過百畝,可是新校佔地達300餘畝,可容納在校生3000人,多媒體電子教室、藝術樓、電視節目製作中心一應俱全,多達十幾個樓體;投資億元的膠南1中也佔地405畝,設計規模72個班;開發區1中下決心投資5700萬元,規劃80個教學班,可容納4000名學生,單是計算機教室就有8個,相當數量的郊市區高中因此留下巨大的資金缺口。而城裡來的借讀生可以說是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若以每名學生每年借讀費8000元計算,3年就是2.4萬元,100個借讀生三年就會帶來兩百多萬元的收入。由此,也不難理解郊市區高中樂得招收借讀生的初衷。
其次,從某種角度講,選擇也是一個雙贏。由於有了選擇,各校提高教學質量的心情更為迫切。於是,郊市區高中在接收城裡借讀生時,也有個錄取底線。而城裡接收農村孩子入學時也是優中選優,青島2中今年首次接收100名農村學生時開列的條件就很優秀,優秀學生,航模、海模、車模、無線電測向、信息技術比賽、電腦機器人競賽、科技創新大賽以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學科競賽獲青島市一等獎及以上等,最終也是抱著寧缺毋濫的決心只招收了30名學生。
選擇不僅激活了高中學校所有細胞,而且為他們積蓄更多騰飛的力量。以島城中等職業教育為例,不僅為島城本土輸送優秀「藍領」,而且也能使青島的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得到充分發揮,並為中西部地區培養優秀的技術人才。一份來自市就業服務中心的報告顯示———2003年我市擁有高級技工3.1萬人,技師和高級技師0.35萬人,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僅占技術工人總數的7.5%,而在2002年市有關部門對我市用工需求量的預計是高級技工12萬人,技師2.6萬人,高級技師1.8萬人。擔負培養高級一線技術工人的中等職業教育的跨區招生可以有效地填補這個缺口。由此,走出去,把招生的目光投向外地,無疑是富有遠見的戰略選擇。(本報記者 劉淼)
⑷ 關於新農村建設暑期實踐報告
你可以參考一下 走進農村,全面了解新農村建設現狀;深入分析,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山大2009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關注新農村建設,8支校級示範團隊,14支校級重點團隊,以及來自10個學院的多支院級團隊都將目光投向農村,通過開展專題調研、支農、支教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樹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進步、與農村共發展的新認識。 多角度,科學化,調研農村實際情況。多支實踐團隊分別圍繞農村土地改革、鄉鎮企業發展、農村社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7月6日-12日,葯學院在德州市陵縣鎮將軍寨進行了為期七天的支農調研宣講系列活動。15-22日,法學院「守望者」社會實踐團隊通過走訪土地流轉工作最具成效的鄉鎮,深入村委會、農戶、大棚基地等進行調查訪談,開展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將壽光市的「專業合作服務」模式,膠州市「股份合作流轉型」模式以及萊蕪市「龍頭企業經營型」模式的調查結果分析整理,最終形成《山東省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報告》,對今後土地流轉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鑒意義。7月8日-8月3日,信息學院「信息化下鄉」政策宣講及專題調研實踐團通過「擴大內需+發展信息產業」的調研實踐,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轉「危」為「機」、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廣大農民盡快實現由「勤勞致富」向「信息致富」轉變盡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國語學院「心系農貸」團隊在調研小額信貸在農村的實施狀況的同時,進行國家惠農政策宣講,以此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全方位,重實效,關注農民生產生活。實踐團隊深入調研農村實際情況的同時,還積極進行支農活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7月5日-11日,由山東大學數學學院和生命學院的11名08級學生組成的「堅守耕地,情系農村」社會實踐小組在聊城市的部分農村進行了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7月6日,機械工程學院「相約山大教育·放飛求學夢想」主題社會實踐團隊與仁風鎮區管委劉書記座談,了解了該鎮「西瓜經濟」,並在劉書記的帶領下與東街村高中應屆畢業生及部分高中家長座談,解答有關高考和大學的問題。7月7日,山東大學思源社走進山東大學東風教師家屬院為即將成立的鄉村圖書館募捐圖書,得到了山大老師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學院「心心之火」實踐團隊通過派發維權手冊、律師現場咨詢會等活動為農民提供法律咨詢,解決法律問題。8日-22日,「寧夏之光」赴寧夏海原縣支農支教服務團也在寧夏海原縣開展了科學種植硒砂瓜、採摘枸杞等與農民生產息息相關的支農活動。支農團隊不僅為農民送去的農科知識,在支農生產之餘,還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當地業余文化生活。9日-12日,電氣學院「全民全運農村體育調研團隊」赴山東五地進行調研,促進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推廣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學院「生命彩虹」支農團隊在為期一周的支農活動中,向當地居民發放由隊員自己編寫的有關作物種植、傳染病預防等科學知識的手冊,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夯基礎,獻愛心,開展農村支教活動。面對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後,教育資源相對睏乏的現狀,山東大學多支學生支教團隊深入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進行支教活動,為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7月8-16日,生命學院「愛的力量」在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鄉韓寨村開展為期八天的支教活動;6日-23日,文學院「夢之翼」支教團在青海省西寧市的漢水溝穆斯林村進行了調研和支教活動,為漢水溝小學的學生進行課程輔導,並開展特色授課和勵志教育。此外,支教團還采訪了包括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馬復興在內的西部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西部農村教育所面臨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陽光」支教團秉承「因為愛,我們存在」「我們用愛折射陽光」理念第三次走進貴州進行支教活動,幫助當地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8日-23日,「一米陽光」實踐團走進舜玉小區採取「一對一」的方式輔導孩子學習。
⑸ 青島天泰幸福里周邊環境怎麼樣生活便利嗎
樓盤名稱:青島天泰幸福里
城市:青島
別名:幸福里
公交線路:市政公司站(公交站):膠州2路;膠州3路;膠州3路區間;膠州7路;膠州503路良鄉線;膠州503路里岔線;雲龍花園(公交站):膠州2路;膠州3路;膠州3路區間;膠州7路;膠州503路良鄉線;膠州503路里岔線;怡和家園小區(公交站):膠州3路;膠州3路區間;膠州7路;膠州503路良鄉線;膠州503路里岔線;怡和佳園小區(公交站):膠州503路里岔線;二里河(公交站):膠州2路;膠州3路;膠州3路區間;膠州7路;膠州503路良鄉線;膠州503路里岔線;高州路站(公交站):膠州205路;膠州205路(馬家村);嘉樹園小區(公交站):膠州17路;煜鼎吉祥苑(公交站):膠州7路;膠州503路良鄉線;膠州503路里岔線;煜鼎·吉祥苑(公交站):膠州3路;膠州3路區間;膠州17路;站西村(公交站):膠州205路;膠州205路(馬家村);膠州606路;膠州610路;
其他交通方式:項目北部臨近膠州西路,為城市主幹道、雙向六車道,交通基礎設施良好,可暢達城市各處;項目周邊公共交通發達,周邊直線距離200米范圍內有3路、7路、503路、2路公交線路4條公交線路,均通往膠州核心城區,生活便捷自如。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38800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3%,共10棟樓,停車位停車位484個,地上0個,地下484個。
周邊配套:商業:距西部商貿區約1.2km,利群購物廣場近在咫尺,且規劃有華潤城大型綜合體,周邊擁有包括麗達超市、新源廣場、向陽市場、二里河公園、西湖公園、泰州路農貿市場、人民醫院(北院)、膠州灣醫院等配套設施,距離農商、農業銀行500米范圍,從容掌握城心繁華生活。
教育:項目周邊擁有優越的教育資源,包括陽光貝貝幼兒園、中雲幼兒園、振華小學(杭州路、泰州路)、實驗二中,並且臨近重點中學第七中學,家門口享受一站式教育,最大限度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和教育品質。
醫療:項目周邊有膠州人民醫院(北院)、膠州灣醫院等配套設施,僅10分鍾路程就享受快捷便利醫療資源,為業主的健康保駕護航。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⑹ 青島天泰幸福里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青島天泰幸福里
城市:青島
別名:幸福里
樓盤位置:膠州西路296號
開發商:青島天泰印象置業有限公司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板樓,多層,小高層,
公交線路:市政公司站(公交站):膠州2路;膠州3路;膠州3路區間;膠州7路;膠州503路良鄉線;膠州503路里岔線;雲龍花園(公交站):膠州2路;膠州3路;膠州3路區間;膠州7路;膠州503路良鄉線;膠州503路里岔線;怡和家園小區(公交站):膠州3路;膠州3路區間;膠州7路;膠州503路良鄉線;膠州503路里岔線;怡和佳園小區(公交站):膠州503路里岔線;二里河(公交站):膠州2路;膠州3路;膠州3路區間;膠州7路;膠州503路良鄉線;膠州503路里岔線;高州路站(公交站):膠州205路;膠州205路(馬家村);嘉樹園小區(公交站):膠州17路;煜鼎吉祥苑(公交站):膠州7路;膠州503路良鄉線;膠州503路里岔線;煜鼎·吉祥苑(公交站):膠州3路;膠州3路區間;膠州17路;站西村(公交站):膠州205路;膠州205路(馬家村);膠州606路;膠州610路;
其他交通方式:項目北部臨近膠州西路,為城市主幹道、雙向六車道,交通基礎設施良好,可暢達城市各處;項目周邊公共交通發達,周邊直線距離200米范圍內有3路、7路、503路、2路公交線路4條公交線路,均通往膠州核心城區,生活便捷自如。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38800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3%,共10棟樓,停車位停車位484個,地上0個,地下484個。
周邊配套:商業:距西部商貿區約1.2km,利群購物廣場近在咫尺,且規劃有華潤城大型綜合體,周邊擁有包括麗達超市、新源廣場、向陽市場、二里河公園、西湖公園、泰州路農貿市場、人民醫院(北院)、膠州灣醫院等配套設施,距離農商、農業銀行500米范圍,從容掌握城心繁華生活。
教育:項目周邊擁有優越的教育資源,包括陽光貝貝幼兒園、中雲幼兒園、振華小學(杭州路、泰州路)、實驗二中,並且臨近重點中學第七中學,家門口享受一站式教育,最大限度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和教育品質。
醫療:項目周邊有膠州人民醫院(北院)、膠州灣醫院等配套設施,僅10分鍾路程就享受快捷便利醫療資源,為業主的健康保駕護航。
內部配套:配建綠地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⑺ 膠州市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學院畢業就業情況如何
●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學院是由國家教育部2005年批准設立的普通高校。學院由中國海洋大學申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青島德泰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投資合作,是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
●學院坐落在景色秀麗、氣候宜人、素有「金膠州」之稱的濱海城市青島膠州市,位於膠州市政府和著名的三里河文化公園南面的福州南路236號,在青島一小時經濟圈內。學院距青島民航國際機場約30公里,濟青、同三、環膠州灣高速公路皆從校園附近通過;膠濟鐵路穿過膠州,膠州火車站是客貨兩用車站,交通四通八達。
●學院佔地面積 300 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目前正在征地200畝,在建面積30456平方米。學院擁有兩處學生公寓,共可容納5200餘床位;學生公寓有 4-8 人間,按山東省大中專院校學生公寓標准配備相關生活設施,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有1400平方米的大學生活動中心,有帶 400 米塑膠跑道的標准運動場、籃球場、網球場和形體訓練室等體育場所。圖書館、行政樓、食堂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圖書館藏書 26萬余冊。
●學院現有3座教學樓,教學行政用房7.2萬平方米,共有教室120餘個。其中有24個多媒體教室,5340個座位;有11個計算機室,微機780台;11間數字語音室,共計650個座位。有制圖教室、電工實驗室、電子基礎實驗室、電子專業實驗室、電子信息基礎實驗室、計算機硬體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驗室、軟體工程實驗室、物理實驗室、外語視聽室、同聲傳譯實驗室、會計實驗室、畫室等。學院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733萬元,教學設施條件能充分滿足當前教學需要。已建成開通了校園網,並設有電子閱覽室,校園網路覆蓋了整個校園;建成了網路教育平台,建立了富有特色的高等教育資源庫,實現了電子校務管理、教務教學管理並具有網路輔助教學的功能。學院還投資80萬元專門建立了院內金工實訓基地。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中國海洋大學負責青島學院的教學和管理,選派具有較高水平的教師承擔主要課程教學。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16人(其中包括聘期一年及以上的海洋大學教師128人),其中博士38人,碩士139人,教授、副教授共115人。
●學院按照國家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培養能夠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2007年秋季在校生將達到4500餘人,其中本科生約佔95%。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學院招生的專業有英語、日語、朝鮮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工業設計、土木工程等 13個本科專業和應用英語、計算機應用、會計電算化等 3個專科專業。上列專業都有中國海洋大學相同專業的全力支持,具有較高的教學質量,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肯定。這些專業也是青島、膠州及其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急需的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看好。
●學院的畢業生頒發國家承認的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學院畢業證;符合中國海洋大學學士學位授予條件並經中國海洋大學學位委員會批準的本科畢業生,頒發中國海洋大學學士學位證書。
●青島學院的專業設置
我院根據海大的專業優勢和社會需求設置了本科專業13個、專科專業3個。
●青島學院的教學工作——努力創建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
1、本科專業的「112人才培養模式」
所謂「112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對四年制的本科學生,基本上進行一年的通識教育,一年的專業基礎和專業教育,二年的專業方向(含專業技能)教育,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一年的通識教育是指:對一年級學生,按大類(原則上是學科門類,有的是介於學科門類和《專業目錄》中的「二級類」之間)打通基礎進行通識教育,增強學生職業轉換能力。
一年的專業教育是指:對本科二年級學生按專業培養,原則上按《專業目錄》中的「二級類」口徑,精心組織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夯實學生專業基礎。
二年的專業方向(含專業技能)教育是指:對三、四年級學生按專業方向培養,靈活設置課程模塊,教學內容貼近人才市場需求,強化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按照「112人才培養模式」,我院的人才培養計劃具有橫向可以轉移,縱向可以提升的靈活、富有彈性的特點。從短期實踐看,這種模式比較適合在獨立學院實施。
2、對專科生的培養
對專科學生按照「理論夠用為度」、強化專業技能的原則施教,強調校企結合、訂單培養,努力拓寬專科生的就業渠道。
3、學院實行「有限選課制」的學分制
我院目前實行的學分制,是按照獨立學院體制和教學資源的實際情況實施的「有限選課制」的學分制,各本科專業的教學計劃畢業總學分規定為150—160。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專業方向,還可以自主選修20個左右的任意選修課學分。
教學計劃中通識教育課程平台、專業教育課程平台的課程合計80學分以上,主要都是必修課;本科後兩年專業方向(含專業技能)教育模塊的課程由必修課(指定選修課)和選修課組成,是體現專業方向的一組或幾組課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選定。教學計劃中的任意選修課,是為培養復合型人才,由學生自主選修的課程,其中包括本專業的任選課、全院性通識教育選修課、另外一個專業(方向)的課程3部分。
●青島學院的辦學思路和奮斗目標
1、青島學院以教學為中心,在今後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定位為教學型學院,主要功能(職能)是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同時也為部分畢業生向學術型、研究型發展打好基礎。
2、傳承中國海洋大學的優良校風、學風,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和規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辦學效益。
3、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堅持以人為本,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堅持以人為本,強調教師的主導性;
堅持以人為本,倡導學院領導者和管理人員的服務性。
4、今後五年的奮斗目標
青島學院今後要保證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力爭在五年內把學院辦出特色,創出品牌,基本上把青島學院辦成山東省示範性的獨立學院。
⑻ 為什麼說宋代已出現了近代化
宋朝城鎮化率非常高。有學者認為北宋城市人口率達到 20.1%,南宋達到 22.4% —— 這是什麼水平呢?你要知道,新中國到 1957 年,城鎮化率也只有15.4%。而跟宋朝同時期、差不多是公元十一世紀的歐洲各國,城鎮化率普遍都在 10%以下,大多連 1% 都不到。歐洲大多數國家到十九世紀的城鎮化水平都不如宋朝。
宋朝的城市居民有高度的自治權。中央政府鎮派的官方機構主要負責收稅和消防,日常治理主要靠民間的自治秩序。比如宋真宗時代,有官員認為嶺南的市場太熱鬧了應該加強管理,真宗皇帝說那不是擾民嗎?讓人們自己交易即可。
宋人可以自由結社,而且社團非常發達。有各種各樣的行會,稱之為「市」、「行」、「團」,南宋時杭州有414 個行。還有各種非營利性的組織,稱為「社」。比如最著名足球協會就是「齊雲社」,每年都組織全國性的蹴鞠邀請賽。
宋人婚姻雖然也重視父母的認可,但已經正在脫離包辦婚姻。男女雙方有一定的自主權,可以以媒人為中介搞「相親」,不滿意可以否決。宋人可以離婚,女性可以主動提離婚,社會不歧視女性再嫁,而且盛行男子怕老婆。宋人的婚姻也不再特別重視家庭出身,社會流行「不問閥閱、只問資財」,甚至有的富戶人家直接用「榜下捉婿」的方式跟士人結親。
宋人有基本人權,不分什麼良民和賤民,講人人在法律地位上平等,叫做「齊民」。士農工商之間也沒有嚴格壁壘,農民可以進城做工人,商人可以讀書做官。宋人沒有什麼「奴婢」。大戶人家的僕役也都有完整人權,都是通過家政中介服務 —— 稱為「行老」、「牙人」 —— 介紹僱傭的。政府為了保障人權,還特別規定主僕關系合同不能超過十年。大宋嚴格禁止人口交易。
宋朝農民如果沒有自己的土地,也是像歐洲自由民一樣租別人家的地種,稱為「佃戶」。佃戶跟地主之間只有經濟關系,沒有人身依附關系,而且合同非常規范。
宋人打官司的系統很發達,有職業律師和律師組織,稱為訟師、訟社、訟學。宋朝有專門的商業法規,而且政府制定法規的時候還會邀請商人參加討論。宋朝已經有了幫人管理財富的信託機構,有信託經理人。宋朝有相當現代化的政府采購制度,甚至有招投標制度。宋朝政府要修建一個什麼工程,不會像明朝、清朝那樣直接抓人攤派,而是搞個相當嚴密的項目招標,出錢向合適的私人公司購買服務。
宋朝讀書人做官是以平民為主。雖然也有官二代「恩蔭」的特權,但是社會輿論比較鄙視。甚至科舉都有個官二代不能當狀元的潛規則。
宋人對陌生人的信任度非常高。買酒可以從酒店借走銀質酒器,丟了東西有失物招領處,窮苦農民進城想做個小生意,相關的行會會提供各種幫助。
宋朝政府甚至給人民提供了一套相當說得過去的福利制度。孤兒有孤兒院,五十歲以上孤寡老人有養老院,每人每月的經費有標准。然後還有一定的醫療保障……
⑼ 關於中國近代現代史的幾個總結 急~!
1、關於列強侵華的總結
(英法俄德美日等是近代侵略中國的六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特點:列強侵華過程中,既勾結又爭奪,勾結是暫時的,爭奪是絕對的,一切以各自的利益為轉移
1列強侵華勢力的消長:
(1)甲午戰爭前以勾結為主,爭奪為輔。
(2)甲午戰爭後逐步以爭奪為主(各國在侵華過程中產生了矛盾)。
(3)一戰後至40年代:英法實力空前下降,德國遭到嚴重削弱,美日成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4)二戰後至50年代初:美國成為侵略中國的最主要的國家,美國在二戰後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在侵華問題上,各國惟美國馬首是瞻。
2各國侵華特點:
① 英國:
A始終把獲取各種「通商」特權作為侵華的首要目標; 19世紀中後期和20世紀初英國對華貿易始終名列榜首,一戰後地位下降。
B其次中國割讓了香港給英國
②美國:
A19世紀中葉起追隨英國,隨著美國經濟在19世紀末躍居世界第一位後,從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政策開始奉行獨立的對華政策。
B但抗戰後美國獨霸中國,中國門戶對其一國開放。
③法國:
A披著天主教外衣進行侵略活動成為法國侵華的重要特徵,
B但法國也直接對華侵略,19世紀中後期在侵華規模上,法國僅次於英國,(中法戰爭)但一戰後逐漸下降。
④沙俄:
A領土擴裝是其侵華的主要特徵。
B1917年十月革命,俄國退出侵華行列。
⑤德國:
A19世紀末對華擴張要求更為迫切,強租膠州灣;任八國聯軍總司令。但後來參戰和一戰失敗使其退出中國。
⑥日本:
A日本後來居上,很快成為侵華的主要國家。一戰期間,呈現獨霸趨勢。
B20世紀30年代,侵華步伐超過其他國家,成為中國的最主要敵人。
2、關於中國人民探索的總結
(1)地主階級:①改革派:林則徐、魏源等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②洋務派:提出「師夷長技以自強」,發動洋務運動
(2)農民階級:①太平天國運動中提出《資政新篇》;②義和團運動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
(3)民族資產階級:
①早期維新派:經濟上主張發展工商業,進行商戰;文化上主張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政治上主張君主立憲。
②維新派與戊戌變法。(同上)
③革命派辛亥革命及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
同盟會綱領:三民主義(民族主義、 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民族主義是前提、 民權主義(民主共和;三權分立)是核心、民生主義(經濟)是補充
④激進民主主義者與新文化運動(前期)。
3、中國近代化的總結
(1)地主階級改革派(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
(2)地主階級的「洋務派」思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不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與科學技術,維護封建統治
(3)農民階級的「平均」思想:「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絕對平均的小農社會。具有空想性與落後性。
(4)資產階級階級維新派「維新變法」思想: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與儒家思想相結合,主張實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發展資本主義。具有進步性與愛國性。
(5)資產階級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以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作為革命斗爭的思想武器,主張通過自下而上的武裝起義,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4、中國環渤海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總結
1.中國環渤海地區
環渤海地區:包括京津塘地區、遼中南地區、膠東半島地區。人們習慣上把環繞海灣北京、天津兩個中央直轄市和遼寧、河北、山東三省稱為環渤海地區。
(1)中國古代史:
①先秦:西周分封燕國、齊國、魯國對該地區統治。燕在此建都,名「薊」。春秋時期,齊魯文明突出。戰國時期,齊國、燕國發展為戰國的七雄。齊國臨淄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
②秦漢:秦滅燕國、齊國,修長城,設遼東郡。
③南北朝:魏晉南北朝時期,遼東農業開發成就可喜。
④隋唐:隋開通大運河,北通諑郡,南達餘杭。唐朝時,粟末靺鞨生活在渤海北岸,渤海劃入唐朝版圖。7世紀粟未部首領大祚榮建立政權;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加封忽汗州都督,統轄忽汗洲。唐朝時,登州是去朝鮮、日本海上航線的出發地。
⑤宋元:10世紀契丹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接受漢封建文化,耶律德光獲取幽雲十六州。北宋與遼以黃河入海口為界控制環渤海區,與南宋對峙的金朝控制整個環渤海地區。金滅遼和北宋,「紹興和議」後遷都燕京,改名中都。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實行行省制度,大都及其周圍地區歸中書省直轄,東北地區設遼陽行省。
⑥明清:明成祖遷都至北京,明長城東起鴨綠江。滿洲遷都沈陽,後又遷都北京。清前期在環渤海地區設盛京、直隸、山東省,實行有效管轄。
(2)中國近現代史:
①半殖半封開始時期:鴉片戰爭時期,英軍抵達天津白河口,這是外國侵略勢力第一次進入渤海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太平軍北伐,打到直隸,逼近北京。
②半殖半封形成時期:洋務運動時期,崇厚創辦天津機器製造局,李鴻章開辦開平煤礦和京師同文館,籌建北洋艦隊。19世紀六、七十年代後,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等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逐漸建立起來。甲午戰爭時期,聶士成血戰遼東,丁汝昌在威海戰役中自殺殉國;日軍攻佔旅順和大連,進行旅順大屠殺;威海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馬關條約》割占遼東半島和三國干涉還遼。瓜分狂潮中,俄、德、英加強在渤海灣地區的角逐(略)。北京和天津是維新派的重要活動地區(報紙、團體、政治活動)。義和團運動興起於山東,後發展到京津地區,並在北京和天津重創八國聯軍。八國聯軍侵華,建立都統衙門和聯軍司令部,對天津、北京實行殖民統治;《辛丑條約》強化了帝國主義在環渤海地區的勢力。
③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日俄戰爭後,日本控制了東北地區南部。護國運動打碎袁世凱的「帝制夢」。一戰期間,環渤海地區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905—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五四愛國運動興起,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建立。
④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建立偽「滿洲國」,對東北實行殖民統治。中共領導建立東北抗日聯軍,開展抗日斗爭。1935年日本製造華北事變,妄圖把華北五省變為第二個偽「滿洲國」。 一二•九運動掀起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
⑤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洛川會議後,八路軍深入華北,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堅持抗戰。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軍在東北實行殖民統治,在華北進行「治安強化運動」。
⑥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取得孟良崮大捷;華北解放軍解放石家莊;解放軍發動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取得戰略決戰的勝利;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進行北平談判。
⑦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新政協會議召開,《共同綱領》有臨時憲法性質,定都北京。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處死天津地委腐敗分子劉青山,遼寧成為抗美援朝重要的後方基地。「一五計劃」重工業的發展:沈陽機床廠、飛機製造廠,鞍山鋼鐵公司等。
⑧探索時期和文革時期: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在環渤海地區建成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
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天津、秦皇島、煙台、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環渤海地區作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大秦鐵路建成通車;黨中央「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遼中南地區屬其范圍。
2.中國長三角地區:
長三角包括上海、江蘇、和浙江等地區。
(1)中國古代史:
①先秦:西周時,在今江蘇蘇州封國為吳。春秋時期,吳越先後在南方稱霸,分別定都於今江蘇蘇州和浙江紹興。吳王夫差時開鑿了連結江淮的運河——邗溝,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運河段。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是春秋後期的霸主。
②秦漢:秦末,項羽在今江蘇蘇州率眾起義。兩漢時會稽地區出產的葛布,是當時著名的越布,漢光武帝將越布列為貢品,越布因此名貴一時(略)。兩漢時,浙江溫州一帶的越人稱為東越。
③南北朝:222年孫權在建業(今江蘇南京)稱王,後稱帝。317年司馬睿以建康(今江蘇南京)為都城,建立東晉政權。此後的420——589年的170年裡,中國南方政權先生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稱"南朝"。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特別是在東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大批勞動人民南遷,給南方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江南農業的開發從江東擴展到整個長江流域,進而波及整個嶺南和閩江流域,三吳地區農業經濟最發達。江南經濟開發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為以後我國經濟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礎。吳國培育出八輩之蠶,繅絲質量很高。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的建業、揚州是有名的造紙中心。
④隋唐:隋煬帝時開通江南河,連接邗溝,從而溝通了江淮的三大水系:長江、錢塘江和淮河。隋唐時,江南地區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圩田普遍,放火燒山,圍湖造田,向山要田等對自然生態平衡有所影響。江淮地區大面積種植水稻。江南成為糧食重要產地。安史之亂後,南方經濟開始超過北方,經濟重心開始南移。隋唐時期,越州(今浙江紹興)盛產青瓷,尤以秘色瓷最為名貴。長江流域的商業都市,以揚州、成都為東西兩個中心,有「揚一益二」之稱。特別是揚州,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洛陽,造船業、銅鏡業等部門較為發達,有繁華的夜市,也是與韓國、日本進行雙邊貿易的重要港口。
⑤宋元:1127年,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後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時,全國經濟重心由北移到南方,江浙成為全國經濟重心。南宋時棉紡業的興起,標志著棉布逐漸取代麻布,成為主要衣被原料。元朝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劉家港(今江蘇太倉)是最主要的糧食北運港口,大規模的海運起點。
⑥明清: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明,以應天為南京。鄭和下西洋出發地主要在劉家港(今江蘇太倉)。明朝戚繼光在浙江台州九戰九捷,取得抗倭斗爭的重大勝利。明代浙江嘉興使用新式"紗綢機",分工細密,江南"織造尚松江,槳染尚蕪湖"。明中期以後,江南一些地區的紡織業發展成為手工工場,如蘇州地區。這說明稀疏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清康熙年間,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蓬勃興起。清朝設江蘇和浙江兩個行省管轄長三角地區。上海屬江蘇行省。
(2)中國近現代史:
①半殖半封開始時期:鴉片戰爭中,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在浙江定海,裕謙在浙江鎮海,陳化成在上海吳淞,海齡在江蘇鎮江英勇抗擊英軍入侵,為國捐軀。《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中,寧波、上海在長三角地區。鴉片戰爭後江蘇松江、太倉一帶的棉紡織業首先受到沖擊,東南地區成為鴉片戰爭後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主要地區。上海是外國侵略者最早在中國建立租界的地方。1853年,英法美侵略者借鎮壓上海小刀會起義之機,奪取了上海海關管理權;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推廣到各通商口岸(略)。《天津條約》增開了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至此長三角地區的通商口岸達到了四個。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名天京。1856年天京變亂,太平天國元氣大傷。
②半殖半封形成時期:洋務派在上海興辦的主要企業有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軍工)和上海輪船招商局(民用)。中國資本主義工業興起,1866年方舉贊、孫英德在上海創辦發昌機器廠,後被英商開辦的耶松船廠吞並。梁啟超在上海擔任《時務報》主筆期間,發表了《變法通議》等論文。指出實行變法才是救亡圖存的唯一出路。
③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上海成為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之一。1912年,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定都南京。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興起。1919年6月後,上海工人罷工,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了上海。1920年,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成立,陳獨秀任書記。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開,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1925年5月,日本帝國主義在上海製造了"五卅慘案",引發了反帝愛國運動的高潮——五卅運動。中共領導成立了上海工商學聯合會。1927年,為迎接北伐軍進入上海,上海工人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第三次起義由陳獨秀、周恩來親自指揮取勝。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製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④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製造"一•二八事變",愛國將領蔡廷鍇、蔣光鼐指揮十九路軍奮起反抗。國民政府不支持抗戰,與日軍談判,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略)。1932年底,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慶齡任主席,蔡元培任副主席。
⑤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史稱"八•一三"事變。國民政府發表自衛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隨之組織了抵抗日軍侵略的"淞滬會戰"。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1938年12月,汪精衛公開叛國投敵,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日偽在上海成立了"特工總部",殘害抗日愛國志士。
⑥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5月20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學生齊聚南京,聯合舉行示威,遭反動軍警鎮壓,史稱"五二0血案"(略)。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相繼解放了南京、上海。
⑦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新中國成立初,以上海為中心的「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穩定了物價,人民政府贏得了全國人民的信任。
⑧探索時期和文革時期:"文革"期間,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